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春节假期过后,2022年的各项年度数据陆续公布。过去的2022年,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疫情与中美关系“两大变量”的超预期变化中,浙江于艰难环境中,维持着经济大盘持续稳固:三大产业齐头稳进,发展韧性持续显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等新动能持续发挥引领作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组等绿色智能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得产业转型升级态势得以持续,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消费保持恢复增长态势,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态优化,以及居民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力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晴雨表”,这些在电力大数据中均有迹可循。下面,我们来逐一细看。
(来源:微信公众号“浙电e家” 作者:融媒体中心)
全社会用电量:在波动中实现艰难增长
2022年浙江全社会用电量整体呈探底回升之势,在2月俄乌冲突、4月上海疫情、8月高温、12月疫情防控措施调整的影响下,全社会用电量波动较大,好在最关键的四季度,3个月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1月中旬进入春节前停工,全社会用电规模快速下降;3月末上海出现疫情感染高峰,浙江省作为相邻省份用电水平受到影响;6月中下旬政府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叠加持续极端高温天气,连续3个月同比持续增长;9月气温同比较低,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工业用电量降幅收窄;10-12月疫情防控形势向好、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用电量企稳回升。
从各地市来看,2022年全省各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均实现同比正增长。舟山以35.47%的增速大幅领先其它地市,贡献了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增长量的16.77%,而这,依然得益于舟山鱼山石化新投产能拉动影响。
产业转型持续:绿色数字产业表现亮眼
2022年,受全球原材料市场价格上涨、俄乌冲突爆发、新冠疫情散发多发,浙江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日子难言好过,这在用电量数据上得到一定程度体现。31类制造业中,仅10类行业用电量同比实现稳中增长。虽然整体比较艰难,但浙江产业持续转型的态势依然得到延续,令人欣喜。这一年,绿色数字产业用电量实现高速增长。其中,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业、互联网数据服务业、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均实现较快增长。
主要绿色数字产业用电量
互联网数据服务业是浙江发展数字经济的重点,行业用电则集中在杭州、湖州等地。2022年,杭州、湖州两地行业用电分别增长74.18%、23.69%,占全省行业用电占比达93.28%。随着杭湖一体化不断推进,德清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首批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将纳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联动杭州未来科技城,对高端科创资源进行互补,有助于杭州、湖州合力成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而新能源车整车制造行业用电则集中在金华、杭州、湖州、宁波等地。2022年,杭州、湖州、宁波三地行业用电分别增长78.23%、23.70%、78.52%。随着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的快速发展,配套新能源电池产业、充电桩制造、汽车零配件等行业也在温州、台州等地快速发展。2022年,比亚迪电池、瑞普新能源等一批企业在集中在温州、台州落地项目。在电动汽车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新能源车整车制造行业在未来有望继续延续眼下的火热增长态势。
实现共同富裕:山区26县取得不俗成绩
实现共同富裕,是浙江“两个先行”的重要内容,而山区26县发展一直是浙江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要致富、先修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山区26县获得更好发展的重要路径。2022年,虽然全省建筑业整体表现并不优秀,但山区26县依然让人眼前一亮。2022年,全省建筑业用电量为102.6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75%。山区26县全年建筑业用电量12.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逆势增长。这是浙江推进山海协作,加快补齐山区县域交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短板,在电量上的正向体现。以金华为例,据浙江2022年重点建设/预安排项目计划,金华地区在建项目有杭温高铁、金建高铁、义东高速公路东阳段、G60沪昆高速公路金华互通至浙赣界段改扩建等项目,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了建筑业用电增速明显增长。
可持续发展:重塑社会生态在持续推进
浙江的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近年来,浙江一直在重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各行各业都在深入思考和探索。让垃圾变废为宝、让生活绿意盎然,这些都是眼下浙江探索出的成熟路径,而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也进一步佐证,浙江在这条路上持续奔跑,社会生态的重塑在持续推进。以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为例。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是指回收各种废料,并使之转化为新的原材料,包括废水、废气、废电池等物资的碎屑加工处理。2022年,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累计用电12.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5%,连续三年同比正增长。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态的持续推进不仅体现在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用电量的连续快速增长,还体现在绿色出行。电动汽车出行是浙江以绿色用能改变人民生活方式的重要探索。这一年,绿色出行在浙江蔚然成风,1-11月浙江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53.46、50.4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0.2%、192.2%。新能源汽车体量的不断提升,直接反映在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水平,2022 年该行业月用电量最高达到1.74 亿千瓦时,全年全省汽车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0.57%。
分地区来看,2022年充换电服务业用电最高的地区为杭州,全年累计用电6.99亿千瓦时,其次为温州、宁波,分别实现用电量2.45亿千瓦时、1.88亿千瓦时。
增强人民福祉:居民用电水平不断提高
三大产业增速放缓的时候,居民用电承担起了拉动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的重任。2022年,浙江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合计907.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46%,增量达到166.42亿千瓦时。2022年夏,受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影响,浙江经历了史上最强高温,超20%县(市、区)最高温破历史极值。受此影响,7月、8月居民用电分别实现39.72、51.92亿千瓦时的增幅,同比增长41.24%、57.72%,对全年居民用电增长的拉动比为23.87%、31.20%。而在2月省内精准防疫管制、12月全省优化调整防疫政策等背景下,该时间段居民居家时长大幅度增长,居民用电分别增长77.92%、83.56%,对全年居民用电增长的拉动比为23.32%、24.73%。
人均用电量的大幅增加,既受多重因素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浙江人生活中电气化水平较高,人民敢用电、也乐于用电。从地域分布来看,沿海地区人均用电水平普遍较高,偏内陆地区人均用电水平较低,整体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从户均用电水平来看,同样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杭州、嘉兴、温州、湖州、宁波地区较其他城市优势明显。其中,嘉兴人均用电水平列全省第7,但户均用电水平列全省第2,主要原因为地区户均人口偏高,户数低于全省均值,导致户均用电水平偏高。
2022年,在一系列复杂的变局中,浙江全社会各行各业在困难中坚持,在号角中冲锋,于变局中努力向阳;浙江电力人在艰难繁重的电力保供任务和复杂的发展环境中,不懈奋斗、勇毅前行,保证了全社会用电量的稳步增长,支持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展望2023,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三年疫情”迷雾逐渐散去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浙江的经济发展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同样,浙江电力事业的发展,也将在艰难之中孕育出灿烂的花朵。
另附:2022年浙江各县(市、区)全社会用电情况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2月,青海省全省发电量148.6亿千瓦时,同比减少3.8%。其中,水电48.4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8.3%;火电3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太阳能40.1亿千瓦时,同比减少3.6%;风电2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2%。1-2月,全社会用电量16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0.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
据深圳供电局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以来,随着消费市场回暖、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深圳用电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第三产业表现亮眼,1月至今用电量同比增长4.06%。随着旅游业、餐饮业、会展业等商业活动的火热开展,以及人员活动频率的增加、范围的扩大,全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
1-2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平均水平;全国22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实现正增长;工业用电增速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有色行业用电较快增长。一、全社会用电情况1-2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3834亿千瓦时,
3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月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69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第二产业用电量45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第三产业用电量1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0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2%。1~2月
3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69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第二产业用电量45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第三产业用电量1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0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2%。1~2
2022年,湖北电网调度口径最大用电负荷(含分布式)4861.6万千瓦(8月15日),同比增长11.29%;最小用电负荷为1779.2万千瓦(2月2日),同比增加479.2万千瓦,增长36.86%;平均高峰负荷3283.4万千瓦,同比增加7.68%;平均低谷负荷2381.3万千瓦,同比增加7.36%。2022年,三峡电厂发电量782.77亿千瓦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1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表示,能源融合发展前景无限广阔。能源融合发展是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方向和关键路径。去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历
2023年2月份,全区发电量172.59亿千瓦时,其中,水电29亿千瓦时,火电103.93亿千瓦时,核电14.74亿千瓦时;风电21.43亿千瓦时;光伏发电3.47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175.71亿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3.02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112.47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111.06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2
【市场供需趋势】本周(3月2日-3月8日)网供用电量环比上周下降3.6%;水电上网电量环比上周下降13.9%;火电上网电量环比上周上升3.1%;新能源上网电量环比上周下降17.2%;外购电量环比上周下降1.9%;留川电量环比上周上升5.3%;外送电量环比上周下降37.9%。(来源:微信公众号“硕电汇”作者:小硕团队
今年以来,海南用电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为满足用电需求,连日来,广西通过海底电缆向海南输送电力,广西与海南省之间首次实现电力互济。据介绍,这次广西送电到海南,共持续2周,单日最高送电量达1200万千瓦时,总送电量近1.6亿千瓦时,预计3月10日完成全部电力输送,约占海南全省同期用电量的十分之
2023年1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340.32亿千瓦时,同比降低2.93%;累计用电量340.32亿千瓦时,同比降低2.93%。全省发电量288.12亿千瓦时,同比降低5.66%,累计发电量288.12亿千瓦时,同比降低5.66%。一、电力生产情况(一)发电量情况。1月份当月,全省发电量288.12亿千瓦时,同比降低5.66%。其中水电7.57
1-2月,青海省全省发电量148.6亿千瓦时,同比减少3.8%。其中,水电48.4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8.3%;火电3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太阳能40.1亿千瓦时,同比减少3.6%;风电2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2%。1-2月,全社会用电量16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0.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
1-2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平均水平;全国22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实现正增长;工业用电增速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有色行业用电较快增长。一、全社会用电情况1-2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3834亿千瓦时,
3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月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69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第二产业用电量45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第三产业用电量1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0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2%。1~2月
3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69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第二产业用电量45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第三产业用电量1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0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2%。1~2
2023年2月份,全区发电量172.59亿千瓦时,其中,水电29亿千瓦时,火电103.93亿千瓦时,核电14.74亿千瓦时;风电21.43亿千瓦时;光伏发电3.47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175.71亿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3.02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112.47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111.06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2
2023年1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340.32亿千瓦时,同比降低2.93%;累计用电量340.32亿千瓦时,同比降低2.93%。全省发电量288.12亿千瓦时,同比降低5.66%,累计发电量288.12亿千瓦时,同比降低5.66%。一、电力生产情况(一)发电量情况。1月份当月,全省发电量288.12亿千瓦时,同比降低5.66%。其中水电7.57
2023年1月份,青海省发电量77.3亿千瓦时,同比减少5.4%。其中,水电26.4亿千瓦时,同比减少24.2%;火电18.8亿千瓦时,同比减少8.2%;太阳能20.0亿千瓦时,同比减少2.3%;风电1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5%。2023年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0.1亿千瓦时,同
2023年1月全省发用电情况一、月度指标用电情况本月全社会用电量201.44亿千瓦时,同比减少23.41亿千瓦时,下降10.41%。从用电结构来看,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为2.40、103.03、40.64、55.37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3.60%、-16.71%、-7.80%、0.75%。(来源:微信公众号“鄂电价格”作者:鄂电
2023年1月湖北省发用电情况资料来源:湖北省发改委作者:鄂电价格一、月度指标用电情况本月全社会用电量201.44亿千瓦时,同比减少23.41亿千瓦时,下降10.41%。从用电结构来看,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为2.40、103.03、40.64、55.37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3.60%、-16.71%、-7.80%、0.75%。本
1月份,青海全省发电量77.3亿千瓦时,同比减少5.4%。其中,水电26.4亿千瓦时,同比减少24.2%;火电18.8亿千瓦时,同比减少8.2%;太阳能20.0亿千瓦时,同比减少2.3%;风电1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5%。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0.1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9%
1月份,湖南全社会用电量为181.2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5%。其中,工业用电量74.12亿千瓦时,下降16.8%。一、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长1月,第一产业用电量2.19亿千瓦时,增长31.7%。第二产业用电量75.95亿千瓦时,下降17.4%。第三产业用电量36.51亿千瓦时,下降4.8%。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1月,城乡居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3年3月浙江电力市场批发侧市场化交易合同电量总计264.14亿瓦时,均价497.68元/兆瓦时。详情如下:
2023年1月浙江省首次启用零售套餐模式结算,零售用户电费清单有了不少新的变化,有不少小伙伴表示越来越看不明白了。别急,今天小e带着大家伙一起来看看~(来源:微信公众号“浙电e家”作者:融媒体中心)零售用户的电费清单乍一看挺复杂,其实与我们的工资单颇有异曲同工之处。不信,你看——用户总电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文件精神及《浙江省电力条例》《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浙江能源监管办关于印发2023年浙江省电力市场化交易方案的通知》(浙江发改能源〔2022〕302号)、《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关于做好2023年度浙江省电力市场化交易相关工作的通知》《浙江省电力市场化交易全面清算操作细则》等
2023年1月浙江电力市场批发侧购电结算均价情况如下:
浙江2023年1月售电公司代理用户到户均价情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嘉兴市人民政府印发嘉兴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持续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制度,坚决取缔“两高”项目不合理的价格支持政策。完善市场化机制。深入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改革,加强用能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统筹衔接,推动能源要
2月14日获悉,2023年,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将全力强化现代能源服务体系建设,计划实现全社会全年节约电力58.09万千瓦、节约电量17.15亿千瓦时的目标,推动金属、印染行业余能再利用资源普查和示范落地,具备最大用电负荷30%的负荷管理能力,将夏冬两季空调负荷需求响应能力分别提升至300万千瓦和250
近日,记者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2022年,该公司稳步拓展绿电交易市场,常态化开展绿电交易,全年累计交易电量25.76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长611.21%。2022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完善有利于可再生能源优先利用的电力交易
2月7日,浙江省8.8万户在浙江电力零售交易平台参与市场交易的零售用户收到“网上国网”APP推送的1月份电费账单。这标志着浙江电力零售交易市场套餐结算模式正式落地实施。浙江省的工商业企业数量较多。自2022年浙江全省实施电价市场化后,工商业客户通过与售电公司签约参与市场交易的热度不断上涨,交
近日,浙江省能监办发文,自2月1日起第三方独立主体参与电力辅助服务转入常态化运行,而且是结算运行,下面介绍下其“前世今生”。一、浙江电网状况随着社会用电量增加以及新能源装机的逐步提升,电网的供需平衡问题面临考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来源:微信公众号“电力市场那些事儿”作者:郎木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10日浙江省能源局公布浙江省用能预算管理企业名单(2023年版),名单中共有4197家企业。据悉,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行用能预算管理”。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明确要求“推动地方实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