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能源石油国际正文

国际观察 | 俄成品油限价令、欧佩克减产稳价、欧盟绿色工业计划……国际能源形势聚焦

2023-02-20 08:50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关键词:石油成品油油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月国际能源观察

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核心提示

◆欧盟、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对俄罗斯石油产品设价格上限,欧盟对俄海上出口石油产品实施禁运,俄罗斯将在3月份削减原油日产量50万桶,分析认为,制裁对成品油影响或将大于原油。

◆“欧佩克+”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会议再次确认保持去年年底设定的原油产量水平,欧佩克对全球经济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并准备不惜一切代价保持今年的石油市场平衡。

◆美国政府计划从战略石油储备中再释放2600万桶原油,预计交付时间在4月至6月之间,但从目前的库存来看,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继续出库平抑国际油价的能力已大不如前。

◆欧洲LNG再气化能力进一步提高,美国自由港液化出口终端部分已恢复运营,目前欧洲市场天然气供需基本面较为宽松,但补库时期的阶段性紧张压力仍将存在。

◆欧盟委员会发布《绿色协议工业计划》,未来几年将通过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提高区域绿色工业竞争力,以应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给欧洲带来的不利影响。

◆韩国发布《第十次电力供需基本计划》。根据计划,2030年核电发电量在韩国整体发电量中所占比重将升至32.4%,2036年核电比重较2030年将进一步提升2.2个百分点。

西方国家正式对俄石油产品实施制裁,俄罗斯削减原油产量

2月3日,欧盟、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就俄罗斯石油产品的价格上限达成协议。价格高于原油的柴油等较贵油品,价格上限为每桶100美元;价格低于原油的石脑油等较便宜油品,价格上限为每桶45美元。如果石油产品的售价高于价格上限,采取限价措施的国家将不再提供贸易、保险、金融和运输等方面服务。上述限价于2月5日正式生效,同日欧盟开始对俄罗斯海上出口石油产品实施禁运。2022年12月,欧盟、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一同对俄罗斯海运出口原油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同时欧盟对俄罗斯海上出口原油实施禁运。针对西方国家的限价举措,俄罗斯方面此前已出台反制措施。2022年12月2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要求禁止向实施限价机制的国家供应原油及石油产品。总统令2023年2月1日生效,有效期至2023年7月1日。2023年1月30日,俄罗斯政府出台反制西方限价措施的细则,以具体落实普京的总统令。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原油实施禁运以来,虽然这些国家对俄罗斯原油进口已经基本清零,但亚洲国家对俄罗斯原油进口大幅增加,使俄罗斯原油供应不降反增。数据显示,2022年俄罗斯原油产量5.352亿吨(约1075万桶/日),同比增加2%;原油出口2.42亿吨(约490万桶/日),同比增加7.6%。并且西方国家设置的价格上限基本上高于俄罗斯原油的成本及市场价,近期来看对俄罗斯原油出口的影响也很有限。此外,由于价格上限相关制裁包括对高于价格上限的俄油出口暂停油轮和保险服务,能否有充足的油轮运输俄罗斯石油,将直接影响制裁效果。随着维多集团等传统大型运输公司逐渐退出运输俄油业务,市场上涌现出了大批新的贸易商来填补市场空白,包括Coral Energy、Wellbred和Montfort等公司持续向亚洲买家运输俄罗斯石油,运输俄罗斯石油的“影子船队”也在迅速壮大。贸易巨头托克称,在世界各地运输俄罗斯石油的“影子船队”已扩大到约600艘油轮。其中,运输原油、成品油的油轮分别约为400艘、200艘,占全球船队的20%、7%。后期随着全球石油贸易流向的重塑,预计制裁对俄罗斯原油出口的影响将逐渐减弱。

至于对俄石油产品的制裁,欧洲是俄罗斯柴油的主要出口地区,2022年,俄罗斯柴油海运出口约87万桶/日,其中对欧洲出口74万桶/日,占比达到86%;对亚洲和非洲分别出口5万桶/日,分别占比5%。2022年欧盟从俄罗斯购买柴油约2.2亿桶,占其柴油进口总量的一半。制裁措施正式实施后,最为直接的影响是,全球柴油市场供需或将出现失衡。另外,俄罗斯未来几个月的原油产量和出口预计也将受到较大影响。俄罗斯海运原油在相关制裁生效后大部分可转运至替代进口国,供往中国、印度和土耳其等国,但中国和印度均为石油产品的净出口国,对俄罗斯石油产品的消化能力有限,因此俄罗斯石油产品出口在相关制裁生效后将不可避免地减少,进而导致俄罗斯原油产量的下降。2月10日,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俄罗斯将在3月份将原油日产量削减50万桶,这一减产决定表明西方国家对其石油产品设定价格上限可能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国际能源署预计2023年俄罗斯原油产量减少142万桶/日,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俄罗斯原油产量减少144万桶/日;欧佩克则认为俄原油产量仅减少85万桶/日。

“欧佩克+”维持减产政策不变,继续发挥市场供应管理作用

2月1日,“欧佩克+”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会议再次确认要维持现状,即保持去年年底设定的产量水平。欧佩克秘书长称,对全球经济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该联盟准备不惜一切代价保持今年的石油市场平衡。2022年10月初“欧佩克+”部长会议提出在当年8月产油配额基础上将原油总产量大幅度下调200万桶/日以平衡市场,两个月后“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决定维持该减产政策不变,并将减产期限延续至2023年底。

回顾2022年“欧佩克+”产油国实际产量情况,即使在联盟未采取减产措施之前,部分产油国的产量也迟迟不及配额目标。利比亚和尼日利亚等国因国内战乱频发,其原油供应中断风险时有发生;安哥拉、阿尔及利亚等国则受制于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备用产能有限,其增产潜力受到压制;委内瑞拉和伊朗受制裁影响,产量较制裁前仍有较大差距。业内分析认为,2023年在全球需求增量有限的情况下,“欧佩克+”维持200万桶/日的减产政策能够对冲需求增量的缺失,除非需求有明显改善,否则“欧佩克+”大概率维持该减产政策不变。当然,如果后期油价再度触及低位,不排除“欧佩克+”加大减产的可能性。

出于维稳油价的一致性需求,近几年“欧佩克+”依靠自身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在产量政策上协作较为密切,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也日渐增强。据美国证券公司分析,目前欧佩克调整生产对市价的影响力提升至10年前的5倍。这是因为,俄罗斯等国加入后形成的“欧佩克+”在世界原油产量中所占份额得以提升。本世纪前10年,随着美国页岩油增产,欧佩克产量所占份额由上世纪70年代的50%以上逐步下降,到2014年已降至41%。2016年俄罗斯等10个产油国加入形成“欧佩克+”后,这一产油国联盟原油产量所占份额增至63%。尽管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石油实施了一定的制裁,但如今“欧佩克+”所占份额仍然超过50%。相比较而言,美国页岩油生产低迷,即使是2022年持续了较长时间的高油价也未带动美国原油产量快速增加。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2022年美国原油产量为1187万桶/日,较2021年仅增加了62万桶/日。未来美国政府能源政策对传统能源的潜在利好支撑或有利于其原油产量快速增长,但短期而言,美国油气公司的投资意愿有限,新开井由于投资不足而后继乏力,除此之外,其页岩油产量增长还受到其他因素的扰动,诸如劳动力短缺、生产材料供应链瓶颈等,因此美国页岩油产量实现快速增产的潜力有限。

在原油市场供应侧,一方面是“欧佩克+”减产稳价,继续发挥市场供应管理作用,一方面是西方国家对俄石油制裁持续扰动市场,俄罗斯采取反制,同时其原油产量和出口受到一定制约,叠加全球石油库存、上游投资处于低位,石油市场供应弹性下降、脆弱性增强。预计2023年石油市场供需或将维持紧平衡,油价或将保持在中高位区间。高盛2月5日称,预计2023年油价将从目前的80美元/桶左右回升至100美元/桶以上,随着闲置产能耗尽,2024年可能面临严重的供应问题。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最新预测,2023、2024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为83.63美元/桶、77.57美元/桶,WTI原油价格分别为77.84美元/桶、71.57美元/桶。伊朗驻欧佩克代表称,随着中国经济重启,2023年下半年油价将上涨至100美元/桶。

美国政府重启战略储备出售计划,低库存对供应补充能力降低

据彭博社2月14日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称,美国政府计划从战略石油储备中再释放2600万桶原油,预计交付时间在4月至6月之间,此次出售是美国国会多年前批准的本财年出售计划的一部分。目前美国战略石油储备量约为3.71亿桶,最新一轮释放后,总量将降至3.45亿桶。

此次计划的油储释放与2022年创纪录油储释放的原因有所不同。最新宣布的2600万桶石油储备出售只是为了履行奥巴马政府在2015年根据《两党预算法案》和《修复美国地面运输法案》制定的预算授权要求,而2022年的油储释放是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2022年3月,为应对乌克兰局势和其他供应问题导致的汽油价格升高,美国宣布此后六个月从其战略石油储备中每天释放100万桶石油、累计释放1.8亿桶,随后又与其他经合组织国家达成规模空前的油储释放协议。而后美国又于当年10月宣布从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中再释放1500万桶入市,以帮助抑制能源价格。据外媒报道,经过10个月的释放,截至2022年12月30日,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中大约还剩下3.724亿桶,为39年来最低水平。报道称,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可能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较低的库存水平。

此次美国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意味着美国市场供应量将有所增加。但从目前的库存来看,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继续出库平抑国际油价的能力已大不如前,库存作为供应缓冲器的作用大幅度减弱。如今随着油价企稳,美国能源部也曾考虑过,是否取消2023财年出售2600万桶石油储备的事宜,转而补充战略石油储备。但若要取消油储出售计划,需事先得到国会的批准。于是,在2022年创纪录释放油储之后,如今回补石油储备已成为拜登政府的重要议题。美国能源部官员2022年12月1日在参议院能源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透露,美能源部将在石油价格降至每桶67至72美元区间以下的时候进入市场,买入石油补充战略储备。2022年12月16日,美国能源部宣布开始补充战略石油储备,首批购买300万桶原油,预计在2023年2月完成交付。摩根大通大宗商品研究团队认为,美国还将在2023年上半年采购6000万桶原油。2023年1月27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战略生产应对法案》(Strategic Production Response Act),试图限制拜登政府在动用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方面的权力。根据该法案,美国能源部将被禁止在非紧急状态下动用战略石油储备,除非油气公司可以租赁更多联邦土地用以钻取油气。

欧洲天然气供需相对宽松,但年内仍有供应短缺风险

近期,欧洲温和的天气持续抑制燃气供暖需求,叠加德国和法国等地的核反应堆恢复运行、欧洲风力发电量保持强劲,导致地区天然气需求疲软;而地区LNG及管道气供应相对都较为强劲。天然气供需面宽松,支撑储气库持续处于高水平,价格承压下行。

1月14日,德国卢布明港的LNG接收终端正式启用。卢布明港是德国启用的第二个LNG接收终端,2022年12月第一个接收终端已在威廉港启用。除了已经投运的德国威廉港和卢布明港LNG接收终端,以及芬兰因科港接收终端之外,随着德国、芬兰、希腊等国采购的浮式接收站陆续投入使用,欧洲LNG再气化能力将进一步提高,2023年地区LNG基础设施瓶颈以及欧洲溢价预计会有所缓解。

2月12日,自去年6月因火灾而停工长达8个月之久的美国自由港发出第一艘LNG货船,支撑全球LNG供应增加。自由港运营商表示,3号生产线已完全重启,并准备全负荷运转,同时2号生产线的重启也准备就绪,1号生产线的启动工作将在未来几周内跟进。受自由港LNG设施重启运营影响,欧亚天然气价格承压下行。13日,欧洲TTF现货价格环比走跌3.2%,至16.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东北亚现货价格环比下降3.9%,至15.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尽管目前天然气供需基本面较为宽松,但对于欧洲市场而言,补库时期的阶段性紧张压力仍然存在。2022年上半年,北溪1号管道对欧基本上还保持着满负荷供气的状态,彼时的全球天然气市场现货供应已较为紧张。待2023年春季取暖季结束后储气库步入半年的补库存阶段,一方面,北溪1号遭破坏,将用无可用;另一方面,此前几年已完成投资决策的液化项目在2023年还无法释放产能,欧洲将面临较大的供气缺口。欧洲天然气补库恐将导致全球天然气现货供应再度紧张,补库能否顺利实现依赖于全球LNG贸易流向改变,实际可获得的LNG货源数量仍取决于欧洲溢价的高低。此外,欧盟强制设定天然气价格上限,可能使极端情况下欧洲市场天然气价格较亚洲价格失去竞争力,从而影响资源进口。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警告称,欧洲各国政府需要在夏季补充储备,欧洲天然气供应在2023年可能依旧紧张。挪威能源巨头Equinor也认为,欧洲目前的天然气储备固然充足,但填满今年的库存仍然是个难题,未来几年可能都会面临天然气短缺。随着2024年和2025年美国、卡塔尔等国家新增液化产能相继投放,欧洲天然气缺口或有望得以弥补,从而有效缓解其能源供应紧张的形势。

欧盟推出《绿色协议工业计划》,应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

2月1日,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绿色协议工业计划》(The 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该计划将从现有的欧盟基金中拨出2500亿欧元,用于支持欧盟工业绿色转型,并支持各成员国加速工业脱碳,其中核心措施包括建设可预测和简洁高效的管理体系、加快获取欧盟及欧盟各国资金的速度、提升适用于绿色转型的技能、推进有助于供应链韧性的开放性贸易举措等,旨在提升欧盟绿色工业竞争力,以对抗美国《降低通胀法案》给欧洲带来的不利影响。

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这一法案又被称为美国史上最大的气候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将通过增加对公司的税收创造739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并将其中的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气候投资,投资重点领域覆盖可再生电力、清洁交通、节能建筑和供应链基础设施等,其中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电池、电动汽车、氢气生产及关键矿物是重点扶持领域。法案中涉及的激励措施将拉动美国本土相关产业发展,并促使全球范围内相关产业竞争升级。《通胀削减法案》已于2023年1月1日生效。

相关测算显示,到2030年,《通胀削减法案》将为美国创造140万至150万个额外就业岗位,并使其国内生产总值提高0.84%至0.88%。业内分析认为,该法案在给美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将危及全球产业链,尤其是绿色产业,正处于能源危机中的欧洲国家将首当其冲。从短期来看,《通胀削减法案》主要影响欧洲前几大经济体,如德国、法国和英国,以及国土面积小但人均经济指标较高的北欧国家;从长远来看,由于绿色产业和生态转型是所有欧洲国家的必由之路,因此该法案将影响所有欧洲国家。

过去数月间,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等在内的多位欧洲政要,都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表达了反对和不满。欧盟认为,该法案对欧盟的电动车、电池、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密集型行业等构成歧视,将对欧洲工业的竞争力和投资决策产生负面影响。1月4日,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表示,将尽快推出一项“绿色产业”法案,通过提供税收、监管等方面的支持推进氢能、储能、核能、可再生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避免尖端行业发展向美国倾斜。1月18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德国将坚定走工业脱碳道路,以迅速推进经济转型,推动风能、太阳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到2030年,德国国内80%的电力来自于可再生能源,这将是目前水平的两倍。从现在到2030年,德国将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4000亿欧元。到2045年,德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实现碳中和的工业国家之一。

韩国敲定《第十次电力供需基本计划》,增加核能发电占比

1月12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召开电力政策审议会议并敲定了《第十次电力供需基本计划》。根据计划,2030年核电发电量在韩国整体发电量中所占比重将升至32.4%,其后依次是LNG(22.9%)、可再生能源(21.6%)、煤炭(19.7%)、氢能和氨气(2.1%),以及其他(1.3%)。2036年核电比重较2030年将进一步提升2.2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将大幅增加9个百分点。同期,煤炭和LNG发电比重将分别下降5.3个百分点和13.6个百分点。为此,政府将确保现有核电站持续运转,修建新韩蔚核电站3号、4号机组,争取到2036年代替28座老旧煤电机组,均衡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争取到2036年将光伏、风电装机容量比例由2022年的92:8优化为66:34。此外,政府还将努力实现电力市场交易多元化。为了保障市场交易的自主性和消费者选择权,电力交易市场将分阶段引进价格投标制度,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交易市场购电协议模式。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包括韩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主张缩减或停止核电开发以杜绝核灾隐患。本届韩国总统尹锡悦就职后,拒绝上届政府逐步淘汰核电的方案,承诺加大核电产业投资。2022年7月,韩国政府曾表示,到2030年核电占比至少要保持在30%,此外政府呼吁恢复2座核电机组的建设,并寻求扩大核电行业出口,设定了到2030年出口10座核电站的目标,还准备投入4000亿韩元(约3亿美元)开发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这些新的能源政策都在此次敲定的新计划中得到体现。不仅如此,新计划中还增设了核电发展目标,即2033年启动6座新的核电机组,确保12座现有机组继续运行。预计到2030年,韩国核能发电能力将从2022年的24.7吉瓦增加到28.9吉瓦,并在2036年进一步增加到31.7吉瓦。

目前,韩国的25个核反应堆中有20个正在运行,另外4个正在维护。据韩联社报道,2022年韩国核能发电量首超17万吉瓦时,同比增长11.4%,创历史新高;核能发电量在发电结构中的占比达到29.6%,为近6年来最高,恢复到“去核电”政策前的水平。2014—2016年间,核电在韩国全国发电量中的占比维持在30%以上水平;2017年文在寅政府上台后核电占比下降到26.8%,此后一直低于30%;2022年核电占比形成反弹势头,较上一年回升2.2个百分点,相反,煤炭、天然气发电量及占比均有所降低。

事实上,韩国在此次敲定的《第十次电力供需基本计划》中提升核电发展目标,只是近年来核电发展重新得到关注的一个缩影。在地缘政治风险和能源危机加剧的背景下,一些原本正在放弃核电的国家政策相继发生了转变,即使欧洲最坚挺的弃核派德国也打破了禁忌。德国原本应该在2022年底关闭最后3座核电站,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德国多个核电站2023年仍然可能会继续并网发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