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日前,广州印发《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其中提到,壮大汽车消费。推动新能源汽车增量扩展。推动公共部门汽车载具全面新能源化。推进全市公交车辆、出租车全面置换为新能源车辆,加快党政机关公务车辆、国有企业公务车辆、市政作业车辆有序置换为新能源车辆。综合运用经济奖励、政策支持等多种手段鼓励私人部门购买新能源汽车,提升新能源车在私人部门的渗透率。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业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商务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2月25日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二、特色与优势
三、短板与不足
四、发展形势与趋势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策略
一、规划原则
二、主要政策及规划依据
三、发展定位与目标
四、发展策略
第三章 构建产业型、流量型、服务型消费体系
一、构建产业型消费体系
二、打造流量型消费体系
三、打造服务型消费体系
第四章 优化消费空间品质
一、推动商圈品质提升
二、打造新型消费场景
三、推进商品市场升级
四、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第五章 提高中心辐射能级
一、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二、建设便利交通网络
三、打造全球贸易枢纽
四、构建湾区消费枢纽
第六章 提升消费国际化水平
一、扩大“千年商都”国际影响
二、汇聚全球消费资源
三、广聚国际消费客群
四、完善国际消费制度体系
第七章 发展布局
一、消费空间布局
二、城市商圈体系
三、各区发展指引
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规划引领
三、建立“监督—评估”机制
四、加大政策支持
五、加强消费人才建设
六、扩大公众参与
七、推进重大项目落地
实施保障分工一览表
各区发展布局及重点片区建设指引表
市域消费空间体系布局规划图
城市商圈体系布局规划图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一)消费规模领先。
广州作为拥有约1800万常住人口1的一线城市,2021年城市接待过夜旅游人数4307.73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164.77万人次,境内旅游人数4142.96万人次2,具备广阔的消费市场。2021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82万亿元3,城市排名全国第四。“十三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突破8000亿元、9000亿元4,“十四五”开年之际突破万亿大关,202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2.56亿元5。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二)消费资源集聚。
凭借广交会等平台,广州一直是优质名品的全国集散中心。珠三角成熟的工业体系为广州的消费市场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在时尚消费领域,广州品牌培育屡获突破,诞生了一批本土美妆和服饰品牌。据统计,广州化妆品企业注册登记数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比重50%以上,荣膺“2020天猫新国货美丽之城”。广州本地老字号数量众多、特色明显,“广州老字号”企业达到138家,品牌享誉国内外。国际一线品牌的首店首发不断增多,太古汇、天环广场等高端商业综合体内首店数量领跑华南。
(三)消费载体众多。
全市商服类建筑面积约6500万平方米,其中零售商业建筑约3300万平方米6。广州有天河路、北京路等一批国内知名商圈;北京路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步行街,是广州千年商都的重要展示地。天河路商圈经营面积、销售规模、市场主体数量、客流量等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全市有551家各类专业市场,商户约80万户,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人,年交易总额超过1万亿元7。其中,具有全国或国际影响力的市场有300多个,白马服装市场、美博城、万菱广场、黄沙水产市场、芳村茶叶市场、三元里皮具市场、新塘国际牛仔城、江南果菜市场等已成为细分领域的“领军市场”。
(四)消费业态创新。
2021年,广州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2209.07亿元,同比增长12.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19年的13.9%上升到2020年的21.8%8。跨境电商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广州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已从2014年的14.6亿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675亿元,增长46倍,零售进口规模连续8年全国第一9。此外,在全国率先推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售进
出口信息化系统、“微警认证”系统、进口商品溯源“真知码”、退货合并打包、“空铁联运”等五大创新举措,有效破解数据应用对接、消费者身份信息核验、质量安全追溯、消费者退换货、跨国运输等的难题;广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总指数、发展规模指数居全国第一。
二、特色与优势
(一)“千年商都”的底蕴优势。
广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广州港是世界唯一两千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发达的海上贸易使得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商业门户,有着“千年商都”的美誉。凭借港口优势,作为中国南大门的广州在历史中实现了与东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的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华民族文化,特别是岭南文化的传扬起到了积极作用。两千多年历史孕育的广府文化、粤商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包容、创新、务实的精神气质,成为推动广州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深厚动力。成千上万粤商传承商脉,连通海内外形成覆盖全球近200个国家的商业网络,构成了广州独特商贸基因,促使广州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深厚的商贸基础。
(二)“世界工厂”的产地优势。
广州拥有全国41个工业门类中的35个,拥有全国规模第二大的广州开发区,是整个华南生产制造业的最主要产业链总部基地和供应链中心,在“前店”和“后厂”中起着循环链接的核心枢纽作用。其中,代表性的纺织服装产业规模大、品类全、产业链条完整,涉及服装企业及关联企业在3万家以上,相关服装服饰品牌3000个以上。此外,广州在珠宝、箱包皮具、美妆日化、茶叶、花卉等领域也形成了一批特色突出、集群效应明显的产业集聚区,孕育了多个新国货知名品牌。在汽车制造领域,2021年广州市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总产值达6118亿元,汽车总产量296万辆,居全国第一10,为汽车消费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
(三)国家中心城市的服务优势。
广州是华南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医疗、教育、体育等服务领域具备强大优势。医疗领域资源丰富,三甲医院数量、百强医院数量、临床重点专科获评数量以及入选医院数量,均稳居国内第三。在临床检测、医药研发、药材贸易等方面亮点颇多,已形成集研发、制造、健康服务、商贸于一体的医养产业体系。在教育领域,广州是南方高校最密集的城市、华南地区的科教中心;全市拥有80多所高等院校,多个国际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球科研城市中排名第25位。在体育领域,广州2010年成功举办第16届亚运会,具有良好的体育赛事基础。
(四)地处大湾区中心的区位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庞大,是广州消费客源的核心腹地。据统计,疫情前粤港澳大湾区(2019年)消费总量共计约37800亿元。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强大制造业体系,可提供源源不断的消费货源。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近年来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实化,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先进制造业为广州对内对外贸易、经济交流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也为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后盾。
(五)岭南文化与华侨文化优势。
广州是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历史底蕴深厚,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拥有陈家祠、镇海楼、宝墨园、南海神庙、沙湾古镇、黄埔古港、余荫山房、广州十三行等历史文化景区,已培育出迎春花市、广府庙会、波罗诞千年庙会、广州国际龙舟赛等知名节庆文化品牌,早茶文化、玉器文化、饮食文化、广式服务等更是广州传统民俗文化的亮点。广东省是我国著名侨乡,有3000多万海外侨胞,占全国海外侨胞人数一半以上,分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城市,吸引了众多侨资企业回乡创业发展,促进了与海外侨胞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形成了融合海外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独特“侨乡文化”。侨乡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等也成为广州重要的旅游资源,为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六)美食之都与粤菜大本营优势。
“食在广州”是广州重要的城市名片。广州餐饮行业发展良好,行业规模大,是全国首个餐饮总收入破千亿元的“餐饮大市”;广州餐饮市场活跃度高,餐饮门店数量超22万家。2020年全市新设餐饮服务单位40745个,同比增长11%11;广州餐饮菜系丰富度高,形成粤菜领先,川菜、湘菜追赶,多菜系并存发展的多元化格局,是名副其实的“美食之都”。此外,广州还是全国“粤菜大本营”。广州的早茶文化、粤菜文化底蕴深厚、经久不衰,全市粤菜门店数量超3.8万家,占全国1/812;广东百强餐饮企业中,集团总部设在广州的粤菜系企业达20个13;截至2021年7月,广州市培训认定“粤菜师傅”6653人14,“粤菜师傅”工程稳步推进,进一步稳固了粤菜大本营地位。广州粤菜的繁荣还得益于强大的粤菜食材流通枢纽作用,一德路市场、黄沙水产市场等市场的食材流通量在全国领先,为美食之都和粤菜大本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七)枢纽城市的流量优势。
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以及广东省的中心位置,毗邻港澳,临近东南亚,处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素有“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之称,是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国家级枢纽为一体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021年客运总量468290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三15;各类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合计22004万人次16,其中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4026万人次17。2021年各类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合计98175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53204万吨,水运货运量40765万吨,铁路货运量2292万吨,民航货运量119万吨,管道货运量1797万吨18。
(八)以广交会为龙头的会展优势。
广州是我国三大会展中心城市之一。2021年全市重点场馆举办展览388场。重点场馆展览面积683.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2%。接待参展观展人数648.43万人次,同比增长32.9%,场次和面积均居全国第二19。广交会已经举办132届,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展”。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广州国际美容美发美妆博览会等专业性展会规模居同行业世界第一。根据《进出口经理人》杂志公布的《2019年世界商展100大排行榜》,广州有4个展览入围,包括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广州国际木工机械家具配料展览会,分别位居第2位、第8位、第35位、第83位。其中,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展览面积41.6万平方米,位居入围100大榜单中国展览的首位。
三、短板与不足
(一)品质化程度不足,优质载体与运营主体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
商业载体品质化不足。广州除天河区外,各区优质商业存量规模及优质运营商数量均存在较大缺口。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广州优质零售商业20总存量约479.3万平方米,位居国内一线城市第四,距离北上深的优质零售商业总存量有一定的差距。据第三方机构不完全统计,广州人均优质商业面积0.3平方米,与上海(0.8平方米)、北京(0.7平方米)差距较大。近十年间,中心城区商业设施和业态逐步老化,传统商圈日渐衰落;同时在电商的冲击下,商圈吸引力大打折扣。外围城区的商圈规模提升缓慢、吸引力不强,新增大型商业项目较少,吸引力及客流量未有明显提升。
优质商业运营商21不足。相较于其他国内一线城市,进驻广州的优质商业运营商数量及运营规模均较少。根据戴德梁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进驻广州的优质商业运营商项目数量合计12个,与上海(67个)、北京(32个)有较大差距。广州现有核心商圈、核心地段主要商业存量由本地国有企业运营(包括天河城系列、广百系列、花城汇、维多利广场、国金天地等),运营主体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运营特色,国内外第一梯队运营商大部分未能落地商业项目。
(二)品牌化程度不足,消费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国际知名品牌渗透率较低。根据戴德梁行数据统计,2021年,广州进驻国际奢侈品品牌数量为97家,位居全国城市第11名,奢侈品品牌门店数量为54家,位居全国城市第9名,奢侈品消费者总量占全国约1.50%,排名第9。2021,广州新增首店数量超过214家,但国际知名品牌首店数仅有8家,其余以本土品牌为主,知名品牌首店国际化率较低,与自身城市经济人口地位不匹配。广州的特色产业品牌转化不足。广州拥有纺织服装、皮革皮具、美妆日化等产业集群,但主要集中在低端加工、代工环节,产品低端化、同质化问题明显,缺乏以品牌为引领统筹设计研发、运营销售等高价值环节,导致大部分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广州传统老字号发展存在不足。在发展规模上,广州“中华老字号”有35个,排名全国第五,与上海(180个)、北京(116个)差距悬殊。其他本土老字号企业经营模式单一传统,难以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个性化消费需求,总体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三)国际化水平不足,国际消费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广州尚未充分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未构建能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国际旅游消费目的地。广州暂无世界文化遗产旅游资源,5A级景区仅2个、4A级景区仅28个,与北上渝杭等城市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国际交流活动的带动作用未充分凸显。疫情前,广州举办国际会议数量仅17场,举办国际体育赛事32场,处于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建设城市的中游水平(2019年)。国际交流活动少导致广州对国际人群的消费吸引较低。尽管疫情前广州入境旅客高达899.4万人次(2019年),入境旅客数量全国排名第2,但在入境游客的构成上,绝大部分来自港澳台地区,外国游客占比仅为38.5%。
(四)体系化程度不足,消费链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消费链条体系化程度不足。强大的产业体系未能有效调动消费意愿。广州的消费品生产企业普遍呈现小而散状态,例如纺织服装、皮革皮具等消费品生产企业多为自发、分散的家族化经营,同质化问题较严重,缺少资源统筹和中长期战略规划布局。广州纺织服务业产业集群大多分散在全市的村级工业园或城中村中,产业集聚效应较弱,尚未形成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超大型园区。另一方面,广州文化影视、体育、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的消费功能不完善,服务消费的模式尚不成熟。此外,消费与其他功能在空间缺乏有效融合。例如广交会展馆周边功能单一,未能有力带动游客消费。空铁枢纽交通功能与消费功能结合不够紧密,无法有效截留过境旅客,过境人流无法转化为消费客流。
四、发展形势与趋势
(一)发展形势。
形势一: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对经济发展承担的基础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当前我国经济格局已发生悄然变化。我国外贸依存度由2006年的64%下降至2021年34%22,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由2006年的43.2%上升至2021年的65.4%23,以消费带动的国内大循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消费对新发展格局的支撑作用逐渐增强,消费供给水平和消费实现能力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形势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广州消费资源集聚带来重大机遇。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作了全面规划,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对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纲要》强调广州作为中心城市要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特别突出广州要“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进一步提升对湾区产业与服务资源的整合能力、对湾区消费要素的集聚能力。2022年,《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提出加快广州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等,为广州集聚消费资源、提升消费国际引领度,打造湾区消费枢纽核心城市提供了重要机遇。
形势三:广州“老城市、新活力”背景下消费环境持续升级。
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四个方面出新出彩,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的重要指示要求。近年来,为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广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在拓展提升城市功能、加快文化品牌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营造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成效日益显著。“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对进一步完善城市消费功能、营造国际化消费环境、打造特色消费场景、推动城市消费环境持续升级等有着重要意义。
(二)发展趋势。
趋势一:消费内容从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
从先进国家的发展经历来看,美国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以后,全美的服务消费规模迅速提高。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美国商品消费(即耐用品与非耐用品消费)占比逐步下降,以医疗服务消费、体育消费、教育消费、文娱消费为代表的服务消费逐步攀升,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超过商品消费,成为美国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内容。
目前广州的人均GDP已经突破两万美元,相当于美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发展水平。但在消费结构上,广州服务消费规模占总消费支出仅约40%,仅为美国同期发展水平的2/3,服务消费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服务消费是消费升级的主要方向。
趋势二:消费空间向功能复合化演变。
在消费者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的驱动下,消费空间功能混合化的发展趋势愈加显著。以购物中心为代表的传统消费空间开始植入展览、游憩、文教甚至康养功能,打造了诸如“博物馆+消费”“美术馆+消费”“公园+消费”“疗养+消费”等多种新型消费空间场景,消费空间不仅承担满足消费者日常购物的基本需求,也要承担消费者的娱乐、文化、艺术、体育、旅游等各项城市生活的精神需求。
趋势三:消费主体向Z世代、新中产、银发族等群体转变。
据统计,我国1995—2009年间出生的Z世代人口数约有2.65亿人,约占我国总人口数的20%,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消费主体。2019年我国25岁到45岁的新中产消费者已经超过2亿,已经成长为中国消费的“中流砥柱”。随着老龄化的发展,银发消费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54亿,占总人口的18.1%。Z世代、新中产、银发族成为我国未来消费的三大主体。
趋势四:消费热点向定制化、个性化、新国货延伸。
在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的趋势下,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被进一步挖掘,定制化消费将持续成为消费热点。随着中国制造持续升级,以3C数码、服饰、美妆、住宅家具等为代表的国货品牌逐渐赢得消费者青睐。疫情期间我国生产企业逐步开拓国内市场,推动国货持续崛起。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的推动下,消费热点持续向新国货转移。
趋势五:消费形态向数字化快速转变。
数字经济是互联网技术在产业、商务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而形成的经济形态。新冠疫情推动了线上消费的逆势增长,全国性大规模的在线购物、在线消费、在线订制、在线会议、在线设计等“非接触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疫情的出现加速了线上消费的发展,2020年网购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增加5%以上、总占比超过30%,快递物流突破800亿单,人均超过50单,我国在全球率先进入了数字经济新时代,催生了多样化的消费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
趋势六:消费关系由以“物”为核心转变为以“人”为核心。
各类社交网络平台的建立使得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得到前所未有的全方位交流,消费者的角色向“粉丝”转变,而消费个体之间的关系则以特定偏好为纽带和标记,在网络上逐渐形成“粉丝社群”,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与生产端、销售端实现了完美的对接。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策略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锚定“国际”重要方向、“消费”核心功能、“中心”关键定位,坚持湾区联动、优势互补,供需互促、双向协调,大力实施“尚品”“提质”“强能”“通达”“美誉”五大工程,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提升供给的创新性、丰富性、适配性,携手港澳全面增强对全球消费的集聚辐射力、资源配置力、创新引领力,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加快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一、规划原则
坚持政府统筹、市场运作。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导,完善联动协同各方的工作机制,完善相关政策、优化制度供给。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坚持科学规划、世界一流。对标国际一流,优化消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布局,强化枢纽功能,打造消费地标,全面提升城市商业功能和消费环境。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机遇,重点开拓东亚、东南亚市场,突出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中的核心地位,形成强大国内外联动市场。
坚持传承文化、彰显特色。坚定文化自信,注重千年商都传承、海丝文化延续,处理好城市消费空间拓展和历史商业文化遗产保护间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加强城市消费空间风貌管控,营造传统与现代相映相融互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风貌,体现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
坚持协同共建、相得益彰。深入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大机遇,强化交通对接、规则衔接、产业共建、环境共塑、消费共促,携手港澳把大湾区打造成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消费枢纽。
坚持创新引领、供需互促。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支撑、新品开发、品牌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新领域新场景,满足品质生活新需求,促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发展格局。
二、主要政策及规划依据
1. 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商运发〔2019〕309号)
2. 《商务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总体方案〉的通知》(商消费函〔2021〕395号)
3.《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穗府〔2021〕15号)
4.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粤府〔2021〕28号)
5.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穗府〔2021〕7号)
6. 广州市各行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7.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8.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9. 《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在编)
三、发展定位与目标
(一)发展定位。
适应新发展阶段国内消费升级和消费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以千年商都建设为着力点,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统筹好消费需求侧和供给侧,兼顾好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协调好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依托广州强大的产业基础、交通优势和服务能力,高站位、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将广州建设成为消费人群高度汇聚、消费文化繁荣发展、消费场景新型示范的千年商都,为活力全球城市建设注入新的动力,打造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新时代示范、“四个出新出彩”的代表典范、人民美好生活的广州样本,实现“广聚天下客、广卖天下货、广货卖天下”,成为全球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引领中国现代消费时尚潮流的新标杆。
全球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提高广州高效对接国内外消费市场的互联互通能力,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市场环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标志性商圈,集聚国际消费资源,增强“买全球、卖全球”的辐射力,把广州建成国际知名消费品牌进入国内市场特别是华南市场的首选地。
商业活力绽放的千年商都。以场景营造重塑千年商都魅力,演绎现代精致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广州样本。充分发掘海丝文化、岭南文化等传统文化特色,发扬华侨重商传统,以新消费为“老城市”注入“新活力”,实现“四个出新出彩”。推动专业批发市场根据各自的产业特点选择不同的场景化升级路径,挖掘传统商业历史遗址的价值,彰显商业活力与魅力。
引领中国现代消费潮流的标杆城市。充分发挥商都优势,拓展与国际消费市场紧密对接的通道,大力发展彰显本土特色和文化魅力的消费品牌和商品,打造国内知名品牌、原创品牌的全国性或区域性首店、旗舰店,把广州建成面向国内外全面展示中国制造和服务品牌的重要门户;引领消费潮流,挖掘广州时尚特质和文化底蕴,以时尚引领消费,以潮流助推消费,促进时尚与科技的紧密融合,把广州建成服务华南地区和全国、辐射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时尚商品、品牌、活动的展示发布中心和体验中心。
汇聚区域资源的大湾区消费枢纽。引领湾区合作,深化穗港澳合作,强化广深“双城”联动,以南沙为极点推动与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战略互动,整合区域高端消费资源,共建共享现代产业体系与优质生活圈,携手打造交通、产业、空间、政策协同的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
(二)发展目标。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大协同、创新资源大集聚、国际交通大枢纽、国际贸易大通道、消费潜力大释放优势,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机制,聚焦“国际”、紧扣“消费”、突出“中心”,围绕“产业型”“流量型”“服务型”特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力提升广州国际知名度、通达便利度、政策引领度,增强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更好汇聚全球消费资源、吸引全球消费人群。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湾区制造”引领、全球资源荟萃,错位互补协同、城乡生态包容,文商旅体融合、岭南文化凸显,自由便利流动、交向互济共进,面向世界的数智化、时尚化、现代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焕发“千年商都”的经典魅力与时代活力。
——提升国际知名度。吸引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品牌运作能力的国内外商业投资商、运营商来穗投资运管,打造国际知名品牌重要集散地、新品首发地,成为国际组织机构进驻、国际消费者游购、国际性会展会议举办、国际性赛事组织的首选地,实现从“卖全球”向“卖全球、买全球”转变。推动国际交往中心与国际消费中心协同共建,实现城市形象地位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显著提高,成为近悦远来的著名全球城市。
——增强消费繁荣度。制造业品质化、高端化、价值化大幅提升,“湾区制造”“广东制造”品牌充分彰显,匠心独造的广州名品名牌深入人心,“定制之都”“买在广州”闪耀世界,成为国潮好货重要诞生地、全球新品重要策源地,创新消费供给的智造名城。推动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巩固提升“电商之都”地位,促进文、商、旅、体、医、美(容)深度融合,数字艺术、数字创意蓬勃发展,提升城市消费能级,提升“乐玩广州”“美在花城”世界影响力,成为引领消费升级的时尚之都,建成满足多元需求的服务高地。
——提高商业活跃度。建成国际级、城市级、现代社区等层次清晰、便利舒适的现代消费网络体系,建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打造一批引领全球消费风向的名节名展,把广州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时尚文化交汇点、时尚活动荟萃地,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时尚之都。
——提升到达便利度。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显著提升,建立面向全球、四通八达、抵离便捷、接驳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国际航线覆盖城市和地区数量持续增加,国内高铁联系度大幅提升,市内地铁通达便利程度显著提升。优化交通枢纽与商圈、商业街区、标志性景点等交通对接,促进商业服务设施与市政交通的便捷互联。
——凸显政策引领度。突出政府统筹协调,建立高效的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工作机制;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则,加强政策创新与规划引导,锚定“国际”重要方向、积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从企业培育、营商环境、金融支持、用地供给、人才支撑等方面营造良好消费政策环境。
四、发展策略
策略一:特色化发展。
发扬壮大广州本土优势,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弘扬岭南文化、华侨文化优势,焕发“千年商都”活力;依托产地优势,做强发展“服饰+美妆+珠宝+箱包”全时尚消费、壮大智能新能源汽车消费、提升家电家居消费、培育特色农产品消费;突出服务优势,加强“美食之都”“医养高地”“体育名城”的塑造,推动交通流量、会展流量、旅游流量高效转化为消费“留量”。
策略二:品牌化引领。
提升广州品牌综合影响力。实施“全球优品汇聚”行动,充分发挥广交会及各类专业展会等平台的引流作用,持续发力“首店首发”经济,增强对全球消费品牌汇聚能力。实施“广州名品创优”行动,实施老字号“振兴行动”,持续做大“老字号”品牌的影响力;积极培育“新广货”品牌,充分发挥本地产业集群优势,孵化凸显本地特色的新品牌。
策略三:国际化拓展。
扩大“对外开放”,实施“聚客源、聚机构、拓市场”行动。积极汇聚国际客源,申办高水平商务活动汇聚商务人士,举办综合专业性展贸会议吸引会展客群,打造精品级旅游景区吸引外来游客;积极招揽国际机构,重点吸引消费领域相关的服务机构与组织选址广州,打造区域性国际机构总部中心;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网络平台,持续做好城市宣传,提升国际影响力。
策略四:品质化集聚。
做大优质商业载体的规模,围绕高水平商圈建设,加大优质商业载体的供给;依托各区已有商圈的基础,推进商圈差异化、品质化升级。加大优质运营商引进力度,针对国内外第一梯队的商业运营商制定招商优惠政策,全面提升广州商业运营的服务水平。探索招商工作前置介入用地规划的工作机制,以“用地需求”引领“用地供给”,避免消费空间需求与供给错配。
策略五:体系化整合。
促进产业链与消费链补强重整,对重点消费行业和领域进行链条诊断、价值评估和体系梳理,提升链条整体品质和能级,释放链条消费能力。强化产业链与消费链协同融合,以专业市场和重点商圈为抓手,融入展示交易、设计研发、营销策划等新型功能,打造一批示范性新型消费园区,推动功能单一的产业体系向功能复合的新型消费体系转型。
策略六:市场化推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序引导社会资本助力消费行业加速成长。建立消费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设立消费基金、创业基金、产业基金,投向新消费关键领域。协助优质消费企业通过并购整合的方式,扩大在重点消费领域的话语权;鼓励优质消费服务企业上市,扩大广州消费服务企业的规模与行业影响力。
策略七:数智化发展。
以数字化提升消费行业智能化水平。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算力、算法、数据、应用等资源,构建城市超算互联网体系,提高城市智能算力资源。推动超算资源互联互通与共享交易,为生产经营与消费活动提供多样化的算力服务,助力产业链、消费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持续推动网络消费升级与电子商务升级。以“互联网+消费”为主线,推动消费链条各环节实现“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充分发挥广州作为传统贸易枢纽的流量优势,促进线下流量与线上流量相互引流,打造一批整合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和消费链的新型电商平台。
策略八:场景化塑造。
着力塑造线下消费新场景。促进历史文化资源、休闲游憩资源、体育健康资源、城市IP资源等与消费功能结合,打造趣味度高、沉浸感强、吸引力大的新型消费场景。积极开展线上消费场景的探索。大胆拓展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全息网络、实时渲染、情感AI等新一代技术的研发,加快元宇宙核心行业布局,进一步打通元宇宙产业链与消费链,探索数字资产的创建与交易、构建多元数字消费场景。
第三章 构建产业型、流量型、服务型消费体系
一、构建产业型消费体系
(一)做强时尚消费。
以纺织服饰、美妆日化、珠宝首饰、箱包皮具等特色产业为时尚消费基础,打造“服饰+美妆+珠宝+箱包”全时尚消费链条。依托花都狮岭皮具城、白云美博城、番禺珠宝小镇等现有基础,持续提升产业规模、扩大消费影响力,打造“生产+营销+消费+服务”的产业消费集聚区,形成“花都皮具珠宝—白云美妆定制—海珠纺织面料—番禺服饰珠宝—黄埔美妆日化”全市时尚消费产业空间T轴。完善产业链配套、提升产业链价值,打造集设计研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营销推广、展览展示、批发零售等环节于一体的时尚产业链条。探索“新批发+新零售”“线上+线下”“商贸+文旅”等新模式、新业态,建设集时尚商品展贸展销、文化旅游、综合娱乐、数字创意于一体的时尚智慧商圈。
强化设计对时尚产业的价值带动作用。实施“十万设计师”集聚计划,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国内外设计名师,强化IP研发、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的引领能力。结合数字经济、IP设计等新概念,推动创意产业与旅游、科技、工业产品等融合发展,探索“IP设计+线上消费+线下体验”的潮流消费新模式。强化线下IP衍生品与线上游戏的联动,建立线上线下的“潮流”消费产业链。
加强时尚产业宣传推广。扶持和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性时尚展会(节庆、活动),分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组织引导时尚企业“抱团”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国际时尚生活博览会以及米兰、伦敦、纽约时装周等境内外知名时尚展会。
(二)壮大汽车消费。
推动北、东、南三翼汽车产业集群与老城区汽车服务集群融合共生。打造“一核三片”的汽车产业空间体系。围绕汽车整车与核心零部件生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汽车金融服务、汽车营运服务等多产业环节持续发力。积极提升整车“智能化”集成技术、持续突破“车规级芯片”“车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设计,大幅提升汽车产品竞争力。
推动新能源汽车增量扩展。推动公共部门汽车载具全面新能源化。推进全市公交车辆、出租车全面置换为新能源车辆,加快党政机关公务车辆、国有企业公务车辆、市政作业车辆有序置换为新能源车辆。综合运用经济奖励、政策支持等多种手段鼓励私人部门购买新能源汽车,提升新能源车在私人部门的渗透率。
推动充换电等基础设施超前建设。推动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新建住宅、办公楼、商场、酒店等配建新能源汽车专用车位和充电基础设施,支持环卫、通勤、出租、物流、租赁、执法巡逻等领域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鼓励开展换电模式示范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服务便利的充换电网络,健全完善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服务体系。
推动汽车消费内容“向后拓展”。拓展汽车后市场服务板块,全面释放汽车后市场服务活力。推动一批汽车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大幅提升汽车数字增值服务规模,打造汽车消费交流社区。
(三)提升家居消费。
支持家具建材等传统行业进行创新。打响“广州定制家具”消费品牌,鼓励定制企业设立连锁体验店和大型定制中心,支持商业定制和生产定制的深度融合,引导家居行业开设个性化定制服务。支持通过个性化定制、协同设计、参与式设计等新模式,提升家具行业定制化水平。通过优质家具商品供给,带动家具消费规模提升。
依托产业集群优势,全面提升家电产品“智能化”“节能化”“绿色化”水平。充分挖潜家电消费的存量置换潜力,积极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加大对绿色智能家电、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的促销力度,推动家电升级换代。通过“政府支持、企业促销”方式,全面促进家电消费。
(四)培育农产品消费。
深化推动农产品消费发展,为促进优质优价创造条件。巩固扩大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支持粤字号、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向绿色健康化发展,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塑强一批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精品区域公用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针对中高端消费需求,研发生产科技含量高、文化内涵丰富、岭南元素突出的新型特色农产品。鼓励企业利用农产品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等平台和直播带货、网络营销等多种手段,讲好品牌故事,提升产品溢价能力。通过农产品消费带动绿色蔬菜、现代渔业、北回归线荔枝、生态畜禽、精品丝苗米产业链提质升级,促进农产品研发、销售、品牌一体化发展。
二、打造流量型消费体系
(一)扩大旅游消费规模。
持续提升4A、5A级景点数量与质量。对标国家A级旅游景区标准,加强老景区改造创新,推动景区景点创新升级及组合联动,打造旅游示范引领集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番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广州塔—花城广场—琶醍“广州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黄埔古港—南海神庙广州海丝文化板块、白鹅潭—太古仓—聚龙村—广钢遗迹公园近代工业旅游区等六大旅游发展高端示范板块和“珠江游”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北京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西关永庆坊—沙面西堤等世界级旅游精品。
提升“乐玩广州”“美在花城”的全球知名度。吸引国内外消费者来穗旅游消费,来花城看花,来广州过年。持续做大国内来访旅客流量,积极拓展国际旅客规模。推动旅游景点景区持续升级,提升景区景点的空间品质;加强文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价值挖掘、保护利用、活化展示、体验创新,推动文旅资源与商业功能有机结合,挖掘在穗旅客的消费潜力、拓展国际游客在穗消费占比。
构建“一带三区五圈”全域旅游消费格局。一带指沿流溪河和珠江形成沿江旅游消费带,三区指北部生态康养消费区、中部都会历史消费区、南部滨海文旅消费区,五圈指依托北部从化温泉、流溪河沿线、从化马场、五指山风景区等形成生态康养消费圈;依托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等形成交通流量消费圈;依托天河路文商旅示范区、广州塔珠江黄金水段等形成都市地标消费圈;依托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沙面—西堤等形成岭南文化消费圈;依托南沙湿地公园、百万葵园、黄山鲁森林公园、邮轮母港等形成滨海旅游消费圈。
(二)促进会展消费融合。
以产促展,推动广州展会特色化、专业化、潮流化发展。依托广州特色产业资源,办好建博会、家博会、美博会、照明展、国际车展等专业行业展会;做大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做强汽车、家具、建材、家电、餐饮等一批传统消费型展会,培育动漫、手游、潮玩、艺术、智能产品、定制服务等领域新型消费类展会,带动产业投资和高端消费。
以会促展,推动国际会议高质量发展。以广交会展馆四期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广州会展载体高质量建设。加快建设琶洲国际商务消费中心、“一带一路”商务馆展贸中心、广州空港中央商务区空港会展中心、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等项目。持续扩大广州国际会议规模和影响力。积极办好从都国际论坛、全球市长论坛暨“广州奖”系列活动等大型国际会议,积极开展与国际会议组织合作,吸引更多国际重大会议落户广州。加快广州空港会展中心二期、白云区国际会议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聚焦国际会议、国际展会、商务洽谈等,打造会议、展览、商务、酒店、文旅、总部等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临空标志性综合体,办好白云机场商务航空展,谋划提升国内、国际展会数量。
以城促展,以琶洲为试点,推动会展场馆与周边城区联动融合,打造展城融合发展区,提高会展客流向消费客流的转化率。提高展馆周边商业服务业用地供给,放宽广交会周边用地的商业功能兼容性限制,为展城融合发展区注入商业配套功能,支持会展消费功能融合发展。
承办更多国际知名赛节,办好广州民俗文化节、广府庙会等传统品牌活动,提升受众参与互动水平;创办广州国际美食节、荔枝文化旅游节、“美荔定制”文化节等美食文化活动,提升广州美食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中国动漫金龙奖、中国国际漫画节、二沙岛户外音乐季等文化活动庆典,深化电影、漫画、戏剧、演艺等领域品牌活动建设,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申办更多国际高级别赛事,打造世界级赛事聚集地;精心维育本地体育赛事,扩大本地体育赛事的知名度和辐射力。
(三)强化电商赋能带动。
充分发挥广州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优势,依靠现代物流和供应链体系,扩大电商消费流量规模。推进电子商务园区建设与升级,促进电商物流业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传统物流园区转型升级。
发挥本地龙头电商企业导向作用,壮大龙头电商平台。加快传统电商的升级迭代,培育新的电商业态,打造一批综合性本地龙头电商企业,形成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消费服务平台。充分依托现有批发市场流通优势和产业基地生产优势,创新电商模式、打造一批新的电商聚集区。
实施直播电商“个十百千万”工程,推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模式发展。推动内容制造、视频技术、直播场景等“一站式”直播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越秀直播电商产业带、红象直播双创园、花都直播电商基地等一批直播电商基地,吸引优质直播电商平台、直播机构、MCN机构、直播电商经纪公司、直播电商服务机构入驻。
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叠加优势,建设广州空港、南沙港跨境电商国际枢纽港,发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实体新零售”,充分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政策优势,打造国际领先的跨境电商商品集散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境电子商务国际枢纽城市。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的跨境电商合作,互设海外仓,在双方城市举办特色产品采购峰会。深化广州、深圳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双城”联动,培育一批本土企业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境电商企业和平台,高水平办好世界跨境电子商务大会等高端论坛,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推动形成营销、仓储、物流、通关、结算等全链条跨境电商生态体系,为全球跨境电商规则制定贡献“广州智慧”。
(四)推动交通流量转化。
依托交通口岸枢纽,进一步扩大免税消费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扩大白云国际机场等口岸免税店经营规模,支持在广州东站、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等口岸开设口岸免税店。扩大免税店商品的覆盖范围,支持国潮国货进驻免税店。发展保税展销体验消费及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服务,培育打造离境退税示范街区。支持会展业发展,争取对在广州举办的国家级展会展期内销售的合理数量进口展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充分发挥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流量优势,打造功能复合的枢纽型消费场景,加大消费实现力度。建立城际铁路与地铁系统制式兼容、互联互通换乘体系,做好大湾区城际铁路及市内轨道交通协同,打造集交通、购物、观光、娱乐、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消费综合体,强化交通枢纽对人流的集聚与吸引。深化对交通客流消费潜力的分析,探索效率更高的转化机制。在交通枢纽中导入城市商业、商务、文化服务功能,把交通枢纽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展示窗口和消费窗口。
推进城市轨道站点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开发建设。依托交通枢纽建设一批国际领先的TOD项目,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向“交通+商业+服务+消费”的综合型项目转型提升,强化交通流量向消费“流量”变现。以重要商圈、城市景区、交通枢纽等为重点,优化局部交通微循环,完善智慧停车系统,改善消费出行便利度。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5日,小米法务部官微发文称,涉嫌恶意抹黑小米汽车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某平台博主及其同伙多人,已被依法缉拿归案。2024年8月13日,某平台博主发布其将小米汽车与某品牌汽车对撞的所谓“测试视频”。小米汽车指出,其中“测试”方法及结论,存在诸多严重谬误与偏颇,在网络上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4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工信部、交通部、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推动降低维修成本。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供给渠道和类型,鼓励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开放,提升动力电池的维修经济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2日,苏州时代新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业仪式在吴淞江科技产业园举行。该项目占地面积128亩,建设面积约20万平方米,总投资50亿元,建成投产后实现年产动力域控制系统5万套,汽车底盘零部件10万套,电池PACK1万套,新增研发人员超500人,满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据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2日,江苏发改委、江苏财政厅连发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确,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对车龄8年及以上的老旧城市公交车报废且更新为新能源城市公交车的,每辆车提高补贴至12万元(含动力电池);对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1月22日,在长城汽车2025年新春年会上,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表示,将拿出40亿元来奖励长城汽车的员工。公开数据显示,长城汽车拥有约8.2万名员工。若按此人数计算,人均奖金近5万元。同时,长城汽车在悄无声息之间将企业LOGO进行更换。原LOGO整体采用银色质感设计,中间的“烽火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3日,市场监管总局宣布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新突破,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由我国牵头的7项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标准项目立项,涉及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及换电4个方面,并组建燃料电池汽车、换电车辆2个工作组。一是整车标准方面,安全性与动力性是衡量电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4日,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显示,试点任务包括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二手车高效流通、营造汽车文化氛围、完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提升汽车流通消费数字化水平五部分。商务部等8部门办公厅关于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
步入2025,竞争不再是拼产能,而是拼实力、拼未来。回顾2024年年初,国内新能源市场曾掀起一轮激烈的价格战。当时,行业内主要以车企们的价格“血拼”为竞争主题。然而当我们站在2025年起点回望时,却发现价格战反倒并未成为全年焦点,这一年中,技术、产品力的提升以及全球化布局的拓展一跃成为更重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1日,地平线与知行科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汽车智能化技术与产品领域深度合作,为车企客户提供更优质、创新的智驾产品和服务,携手开拓国内外智能驾驶市场,为智驾行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随着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知行科技与地平线的合作将从技术产品、
1月20日,准备返回江西老家的张先生驾驶新能源汽车在杭新景高速公路建德服务区使用大功率快速充电桩充电。“充电8分钟,续航400公里。吃个面的工夫就可以满电出发了。”张先生高兴地说。杭新景高速公路建德服务区超快充电站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超快充电站。春运第3天,该站新增的19台大功率快速充电桩投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上海瞻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C轮融资首批近十亿元资金交割。自2017年成立至今,瞻芯电子已累计完成了逾二十亿元股权融资。此次C轮融资,由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领投,中金资本、老股东金石投资、芯鑫跟投。瞻芯电子本轮首批融资款将主要用于产品和工艺研发、碳化硅(S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2日,苏州时代新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业仪式在吴淞江科技产业园举行。该项目占地面积128亩,建设面积约20万平方米,总投资50亿元,建成投产后实现年产动力域控制系统5万套,汽车底盘零部件10万套,电池PACK1万套,新增研发人员超500人,满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据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4日,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剑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川应“取长补短”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四川锂矿资源的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引进和培育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补齐整车制造环节的短板。四川在新能源产业链方面具有独特的领先优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2日消息,丰田汽车公司宣布进行重大召回,影响超过430,000辆汽车,主要涉及Alphard和Vellfire车型。该决定于2023年1月22日向日本国土交通省报告,源于与发电机部件和引擎盖部件相关的潜在问题。根据该公司的报告,2014年12月至2023年4月期间共生产了434,520辆汽车。已有135份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1日,地平线与知行科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汽车智能化技术与产品领域深度合作,为车企客户提供更优质、创新的智驾产品和服务,携手开拓国内外智能驾驶市场,为智驾行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随着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知行科技与地平线的合作将从技术产品、
又一家锂电客户宣布破产。近日,美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Canoo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并立即停止运营。Canoo在其破产申请(以及其子公司的申请)中表示,估计其资产价值1.26亿美元,欠债权人超过1.64亿美元。0160000笔订单泡汤Canoo诞生于电动汽车“淘金热”的时代,并且是这一时期较为引人注目的电动汽车初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2日消息,日产汽车与日本福冈县、北九州市和北九州市签署在福冈县北九州市若松区建设电池工厂的协议,规划产能5GWh。据了解,项目地点为福冈县北九州市若松区响滩地区,用地面积约150,000m2,总投资额1,533亿日元(约合71.16亿元人民币)。施工计划于2025年开始,计划2028年投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17日消息,美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CanooInc.宣布向美国特拉华州破产法院提交《美国破产法》第七章破产保护申请,并立即停止所有运营。CanooInc.表示,尽管Canoo是美国本土制造企业,成功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防部(DOD)、美国邮政署(USPS)、俄克拉荷马州等机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小米集团创始人兼CEO雷军亲自前往宁德时代总部进行拜访,受到了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热情接待。目前小米SU7系列车型与宁德时代深度合作,如小米SU7Max版本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包。截至2024年,小米SU7全年交付量已超过13万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常熟奇智研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江苏常熟成立,其执行事务合伙人是上海世科嘉车辆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出资额达到了40亿元人民币。其中上海世科占比25%,当地国资占比75%。据了解,上海世科嘉车辆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为奇瑞汽车全资子公司。
小鹏充电和bppulse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MOU),本次合作旨在相互开放充电网络,双方客户都能接入广泛分布在中国420个城市、30000多枪的充电网络,联手打造中国核心城市圈最优质的充电网络之一。双方还将探索在光储充、补能网络、电力需求侧响应、营销推广等更大范围、更多模式的深度合作。2025年1月14
北极星储能网或获悉,1月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力助企帮扶推动工业经济稳进提质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指出,接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等下乡活动,覆盖乡镇街道500个以上,帮助企业挖掘城乡消费市场。政策原文如下:关于加力助企帮扶推动工业经济稳进提质的若干措施为深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25日,广州市南沙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南沙区推动工业企业规模效益双倍增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提出,重点鼓励电力、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纺织印染、造纸、粮油等领域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支持企业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改造,以及自建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
北极星环卫网获悉,广州市花都区市政道路环卫保洁作业项目(新雅街片区)结果公告,永升智慧物业(广东)有限公司中标该项目,中标金额为4130.69万元,公示如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位于白云区沙亭岗政府储备地块中的规划加油加气站用地及社会停车场用地成功摘牌!将建设成为白云区首宗加油加氢综合能源站!本次摘牌地块位于太和镇沙亭村用地面积约0.9公顷,临近新广从快速路,依托广州民营科技园先进制造业产业基础,新能源应用场景广阔。与传统的加油站不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印发《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研发上市电力期货等重大战略品种,丰富期货产品体系。详情如下: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粤府函〔2025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2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进一步支持现代物流与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明确,在有序用电状态下保障重点恒温库、冷藏库实际用电需求。支持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支持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
1月15日,广东省广州市工信局市管一级调研员粟新辉带队前往南方电网储能公司广州芙蓉电池储能站开展电网侧储能电站安全督导检查,仔细询问储能电站在用电池寿命、开展应急演练等情况,检查了日常巡检维护登记本等。粟新辉一级调研员指出,南网储能公司要深刻汲取近期多起安全事故教训,认真落实企业安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布广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本办法所称的餐厨垃圾依照《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确定,包含一般餐厨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餐厨垃圾的排放、收集、运输、处理及其相关监督管理活动,一般餐厨垃圾就近就地自行处置及其相关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期,广州储能集团正在招聘中,包含技术管理岗、项目建设工程管理岗、业务开发岗以及生产技术类储备干部等。广州储能集团有限公司于2023年7月在广州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为20亿元。公司凭借在能源行业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和安全管理能力、雄厚的企业综合实力,将聚焦广州市储能产业链
北极星环卫网获悉,广州市白云区鹤龙街联边经济联合社智慧环卫一体化项目中标公示,项目由广东恒创城市服务有限公司中标,中标金额为3052.8万元,服务期3年,公示如下:一、项目编号:GSMZ20240524ZC(招标文件编号:GSMZ20240524ZC)二、项目名称:广州市白云区鹤龙街联边经济联合社智慧环卫一体化三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中国能建广东院中标广州知识城恒运天然气热电联产EPC总承包项目。据悉,该项目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生物安全生产基地内,建设2台460兆瓦级改进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发电机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9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介清单的通知,其中罗列了拟建设的101座加氢站名单。原文如下:关于公布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介清单的通知为推动实施《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