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18 2013—2022年不同电源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六、主要能耗指标持续下降,碳排放量增长有效减少
2022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全国线损率等主要能耗指标持续下降。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稳步推进,污染物排放下降明显,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增长有效减少,碳市场建设相关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一)
供电标准煤耗持续下降
据中电联快报数据,2022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01.5克/千瓦时,同比降低0.1克/千瓦时,较2013年下降了19.5克/千瓦时。
图19 2013—2022年供电煤耗和降幅(单位:克/千瓦时)
2021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指出,按特定要求新建的煤电机组,除特定需求外,原则上采用超超临界且供电煤耗低于每千瓦时270克标准煤的机组。到2025年,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每千瓦时300克标准煤以下。2022年,我国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改造升级煤电规模超过2.2亿千瓦,促进了煤电的清洁低碳发展。
(二)
全国线损率持续下降,2022年控制在5%以内
据中电联快报数据,2022年全国线损率4.84%,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保持继续下降走势,较2013年下降了1.84个百分点。
2022年厂用电率尚未见公开数据,但从近十年数据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厂用电率4.36%,比上年降低0.29个百分点。其中,水电0.26%,比上年升高0.01个百分点,火电5.59%,比上年下降0.39个百分点。
图20 2013—2022年全国线损率情况
表9 2011—2022年6000千瓦及以上电力行业能耗情况
(三)
超低排放改造稳步推进,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
目前,我国火电厂超低排放、大型垃圾焚烧、燃煤烟气治理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超低排放火电厂群。据悉,“十三五”以来,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我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了9.5亿千瓦。
据中电联统计,2021年,全国火电烟尘排放总量约为12.3万吨,同比降低20.7%。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排放量约22毫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约为10毫克/千瓦时。全国火电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54.7万吨,同比降低26.4%。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1毫克/千瓦时,同比降低59毫克/千瓦时。氮氧化物排放量约为86.2万吨,同比下降1.4%。单位火电发电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约为152毫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约为27毫克/千瓦时。
近十年来,污染物排放下降明显。烟尘排放总量由2012年的151万吨下降到2021年的12.3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的烟尘排放量由每千瓦时0.39克下降到0.022克;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由2012年的883万吨下降到2021年的54.7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由每千瓦时2.26克下降到0.101克;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由2012年的948万吨下降到2021年的86.2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的氮氧化物排放量由2012年每千瓦时2.4克下降到2020年的0.152克。
表10 2012—2021年电力行业排放总量情况(单位:万吨)
注:2016年数据来源于国家能源局发布资料,其他数据来自中电联历年《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统计范围为全国装机容量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
表11 2012—2021年单位火电发电量的排放量(单位:克/千瓦时)
注:数据来源于中电联历年《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
(四)
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增长有效减少
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增长有效减少。据中电联数据,2021年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828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0.5%,比2005年降低21.0%;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558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1.2%,比2005年降低35.0%。2006—2021年,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率等措施,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5.1亿吨,有效减缓了电力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增长。
全国碳市场建设稳步推进。2022年迈入第二个履约周期,全国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碳价较2021年有所上涨。全年共运行50周(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量5088.95万吨,年度成交额28.14亿元,成交均价为45.61元/吨。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30亿吨,累计成交额104.75亿元,每日收盘价在55~62元/吨之间波动。
2022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完善碳市场建设。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以及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6月,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8月,科技部等9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10月,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市场监管总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及“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12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发电设施》。
七、电力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一)
顶层设计开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新阶段
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稳步推进,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电力交易市场体系初步形成。2022年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在健全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交易机制方面,提出规范统一市场基本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提升电力市场对高比例新能源的适应性,完善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市场机制,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到2030年,新能源要全面参与电力市场。此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并先后批复同意《中国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工作方案》和《中国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实施方案》,推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速构建。
按交易结算口径统计,2022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共5.2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60.8%,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其中,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电量首次超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近50%。2022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市场交易电量达4.1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7%;南方电网经营区域市场交易电量0.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4%;内蒙古电网经营区域市场交易电量0.2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9%。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市场主体数量首次超过60万家,同比增长29%。
图21 全国市场交易电量、增速及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单位:亿千瓦时,%)
(二)
全国开展分时电价市场化改革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明确了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进一步放开各类电源发电计划,加强与分时电价政策衔接。2022年,全国燃煤发电机组市场平均交易价格达0.449元/千瓦时,较全国平均基准电价上浮约18.3%。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分时电价改革,平均价差超过0.7元/千瓦时的有16个省市。
(三)
中长期交易稳步大幅增长,绿电交易细则出台
中电联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4140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2%。其中,省内电力直接交易(含绿电、电网代购)电量合计为40141亿千瓦时,省间电力直接交易(外受)电量合计为1266.5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的96.9%和3.1%。
202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将绿色电力证书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2月,《南方区域绿色电力交易规则(试行)》发布。5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发布,详细解释了绿电交易的过程细节。中电联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省内绿色电力交易227.8亿千瓦时。
(四)
我国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启动试运行
继《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跨区跨省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在2021年9月正式印发后,2022年1月,《南方区域跨区跨省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正式发布。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21年11月正式批复《省间电力现货交易规则(试行)》。2022年1月1日,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启动试运行。期间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市场主体踊跃参与。国家电网公司数据显示,2022年省间现货市场全年累计交易电量278亿千瓦时,日均成交电量0.88亿千瓦时,单日最大成交电力超1900万千瓦。从售电侧来看,21个地区累计超6000家新能源、火电和水电企业参与省间现货售电,其中,风电、火电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光伏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地区,水电集中在西南地区。新能源企业在省间现货市场“报量报价”参与交易。从购电侧来看,25个省级电网企业按照地方政府要求参与省间现货购电。从电源类型来看,全年火电成交量最多,其次是水电、风电、光伏,春季主要以新能源为主,度夏和度冬期间以火电为主,5—6月、10—11月西南水电大发时期以水电为主。从交易均价看,现货市场在夏冬用电高峰时段较高,其余月份均低于中长期市场。2022年全年,省间现货市场清洁能源累计成交电量133.1亿千瓦时,减少风电、光伏弃电47.7亿千瓦时,在新能源装机增长过7000万千瓦的情况下,仍保持了97%以上的利用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22年1月27日正式批复同意《中国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工作方案》。7月23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当天云南、贵州、广东合计超过157家电厂和用户通过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交易平台,达成南方区域首次跨省现货交易,全天市场化电量合计达27亿千瓦时。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对跨省跨区电力直接交易进行了有效探索。首次组织海南发电企业与广东售电公司“点对点”中长期交易0.2亿千瓦时;区域调频市场全年连续平稳运行,市场规模总费用约11.1亿元,累计带动火储联合调频项目投运29个,有效保障了系统频率处于优质水平;区域现货市场于2022年7月23日启动不结算试运行。随着广西、海南纳入,南方区域现货市场进入五省区全模型试运行。12月份首次开展了连续2天调电运行,实现了区域电力现货交易与广东现货、区域调频等在运市场的有序衔接。
(五)
五个电力现货试点实现全年试运行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的总体要求,第一批试点地区原则上2022年现货市场长周期连续试运行,第二批试点地区原则上在2022年6月底前启动现货市场试运行。
省级现货市场方面,第一批试点长周期结算试运行形成了连续运营的现货市场。其中,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已有20个省级电网开展现货市场试运行。山西、甘肃、山东、福建、广东实现2022年现货市场全年试运行,山西、甘肃现货市场已连续结算试运行近2年。山东实现全国首次储能项目参与现货市场,增加调峰能力50万千瓦。第二批六个电力现货试点——上海、江苏、安徽、辽宁、河南、湖北,已全部启动模拟试运行。其中江苏完成了交易规则发布、技术支持系统建设、3次模拟试运行和3次结算试运行,各项工作走在全国第二批现货市场试点省份的前列。
(六)
辅助服务为煤电增加服务收益
截至2022年底,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实现了6大区域、33个省区电网的全覆盖,统一的辅助服务规则体系基本形成。通过辅助服务市场化机制,2022年全国共挖掘全系统调节能力超过9000万千瓦,年均促进清洁能源增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煤电企业因为辅助服务获得补偿收益约320亿元。
交易品种方面,除传统调频、调峰市场外,山西增加一次调频辅助服务市场,华北、西北分别建设了调峰容量市场、备用市场等。参与主体方面,除常规电源外,18个网省公司推动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市场主体参与辅助服务市场。
此外,川渝一体化辅助服务市场2022年7月6日正式启动。当日通过日前市场交易电量118万千瓦时,川渝两地调峰资源首次实现跨省优化配置。此后,川渝两地水电厂、火电厂等市场主体将在市场化机制的激励下积极参与调峰资源跨省配置。
(七)
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持续推进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售电公司管理办法》替代已经执行了5年的《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新版管理办法明确了售电公司注册条件、注册程序及相关权利与义务等内容,共计9章46条。其有三个亮点,一是注册条件和注册程序更有针对性,二是更加注重售电公司动态管理和风险管理,三是启动保底售电服务,衔接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机制。
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方面,目前全国有459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中国能源研究会《2022年度增量配电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有328个试点完成配电网规划编制,同比增加36个;358个试点确定业主,同比增加58个;318个试点公布股比,同比增加94个;330个试点业主单位通过工商注册,同比增加90个。共计249个试点确定供电范围,同比增加29个,其中第一批增加1个,第三批增加8个,第四批增加6个,第五批增加11个。共计217个试点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同比增加32个。
(本文所引用数据均来自权威部门资料。因统计口径不同等原因,部分数据存在相互出入问题,个别较去年版本做了修正,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对于不影响总体判断的数据,保留了原始引用数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期,六大发电集团2024年度报告已陆续披露。国家能源集团以全年营收7748.48亿元、利润总额1235.38亿元的绝对优势稳居榜首,其资产规模更是突破2.24万亿元,持续巩固电力央企“一哥”地位;华能集团在利润总额上反超国家电投,重回第3;三峡集团则在“够格”参与五大发电集团竞争之后,持续进行大额投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吉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4年市场总体运行情况。详情如下:(一)市场成员注册情况截至2024年底,吉林电力交易平台已注册经营主体5473家,同比增加480家。其中,发电企业390家,同比增加26家;电力用户4977家,同比增加443家;售电公司106家,同比增加11家。(二)电力交易结算情况1.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山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4年山西电力市场交易年报。截至2024年底,山西电力交易平台在册经营主体20202家,其中直调发电企业627家,售电公司452家,电力用户19058户,新型主体65家(包括:独立储能企业16家,虚拟电厂6家,辅助服务聚合商39家,分布式电源4家)。2024年,累计组织市场
甘肃风光资源富集。近年来,甘肃省紧抓机遇,发挥“风光”无限的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扎实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立足西北电网“总枢纽”、西电东送“主通道”、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重基地”发展定位,以创新为驱动,以技术为
龙虎榜龙虎榜出手解析:本月龙虎榜全为买方出手;最大单成交量较上月明显下降,且龙虎榜平均成交量较上月整体回落26.7%;本月大单价格分布较为分散,与全月均价价差最大达到4元/兆瓦时;大单出现轮次较为分散,其中第7轮有两笔大单成交。龙虎榜成交时间分布:本月龙虎榜前6笔成交时间全部集中在交易开
2025年4月,内蒙古电力集团售电量277.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95%;区内售电量241.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7%;外送电量35.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51%,9家盟市供电公司售电量全部实现正增长。售电量与外送电量增速双超10%背后,是各部门和各单位将售电量做为第一指标,紧紧围绕“稳存量、拓增量、挖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9日,浙江能源监管办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市场秩序突出问题专项监管的通知,监管内容涉及市场运营机构独立规范运行情况、市场公平竞争情况、信息披露及报送情况以及其他电力市场秩序突出问题。其中提到,重点关注2024年以来市场经营主体公平合规参与市场化交易有关情况。具体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上海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开展上海电力现货市场第三次结算试运行的工作提示函,第三次结算试运行时间为2025年5月7日至6月7日,5月7日为首个申报日,5月8日至6月7日为运行日。详情如下:
4月30日,江苏分时电价新政颁布。靴子落地,一时让整个工商业储能圈躁动。最大争论在于,工商业用户分时电价计价基础从下游“到户电价”调整为上游“用户购电价”,尽管浮动比例提高,但峰谷/平谷价差缩小,进而削弱了工商业储能的套利空间。虽然有征求意见稿“打预防针”,但正式落地让“收回成命”的
日前,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优化工商业分时电价结构促进新能源消纳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根据通知,将工商业分时电价执行范围扩大到除国家有专门规定的电气化铁路牵引用电外的执行工商业电价的电力用户。全体商业用户和100千伏安以下的工业用户,公用水厂、污水处理厂、分布式能源
在国家能源局的正确领导下,华中能源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和能源监管工作会议部署,围绕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总目标,建立健全与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川渝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相适应的区域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华中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深化区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下文简称《规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调频、备用等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与高效。《规则》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4月20日,新疆办市场监管处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新疆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部分条款修订稿》意见的通知。关于公开征求《新疆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部分条款修订稿》意见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精神,进一步规范新疆电力中长期市场运营管理,维护市场经营
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公司推动构建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促进能源电力资源和相关要素市场化配置,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下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加快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全国统
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正崛起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主力电源。2025年以来,新能源全面入市步伐加快,灵活调节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也纷纷入市,电力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电力市场步入“3.0”全新时代!2025年4月24日-25日,由中关村华电能源电力产业联盟、
新型电力体制改革浪潮翻涌,市场形势复杂多变。面对挑战,国家电投集团河南公司持续深化改革,扎实开展“一分钱”提质增效专项工作,从“五个强化”全面发力,一季度同比增利1.52亿元。强化市场营销。面对省内电力需求疲软、全产业电价下调的严峻挑战,河南公司积极求变,深化国家电投集团“113”营销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动虚拟电厂因地制宜发展,针对省级、地市级电力调节需要,培育不同特点的虚拟电厂主体,完善虚拟电厂发展体系。此前,多地已针对虚拟电厂建设和运营开展了积极探索。为了解当前虚拟电厂建设情况,中能传媒记者
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指引下,2024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委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纲领性政策和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加强电网调峰储能、智能化调度、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等各电力关键环节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统筹发挥源网荷储各类调节资源作用,加快
新电改十年历程中,“双碳”目标和体制改革双轮驱动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完成从政策培育到市场化运营的范式转变。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引发的系统波动性矛盾与灵活性资源结构性短缺,催生了源网荷储协同调节的刚性需求;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制度创新与多层次价格传导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3日,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市场秩序突出问题专项监管的通知。文件明确,重点监管2024年以来市场经营主体公平合规参与市场化交易有关情况。具体包括:市场经营主体串通报价、滥用市场力操纵市场价格、违规开展特定交易或利用“发售一体”优势违规抢占市场
能源法作为我国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统领性法律,其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能源法律法规在顶层设计上的空白,重构了我国能源法律体系,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法治意义。为贯彻落实宪法法制统一原则,需加快修订电力法,并确保精神与能源法保持一致。加快修订电力法是当务之急能源法是能源革命的顶层制度设计。自20
2015年电改9号文出台开启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已历经十年,处于改革潮头的南方区域从独具特色的省级市场发展为创新融合的区域市场,走过了一条破冰、融合、发展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之路。正可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重温十年改革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来源:电联新媒作者: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全区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引导降低社会用电成本的通知》,西藏电网历经两次电价调整,已全面完成全区范围内同网同价。自5月1日起,西藏开始执行丰水期电价。详情如下:
4月30日,湖南省能源局组织召开全省新型能源体系及新型电力系统工作推进大会。会上发布了湖南省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成果,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省级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指标体系建设。会上,湖南省能源规划研究中心、国网湖南经研院分别介绍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
龙虎榜龙虎榜出手解析:本月龙虎榜全为买方出手;最大单成交量较上月明显下降,且龙虎榜平均成交量较上月整体回落26.7%;本月大单价格分布较为分散,与全月均价价差最大达到4元/兆瓦时;大单出现轮次较为分散,其中第7轮有两笔大单成交。龙虎榜成交时间分布:本月龙虎榜前6笔成交时间全部集中在交易开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0日,贵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发布关于深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深化公共交通企业改革,推进创新发展,构建“公益性+市场化”新型公交运营模式,支持社会充换电、氢能充换气设施向公交车拓展,公交场
年初,136号文件的发布,曾让行业经历短暂的“情绪过山车”。起初,“强制配储”政策的叫停,让习惯了强配时代的从业者们一度感到前景黯淡。但很快,业内便敏锐捕捉到政策背后的深意——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幕正徐徐拉开。正如融捷天弋能源总经理吴捷在4月15日接受高工储能采访时所言:“136号文件背后
随着迎峰度夏脚步的临近,各地分时电价政策也迎来密集调整——江西省新增“深谷时段”且电价较平段电价下浮70%,江苏省新增春秋两季午间谷段且谷段电价较平段直降65%,山东首创“新能源大发时段”特殊电价。不难看出,分时电价时段的划分,正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分时电价政策的密集调整,本质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任务对煤电提出了“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的新要求,煤电技术正加速向“清洁低碳、高效调节、快速变负荷、启停调峰”方向转型。“新一代煤电”一方面要求煤电机组高效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发挥煤电的电力供应保障作用,促进新能源消纳;另一方面要求煤电探索零碳或低碳燃料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上海电力交易中心转发上海电力现货市场第三次结算试运行工作方案、上海电力现货市场实施细则(结算试运行2025年修订版)的通知。《上海电力现货市场第三次结算试运行工作方案》提到,本次结算试运行时间拟定于2025年5月7日至6月7日,5月7日为首个申报日,5月8日至6月7日为运行日。根
4月30日,江苏分时电价新政颁布。靴子落地,一时让整个工商业储能圈躁动。最大争论在于,工商业用户分时电价计价基础从下游“到户电价”调整为上游“用户购电价”,尽管浮动比例提高,但峰谷/平谷价差缩小,进而削弱了工商业储能的套利空间。虽然有征求意见稿“打预防针”,但正式落地让“收回成命”的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要求,4月29日下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在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菊花台村组织召开全区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TOPCon技术凭借低成本、高效率、高产业链配合度等多种优势,已明确成为未来5年的主流技术。得益于其高达90%的双面率,TOPCon在沙戈荒大基地等典型双面场景下比BC提高单瓦发电能力1.5%以上,具备更高的综合发电效率。TOPCon高双面率和优异的低辐照性能使得其在全球所有双面场景中,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