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政策正文

江西新余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到2030年全市电网具备5%左右的尖峰负荷相应能力

2023-04-10 16:44来源:新余市人民政府关键词:电力需求响应新型电力系统江西售电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新余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新余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指出,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构建现代化新型能源电力系统,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能源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系统建设,探索推进综合智慧能源、智慧电网等项目。推进网架结构优化工程,提高电网整体保障能力。实施大唐新余电厂二期50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加快推进袁河、仰天岗(毓秀)、水西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茶山、水东、新下田、水北和阳光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提升中心城区10千伏线路“N-1”通过率。到2025年,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100%。提高新宜吉合作示范区电力系统建设标准,构建现代城市配电网;推进渝水区和分宜县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确保电力安全高效地为生产生活服务。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积极建设坚强电网主网架、智能配电网和微网,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加强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推广锂电池储能电站等在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应用,积极探索氢能等新型储能技术的应用。大力支持抽水蓄能项目申报国家能源项目库,加快推进仙女湖抽水蓄能项目落地建设。完善电力需求响应机制,引导自备电厂、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参与系统调节,通过辅助服务市场助推储能设备参与电网调峰。到2030年,全市电网具备5%左右的尖峰负荷相应能力。〔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国网新余供电公司〕

详情如下:

《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余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新余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新余市人民政府

2023年3月5日

(此件主动公开)

新余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全面落实《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发〔2021〕28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发〔2022〕17号)、《新余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余双碳字〔2022〕2号)精神,扎实推进全市碳达峰行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提出的“两个定位、五个推进”要求,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和完善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建设的科学内涵、战略路径和重要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绿色低碳为主要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源体系、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间格局,确保新余市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更加优化,钢铁、建材、化工、火电等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合理控制,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建筑、交通、农业和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省下达指标,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力争达到11.2%,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合理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立,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全面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1.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

统筹推进多种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扩大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规模。积极推动风电规模化发展,合理开发负荷中心附近和工业园区风电项目,加速推进渝水区江口分散式风电、渝水区良山分散式风电、分宜双洞分散式风电、仙女湖区九龙山分散式风电等项目建设。促进光伏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充分利用农渔业、废弃矿山园区、市政设施、公共机构、住宅等土地和场址,鼓励光伏发电就地并网消纳,推动大唐25万千瓦光伏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永清环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等生物质、城镇垃圾发电项目建设。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达500万千瓦左右,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国资委、国网新余供电公司〕

2.推动煤炭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有效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在确保能源安全保供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严把新上项目立项关,对于效率较低的生产线采取有序退出机制。严格控制钢铁、化工等行业煤炭消费,采用消费端电能、天然气或氢能替代煤以及生产线提质增效等方式减少煤炭消费占比,对于在“电力替代”“氢能替代”或改进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额外成本的主要企业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加快存量煤电机组节煤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对无法改造的机组逐步淘汰关停。积极推进大唐新余电厂二期、国家电投分宜电厂扩建二期等清洁煤电项目建设,支持分宜电厂现役发电机组进行技术改造。〔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国网新余供电公司〕

3.合理管控油气消费

保持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处于合理区间,逐步调整汽油消费规模,以交通领域为重点推动燃油清洁替代和能效提升。优化城镇、乡村加油站布局,科学规划油品储备量,建设应急储备设施,稳定提高油品供应能力。提高天然气储备输配能力,加快天然气运输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能力,为提高天然气消费水平夯实基础。引导工业用户使用天然气,在高新区适时开展天然气热电联产或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替代燃煤供热机组及供热锅炉试点。推动天然气向农村延伸,探索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鼓励条件成熟的县区建设LNG汽车和船舶加气站。到2025年,天然气消费总量达7亿立方米。〔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住建局,高新区管委会〕

4.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推动构建现代化新型能源电力系统,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能源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系统建设,探索推进综合智慧能源、智慧电网等项目。推进网架结构优化工程,提高电网整体保障能力。实施大唐新余电厂二期50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加快推进袁河、仰天岗(毓秀)、水西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茶山、水东、新下田、水北和阳光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提升中心城区10千伏线路“N-1”通过率。到2025年,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100%。提高新宜吉合作示范区电力系统建设标准,构建现代城市配电网;推进渝水区和分宜县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确保电力安全高效地为生产生活服务。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积极建设坚强电网主网架、智能配电网和微网,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加强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推广锂电池储能电站等在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应用,积极探索氢能等新型储能技术的应用。大力支持抽水蓄能项目申报国家能源项目库,加快推进仙女湖抽水蓄能项目落地建设。完善电力需求响应机制,引导自备电厂、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参与系统调节,通过辅助服务市场助推储能设备参与电网调峰。到2030年,全市电网具备5%左右的尖峰负荷相应能力。〔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国网新余供电公司〕

(二)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1.全面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建立健全相关评价管理机制。探索实施用能预算管理,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提高节能管理数字化水平,完善能源信息系统、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执法“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完善节能监察体系。依法依规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监管、阶梯电价等手段,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

2.推进重点工程节能降碳

深入推进建筑、交通、照明、通讯、供冷(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推广先进低碳、零碳建筑技术示范应用,推动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能效提升。实施园区节能降碳工程,在新余市南部钢铁、电力、煤化工等重工业集中度较高地区,开展专项节能降碳行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打造一批低碳节能示范项目。实施重大节能降碳技术示范工程,支持已取得突破的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开展产业化示范应用。〔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

3.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

全面提升能效标准,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设备。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制度的实施,落实国家节能环保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政策。将能效指标作为重要的技术指标列入设备招标文件和采购合同,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查和监察监管,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推广低碳高效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执行严格的环保、水耗、能耗、安全、质量等标准,建立能耗标杆机制,推动重点企业开展能效对标,形成推动用能产品、高耗能行业和公共机构的能效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促进节能减排。〔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

4.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

以“南重北轻”战略推进新余市区域产业链布局优化,统筹谋划、科学配建新型基础设施。开展物联网感知设施、高速智能信息网络、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建设行动。加强“5G+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行业云、区块链等技术在能源领域的融合应用,全面提高基础设施用能水平。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不断完善通信、运算、存储、传输等设备能效标准体系,提升准入门槛,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采用直流供电、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探索多样化能源供应,配套建设可再生能源电站,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

(三)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1.加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优化工业产业向低碳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升级。巩固钢铁、锂电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强化电子信息、光伏、装备制造和麻纺等重点产业聚集效应;推动硅灰石产业、制鞋产业、装配式建筑产业和消防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打造新时代新余名片。以绿色低碳为产业发展方向,开展行业低碳评估,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力度,提高能效水平,严格控制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

2.推动重点行业企业碳达峰

深化建材、化工、冶金等产业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力度,推动重点行业达峰工作。聚焦钢铁行业,大力推进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行全废钢电炉工艺。优化焦烧铁钢轧工序动态平衡,采用高效、低碳的工艺技术,建成电弧炉炼钢产能置换项目。积极推动钢铁、锂电、建材等行业高端化、低碳化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协同提质增效,推进行业达峰。鼓励重点企业构建碳排放监测、评估、统计、报表、交易、配额管理等多功能一体化管控信息化平台。新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严格落实国家产能置换政策。推进存量优化,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聚度。鼓励企业建设5G数字工厂和车间,搭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针对碳排放量较高,对全市达峰影响较大的企业,如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大唐国际新余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鼓励其规划提高综合能源利用率的具体措施,并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新钢集团公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需求响应查看更多>新型电力系统查看更多>江西售电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