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智能牵引 煤矿再造
——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观察
智能化煤矿技术正在给中国煤炭产业带来巨大改变。
一组来自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的数据诠释了这种改变——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043个、掘进工作面1277个,涵盖产能6.2亿吨/年,智能化建设总投资规模近2000亿元。
这种改变,有力推动着煤炭生产方式加快实现根本性变革,有力支撑着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在4月19~20日陕西黄陵召开的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推进会现场,来自政府、企业、科研院校的代表们围绕“煤矿智能化”展开了深入交流,总结相关经验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多级联动 智能化换代动力十足
“近年来,各产煤省区、煤炭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煤矿智能化建设,加快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少人,行业技术装备、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在会上肯定了近年来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成绩。
国家能源局始终高度重视煤矿智能化发展,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智能化换代实现煤炭产业再造,为煤炭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举措,更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刘涛说。
据悉,近年来,国家能源局联合七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将煤矿智能化发展写入《煤炭法》修订草案,作为国家“十四五”煤炭规划重要内容,会同有关方面制定了配套管理办法、建设指南、验收办法等制度文件,发布了矿井设计、作业规程、信息系统等一系列标准,为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基本依据和有力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监局等部门围绕投资支持、项目核准、产能核增等方面出台系列支持政策。此外,各地、各企业领导普遍高度重视煤矿智能化建设,将智能化作为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地区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
在各级联动下,煤矿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水平均得到有效提升,煤炭先进产能较快增长,煤矿基础条件显著改善,煤矿安全稳定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2020年以来,我区优先支持14处智能化建设条件好的大型现代化煤矿核增产能1.92亿吨/年,占全区煤炭现有生产总产能的49%,对保障能源安全,服务国家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陆晶介绍说。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义表示,目前内蒙古全区86处煤矿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63个,是2020年的9倍;30处露天煤矿开展无人驾驶试验,无人驾驶车辆达到242台,是2020年的14倍。
“陕西省是全国重点产煤省份,十分重视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何钟表示,“截至3月底,陕西全省智能化开采能力达到4.1亿吨/年,建成了115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和72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
科技赋能 智能化应用由点及面
在政策支持下,各能源企业坚持科技赋能、积极谋划布局,近年来全国各地智能化煤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陕西榆林,中煤大海则选煤厂实现基于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数字孪生再造,实现煤炭洗选加工、采制化、装车全流程“无人化”。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国家能源集团布尔台煤矿构建矿压防治新模式,多灾种预警准确率达98%以上,研发采煤、巡检等5类253台套机器人,井下66%的重体力作业由机器人替代。
在山西沁水,晋能寺河矿打造了高瓦斯高突条件下的智能化样板煤矿,瓦斯抽采疾控中心通过智能打钻系统等,构建了基于“一张图”的瓦斯抽采效果评价体系。
……
在企业总部层面,国家能源集团规划先行,以顶层设计引领智能化建设,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可控,基于纯国产软件的煤矿智能一体化管控平台实现了多设备、多接口、多参数融合共享。晋能控股集团布局煤机“智”造,依托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开展了“采掘机运通”成套装备、煤矿自动化及其他智能装备的研发制造,拥有完整的现代化加工装备和生产制造体系。潞安化工完成了102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63个无人值守机房硐室以及6个机器人项目的建设。
立足全国重点产煤省份之一,陕西省煤炭企业深刻认识到,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和重要途径。“陕煤集团智能化产能占比达99%,实现了智能化从单一系统向全过程延伸、从单个煤矿向全矿区拓展的新突破。”陕煤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陕西煤业总经理王世斌说。
“中煤集团已经累计建成129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9个智能化选煤厂,减少井下作业人员5000人以上,智能化产能超过1.7亿吨。”中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汤保国介绍说,“未来我们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技术攻关,全面提升生产技术装备水平。”
路径清晰 智能化产业集群发展
着眼未来,各企业对建设智能化煤矿有着清晰规划。
“2023年我们拟建设25座智能化煤矿,96个智能化采掘面。”晋能控股集团总工程师王德璋介绍了该集团智能化煤矿“四步走”计划:“2024年各类生产煤矿采掘面基本实现智能化;2025年智能化煤矿占比达到70%;2027年底,各类生产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
潞安化工集团有着类似的规划路径。“到2025年末,集团所有生产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到2027年末,集团各类矿井实现智能化常态运行,建成潞安化工智能矿区。”潞安化工集团环能公司副总经理刘进平表示,“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工作还包括推广成熟经验,建立企业内外合力进行智能化技术研发机制等。”
陕煤集团则紧扣全领域、全系统、多要素智能化总纲,在智能示范常态化、智能建设系统化、智能资源产业化持续发力,把煤矿智能化的实践经验向化工、钢铁等产业领域全方位渗透,不断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为配合、服务好煤炭企业智能化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将积极借鉴先进经验,有重点地安排下一步工作举措,推进当地煤矿智能化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以山西省为例,该省能源局将积极组织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攻关,加快推动煤矿智能化产业集群发展,并加快煤矿智能化人才队伍建设。
数据+人才 智能化煤矿储备未来
未来如何加强煤矿智能化发展?参会代表提出了诉求和建议。
“公司煤炭板块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重大灾害防治检测预警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国华能集团煤炭事业部主任银龙表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张建国认为,煤矿智能化建设还存在一些基础性、深层次的问题:“基于煤矿开采的数据算法与数据模型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挖掘利用不到位不充分的问题。”
华为公司煤矿军团市场与产业发展总裁刘维表示,针对煤炭企业遇到的数据“痛点”,华为公司的相关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数据与煤矿的深度融合。“华为致力于把数字技术带入每一座矿山,打破技术跨界的天然壁垒。”刘维说,“针对煤矿装备系统繁多、协议不统一等痛点,我们通过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规范,使数据全程自动流动,加快智能矿山工业互联网落地。”
煤矿智能化还面临着专业人才、运维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崔希民表示,该校致力于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筑煤矿智能化发展人才摇篮。“我们通过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大煤矿智能化专门人才培养改革。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交叉复核、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快形成服务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综合化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吸引行业更多人才加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拟推出“智能化大师”计划。“我们计划建立智能化大师工作室,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份事业之中。”会长梁嘉琨表示。山西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苗还利表示,山西省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和教学优势,加强煤矿智能化相关学科建设,夯实人才基础。“深化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按照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苗还利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认为推进煤矿智能化发展要以创新能力为着力点,突破理论、技术和装备瓶颈。“比如在提高装备可靠性保障技术方面,要关注复杂条件煤层高精度地质探测,完善井下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加快发展煤矿各类型作业机器人研发和集群应用,建设完善煤矿大数据中心等。”王国法还建议,建立国家级煤炭交易监管平台,对保障我国能源的交易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奋力谱写陕西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陕西省能源局局长何钟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陕西能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感悟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思想伟力,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
北极星将长峡电能、浙江新能、通威太阳能、广东电力新疆、扬州阿特斯招聘合集整理见下:长峡电能(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经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批准,由三峡电能有限公司、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诚信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肥中祥电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出资成立的混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4月11日至13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全国多地将出现大风天气,北方将出现强风、沙尘、降温、暴雪天气,南方局地有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决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公司党组高度重视、超前谋划、统筹部署,第一时间启动极端天气Ⅳ级应急响应,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
4月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京召开2024煤炭行业年度新闻发布会。协会会长梁嘉琨,党委委员张宏出席会议。发布会由张宏主持。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负责同志发布《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指出,“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
4月9日,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锡林郭勒盟关于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坚持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协同发展,开展“两交一直”通道输电能力提升研究,争取浑善达克沙地至京津冀、锡盟至江苏第二通道等外送通道纳规建设,争取布局实施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加快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坚强能源保障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省能源局局长邓超2024年,四川省能源系统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坚定不移推动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全力以赴做好能源安全保障,全省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重大电网项目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迎峰度夏
本周,产地市场价格震荡偏强运行,主产区大部分煤矿维持正常生产销售,整体供应稳定。下游终端补库需求较弱,多以刚需拉运为主,产地市场相对平稳,大部分煤矿拉运维持常态化,少量热销煤矿面煤价格出现小幅探涨,涨幅在5-10元/吨。(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吴婧琳)四月份,春季集中检修期间,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9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发布《锡林郭勒盟关于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谋划布局重力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项目。依托绿电氢氨醇装备市场,进一步引进制氢电源、氢能储运加等装备制造项目,做全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链。依托绿电资
今年3月6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总计9个项目的9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完成登记,随后从3月7日起首批CCER启动交易。到4月7日,CCER交易已经“满月”。自愿碳市场目前覆盖了哪些领域?各类主体参与交易将带来什么效果?未来自愿碳市场将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记者进行了相关采
引言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安徽省能源局局长汪振宇2024年以来,安徽省能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安全保障取得新成效,绿色转型取得新进步,改革创
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奋力谱写陕西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陕西省能源局局长何钟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陕西能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感悟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思想伟力,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
健全全过程管理推动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王龙李传健黄友朋姚钪李江南曹望璋(南方电网公司)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
国际能源署10日发布报告说,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预计将增长一倍以上,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这一用电激增的最主要动力。据这份名为《能源与人工智能》的报告介绍,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达到约945太瓦时,略高于当前日本的总用电量,占2030年全球总电力消耗的不到3%。报告认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能源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中国化学十六化建承建的湖北省大冶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项目成功产出氢气,纯度高达99.99%。该项目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国家发改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示范工程”的项目,总投资34.37亿元,肩负着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使命,更是传统矿区向绿色产业转型的标
当前,位于广东梅州、肇庆、惠州、茂名等地的抽水蓄能工程正加速推进,“进度条不断刷新,从今年起,4座抽水蓄能电站将陆续建成投产,推动广东年内成为全国首个抽水蓄能在运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的省份。电站建成后,每年最多可消纳清洁能源136.8亿千瓦时相当于广东620万居民用户一年的用电需求。变速抽
近日,由中国电建设计承建的尼泊尔三金考拉水电站实现投产发电,该工程采用引水式开发,项目的投产运行将有效缓解当地电力供应矛盾,助力尼泊尔电力系统稳定和能源安全。三金考拉水电站工程位于尼泊尔巴格马蒂区西北部,由中国电建所属水电十一局EPC总承包建设,成都院设计。工程是径流式电站,总装机
近年来,我国风光新能源高速增长,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压力不断加大,虚拟电厂作为聚合需求侧资源参与电网调节和市场交易,促进供需协同的新型经营主体,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市场建设的加快推进,虚拟电厂作为电力系统新业态、新模式,作用日益显著,需求日益增长,发展条件日益成熟。为落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改能源〔2024〕1128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
4月11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论述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集团公司领导张传江、余波、曲波、王海腾参加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近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国际公司与罗马尼亚维能惠EPC公司正式签署了罗马尼亚100MW/200MWh储能项目框架合作协议,是公司2025年度在罗马尼亚市场签约的首个项目。该项目位于罗马尼亚西北部地区,项目建成后将并入罗马尼亚国家电网,在高峰期起到补充和调节作用。根据协议,未来公司将提供包括技术方案设
对比2024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从去年全国两会提出“降低2.5%左右”到今年“降低3%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预期目标的变化彰显出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决心和力度,也对各行各业产能优化升级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能源行业的产能优化是涉及国家战略安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山西省长治市统计局发布2024年长治市能源生产消费情况分析。其中显示新型电力系统逐步建立,目前,襄垣县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已取得相关部门批复,“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已完成项目备案等工作,潞城区仁和、屯留区鼎轮储能项目已并网投运,集中式风光开发利用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
夯实化石能源兜底保障基础(来源:中国能源观察记者曲艺)日前,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消息显示,2024年,能源保供稳价政策有效实施,能源产供储销体系不断完善。记者注意到,2024年化石能源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x2014;#x2014;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平稳增长,为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夯实了根基。煤炭
全国人大代表张世丽是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设备科科长。履职期间,他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建议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刚刚落成的常村煤矿智能化集控中心三维可视化界面上,采煤机、液压支架、运输皮带等设备运行参数实时更新,AI算法根据地质建模数据自动生成最优开采路径。屏幕
日前,山西临汾市政府印发《临汾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十五五”期间,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基本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深入推进,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行业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钢铁、焦化、建材等重点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绿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山西临汾市人民政府印发《临汾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积极拓展段村“交直柔性互联”模式,实施村级智能微电网工程,推进新能源电站与电网协调同步。结合清洁取暖和新能源消纳工作开展县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支持城区商业区、工业园区
风暖千帆竞,潮涌万象新。新春伊始,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笃行实干、奋楫争先,聚焦主责主业,突出科技优势,重点工程推进实现新突破。近日,中国煤炭科工沈阳设计院设计的“巴基斯坦塔尔煤田一区块煤电一体化”项目,作为国家“一带一路”能源领域重点项目,完成施工顺利投入商业运营,现已成为塔尔沙漠上
扛牢能源安全首要职责推动煤炭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刘涛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在局党组坚强领导下,国家能源局煤炭司(以下简称“煤炭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
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主要目标:全国发电总装机达到36亿千瓦以上,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2亿千瓦以上,发电量达到10.6万亿千瓦时左右,跨省跨区输电能力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深化。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60%左右
2月21日,四川省能源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
2月21日,锡林郭勒盟工业和信息化局、能源局联合召开“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3年底,全盟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达1971万千瓦,位居全国地市级第三,年绿色发电量378亿度,稳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预计2025年全盟新能源总装机规模将突破3000万千瓦,全产业链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