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本次说明会首次公开了两款有望被搭载到次世代BEV产品上的锂离子电池,分别为“性能版电池”与“普及版电池”。
上图从左至右依次展示的是现行版电池、计划于2026年搭载使用的“性能版电池”、计划于2026~27年挑战投入实际应用的“普及版电池”。
之后是挑战于2027~28年投入实际应用的“高性能版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画面中间三款电池出于商业保密对图像进行了模糊处理。
“性能版电池”: 提高了电池能量密度,配合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改善,可将续航里程提升到目前的2倍,达到1000km。同时完成成本降低20%,实现快充不到20分钟的目标。
“普及版电池”:是将已经应用于HEV镍氢电池上的双极结构,通用到BEV电池上。续航里程比目前增加20%,快充同样可以达到30分钟以内。由于零件数量可控制在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之间,成本可降低40%左右。
双极结构是指,正反两面分别是正极与负极的集电体,再将这些集电体堆叠打包的结构。这样在做到体积紧凑化的同时,单个集电体的通电面积也比目前HEV电池有所增加,将这些集电体精准堆叠,则存在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
另外,还有一款“高性能版电池”集各种优点于一身,也正在研发之中。该款电池采用了高镍正极材料,并使用双极结构。通过这些努力,“高性能版电池”与“性能版电池”相比,续航里程还可再增加10%,快充达到20分钟以内,成本有望降低10%。
“让电池也可以有丰富的选择”这是非常丰田的想法。面对丰富的产品线,丰田将不断推进能够灵活应对消费者需求的研发。
〈BEV〉全固态电池“新技术”的发现
全固态电池经常被称为“BEV游戏规则改写者”。在这次说明会上,还公布了有关全固态电池的新消息。
次世代电池可达到更长的续航,并且能在10分钟内完成快速充电。
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为固体,离子运动速度更快,对高压、高温具备更强的耐受力。能够带来稳定的高功率、增加续航里程以及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间。
此前,全固态电池寿命较短是核心课题。固体电解质随着电池的充放电反复膨胀和收缩,可能会引发龟裂,导致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流动会变得困难。
本次,丰田正式公布,已经发现了克服这一课题的新技术。今后,在核算成本后,将全面进入面向量产研发的阶段。
丰田曾在2021年时表示“全固态电池的导入将从HEV车型开始”,通过重新评估后明确表示,全固态电池将搭载到BEV车型上,并挑战于2027~28年投入实际应用。
“性能版电池”,丰田将与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PPES)推进,“普及版电池”、“高性能版电池”、“全固态电池”与日本丰田自动织机共同推进,汇集丰田内部各方实力,努力实现产品投入实际应用。
〈BEV〉将火箭技术应用于空气动力学性能改善
决定BEV性能的不仅有电池研发。降低行驶阻力、能源再生的进一步扩大、整车能源与热效率管理等诸多要素需要与车辆研发共同考虑。
作为车辆研发项目之一,加藤总裁在会上为大家介绍了丰田与三菱重工业宇宙事业部共同研讨如何将火箭的极超音速技术应用于汽车。
上图为用于风洞试验的模型。出于保密因素,部分图像进行了模糊处理。
火箭周边空气由于摩擦、受到压缩会产生大量的气动加热效应,航空领域有可以在这样高温环境中保护火箭机体不受损伤的技术和经验。丰田正在与他们讨论将这些技术和经验运用于造车范畴。例如通过对车身表面进行处理等方式,控制车身与气流接触的局部,由此实现降低阻力。假设现有车身的风阻系数为0.20,进行技术处理后,丰田认为可以实现再降低10%的效果。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这样的技术应用将使车身形状摆脱材料束缚,无论是钢,还是铝。更可以让极致的车身设计与空气动力学性能,不再是鱼与熊掌,而可以兼得。这是蕴藏着巨大潜力的研发领域。
目前,丰田正在以3年后投入实际应用为目标,不懈努力。
〈BEV〉随着制造水平的进化,实现投资和工序都减半
加藤总裁谈到:“之所以次世代BEV能够完成‘商品的进化’,正是因为背后是‘制造的再次进化’。如果用一个词来诠释制造的未来,应该是‘二分之一’。也可称之为‘BEV half’。通过模块结构和车辆自动化移动生产线技术将生产工序和工厂投资分别减至二分之一。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赋能,生产准备时间将减少至二分之一。”
次世代BEV车体采用了分成前、中、后三大块模块的新结构。
其中只有中间部分搭载了电池,由于前、后模块均不受影响,可快速地将电池的进化同步到整车上。
一体化铸造是实现这种模块化车身结构的一项重要制造技术。
目前bZ4X的车身后部由86个金属板部件、经过33道冲压工序组成。如果用铝压铸工艺一体成形,最终可将零件数量和工序精简为1个。
目标是将成本和重量都降低到现有水平之下,同时发挥丰田最为擅长的TPS(丰田生产方式),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图片图中左侧是原本的后部模块,由钣金零件构成;右侧是使用了一体化铸造技术的新模块。
结合制造进化,会上还介绍了全新的生产技术“车辆自动化移动生产线”。在组装中的汽车可以自动行驶,移动到下一个工序。
简而言之,将电池、电机、轮胎和无线终端安装到前、中、后三个模块后,就可以让其自动在工序间行驶。
这样一来,生产线上便无需传送带,工厂的布局也将不受限制。同时,曾经以年为单位的量产准备周期和高达数十亿日元的工厂投资等,都能实现大幅度的削减。
目前,丰田将以3年后引进为目标,加速研发。
〈氢能〉30年研发的积累造就次世代氢燃料电池
关于氢能,之前有向大家陆续地介绍过其相关进程和技术。
此次,氢能Factory山形总裁,表示要以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形态推进商业化落地,直言“要通过以量定价的经营模式,努力提供价格更合理的产品”。
山形总裁还介绍丰田预估在2030年收到约10万台氢燃料电池的订单,氢燃料电池市场将以商用车为中心实现增长。
与此同时,使用氢能源的氢燃料电池部件、氢原料本身,依然存在成本高昂的课题。
为了通过大型商用车等形式来进一步推广普及氢能应用,在本次说明会的展示区,介绍了为更好地适应商用场景,行驶和能耗性能都得到了提高的次世代氢燃料电池系统,以及一些降低车载储氢罐制造成本的举措。此外,针对制氢技术也进行了说明。
〈氢能〉面向商用的次世代氢燃料电池系统
氢燃料电池,是由被称作“电池单体”的薄板状回路堆叠而成的电堆构造。薄板状的回路则可以使氢和氧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能够发电。
此次说明会上展示的次世代电池单体发电量,可达到现有电池单体的1.3倍。
在耐久性方面,本次展示的次世代产品需要保养所间隔的周期与燃油车相比,延长了2.5倍。从汽车的寿命来看,甚至可以达到几乎不需要保养的程度。
另外,与目前的电池单体相比,在电堆成本减少一半的同时,续航里程又能增加20%,如果拿东京到大阪来举例,驾乘途中则无需再加氢,可以说实现了相当大的改善。
可以说这个次世代电池单体凝聚了丰田30年积累下来的技术和经验。
例如实时测量和分析电池单体内部发生的现象;模拟纳米尺度的化学反应;以及高精度化学触媒的涂装工艺等。
通过高超的技术实力,不仅延缓了因腐蚀等引起的劣化,还使制造所需材料的价格变得更经济。这样具有高竞争力的次世代电池单体,计划在2026年投入实际应用。
〈氢能〉用造车技术“制”氢
除了次世代氢燃料系统性能的提升以外,本次说明会还针对削减氢能源自身成本的举措进行了介绍。
3月电装在福岛公布的电解水制氢装置中,应用了MIRAI的氢燃料电池技术。
通过氢和氧发生化学反应而实现发电的MIRAI的电池,和水电解制氢装置中使用的电池单体有九成的零部件是共通的,无疑是彰显了丰田认真制氢的姿态。
会上还提到,未来计划在泰国导入与三菱化工机共同研发的实证机器,将使用到通过鸡粪产生的沼气来制氢的项目里,从而推进在当地的氢能源制造和消费。
〈氢能〉为了向乘用车普及,改变储氢罐的外形
在大型商用车上搭载的储氢罐,通常是碳纤维材料的圆筒(直径约50cm,长约2m)。
若将此类储氢罐标准化统一为1种,储氢罐的成本则可以削减25%并能加速普及;通过将气态氢液化,可大幅减少氢的体积,从而确保更大的乘用空间。
氢能Factory的Chief Project Leader滨村芳彦总监(氢能事业领域)也介绍了被佐藤恒治社长问到“为什么储氢罐的形状一定要做成圆型呢?”的背后故事。
“佐藤社长也是技术出身,他本人其实知道答案,但仍然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我也顺势回应道:‘当然可以做到(不一定要做成圆形)。’”
于是,会上公开了正在研发阶段的马鞍型和平板型储氢罐。通过改变储氢罐的外形,不但可以实现将其搭载到现有车型上,而且还可以提升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丰田也表示,正在考虑将次世代氢燃料系统的电池单体的尺寸减半,从而可以实现从小型车到大型车的全线产品搭载。
“改变汽车的未来”更是激发公司内部原生动力的主题
“本次技术说明会以BEV、氢能为中心,公开了多项丰田新技术。除了加深媒体、股东、投资人等对这些技术的理解,还有一个主要目的是向公司内部传达信息。”
工程师出身的中嶋副社长这样说道。
“我认为,让技术人员自己讲述并传递如何‘改变汽车未来’的经验,更能促使大家思考自己在达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由工程师来自行讲述研究成果,并接受世人的检验和客观的审视,通过这一方法,才能真正知晓客户的需求,推进更深层次的研发。
希望“制造更好的汽车”这一想法可以继续根植在技术研发一线,并不断循环,不断传承下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1日,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场景创新的实施意见。重点任务包括拓展产业发展新路径,聚焦“465”现代产业集群未来产业方向,加快人工智能、商业航天、氢能储能、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积极应用未来产业相关技术与产品,做深做强示范效应,
北极星氢能网整理了4月14日~4月18日的一周氢能项目动态。全程1150公里!我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正式贯通中国石化14日宣布,我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当日正式贯通,并将开始常态化运营。这条西部陆海“氢走廊”始于重庆,最终抵达广西钦州港,全程约1150公里,中途设有4座加氢站,将带动重庆、贵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8日,蜀道丰田氢燃料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在成都举行签约仪式,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落户成都市青白江区。仪式上,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政府与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蜀道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蜀丰氢能将在青白江区建设蜀道丰田项目,预计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6日,中新氢能与昌吉市国控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全面落地新疆昌吉市综合能源站建设(一期)项目,助力新疆绿色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合资公司将依托中新氢能在综合能源站建设、运营管理及氢能装备制造方面的成熟经验,结合昌吉市国控集团的本地资源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7日,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布二〇二五年度第二批招标招标公告,招标范围为国氢科技燃料电池巡检器和国氢科技燃料电池集流板采购,项目地点位于宁波、武汉、北京,投标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13日。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DNYZC-2025-04-01-581-01】国氢科技燃料电池
法国经济、财政、工业和数字主权部16日发布新闻公报说,政府更新了《国家氢能战略》,将设立一项总额达40亿欧元的支持机制,在未来15年内保障低碳氢相较于化石燃料制氢的市场竞争力。公报说,尽管初步结果显示法国氢能产业前景广阔,但通过氢能手段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仍需时间,同时氢能产业也面临诸多结
4月18日,四川省经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7年,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融合态势基本形成,新能源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更加健全,链主链核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天眼查APP显示4月11日,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成立张家口菱碳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所属行业为研究和试验发展。资料显示,法定代表人为张国强,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公司位于张家口市,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风电场相关系统研发;风力发电技术服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6日,中国三峡电子采购平台发布三峡能源北海绿电制氢研究示范项目EPC总承包项目公告。公告显示,该项目依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北海服务区开展建设,北海服务区距北海市15公里,总占地面积142亩。由三峡新能源天峨发电有限公司招标,该项目由分布式光储新能源供电系统(以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8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促进省内发电企业充分竞争,推动电源企业和新能源制造业用户在更大范围内协商形成交易价格。鼓励“三州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7日晚间,亿纬锂能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亿纬锂能实现营业总收入486.15亿元,同比下降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76亿元,同比上升0.6%;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1.62亿元,同比增长14.76%。亿纬锂能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
4月18日,四川省经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7年,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融合态势基本形成,新能源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更加健全,链主链核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产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8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促进省内发电企业充分竞争,推动电源企业和新能源制造业用户在更大范围内协商形成交易价格。鼓励“三州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氢能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未来能源“领军企业”。东方氢能是四川省氢能产业链主企业,作为东方电气集团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深耕氢能领域15年,现已形成涵盖制氢、储运氢、加氢、氢燃料电池及氢能综合应用的氢能全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天眼查APP显示,3月21日,北京云汉达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大兴区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法人代表为李源,该公司由北京青川易创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氢能科技领域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北京青川易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是专注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7日,河北云瞰智航科技有限公司和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发制造长续航的氢燃料电池无人机。本次双方合作研发制造“低空氢燃料电池长续航无人机”是迎合了国内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大方向,并且解决在低空物流、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等方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等五部委批准,大连市于2025年3月12日正式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据悉,大连市自2020年启动“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以来,全市氢能协会会员企业64家,2024年产值达120亿元,同比增长近10%。高新园区氢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重卡热管理系统。该专利于2025年4月1日公布。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涉及新能源重型汽车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重卡热管理系统,包括高温冷却模块、低温冷却模块、电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能源局等5部委批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哈密市于2025年3月12日正式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郑州城市群和广东城市群,成为自治区唯一入选国家示范城市群的城市。目前,哈密市印发了《哈密市加氢站管理办法(暂行)》(哈政办规〔2023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8日,国富氢能发布2024年度业绩公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59亿元,下降12.2%;归母净亏损2.1亿元,较2023年的7330万元亏损显著扩大。据业绩公告显示,国富氢能集团收益主要来自销售其四大类主要产品:(1)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及相关产品;(2)加氢站设备及相关产品;(3)氢气液化及液氢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国,正以前瞻性战略眼光系统布局未来能源产业,构建“传统能源清洁化+新兴能源规模化+跨界融合创新化”的三维发展体系。截至2023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7.9%,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新能源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实施,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交通领域成为重要突破口之一。“截至2024年底,全国氢能车数量不足3万辆,其中80%以上为商用车。”国家氢能中心主任邓波介绍,因具有重量轻、导热性强、发热值高、清洁低碳、可回收利用等特性,氢能已成为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8日,蜀道丰田氢燃料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在成都举行签约仪式,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落户成都市青白江区。仪式上,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政府与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蜀道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蜀丰氢能将在青白江区建设蜀道丰田项目,预计
绿色工厂拔地而起,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速布局……作为海南自贸港的重要窗口,海口国家高新区大力培育以绿色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降碳、减污、扩绿与经济增长协同推进,展现出绿色发展新气象。绿色园区建设引领发展2023年12月,海口国家高新区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1日,海马汽车携旗下氢燃料电池汽车7X-H亮相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该车由海马汽车与丰田汽车合作打造,具有动力强、续航长、补能快、零排放、高安全等特点,搭载了全球领先的丰田电堆系统和70MPa高压储氢罐,一次加满氢气仅需3-5分钟,续航里程可达800公里,百公里氢耗低
自今年3月以来,国内氢能市场迎来新一轮企业布局热潮,据北极星氢能网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4月10日,10家氢能公司相继成立。其中,2家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2家为上市公司合资企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丰田汽车与蜀道装备在成都成立合资公司蜀丰氢能,此举标志着丰田进一步深化中国氢能市场战略布局
3月28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5)论坛在京成功召开。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百人会理事会暨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与政策研讨会上发表总结,主题为《从新能源汽车革命演进过程看汽车产业竞争态势与趋势》,以下是他的发言原文,略有编辑节选。01从2021-2025年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小鹏、广汽、小米、比亚迪、奇瑞、上汽、长安、特斯拉、奔驰、宝马、丰田、本田、通用等在内的形成一波车企跨界潮。市场方面,摩根士丹利研报认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十年科技投资的最大主题之一。高盛预测,在这场争夺未来产业制高点的竞赛中,凭借电动汽车电池与人形机器人电池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7日,四川蜀道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与蜀道集团、丰田汽车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拟在氢燃料电池、储氢、制氢、加氢站、氢能分布式发电、氢能产业基金、金融层面合作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绿色交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共赢。2024
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常熟高新区,正以制造业的深厚底蕴为基石,悄然酝酿着一场氢能产业的发展浪潮。据悉,常熟高新区的氢能产业,得益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雄厚,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丰田、重塑、治臻、捷氢等40余家氢能企业安家落户,投资项目超50个。区内的重塑科技是上海重塑在华东地区的
LGEnergySolution(LGES)公司计划今年开始在美国生产用于固定式储能系统的磷酸铁锂电池。LGES公司2月18日向韩国证券交易所披露,该公司董事会已经决定向其在美国密歇根州运营的子公司LGEnergyStorageMichigan公司提供债务担保。LGEnergyStorageMichigan公司在密歇根州霍兰德运营了一座电池生产工厂。
2025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开端并不顺利。多家燃料电池车企宣布破产倒闭,燃料电池企业“卖身”求存或改变战略,全球范围内氢能投资收紧,每一个信号都在暗示:这场洗牌,比预想中来得更猛烈。但产业“先驱”丰田的氢能步伐依旧坚定,通过技术产业化迭代、应用范围拓宽、氢能生态打造等,开启了其氢能战略
3月14日,理想汽车公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营收和交付量双双创下新高,继成为国内第一家盈利的造车新势力后,又成为国内唯一连续两年营收过千亿元的新势力车企,稳居20万元以上中国品牌汽车销量榜首。其战略目标是:到2025年,理想汽车将形成“1款超级旗舰(理想MEGA)+5款增程电动车型+5款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