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深挖煤电潜能 筑牢保供防线

2023-06-26 09:53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杨梓 林水静关键词:煤电电力系统煤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期,全国多地气温攀升,用电需求不断升高。记者6月13日从中电联获悉,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南方、华东、华中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存在电力缺口;东北、华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作为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煤电潜力亟待发掘。当前,煤电企业都做了哪些努力?煤电满负荷出力存在哪些困难?《中国能源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煤电企业积极备战

气象部门预计,今年夏季(6-8月)西南地区东部及华中中部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湖北大部、湖南北部、重庆东部、四川东北部等地降水偏少,可能出现区域性气象干旱,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当地电力供应及电力外送。

“在水电出力不足的情况下,煤电需要充分发挥电力安全压舱石作用。”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在西南地区今年预期水电受挫的情况下,煤电要应发尽发、多发满发,在光伏发电规模较大的省份,煤电要最大程度发挥调峰功能,日间低出力运行、夜间顶峰发电,托底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同时,要协调好存量电源与输电通道的供电能力,推动支撑性、保障性资源如期安全建成投产。

煤电是电力保供主力军。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当前各地发电企业积极备战,存煤整体充足,对迎峰度夏电力供应形成较强的支撑和保障。根据中电联电力行业燃料统计,截至6月4日,统计口径内发电集团燃煤电厂煤炭库存合计1.13亿吨,同比增长2135万吨,为近四年来最高值,甚至超过近两年迎峰度冬期间库存水平,电厂电煤库存可用天数25.6天。

华能南方分公司副总经理孙伟鹏向《中国能源报》记者透露,为保障迎峰度夏期间能源稳定供应,该公司已加大电煤采购力度,当前库存提升至100万吨左右,可用天数超过20天,6月电煤资源已基本落实,同时积极锁定后续进口煤长协资源。另外,天然气长协资源已锁定7.5亿立方米,其中迎峰度夏期间合同气量为2.3亿立方米,完全满足发电供热需求。“我们严格落实安全措施,下属电厂实施‘一机一策’健康管理,进一步强化机组运行维护和隐患排查力度,消除设备缺陷等影响出力因素,保障设备健康状态和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成本端压力缓解

去年,受煤价高企等因素等影响,发电企业出现“发一度亏一度”的情况,而近期动力煤市场价格出现今年以来最长时间和最大幅度的回调,或将改善企业发电高成本困境。

中电联CECI曹妃甸指数监测显示,今年北方港电煤采购价格震荡频繁,3月以后总体呈震荡下行走势。截至6月2日,全年5500大卡电煤现货采购平均价格1067元/吨,其中,1月初为全年价格高点,5500大卡现货价格1226元/吨,进入5月,价格持续下行,本轮价格下降227元/吨。

“虽然南方局部地区依然存在用电紧张的风险,但好在今年不存在煤价高、存煤量不足等情况,预计迎峰度夏时期用电紧张情况整体会好于去年。”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

袁家海也认为,在煤价下跌环境下,发电企业成本端压力有所缓解。“同时,受电价改革影响,多地电力市场成交价实现上浮,煤电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虽然电煤价格回落降低了发电企业的成本压力,但煤电企业仍面临一定程度的运营压力。

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主任王益烜指出,近年来煤电企业持续亏损导致技改检修投入不足,设备风险隐患上升,均增加了电力生产供应的不确定性。

袁家海坦言,虽然电煤库存相对充足,但煤电调峰机组运维人员少、机组老化等问题仍然存在。为保障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情景下系统的灵活调节,煤电机组频繁启停严重,锅炉、汽轮机、环保及电气设备安全性受到一定挑战,存在设备故障、可运行年限降低、经济性降低等风险。“应注意建立公平的成本分摊机制,保障煤电机组的启停成本得到合理补偿。”

●立足“煤电+”多元供应体系

“总体看,缓解迎峰度夏时期用电紧张要从用需两端来解决。供给端方面,目前存量煤电机组发电足以满足当前用电高峰需求。”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电力经济与电力市场研究所所长陈皓勇表示。

接下来,煤电发展还需如何发力?

在受访人士看来,进一步挖掘存量煤电机组的潜力仍至关重要。“一方面,应持续推动存量煤电‘三改联动’,提升机组负荷调节能力,充分发挥煤电的灵活支撑作用,保障电力系统供应安全。同时,在保障机组安全运行基础上,积极推动低排放、高效率机组到期继续发挥存量价值,储备应急备用电源;另一方面,应健全市场价格机制,疏导煤电发电成本,以合理的价值回报引导煤电机组加快功能转型。”袁家海建议。

此外,以多元化综合手段赋予煤电在一体化灵活调峰、兜底保供发电、综合能源服务、低碳发电等方面更多的技术属性和应用场景,提升高渗透率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裕度和区域电力系统气候韧性也至关重要。

袁家海举例称,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煤电+风光水多能互补基地,充分发挥煤电灵活支撑作用,探索火水风光多能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在东部地区重点建设以清洁高效煤电为基础的综合能源项目,发挥“煤电+”耦合生物质和处置城市废弃物的协同效用。“煤电应不再单纯追求大容量单机建设思路,在提升供电效率的同时也能压低电力系统的最小出力,前瞻性地提升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消纳裕度和常规电源可调度容量。”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配售电研究中心副主任贾豫认为,未来需要为煤电建立客观公允的回收途径,比如建立容量电价回收机制,使部分装机作为提供整个系统的容量支撑,并在新能源不足的双峰双高时期发挥支撑作用。“长此以往,回收机制就会从单一靠电量为主向电量和容量并重方向演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查看更多>电力系统查看更多>煤电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