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虚拟电厂能否成电力调节最优解?

2023-07-03 08:33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杨晓冉关键词:虚拟电厂用电负荷新能源消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虚拟电厂对于调节电力负荷的价值愈发凸显。

近日,记者从能链智电举办的虚拟电厂产品发布会上了解到,随着全国多地用电负荷激增,虚拟电厂对于调节电力负荷的价值愈发凸显,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而能链智电的虚拟电厂相关业务,将在削峰填谷、电网协同调度、促进新能源消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3年第一季度,能链智电充电量达10.23亿度,占全国公用充电量的21%。作为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的能链智电近日刚完成新一轮增发,据了解,能链智电旨在为新能源汽车充电产业链各方提供行业级解决方案,包括规划设计、选址咨询、EPC工程、互联互通、运营运维、场站管理、非电服务,以及用户侧储能、光伏、虚拟电厂等一站式服务。

调节电力负荷作用显现

进入夏季,随着我国经济形势整体向好和气温逐步升高,全社会用电负荷激增。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1至5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353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正常气候情况下,今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将达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均表示,近期经营区域内用电负荷持续走高。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虚拟电厂通过信息技术和软件系统,能够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多种分布式资源的聚合和协同优化。其作为特殊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协调管理系统,对电力负荷调节作用愈发凸显。

而对于虚拟电厂可调控的负荷资源而言,工业负荷受限于生产计划、工艺因素,且设备多样复杂,难以统一调控;建筑领域,如空调负荷,其刚性调控会影响用户舒适度,柔性调控又过程复杂且效果延时;相对而言,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相对灵活,可调性强,对时间要求较低且对用户舒适度影响较小。发布会指出,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发展,虚拟电厂作为灵活的电力系统运营模式,可最大限度平抑新能源电力的强随机波动性,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典型实践。

能链智电创始人、CEO王阳介绍,去年夏季,在全国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湖北全省电网单日缺口最高达到440万千瓦的情况下,能链智电通过聚合武汉地区数家充电运营商多个充电场站,连续参与日前紧急型削峰需求侧响应,有效响应率达63.78%。“通过动态调整平台上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配合激励机制,鼓励电动车主错峰充电,避开用电高峰时段,达到了助力电网峰值负荷调节的作用。”

能链智电助力电网智慧调度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电动汽车可调体量也在不断增大,是十分有效的灵活性调控资源。

中关村现代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清举表示,大规模电动汽车入网和即插即充行为,带来电网峰谷差增加、电能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用电需求与配电网正常稳定运行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虚拟电厂作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综合平衡电网供给侧和需求侧,协调优化电网稳定性,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对电网的冲击,对提升电网安全保障水平、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能链智电虚拟电厂,以充电场站为核心场景,将分散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储能设施、分布式光伏等负荷资源,通过云端进行高效聚合,形成可控的管理单元,并借助光储充柔性管理、智能调度、能量控制等方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响应电网调度需求、帮助充电场站降低用能成本,连接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的绿色能源。王阳告诉记者,“在场站端,能链智电对所聚合的充电场站负荷进行统一管理和灵活调配,可根据电网调度需求,动态调整充电时间、充电功率,优化电网负荷,提升场站经济效益;在用户端,能链智电通过电价激励机制,形成对电动汽车用户的调配能力,引导其进行有序充电,并参与电网运行调度,达到平移负荷、削峰填谷的效果;在电网端,能链智电增强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的车网互动能力,实现供给需求平衡,缓解电网压力。”

同时,能链智电还将依托虚拟电厂平台,逐步落地“光储充检服”一体化充电站,有效解决充电基础设施电力增容扩容、快速安全充电、电池健康检测等问题。

市场前景可期

根据能链研究院预测,从2022年至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由1310万辆增长至1.45亿辆,预计公用充电量将从137亿度增长至3378亿度,电动汽车、充电桩、分布式光伏、储能设施等多种负荷资源,对电网构成挑战。中信证券预计,到2025年,虚拟电厂整体市场空间有望达到723亿元,到2030年,其市场空间或将达到1961亿元。

在此背景下,虚拟电厂未来将在降低电网运营成本、平抑电网峰谷差、实现精细化用能管理、促进新能源消纳、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王阳认为,未来,在电动汽车这一细分领域,虚拟电厂可调节资源可发挥的市场空间巨大。“2022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为8.7万亿度电,电动汽车用电量占比不足1%;而到2050年,在总电量不增长的情景下,电动汽车的充电量占比将达到10%。这意味着,2050年,我国3亿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量将达到约8000万度。”

在未来整个中国的智能电力系统中,电动汽车充电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对电网的影响不容忽视。与会专家指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依托数字化手段指导和调节用户端的充电行为。比如,根据用户需要用车的时间,在统一平台调整电动汽车充电行为:根据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商已建立起的连接主机厂、桩企、充电运营平台、充电场站、车主的产业链生态圈,基于历史充电数据及车主充电习惯的分析,通过控制充电桩和引导车主充电行为实现充电负荷的灵活调度。

在王阳看来,由于充电桩建设依赖本土电力增容资源,又需大量资本投入,“未来,我国将有至少3000家以上极度分散的市场主体,这就是未来广阔的中国充电服务市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虚拟电厂查看更多>用电负荷查看更多>新能源消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