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物联网政策正文

江苏昆山市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强能源电子产品布局

2023-07-14 16:45来源:昆山市人民政府关键词:新型电力系统数据中心电力软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6月25日,昆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昆山市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

《规划》指出,加强能源电子产品布局,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等研发、生产及产业化进程提速,面向新型电力系统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电动机械工具、电动交通工具及充换电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终端应用,巩固和提升光电子器件、功率半导体器件、敏感元件及传感类器件等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支撑能力。

工业软件。重点发展汽车电子、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嵌入式软件产品。支持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等研发设计类软件,制造执行系统(ME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高级计划排产系统(APS)等生产控制类软件和业务管理类软件。加强大数据、5G、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打造新兴轻量化软件平台,支持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工具研发以及基于数据模型驱动的工业软件集成。

人工智能。推进新型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芯片研发和应用。前瞻布局类脑智能,积极开展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人机协作等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开发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知识处理、控制决策等应用软件及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作用,与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协同,拓展人工智能应用新场景。

原文如下: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山市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花桥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昆山市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业经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昆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昆山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的重要阶段,是昆山打造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的战略机遇期,是昆山构建高水平创新集群、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

根据国家、江苏省、苏州市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及《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昆山发展实际,编制《昆山市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本规划为推动昆山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指引,主要阐明昆山制造业发展思路、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昆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充分弘扬“昆山之路”精神,加快制造强市建设,积极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扩投资、优服务,推动制造业综合实力迈向新台阶,为“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基础

1、规模实力稳居前列

“十三五”末,昆山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工业总产值万亿级的县级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都位居苏州各市区首位。“十三五”期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分别为0.9%、8.7%、4.8%、2.9%、7.0%,202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9000.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5%、8.1%、6.1%、3.8%、7.8%,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53亿元。已形成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2个超千亿级产业集群、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拥有昆山开发区光电产业园、昆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基地、昆山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多个知名产业园区。

2、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十三五”末,规上工业企业利润480.9亿元,比“十二五”末提高20.6%;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7.8万元/人,比“十二五”末提高35.8%。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化,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4972.3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5.2%,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重点培育的光电、半导体、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四大产业共完成销售收入2849.3亿元。骨干企业支撑有力,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2家,比“十二五”末新增3家;累计上市企业40家,比“十二五”末新增2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比“十二五”末新增31家。好孩子集团获得2020年中国工业大奖,震雄铜业入围202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立讯电子、联滔电子等8家企业入围2020苏州民营企业100强。

3、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2014家,稳居全国县级市首位,是“十二五”末的2.1倍;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43家,是“十二五”末的2.9倍。全力推进“一城一园一港”创新载体建设,新入驻人才科创项目704个。累计培育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省级19家,省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23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2.2(人口166.92万)件,比“十二五”末增长130%。积极推进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累计实施攻关项目330项;累计认定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48项;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9个奖项,占苏州全市总数28%。

4、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升级,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建成运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类)。工业互联网建设初具规模,累计建成6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3家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5000多家企业上云,其中省星级上云企业209家。智能制造示范成效显著,累计培育3家省级智能工厂、83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5家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

5、绿色发展取得成效

资源要素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昆山连续两年蝉联苏州亩产论英雄百强榜上榜企业数第一,参评企业亩均销售收入年均增幅达7.3%。绿色制造稳步推进,“十三五”末,累计7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其中绿色工厂6家、绿色设计产品1种。累计培育8家江苏省绿色工厂、47家市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年度综合能耗增速持续放缓,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实现负增长;规上工业单位产值能耗在2017年达到峰值0.0433吨标准煤/万元后,逐年下降,保持低位运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十三五”期间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8496家,关停淘汰落后化工企业120家,去产能关停企业(淘汰产线)955家,顺利完成目标任务。

6、开放合作持续深化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出台《对接融入上海三年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落实223项对接上海事项,不断深化虹桥—昆山—相城产业合作、“嘉昆太”协同创新、“4+2”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践联盟、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等跨区域合作机制。昆台产业合作成效明显,昆山试验区累计召开9次部省际联席会议,国务院批复同意将试验区范围扩大至昆山全市,《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昆山金融支持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改革创新试验区获批成立。开放型经济量稳质优,昆山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十三五”末对外进出口总额868.4亿美元,其中出口573.8亿美元,比“十二五”末增长6.7%;实际使用外资10.5亿美元。昆山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埃塞俄比亚开展园区管理经验输出合作。

“十三五”以来,昆山制造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发展水平稳居县域经济前列,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仍存在不少差距。产业结构仍需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高,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较慢,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全显现。创新能力与产业规模体量不匹配,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水平不高,链接创新资源能级不强,高端创新载体建设有待加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与先进地区仍有差距。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产业基础能力不强,“缺芯少核”等技术短板突出,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百亿级企业和独角兽创新型企业不多,有影响力的本土终端或整机品牌较少,规上工业核心增加值率不高。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昆山处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实现根本转换的战略窗口期,面临复杂的发展环境,机遇和挑战都发生新的变化。

1、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昆山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能源技术将引发全球能源变革。昆山需要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拓展昆山制造业市场新空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超大规模融合优势,为制造业发展带来超大市场空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式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如期完成,将进一步促进国际区域合作。昆山需要深度融入“双循环”新格局,打造昆山制造品牌,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合作,拓展制造业发展新空间。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赋予昆山制造业发展新使命。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为昆山制造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昆山将积极响应沪苏融合发展号召,当好沪苏融合发展行动先锋,深入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建设,全方位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让新时代“昆山之路”越走越宽广。

2、挑战

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为昆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挑战。世界经济低迷,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际制造业分工格局深刻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再工业化”政策,在关键核心领域对我国制造业发展限制升级;新兴经济体利用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优势承接中低端制造转移。昆山外向型经济依存度较高,易受国际环境波动影响,需要加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资源能耗约束趋紧,对昆山制造业发展方式提出更高要求。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当前昆山能耗考核基数偏小,节能降耗空间缩小,低碳发展仍需加力。昆山土地开发强度较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盘活成本较高,制造业用地供给紧张。随着环太湖流域环保标准进一步提高,项目落地门槛也相应提升。昆山需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资源集约利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有效突破资源能耗约束,进一步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

区域间产业资源的激烈竞争,给昆山制造业转型发展带来新压力。周边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存在一定趋同性,在高端人才、重大项目、创新载体、产业资本等方面竞争激烈,在承接上海产业转移上政策更积极。同时周边大城市对高端资源,特别是高端人才的虹吸效应更加明显。这对昆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同质竞争和虹吸效应双重竞争压力。昆山需要对标先进,实施更为开放、更为有效的科创、人才和招商政策,集聚高端资源,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两条主线,瞄准高水平构建产业创新集群这一主攻方向,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重点布局新显示、新智造、新医疗、新能源、新材料、新数字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元宇宙、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增材制造等一批先导产业,加快构筑“2+6+X”现代产业体系格局,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群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产业创新集群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支柱,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集群聚集地,全力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厚植临沪、对台合作新优势,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智造转型,为昆山建设“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相结合,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提高自主可控水平,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内生动力,通过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优化服务和强化监管,提升政府精准治理和服务能力,营造一流的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跨界融合,融通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面推广智能制造,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

绿色低碳,生态友好。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资源集约利用,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

区域协同,开放合作。厚植临沪对台合作新优势,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昆台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大对欧美日韩招商力度,支持企业海外投资布局,深度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末,昆山制造业在县域经济中保持领先地位,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优质企业群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加速集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初步建成,临沪对台桥头堡优势进一步增强,以强链、固链、补链打造产业创新集群,形成具有昆山鲜明标识的产业“高原”,打造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高峰”,构建专业特色明显、承载能力强劲、创新驱动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以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推动“昆山制造”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合作的新格局,率先建成长三角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全力形成全国重要的产业创新集群聚集地,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

规模质效迈向新台阶。到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45%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结构优化取得新成就。到2025年,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6%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

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到2025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有重大突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进一步完善,规上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0%,有效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4000家,苏州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超600家。

数字转型催生新动力。到2025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取得新突破,规上企业工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苏州市级及以上示范智能车间累计300家,国内一流智能制造示范区初步建成。

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到2025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绿色制造体系逐步完善,建成一批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下降均完成下达目标。

表1昆山市“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发展主要指标

截图_20230714163504.png

三、发展重点

“十四五”时期,昆山将坚持制造强市战略,立足现有基础,把握产业转型机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两个主导产业,重点布局新显示、新智造、新医疗、新能源、新材料、新数字六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元宇宙、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增材制造等先导产业,全力打造“2+6+X”现代化产业体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型电力系统查看更多>数据中心查看更多>电力软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