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发挥生物质能潜力 扎实推进农村能源转型
——访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兼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 作者:王睿佳)
我国生物质能蕴藏量巨大,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农村能源革命、实现农村能源转型的良好动能。那么,当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如何应对生物质能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兼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
《中国电业与能源》
生物质能产业自身有何特点及优势?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张大勇:
先谈一下生物质能产业的特点及优势。
一是生物质能具有清洁、零碳、可再生等特点。简单来讲,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同时,生物质能是唯一可转化为固态、气态和液态形式的可再生能源。
二是生物质能有多种利用方式。通过现代技术将生物质能转化成可替代化石燃料的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燃气、生物质液体燃料等,用于工业、农业、交通等领域。
三是生物质能原料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据统计,我国农林废弃物、畜禽粪污、生活垃圾等各类资源总量约37亿吨,若资源总量的50%能够能源化利用,可替代化石能源约4亿吨标准煤,能有效优化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历程有以下几个阶段:
起步期是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我国生物质能产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为解决当时农村和边远地区能源需求和突出的环境问题,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急需政府立法并出台相关的政策加以扶持。为此,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颁布了促进生物质能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其中明确提出,发展沼气是解决农村用能问题,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减轻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缓慢发展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期。这一时期,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未取得较大进展,扶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文件较少出台,此时生物质能更多的是一种理念性的能源,缺乏实际生产及发展此种能源的意识,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处于投入阶段。在此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资产,经营杠杆较高,经营风险较大。因此,外界消极看待其盈利模式,商业银行不愿提供贷款,企业融资较少,不利于产业发展。
快速发展阶段是“十五”末期到“十二五”初期。“十五”后期,我国开始加强能源立法,特别是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为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法律框架,标志着我国生物质能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首个生物质发电项目正式运营,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沼气工程也开始快速发展,随后逐步出现迪森股份、光大绿色环保、长青集团等从事生物质能源产业开发的上市公司,但其总量较少、市场份额并不出众。同时,外部资本开始关注对生物质能产业的投资,我国生物质能产业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
优化发展阶段是党的十八大到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受清洁取暖、能源转型等政策的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相继出台了《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促进了生物质能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形成了以生物质热电联产、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固体成型燃料、生物液体燃料等产业稳步发展的新格局。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呈现多元化,政策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同时也为未来生物质产业的发展作出了明确规划。
《中国电业与能源》
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对农村能源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张大勇:
概括来讲,有三点重要意义:减污降碳,优化县域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给。从“十三五”治理雾霾、防治大气污染经验来看,最难的环节是散煤替代。中国每年7.5亿吨散煤消费量中,约2亿多吨集中在农村地区。从现有各类替代散煤(生活和冬季取暖)手段的经济性来看,生物质能取暖成本是最接近燃煤的,在生物质富集地区,生物质能取暖成本甚至低于用煤成本。同时,农村地区还可就地取材,利用秸秆、畜禽粪污和有机生活垃圾,以产业化项目为依托,通过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及生物天然气,解决农村生产生活中气源不足和用气成本高昂问题。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关键还是要促进农村地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对海量农林废弃物、畜禽粪污、有机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不仅变废为宝,解决了农村环境治理、清洁用能和农民增收问题,而且可改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形成新时代农村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注入绿色动能。
创建农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生物质能开发通过“农业—环境—能源—农业”高效循环发展模式,与现代农业、生态环境治理、能源转型、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相融合并协同发展,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良性循环,共同推进农村地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中国电业与能源》
当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有什么成功案例?
张大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取得了诸多成就。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清洁供热、生物天然气、生物液体燃料等生产规模和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在此过程中,一些地方的市(县、区)政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充分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将生物质能清洁利用与发展地方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相结合,探索建成了一些符合县域实际情况的试点示范,形成具有示范推广效应的技术应用模式与案例。现以山东省阳信县生物质能清洁利用整县推进为例作重点介绍。
在生物质能清洁取暖方面,阳信县创新提出“生物质热电联产”集中供暖模式、“生物质燃料+锅炉”分布式取暖、“生物质燃料+专用户用炉具”分散式取暖三种模式。
在生物天然气生产方面,依托中广核阳信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天然气项目,以牛粪和秸秆为原料,采用成熟的“预处理+CSTR高浓度厌氧发酵+沼气提纯制生物天然气+沼渣深加工制有机肥”为核心的处理工艺模式生产生物天然气,每年可为当地天然气管网输入300万立方米绿色燃气。
在生物质发电方面,引进光大环保集团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配置一套10兆瓦汽轮机+一套12兆瓦发电机组,每年为全县提供清洁电力超过6000万千瓦时。阳信县先后荣获了中国北方农村清洁取暖典型模式示范基地(全国仅三个)等荣誉称号,生物质清洁供热案例先后两次入选国家能源局编撰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典型案例汇编》,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入选该汇编的县区。
《中国电业与能源》
目前,我国生物质能在农村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哪些瓶颈和挑战,如何应对?
张大勇:
一是认识不到位。受传统生物质能(土灶台燃烧薪柴)“脏乱差”影响,整个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对发展生物质能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个别地方认为生物质燃料是仅次于散煤的高污染燃料,采取限制政策。
二是生物质原料供给不稳定。以秸秆为例,我国秸秆具有种类多样、分布分散、能量密度低等特点,使得收集、储存、运输难度大、费用高。另外,随着秸秆原料需求量增加,秸秆竞争性用途增多,导致秸秆供应量不足,制约了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
三是农村能源社会化服务能力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农村拥有能源管理职能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也较为有限,人才队伍等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缺少技术和市场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当前在农村能源管理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完善市场激励机制和技术服务体系,来适应城乡一体化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及清洁能源发展需要。
对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发展生物质能不能仅靠国家的力量,还要靠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因此,国家应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使生物质能被人们所熟知并有意愿参与开发和消费,从而为生物质能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若想做到这一点,国家可以利用媒体或其他形式来宣传成功案例,向人们普及生物质能知识,激发大家发展和应用生物质能的兴趣。
二是保障生物质原料有效可靠供给。建立和完善原料收储运体系。明确各地政府以乡村能源站为支点,建立健全生物质原料的收集、运输、处置、燃料生产加工等服务网络体系。灵活运用农机补贴,建设农村合作社。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农户参与的生物质原料收储运管理体系,实现生物质原料收储运体系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系统化。
三是完善市场机制。在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资源化利用项目只要符合当地环保和产业发展政策,生态产品供需关系和价格就应该交由市场决定。
四是加快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将有机废弃物利用设施纳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政府统筹,为有机废弃物利用设施建设提供保障。创新农村土地政策,为农林废弃物利用设施落地建设创造条件。鼓励城市资本投资生物质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拓宽资金来源。
《中国电业与能源》
未来,您对推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有何建议?
张大勇:
一是找准应用场景。对于生物质清洁供热项目,依据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锅炉、生物质热解气化等方式的特点,结合当地资源禀赋,选择合适的供热方式为居民区、政府、学校、工业园区供热供气。对于沼气项目,可根据生物天然气的质量等级,选择合适的应用场景,如沼气提纯净化(甲烷含量约为60%),为燃气品质要求不高的企业及有燃气需求的城镇、农村提供沼气,也可将沼气提纯后的生物天然气(甲烷含量超过88%)并入市政天然气管网提供给有需求的用户。
二是完善产业政策体系。首先,健全“谁污染谁付费,谁产生谁付费,谁处理谁受益”的生态环境治理政策体系。其次将生物质能替代化石能源消费纳入地方政府落实“双碳”目标的考核指标。
三是完善商业模式。首先,在县域生物质能利用中,积极探索“一县一法人”“整县推进”等商业模式。其次,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生物质能利用多元化优势,与天然气、光伏、光热、地热、风力发电等其他能源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提高能源效率。
四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明确生物质能清洁利用的路线,提倡就近农业回用,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梯级利用,加强清洁利用体系建设。制定各种清洁利用方法的阶段性目标,将资源化利用嵌入农村生产的生态链,推广种养结合和农工商结合,发展农村循环经济。
《中国电业与能源》
国际上对于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有何先进经验可供借鉴?
张大勇:
一是将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纵观各国发展生物质能的经验,可以发现各国都是将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西方发达国家将发展生物质能与国家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以及未来发展竞争力等多重目标相结合。考虑到我国的国情、资源特点、产业结构、市场环境及发展程度,我国的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必须融入我国能源革命、“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
二是技术创新是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过程中,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对相关研发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例如,在大型生物质供热项目中,更多采用了先进蓄热技术,显著提高了生物质能的利用效率。德国等国家还采用变压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工艺,将沼气净化提纯制成生物天然气,用于替代化石能源的天然气。
三是政策支持是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德国,政府对沼气利用支持力度较大,沼气发电可优先上网,并根据该国有关法律规定享受平均12欧分/千瓦时的上网电价。在美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如2022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决定未来三年将生物天然气领域的绿证(RIN)额度从原来每年增长8%提高到每年增长36%,美国农业部向新的农村能源试点项目提供1000万美元的赠款,旨在帮助农村社区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补贴范围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等发电项目,详情如下: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
农村清洁取暖现实问题和对策研究(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任彦波武亭)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清洁取暖项目工程,引导和培育了农村清洁取暖市场。当前,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是实施完改造的地区如何巩固成果,如何保
当地时间11月9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了一项6000万欧元的荷兰援助计划,以支持受俄乌冲突影响的荷兰公司实施可再生供热项目。该援助将采取直接赠款的形式,支持已实施可再生热力项目并因2022年和2023年生物质和电力成本增加而面临财务流动性短缺的公司。
当地时间11月5日,中国能建建筑集团承建的科特迪瓦必欧雅46兆瓦生物质电站项目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该项目位于阿比让以东的阿博伊索省,是西非地区最大的生物质电站,建设包括2台25兆瓦汽轮发电机、2台锅炉以及控制楼和堆料存储区的设计、供货、安装和调试工作。项目建设运营期间,将提供超过1000个
在业内人士看来,生物质能有望在政策支持下迎来快速发展,但基于纯发电项目盈利难的现实,综合能源服务以及跨产业、跨行业融合协同发展将成为其发展的新方向。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绿色、低碳、清洁,不仅发电输出稳定,还可参与电力调峰,在推动实现“双探”目标方面潜力巨大。国家发改委、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0月19日,吉林省能源局答复《关于加快我省乡镇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的建议》中指出,实施秸秆能源化利用“能源替代工程”,在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推广秸秆固化成型、生物质锅炉、秸秆发电、生物气化等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发展生物天然气项目。发展秸秆直燃发电项目。一是有序推进农林生物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10月19日,国家电网发布关于2023年度第1次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转付情况的公告,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财政部下达公司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年度预算5000000万元,其中风力发电2251413万元,太阳能发电2522532万元,生物质能发电226055万元。
10月19日,国家电网发布关于2023年度第1次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转付情况的公告,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财政部下达公司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年度预算5000000万元,其中风力发电2251413万元,太阳能发电2522532万元,生物质能发电226055万元。公告称,公司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调剂202
华能山东分公司济阳生物质2024-2025年锅炉灰、渣综合利用服务项目招标公告(招标编号:HNZB2023-10-2-097-01)项目所在地区: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1.招标条件本华能山东分公司济阳生物质2024-2025年锅炉灰、渣综合利用服务项目已由项目审批机关批准,项目资金为企业自筹,招标人为华能济阳生物质热电有限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近日,上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上饶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件提出,提高秸秆、林业剩余物等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水平,深入论证玉山县生物质气化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加快推进余干、鄱阳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探索生物质能利用的市场政策。加强能源开发生产环节
法国总统马克龙9月24日宣布,为促进生态转型和实现减排目标,法国将在2027年之前关停并改造最后两座燃煤发电厂。马克龙当天接受电视采访时说,传统化石能源污染严重,为实现生态转型必须摆脱煤炭发电。法国现有两座燃煤电厂,分别位于西部的科尔德迈市和东部的圣阿沃尔德市,它们将被完全改造为生物质
把握“三农”发展特点推动农村能源革命——访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所副所长黄碧斌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场农村能源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推动农村能源革命,加大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力度,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任务,促进农村产业提档升级、拉动产业链延伸,支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面向“双碳”目标
3月15日,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方案》明确,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自愿组织优选不超过1个县域,申报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这是2018年国家能源局复函河南省兰考县同意其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以来,首次在全国各省份同步开展
8月23日,国家电投湖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邹振宇在公司本部会见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康晓兵(以下简称:特锐德),湖北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邓勇,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汤涛陪同会见。邹振宇对康晓兵的到来表示欢迎,介绍了湖北公司在风电、光伏、储能、农业农村能源革命等领域的发展规
乡村能源变革中的突围(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作者:余璇)天蓝如洗,白云如絮,车辆从阔直的高速驶向蜿蜒的乡间小路。驶进山西省灵丘县,道路两旁一座座铁塔依山而立,一条条银线穿林而过。在北水芦村,家家户户的屋顶上,熠熠生辉的蓝色光伏板畅快地汲取着“大自然的馈赠”,清洁能源正源源不断地输送
乡村振兴,能源是保障。在“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交织的大背景下,农村能源革命步入历史的聚光灯下,推进广大乡村实现绿色、富裕、美丽共同发展的重大主题愈发凸显。政策引领路线清晰农村能源革命取得阶段性进展“清洁能源是人类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对生态环境及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
广大农村地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是落实碳达峰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的重要增长极。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的通知》,并印发《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方案》,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统筹城
燃亮农村能源革命的火种——访河南省能源局副局长丁志强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记者:刘光林3月15日,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印发《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方案》并明确,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自愿组织优选不超过1个县域,申报农村能源革命试点
我国农村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农村能源转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依然存在。农村能源资源具有储量丰富、清洁低碳的特点,是实现能源绿色转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主要抓手,也是我国能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这几年,我国农村能源取得了诸多变化,如多能耦合的农村
杜祥琬院士强调,农村能源革命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协同起来,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基于农村能源革命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范式和实施路径。在我国推进能源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进程中,农村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农村能源清洁发展可有效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动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如今,“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将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农村能源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动力,也将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石和保障。为了深入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加快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近日,由中国
专家观点未来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的主战场依然是中国、印度、欧洲、北美洲,以巴西为代表的拉美地区也会有一些重要机会出现。中美两国发表的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以下简称“阳光之乡声明”)提出,在21世纪20年代这关键十年,两国支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所述努力争取到2030
日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正在阿联酋迪拜举行。12月8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在COP28联合国新闻直播间发表演讲,呼吁以“绿电”+“绿氢’助力实现全球净零李振国提到,世界气象组织《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显示,2022
11月17~24日,北方公司锡林热电公司与7家新能源企业及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横山煤电公司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完成可再生能源与煤电发电权市场化交易,共计交易电量6.53亿千瓦时。这是锡林郭勒盟在“风火电源利益共享机制”后,完成的首笔可再生能源与煤电发电权市场化交易。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嘉定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区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协同增效原则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境重点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推动一批典型协同控制试点示范项目落地应用;减污降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2月4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抢先布局氢能产业新赛道实施方案》,其中指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达20万吨/年,氢能产业项目带动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500万千瓦。绿色合成氨、绿色甲醇、绿色航煤等氢基绿色能源产能达100万吨。全省建成加氢站10座,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
12月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抢先布局氢能产业、新型储能产业新赛道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实施风光消纳规模制氢工程。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加快吉林省新能源产业“绿电+消纳”试点创建实施方案(试行)》,在白城、松原、四平等风光资源优势地区,加快布局新能源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抢先布局氢能产业、新型储能产业新赛道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在白城、松原、四平等风光资源优势地区,加快布局新能源直供模式和孤网运行模式制氢项目,助力风光资源开发和消纳,实现可再生能源就地转化,推动资源优势转化
记者从7日举办的广西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获悉,截至2023年10月,广西全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4151万千瓦,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58.8%。清洁能源连续5年全额消纳,累计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量4267亿千瓦时。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莫前锋介绍,广西重点围绕强化能源供应保障、加快能
12月7日,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文件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0%左右。持续增加天然气生产供应,新增天然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洁取暖需求。原文如下:国务院关于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通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2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近期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100多国同意2030年前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加两倍。有外媒评称,中国是COP28上唯一真正有望实现该目标的大国。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汪文斌回应
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批缔约方之一,长期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并用实绩展现气候行动担当。12月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进入新一周,过去几天谈判达成了新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批缔约方之一,长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