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政策正文

重庆市合川区:运用智慧能源、数字能源技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023-09-22 09:04来源: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关键词:智慧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分布式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9月15日,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合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加强工业副产氢利用技术研发,积极培育太阳能光伏、氢气制备与储运等技术产品,丰富产业体系。围绕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探索打造一批新型储能应用场景,力促新型储能在各领域加快应用,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助推绿色低碳转型、牵引储能产业发展。到2027年,新型储能产业产值力争突破30亿元。

推动产业治理数字化。依托市级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底座,融合贯通基础设施、数据资源、能力组件、业务应用四层体系,打造数字经济系统,全面提升制造业整体智治水平。围绕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任务,以产业链为单元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梳理产业链全量环节和各环节全量企业,围绕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等政府侧重大需求,分析本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提供产业链供应链预警信息,为稳链保供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为制定产业政策、开展招商引资和承接成果转化等提供精准指引。到2027年,形成火锅食材数字化平台等2个以上具有合川辨识度的应用场景。

提升能源保障能力。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降低终端用电成本。推动园区、企业建设光伏等小型分布式电站和分布式电网,运用智慧能源、数字能源技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大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推动天然气增储上量,扩大天然气就地利用规模。

原文如下: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合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合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9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合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所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将我区建成全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坚持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优化制造业产业体系、发展动能、市场主体、组织方式和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生成能力、产业迭代能力和产业把控能力,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合川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为新时代新征程新合川建设夯实产业支撑,为重庆加快建成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贡献更多“合川力量”。

二、主要目标

到2027年,全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成为全市制造业产业变革引领区、转型升级示范区、优质企业集聚区,实现以下目标:

——规模能级实现新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迈上1600亿元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25%,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

——创新赋能实现新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超20亿元,投入强度提高至2%,有研发机构、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分别提高至45%、6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50万元/人。

——结构优化实现新突破。“2446”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高至36%、22%,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提高至40%。

——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新突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2年累计下降13%,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

——空间布局实现新突破。以高新区为核心引擎,3个园区组团(南溪组团、草街组团、天顶组团)为关键支撑、3个中小企业集聚区(龙市镇、双槐镇、渭沱镇)为重要补充的“1+3+3”产业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园区经济发展主战场地位更加巩固,园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占全区比重提高至90%,单位工业用地产出提高至75亿元/平方公里。

——企业主体升级实现新突破。年营业收入超五十亿和上市工业企业分别增加至5家和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实现零突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实现三个“倍增”,分别增加至12家、300家和2100家。

三、加快构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一)聚力打造主导产业集群。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按照全市“整零协同”总体部署,重点发展电制动系统、电驱动系统、车路网联、汽车内外饰、轻量化材料和汽车后市场“5+1”产业体系。加快引进汽车电子、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推动传统燃油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转型,构建全市重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加快充换电、车路协同等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市领先的应用生态。到2027年,力争打造500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大数据发展局、高新区管委会等)

重庆火锅食材。大力发展水发类、水产类、肉类、植物蛋白类、蔬菜类等火锅食材以及火锅调味料等产业,加快区域品牌培育和产业集群品牌培育,重点建设一批标准化火锅食材原料基地,全力构建“两院两馆八平台”综合服务体系。实施火锅食材“爆品”培育计划,建立“爆品”培育项目库,集中力量分批次培育行业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到2027年,力争打造300亿级重庆火锅食材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高新区管委会等)

(二)升级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摩托车。加快推动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转型发展,加强新能源摩托车及大排量巡航车、赛车、越野车等中高档摩托车产品研发,重构摩托车产品体系。大力发展适配高端摩托车的高端车架、电驱动、调速控制等关键零部件,完善本地配套体系。到2027年,力争形成100亿级摩托车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等)

现代中药。以中成药、中药材为核心发展方向,培育壮大创新中药产品,推动中医药品全产业链条向智能化转型升级。支持中医药创新、鼓励新药开发,衍生带动中医药品种二次开发,以中成药再评价的开展为契机,选取有潜力的中成药品种,塑造培育中药大品种。到2027年,力争形成100亿级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高新区管委会等)

日用玻璃。进一步擦亮中国日用玻璃产业基地名片,以高端化、多样化发展为主攻方向,鼓励企业多元化开发产品,大力发展中高端日用玻璃、礼品玻璃等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普及先进节能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推动日用玻璃行业加快绿色化转型步伐。到2027年,力争形成50亿级日用玻璃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市场监管局、高新区管委会等)

信创与网络安全。支持高端芯片设计、半导体特种设备、新型显示模组、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产业发展,与国内知名信创安全相关集成商对接,融入产品供应链体系;发展以安全监管平台、安防体系为代表的软件开发及服务板块,鼓励区内企业创新应用场景,拓展服务领域;发展以信创安全技术支持公共服务平台为代表的创新孵化板块,推动以信创安全为重点的数字经济核心技术攻关及科研成果转化。到2027年,力争形成50亿级信创与网络安全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大数据发展局、高新区管委会等)

(三)创新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新型材料。重点发展预制混凝土部品部件、钢结构、轻质墙板等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通过应用生产控制软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与施工管理系统等,提升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中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引导现有水泥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广普及节能低碳、超低排放、资源循环利用等工艺技术装备,提升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和专用水泥产品比重。持续推动新型材料产品在工业保温、建筑节能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壮大新型材料产业规模。到2027年,新型材料产业产值力争突破30亿元。(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住房城乡建委、高新区管委会等)

通机。依托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通用机械)建设,重点发展汽(柴)油机动力机组、通用发动机组、电焊机组、水泵等优势产品,引导企业在产品研发、试验检测等方面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品牌附加值,确保符合节能、低碳、减振、降噪、安全和高性价比的市场趋势,推动通机产业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多品类产品转变。到2027年,通机产业产值力争突破30亿元。(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等)

电梯。紧扣城市建设更新、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市场需求,推动智能技术和电梯技术融合创新,完善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链,促进电梯产业向大容量、超高速、智能化转型发展,打造成产业链完善、配套齐全的电梯产业集群。到2027年,电梯产业产值力争突破30亿元。(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住房城乡建委、高新区管委会等)

新型储能。加强工业副产氢利用技术研发,积极培育太阳能光伏、氢气制备与储运等技术产品,丰富产业体系。围绕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探索打造一批新型储能应用场景,力促新型储能在各领域加快应用,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助推绿色低碳转型、牵引储能产业发展。到2027年,新型储能产业产值力争突破30亿元。(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等)

(四)引进培育“新星”产业集群。

聚焦细分领域,突出专业化、区域化发展路径,引进培育卫星互联网、智能家居、仪器仪表、机器人、农机装备、医疗器械等一批高成长性产业集群,进一步丰富全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牵头单位:区招商投资局、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等)

四、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

(一)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贯通行动。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大企业研发总部引育力度,支持优势企业或转制院所牵头建立法人化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更多产业科技创新节点。支持领军“链主”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及各类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沿产业链布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聚焦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工业基础软件、产业技术基础“五基”领域和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快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到2027年,全区累计新建企业牵头的各类市级科技与产业创新平台5个以上。(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等)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瞄准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支持优势企业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一条龙”推进原创性突破、应用性转化和规模化量产,从源头拓展产业新领域、开辟产业“新赛道”。加强孵化器、众创空间、技术交易市场等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引育,大力培育引进国家级、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快医药产业孵化器和加速器、龙观集团科技孵化器等建设,建立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联盟,构建“点、线、面、网”科技成果转化网络。到2027年,全区累计推广应用技术成果10项以上。(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等)

(二)实施优质企业集聚培育行动。

引育更多领军“链主”企业。全面加强央地合作,争取中央企业更多重大生产力在合川落地。开展招大引强专项行动,吸引更多制造业龙头企业来合川布局。加大领军“链主”企业培育,“一企一策”培育扶持,支持企业扩大在合川投资,鼓励企业有效对接和利用全球资源,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作、战略合作等方式沿产业链加强资源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国资委、区招商投资局等)

推动中小企业梯度成长。探索建设一批配套服务齐备、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中小企业生态家园,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发展空间,促进中小企业生成。实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加快形成一批支撑全区制造业长期持续发展的战略后备力量。搭建促进技术研发、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融资等服务的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创新设施、科研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推动促进中小企业沿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成长壮大。(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区国资委等)

促进各类企业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大手牵小手”,用好供需对接平台,定期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对接活动,促进就近充分配套。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伙伴计划,鼓励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企业开放资源、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协作生态。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推动区属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积极争取先进制造领域外商投资,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委统战部、区发展改革委、区国资委等)

(三)实施合川制造提质增效行动。

优化产品品类。支持企业梳理现有产品类型,整合淘汰市场认可度不高、性能类似产品,优化完善主干产品体系。引导企业面向新场景,大力开拓现有产品新市场、新用途。引导企业建立新产品储备一批、在研一批、上市一批滚动开发机制,加快新产品上市与现有产品迭代。支持企业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与柔性化生产,提升差异化产品供给能力。支持企业强化专利创造与储备,提升产品定价权。到202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提高至20%。(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等)

提升产品质量。支持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加快重点领域标准制定修订步伐,扩大先进标准供给,发挥市场标准强质量的作用。推动企业广泛开展质量攻关、质量改进、质量发明等创新活动,加快破除质量提升瓶颈。引导企业面向全球先进企业开展对标达标行动,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发展,支持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建立完善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加强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推动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测量、计量、认证、检验检测能力。(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等)

培育知名品牌。推动企业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提高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综合能力,加快形成一批与消费行为相适应的大众品牌、优质品牌和高端品牌。支持企业实施多品牌战略。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合力打造行业品牌、区域品牌和集群品牌。引育专业化品牌培育和运营服务机构,加强品牌理论、价值评价研究,提升品牌运作能力。统筹推进商标、老字号、专利、著作权等保护工作,严厉打击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等)

深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培育更多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研究院,更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所需服务供给能力。引导制造企业增加服务要素投入,布局新零售渠道,加快由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与增值服务转变,重塑企业盈利结构。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培育壮大共享制造、设备健康管理等业态,支持平台企业通过反向定制(C2M)方式带动制造企业发展。到2027年,全区累计实施5个以上服务型制造试点项目。(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等)

(四)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行动。

推动产业治理数字化。依托市级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底座,融合贯通基础设施、数据资源、能力组件、业务应用四层体系,打造数字经济系统,全面提升制造业整体智治水平。围绕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任务,以产业链为单元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梳理产业链全量环节和各环节全量企业,围绕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等政府侧重大需求,分析本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提供产业链供应链预警信息,为稳链保供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为制定产业政策、开展招商引资和承接成果转化等提供精准指引。到2027年,形成火锅食材数字化平台等2个以上具有合川辨识度的应用场景。(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大数据发展局等)

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深入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快关键工艺设备更新换代,深化数字化装备、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以“产线、车间、工厂”为基本单元梯度实施智能化改造,逐步实现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转型。广泛开展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绘制全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态势地图,加快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的融合应用,形成一批智能制造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到2027年,累计新建5家智能工厂和30个数字化车间。(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国资委、区大数据发展局、高新区管委会等)

推动产业组织网络化。加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深化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推广。支持“链主”企业、重点企业等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上平台,打通企业之间的数据链、信息链、要素链,实现供应链协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绿色节能生产等,逐渐形成产业生态一条链、数据协同一张网、应用服务一平台的“一链一网一平台”赋能生态。到2027年,力争推动建设1个“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带动产业链上下游50家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高新区管委会等)

(五)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

深入开展节能减碳。大力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监督管理和技术支持,推动锅炉(窑炉)煤改电(气)、重点用能设备升级替代和余热余压利用,促进能源消费低碳化。支持企业挖掘管理节能空间,完善能源计量体系,探索建设重点领域能源管控系统及能源大数据平台,协同推进用能数据与碳排放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管理。到2027年,全区工业重点领域建成产能全部达到能效基准水平,能效标杆水平产能保持在30%以上。(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等)

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加快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设,配合上级部门开展绿色智能工厂试点,积极培育“超级能效”示范工厂、“零碳”示范工厂。配合开展绿色设计基础数据库建设,引导企业选用绿色材料、低功耗零部件、绿色包装和开展绿色产品自我声明(自愿认证),发展绿色设计产品。引导优势企业实施绿色伙伴式供应商管理,将绿色工厂纳入合格供应商,采购绿色产品,构建绿色供应链。到2027年,全区累计新建25家绿色工厂、3家绿色+智能”示范工厂和1个绿色园区。(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等)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和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企业、园区、产业集群间能源互济、链接共生和资源共享。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引育,打造再生金属、再生非金属、再制造、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静脉经济”产业链条。推动工业副产石膏、赤泥、冶炼渣等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高值化综合利用,发展水泥窑炉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市政污泥、危险废物、医疗废弃物等业态。到2027年,全区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保持在70%以上。(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生态环境局等)

(六)实施产业布局调整优化行动。

优化高新区制造业功能。提高三大组团产业准入门槛,南溪组团主要布局火锅食材、现代中药、摩托车等产业,草街组团主要布局信创与网络安全产业,天顶组团主要布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日用玻璃等产业。推动高新区加强企业总部、研发总部、平台企业等市场主体引育,加快软件信息服务、研发服务等高端产业与价值链高端环节发展,在确保制造业规模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显著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全区制造业发展最高水平的“展示窗”和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策源地”。(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招商投资局、高新区管委会等)

推动区内特色产业基地联动发展。推动双槐、渭沱、龙市等有条件的镇街创建形成一批个性鲜明突出、承载功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环境污染可控的中小企业集聚区,形成重要产业补充承载区。双槐镇依托电厂资源优势,以热电联产为核心,重点发展环保建材及装配式建筑、冷链及智慧物流等热电循环经济产业。渭沱镇依托紧邻高新区区位优势,重点发展新型建材、农产品流通加工、智能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龙市镇依托农产品加工园基础,重点发展火锅食材加工、精米加工、休闲食品为代表食品加工业。(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农业农村委、区招商投资局、各相关镇街等)

(七)实施深化开放合作行动。

深度融入制造业国内循环。对接实施好国家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储备和备份部署,大力承接重大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转移。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重大生产力有序布局,推动科技创新、信息网络、应用场景等产业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密切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产能和技术合作,提高鲁渝对口协作中先进制造业规模,加强与岳池、营山、南充等周边市区能源、资源和产业领域合作。(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等)

更好融入制造业国际循环。积极参与西洽会、智博会、广交会、进博会等活动,扩大合川制造影响力。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势,以通道沿线国家及地区为重点,支持本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摩托车企业加快国际化、品牌化战略提升,布局海外业务,形成技术、品牌双输出的国际化经营体系;推动通用机械企业“工程+产品+服务”一体化“走出去”;推动先进材料企业深化资源开发合作。(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招商投资局等)

(八)实施要素保障能力提升行动。

提升金融保障能力。贯彻落实企业上市“千里马”计划,加快优质企业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完善担保增信、风险分担等制度安排,更好发挥政府“桥梁”作用。推动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和文化建设,优化股权结构,做好各类信息披露,提升资本运作能力,拓展融资渠道。引导私募基金投早、投小、投创新,支持优质企业发展。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采用联合授信、投贷联动等方式满足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融资需求,支持围绕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创新金融产品,提高中长期贷款占比。支持保险机构扩大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创新产品保险覆盖范围。(牵头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国资委、人行合川分行、合川银保监分局等)

提升人才保障能力。定期发布制造业人才需求目录,引导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加快布局契合发展趋势的新专业与交叉专业。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共建共享现代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建立健全以市场主体实际需求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和政策导向,推动各类人才政策更多向制造业领域倾斜,完善高层次人才及家庭成员配套服务举措,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向我区集聚。深入实施“三江英才计划”,继续举办合川区人才引领发展高峰论坛,加快形成“近悦远来”人才生态。(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区教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人力社保局、区工商联等)

提升能源保障能力。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降低终端用电成本。推动园区、企业建设光伏等小型分布式电站和分布式电网,运用智慧能源、数字能源技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大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推动天然气增储上量,扩大天然气就地利用规模。(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等)

提升用地保障能力。扩大增量供给,重点区域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工业用地按市级要求落实。强化存量思维,依法依规盘活利用低效闲置用地。全面推进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推动土地复合利用、空间分层使用、地上地下综合开发,探索实行产业链供地,提升工业用地效率与效益。(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等)

五、加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全面领导,发挥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作用,细化明确区级部门责任,严格压实各镇街、高新区责任,构建跨界融合、高效协同的制造业治理架构,共同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研究,根据世界产业技术变革方向以及我区产业发展实际,不断迭代升级、更新完善全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牵头单位:区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区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二)优化营商环境。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切实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推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探索开展企业执法监管“综合查一次”。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充分运用“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平台功能,深化实施合川服务企业专员制度,高效迅捷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落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行为清单,促进政企沟通协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对损害营商环境行为加大督查问责力度,构建政府服务企业、企业依法纳税良性循环。(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等)

(三)推进政策集成。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迭代升级助企纾困政策体系,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快享。优化区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提高政策精准性、增强企业获得感。强化科技、商务、人才等财政专项资金政策集成,促进更多财政专项资金向制造业倾斜。充分运用好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重庆市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引导性基金,组建合川区产业投资基金,加强政企互动和市区联动,提高基金投向与制造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的适配度。落实政府采购中小企业份额预留和价格扣除等政策,探索推行首台(套)产品和符合条件的制造精品政府首购制度,逐步提高国有企业采购首台(套)产品和服务的比例。(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国资委、区税务局等)

(四)夯实园区载体。

高新区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园区组团全面融合发展,实现管理“扁平化”、效能“最大化”。围绕园区产业方向,适度超前部署标准厂房、废水集中处理、固废处置、金属表面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服务平台,增强对产业的适配性。合理有序划分园区内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促进产城景融合,构建宜业宜居环境,增强对高端人才吸引力。加强园区与市内主要交通节点联结通道建设,加大渝合东线快速干道及市郊铁路对接力度,推动早日开工建设,完善园区物流体系。(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交通局、区商务委等)

(五)强化招商引资。

围绕全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方向,建立重要产业链知识库,全面理清关键环节,指引招商引资方向。瞄准“大终端”“新终端”等引领性环节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强目标企业梳理,做好重大项目储备谋划。建强招商队伍,用好资本招商、场景招商、生态招商和平台招商等手段,提高招商效率。(牵头单位:区招商投资局;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等)

(六)严格责任落实。

建立健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和优质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通过“赛马比拼”等方式对各责任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各责任单位要压实工作责任,组建专班、落实专人,健全完善目标责任体系,加强督促检查,形成系统集成、精准施策、闭环管理的工作机制。强化宣传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委督查办、区政府督查办、区经济信息委、区统计局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能源查看更多>新型电力系统查看更多>分布式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