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4年的第一个月尚未过半,海外已频频传来固态电池技术“突破”的消息。
日本电池企业Maxwell开发出圆柱形全固态电池,容量达到200毫安时,比传统方形电池容量高出25倍,且在耐热性和循环寿命等方面都具有优良表现,样品最早可于本月出货。
美国固态电池公司QuantumScape宣称,其固态电池通过了大众集团的耐久性测试,可实现“充电循环超1000次,容量仍高于95%”,远超出“700次充电循环中允许20%最大容量损失”的行业标准。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高工锂电 ID:weixin-gg-lb)
消息放出后,QS美股股价一度涨超50%。受此影响,A股市场中的固态电池板块也开始接连飘红,部分概念股甚至出现连板。资本市场的热烈反映,将长时间来苦于技术研发的固态电池骤然推至聚光灯下。
对于固态电池来说,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是核心竞争力,耐久性,即循环寿命,则是其需要补足的短板。由此看来,随着固态电池研发战线的不断拉长,外界对其综合表现的期待、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工锂电注意到,过去一年公开中,已有全固态电池被叠加上了4C、6C的快充能力,愈发符合电池“终极形态”这一称号。
与此同时,作为过渡方案、为全固态电池研发争取窗口期的半固态电池,也进入了量产装车的关键阶段,2024年还将迎来产能的爬坡和市场需求的进一步释放。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2月,国内半固态电池的产能规划累计超过298GWh,落地产能接近15GWh。同期,半固态电池出货突破GWh级别,在2024年还有望实现5GWh级别。
进一步复盘发现,2023年(半)固态电池的发展呈现出三大明显特质。
首先,技术方案多点散落,攻关围绕着固态电解质展开。
理论上,在全固态电池中,固态电解质将实现对于电解液和隔膜的完全取代。固态电解质不易燃、耐高温、化学活性低,能直接大幅提升电池在安全性上表现。
如果说高安全性是固态电池的“天赋”,那么它向上突破能量密度限制的可能性,则是固态电池在诸多新技术路径中被认定为“终极电池”的核心因素。
固态电解质有更宽的电压窗口(可达5V以上),因此能兼容更高比容量的正负极材料,如超高镍正极、富锂锰基正极、硅基负极和锂金属负极等。
据高工锂电梳理,(半)固态电池产品普遍搭载高比容正负极材料使用,已公开半固态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可突破400Wh/kg,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为500Wh/kg,数值上已接近全固态电池的表现。
不过,固态电池的原生劣势也来自于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与正负极材料之间接触为固-固界面,会产生抗阻大、稳定性差的问题,由此进一步引发电池电量衰减和循环寿命的缩短。
目前,业内对这一难题的解决,主要通过改进固态电解质结构、成分,提高正负极材料的应力/应变等手段。例如,广汽埃安对固态电解质成分进行特殊设计,令其可在负极表面诱导形成界面缓冲层,以降低界面阻抗、提升界面稳定性。
而由于此前技术路线选择的不同,海外侧重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体系,国内侧重于氧化物体系,具体对应产品的长短板也有所不同。硫化物材料电压窗口低,直接影响了其与更高比容正负极材料的兼容性,有待修饰调整。
氧化物材料具备最高的电压窗口,更适配高压正极材料,且其制备对于环境要求不苛刻,经济性强,利于大规模生产和应用。不过,其刚性太强、较为易碎,并不利于被集成到全固态电池中。
基于此判断,接下来对于海外固态电池产品,需重点关注其在能量密度上的突破;而对于国内固态电池的研发来说,需要注意在硫化物或其他固态电解质体系研发进度上的追赶。
其次,赛道火热,半固态电池量产先行。
从入局玩家来看,固态电池赛道有不少初创电池企业挤入,汽车主机厂的热情则不断升高,通过在内部组建自研团队、对外还与电池厂商或初创企业进行合作,多处“押宝”。
不过,目前国内的头部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在固态电池的布局较为低调,集中在专利积累阶段,并未对外公开产品。除了宁德时代表示将在2024年推动其500Wh/kg凝聚态电池的车规级应用之外,也暂未有更多明确的固态电池规划公布。
从下游需求来看,目前,国内已上车半固态电池集中在蔚来、东风汽车的少数车型上,装车队伍有待进一步扩大。2024-2025年,明确公布半固态电池车型销售计划的也暂有上汽、广汽等。
GGII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国内半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已达到GWh级别。其中,以初创电池企业卫蓝新能源为代表,其在2023年的固态电池装车量便达到了0.8GWh。2024年,2024年,国内搭载(半)固态电池上市销售的新车型将超过5款,出货量有望实现5GWh。
与此同时,国内固态电池的产能规划已经接近300GWh,2023年落地产能约15GWh。
不过,其所需固态电解质的产能并未跟上,仅有3家企业进行相关布局,目前暂未有产能落地。固态电解质及其他关键材料的供应,主要由固态电池企业的一体化产能,以及原正负极材料供应商进行小规模供应。
最后,窗口期任务紧迫:半固态降本,全固态挑战“全能”。
将固态电池与同样在近两年被视为“新电池”代表的大圆柱电池进行后发现,虽然固态电池在国内的产能规划更多,但其出货量的不确定性却更大。
国内外,大圆柱产能规划同样在300GWh级别,其中国内为150GWh,而2024年,仅是向特斯拉供应的大圆柱电池出货量便有望达到30GWh;2025年随着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的产品交付宝马,大圆柱的市场空间还将进一步打开。头部主机厂较为确定性的需求,为大圆柱电池市场的核心驱动因素。
反观固态电池领域,2023年,部分半固态电池产品发布并装车“亮相”:半固态电池在近两年较为确定的订单集中在造车新势力蔚来上,除了3款搭载车型之外(蔚来ET7/东风E70/岚图追光),也并没有公布意象需求的具体数字。
不难发现,在产能落地进度还远远不够的情况下,国内半固态电池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的迹象却已经隐隐浮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半固态电池的理论成本优势还未能显现。
无论是采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体系,还是保留传统电解液的使用,半固态电池与现有产线兼容度高,生产工艺挑战小,因此在理论上可以提前进入产业化阶段。
不过,国内不同固态电池企业对于其半固态电池成本的公开表述是有所差异的。清陶能源曾表示,其将于2024年上半年装车的半固态电池,成本已接近液态锂电池。而已经搭载于蔚来汽车上的卫蓝半固态电池,据披露的单颗成本高达30万元。
造成此现象有多重原因。
其一,其核心材料固态电解质产业链的发展处于早期,加工成本高昂。清陶能源由于具备一体化产能,在成本上才占有了一定优势。
其二,为实现更高能量密度,半固态电池需采用更高比容的正负极材料,材料价格更高。
综合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披露的数据来看,正、负极材料与制造费用共占据了超过7成的生产成本。半固态电池的降本空间,有待于材料技术的迭代和制备工艺的提高。但从投融资数据来看,资本仍集中在对于固态电池企业的多轮投资上,尚未深入到上游供应链如新型材料或生产设备工艺等领域。
其三,部分半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还较为有限,电池包单位成本由此未能降低。以300Wh/kg的单体能量密度来看,液态电池、大圆柱电池也可以实现,其量产经济性也还更高。
其四,半固态电池的规模生产效应仍未显现,有待随着市场渗透率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于固态电池而言,市场正在期待着综合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电池寿命的全能型选手出现,这要求企业进行更为长足的规划。
例如,近期国内出台车网互动政策文件,提出了到2025年初步建成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2030年车网互动实现规模化应用的要求,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循环寿命将提出更高要求。此背景下,电池耐久性将将从有待补齐的木桶短板,向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转变,继而对量产也提出新的挑战。
再如,已有多个固态电池产品集成了超充、快充的能力,如太蓝新能源半固态电池可实现平均4C快充,丰田全固态电池产品可“充电10分钟行驶1200公里”等,市场对于“终极电池”的胃口也随之被不断撑大。
总的来看,短期内降低半固态电池的成本,中长期占领全固态电池的技术高地和量产应用,对于相关研发团队来说,是需要两手抓的紧迫任务,却又可能在内部形成互相竞合的力量。
半固态电池还需要等待强势车型或强势主机厂的订单,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倒逼全固态电池的技术开发和工业化进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湘潭电化12月2日在机构调研中表示,锰具有资源丰富、电压平台较高、安全可靠等特点,同时,固态电解质能较好改善锰基材料在液态电解液中的锰溶出,改善锰基正极材料的循环及存储性能,因此锰基材料与固态电池的参数需求存在较好的适配性,锰基材料应用于固态电池体系的机会较大。公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日,海目星召开了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固态电池方面,海目星表示,公司在2023年开始布局固态电池技术,主要围绕在电池结构和材料的革新方面,公司在前制程中的电池前段极片的激光设备、电池结构形成过程中的特种叠片、控制层的负极制程等几款关键设备上具有独特的技术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日,国家电投旗下的启源芯动力发布“启源蛟龙600”半固态电池。据悉,蛟龙600电芯额定电量600kWh,通过固态和液态电解质结合,实现了电芯能量密度超310Wh/kg,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165Wh/kg。而且,电芯采用充换一体设计,支持700A电流持续放电和700A双枪快充。在2C模式下充电6分
11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针对国内电动化市场做出判断:“国内新能源汽车远未达到过剩的程度,并且锂/钠电池还有电动船舶、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广阔的新蓝海市场。”今年以来,锂电池行业扩产步伐放缓,项目终止或延期的事件频发,与此同时,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的扩产却仍
在全球锂电池制造领域,干法工艺正逐渐成为新一代工艺路线的关注焦点。凭借在环保、降本和技术适配性上的优势,干法工艺展示了颠覆传统湿法制造的潜力。从核心技术路径到设备企业的工程化实践,干法工艺的突破与挑战,正成为产业链上下游共同聚焦的话题。干法电极技术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其对环保法规的响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9日,中科星城石墨固态电池材料研究中心、法恩莱特全球固态电解质研发中心在湖南长沙宁乡市举行揭牌仪式。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从2023年开始逐步布局固态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开发,正在开展固态电池负极预研工作。目前,硅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8日,第七届锂电池技术与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郫都开幕。期间,清陶固态电池西南产业基地项目启动仪式举行。项目由清陶能源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建设固态锂电池电芯生产线及模组、PACK生产线以及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中心,年产能达15GWh,将建成成都首条半固态电池生产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冠盛股份11月2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建半固态电池项目,100-300Ah半固态储能电池产品具有高度安全性且循环寿命可达6000-12000次上限,能量密度160~180Wh/kg。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海目星11月2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是欣界能源固态电池的生产设备整线供应商,目前已与欣界能源签署了2Gwh固态电池的4亿元量产订单,这是行业内首个高能量锂金属固态电池设备的可量产商用订单。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7日上午,星源材质(佛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产仪式暨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落成仪式圆满举行。仪式现场,星源材质的新产品——超快充纳米纤维复合隔膜、聚酰亚胺隔膜正式发布,。据了解,星源材质是业内首次提出“混凝土状”纳米纤维复合隔膜的企业。相较于传统的涂覆材料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7日,光华科技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关注到近期固态电池概念受市场关注度较高。公司的固态电池材料产品与下游客户仍处于产品送样检测及优化阶段,尚未形成产业化销售,该业务收入对公司2024年度业绩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日,市场调研机构SNEResearch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总量达到258.5GWh。以动力电池销售额为准,宁德时代以28.5%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首位,比亚迪旗下电池制造商FinDreams以12.3%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韩国三大动力电池制造商占23.4%,其中LG新能源市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企查查显示,近日,富奥天奇新能源科技(长春)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于东海,注册资本2亿元,经营范围包含: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电池零配件生产;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富奥股份、天奇股份间接共同持股。据了解,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日,通用汽车宣布与LG新能源将延续双方长达14年的电池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并且合作方形电池的开发。通用汽车表示,根据该协议开发的方形电池技术将为未来的通用汽车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据了解,方形电池具有扁平的矩形形状和坚固的外壳,可在电池模块和电池组中节省空间。这种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5日,上海发改委公布了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船舶岸电补贴情况。其中2024年第二批581辆新能源公交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由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3951万元。49个2023年度岸电运营补贴项目专项扶持资金,由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安排1890.3万元。原文如下:关于下达本市202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8日上午,山东美多科技有限公司在其位于山东鄄城的生产基地隆重举行了2.5万吨锂电池回收项目满产仪式。据了解,山东美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9月,由上市公司龙蟠科技董事长石俊峰投资创立。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致力于废旧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此次满产的
12月2日消息,近日,“极氪终身质保电池可免费换”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位置,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关注。极氪方面表示,近期我们收到部分用户反馈,车辆存在充电速度变慢、感知电量不准等情况。为此,极氪汽车官方发布了“关于开展极氪001WE86用户,冬季关爱活动的通知”。具体来看,极氪开展了专项的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比亚迪发布2024年11月产销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22.472GWh,整体保持稳步增长状态,2024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171.210GWh。据了解,比亚迪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累计装机总量约为150.909GWh,至此比亚迪已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天眼查App显示,11月26日,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宁德时代退出股东行列,同时,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多位主要人员均发生变更。据了解,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4月,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经营范围为开发和制造动力电池系统,并向客户销
近日,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一封主题为《2025年比亚迪乘用车降本要求》的邮件显示,比亚迪要求相关供应商所供货产品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实际上,要求供应商降价的不止比亚迪。上汽大通、丰田、吉利、长安、理想、宝马等车企均被曝出同样的行为。下游车企的要求,实质上是“
11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680.4亿元,同比下降4.3%(按可比口径计算);实现营业收入110.9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10月份,利润同比增长12.9%,大幅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22.9个
11月21日上午,国轩高科与清华大学在北京签订合作备忘,双方将围绕新一代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电池关键材料等开展研发合作与创新。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欧阳明高,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工研总院院长王强,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卢兰光见证签约。根据合作备忘,双方将整合各
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储能技术,近年来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相较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等优势,被视为未来储能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能源电子产业发展,加快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产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先导智能:请问公司在固态电池生产设备行业地位如何?先导智能在互动平台表示,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服务商,已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实现了从整线解决方案到各工段的关键设备覆盖。2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动力储能电池企业星恒电源宣布完成数亿元融资,CMC资本与金通资本联合对其子公司星恒电源(滁州)有限公司进行投资。据悉,星恒电源2003年成立,依托中科院物理所技术支持,目前产品包括摩托车电池包、船用电池包、储能电池包等,覆盖多种应用场景。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11月7日)已有超52GWh储能电池出海订单,超30GWh储能系统出海规模(部分订单并未明确标明电池/系统采购规模,均为粗略估算)。值得一提的是,电池企业加速布局系统集成出海成为今年的一大亮点,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自家电芯同步出海(下列盘点并未将电池企业的系统出货同步算入电
近期,动力电池“天价维修”再次在新能源汽车用户群体引发热议。多家媒体集中报道,当新能源汽车需要更换动力电池时,更换电池的价格至少是新车落地价的50%以上,引起了新能源车主的困惑与不满,“开电车省得油费全没了”,“新能源汽车买得起、修不起。”相关报道指出2022年起,天价维修的新闻开始屡
从技术战到价格战再到品牌战,动力电池产业链竞争从过去较为单一的产品力竞逐,向技术产品、智能制造、产业链生态构筑、绿色可持续发展、全球化与本地化能力、品牌营销等多维度要素转变,考验企业综合竞争力锻造能力。从近一年电池企业的发展变化来看,从内在的产品研发、增效降本到外在的品牌战略、市
随着各国新型电力系统对长时储能迫切需求,越来越多的锂电企业也开始瞄准长时储能这样的细分赛道。4h的储能时长通常被认为是长时储能技术的“下限”,目前4h锂电储能已经在中国、美国以及部分其它地区被采用。仅在上周,国内就有超过5个GWh级的4h储能项目招标,基本都采用锂电储能,且集中在青海、新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艾可蓝11月6日公告,因业务发展需要,公司拟对经营范围作出变更,将新增电池销售、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电池零配件生产、电池零配件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合成材料制造、合成材料销售、再生资源回收、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再生资源销售、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电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天眼查显示,近日,宇恒永兴电池(江西)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梁,注册资本1.08亿元,经营范围包含:电池制造,储能技术服务,充电桩销售,先进电力电子装置销售等。天眼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宇恒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永兴材料全资子公司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据天眼查显示,近日,富士康新能源电池(郑州)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崔志成,注册资本6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电池制造、电池销售、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等。据股权穿透图显示,公司由富士
中国电池企业在海外建厂和运营过程中,会面临地缘政治和市场准入等复杂多变的挑战。但中国电池企业并未放弃全球化战略布局,并且仍在持续加码。在欧美等海外市场,尽管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空间巨大,但锂电企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包括燃油车销售的市场反扑、政策补贴的提前取消、以及车企电动化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