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 作者:伍梦尧)
从2017年我国首次开展绿证核发及自愿认购试点,到绿证、绿电交易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的重要辅助手段,短短几年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从市场规模、交易方式到市场机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10月底,我国已累计达成绿电交易电量878亿千瓦时,核发绿证1.48亿个,绿电绿证交易规模稳步扩大。当前,推动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已成为我国积极推进能源绿色转型、保障风电及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得益于国家持续、有力的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行业装机规模快速扩大,资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实现了从小到大到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早在2006年,我国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通过确定总量目标,逐步构建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价、专项资金支持等政策体系,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后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其后,我国连续发布新能源新增项目年度上网电价政策,为加快推动风电、光伏发电行业技术进步、度电成本下降奠定重要基础。与此同时,我国于2016、2017年先后建立的风电投资监测预警机制和光伏发电市场环境监测评价机制,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引导企业理性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护航风电、光伏发电行业持续保持高速、健康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正式建立,要求各省级行政区域的年度电力消费须达到最低消纳责任权重,为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健康发展、持续推进能源绿色转型提供重要政策保障。
当前,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新增电源装机的主体,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尤其2023年以来,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规模在年内连续突破7亿、8亿、9亿、10亿千瓦大关;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继6月突破13亿千瓦,在10月底再创新高突破14亿千瓦,达14.04亿千瓦。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底,我国水电累计装机42134万千瓦,风电累计装机41283万千瓦,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55762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行业也在经历成长阵痛。首先,快速扩大的装机规模在带动行业发展不断加快的同时,远超预期的发展速度也对中央财政带来巨大压力。统计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已分别达到1000亿元、1500亿元、2331亿元、3000亿元以上,且缺口仍在持续、快速扩大。为缓解企业现金流及中央财政压力,可再生能源行业亟需通过市场化手段缩小、解决财政补贴资金缺口。
其次,快速增长的、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特性,易对传统大电网的有序运行造成强力冲击。同时,以“三北”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富集区,禀赋优越而消纳能力有限,资源错配等问题对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新一轮考验。
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电力市场交易被视为提升地方消纳能力、优化可再生能源电力资源配置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在2015年左右,我国电力中长期交易的规则及交易方式主要是针对火电机组的运行规律、特性而设定,与可再生能源电力多少有些“脾胃不和”。于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电力市场交易机制进行了多次革新,丰富市场交易品种,创新市场运行机制,为推动电力消费结构绿色转型奠定重要基础。
(二)我国逐步形成绿证、绿电、碳市场并行的市场交易格局
当前,通过市场交易扩大风电、光伏发电消纳能力,已成为全球各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措施。近十余年来,我国持续推动电力市场机制创新,为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构建了越来越友好的发展环境。
2017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第一种模式——绿证开始试行核发及自愿认购。尽管当时构建的只是自愿认购市场,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绿证完成了在我国能源领域的第一次亮相。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通知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并发布了各省级行政区域需要承担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最低消纳责任权重,明确自愿认购绿证对应的可再生能源电量等量记为消纳量。自此,绿证作为配额制的辅助手段之一,由自愿认购转向强制交易,重要性及社会影响力快速提升。
伴随着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补贴退坡速度的不断加快,“十二五”“十三五”交接之年,通过电力市场交易拓展新能源企业盈利空间的呼声愈发强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新建项目可自愿通过参与市场化交易形成上网电价,以更好体现光伏发电、风电的绿色电力价值”,鼓励风电、光伏企业利用绿电交易模式提升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2021年9月7日,全国绿电交易试点正式启动,来自17个省份的259家经营主体参与了此轮交易,首批合计成交电量近80亿千瓦时,我国绿色电力交易的大幕正式拉开,由京津冀、浙、滇、粤等“零星”几地向全国蔓延。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年绿证交易数量969万个,对应电量96.9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长15.8倍。
历经多年摸索,当前,我国能源领域已形成绿证交易、绿电交易及碳市场交易三种机制并行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交易格局。这三种机制,在政策目标、市场规则、参与主体等方面求同存异,为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绿色电力证书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也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凭证,1个绿证单位相当于1000千瓦时的可再生能源电量,主要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认证等。
目前,我国的绿证交易主要是依托于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及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开展。伴随其核发范围及市场交易规模的持续扩大,绿色电力证书有望为提升我国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我国绿色电力证书影响力持续扩大
伴随“双碳”工作的日益深入,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健全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引导能源领域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为加快形成能源绿色消费观念,2017年,我国开始试行绿证核发和自愿认购制度,并于2019年将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纳入绿证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大绿证覆盖面。
数据显示,从2017年7月到2020年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约3017万个,累计认购数量约为6700个,认购率仅有0.02%,市场活跃度较为低迷。为提升绿证消费需求,2021年1月1日,绿证作为配额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自愿购买转为强制购买,当年即核发绿证876.6万个,交易数量61.3万个,认购率升至7%。尤其是2022年8月,《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且原则上可以转让,有效刺激了绿证市场的需求和流动性,在2022年的最后5个月核发绿证近1400万个,是前7月核发量的2.1倍;绿证交易量达757万个,是前7月交易量的3.6倍。
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绿证的权威性、唯一性和通用性,并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电量绿证核发的基本全覆盖,我国绿电消费的公信力持续提升,消费需求持续扩大,对于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营造绿色消费环境、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0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分布式新能源装机占比较高的地区推动分布式新能源上网电量参与市场。
目前,我国绿证已纳入国际绿电消费倡议1(100% Renewable Electricity,简称RE100)的认可范围,在国际社会和跨国企业间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形成积极影响。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图1 我国绿证交易发展历程(2017—2023年)
1
绿证交易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从2017年首次启动至今,我国绿证市场大体上经历了自愿认购、消纳责任履行、消费量核算三个阶段。
其中,2017—2020年是自愿认购阶段,绿证仅向中央财政补贴目录内的陆上风电及集中式光伏项目核发,认购价格由买卖双方自行协商或者通过竞价确定,但不得高于证书对应电量的补贴金额,绿证售出后相对应的电量不再享受补贴。在这一阶段,由于政府定价相对较高且经营主体自愿选择,只有数量极少的新能源企业会选择放弃补贴而改为通过绿证来获取收益。数据显示,2017—2020年,我国绿证的认购率不足1%,经营主体认购意愿不强,市场交易流动性匮乏,基本处于“有量无市”的冷清状态。
2021年1月1日起,配额制下的绿证交易开始实施,我国绿证市场也进入了消纳责任履行阶段。在这一阶段,除了能够作为补贴替代,绿证还成为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的两种替代性履行方式之一,市场规模实现明显增长。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购买绿证并非企业达到能耗考核目标的唯一途径,绿证的市场交易激励机制和强制机制没有出现明显优化。从实际成交数据来看,2021年,我国绿证年度交易量613000个,实现明显上升,但整体交易率仍然偏低,认购率仍为个位数,仅达7%。
进入2022年后,绿证市场进入消费量核算阶段,其重要性、交易方式等得到了一系列国家政策文件的明确认可,市场规模及经营主体积极性实现大幅提升。2022年8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有效刺激了绿证市场需求及流动性,2022年7—12月核发绿证数量达前7月的2.1倍,绿证交易量达前7月交易量的3.6倍。2023年《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的发布,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电量绿证核发的基本全覆盖,进一步为扩大绿电供给、促进绿电消费奠定重要基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预计累计核发绿证1.76亿个,是2022年的7.8倍,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供需两侧潜力加快释放,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图2 我国绿证交易规模趋势(2017年7月—2023年9月)
2
中国“绿色供应链”日渐成型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企业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积极性持续提升,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据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公布的2022年9—12月交易数据,在绿证交易刚刚启动的前四个月,平台共收到有效双边交易意向211笔,实现绿证交易数量145.43万张。其中,黑龙江和吉林为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的绿证主要售卖省份,两省合计交易量在绿证总交易量中占比达到四分之三;江苏、新疆为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的绿证主要购买方,两省合计交易量在绿证总交易量中占比达到了74%。
数据显示,在这一阶段,浙江成为参与市场企业最多的省份,共有32家发电企业与30家电力用户合计成交交易50笔,成交电量超3亿千瓦时;而作为绿证交易量最大的省份,“用能大省”江苏省一省的交易量在总量中的占比就超过了半数,达到52.52%,为76.39万张,充分展现了市场交易在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扩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空间方面的积极作用。
作为全国首批开展绿证交易的试点省份之一,江苏省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累计交易数量在2023年8月就已突破100万张,达100.6万张,交易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从地区分布来看,苏州、无锡等地的交易规模遥遥领先。尤其是苏州,截至2023年8月,全市累计交易绿证数量19.67万张,占全省交易总量近五分之一,交易数量规模领跑全国。据了解,苏州市绿证交易市场规模领跑全国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其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行业景气度受国外产业链要求和碳关税影响较大,因此企业对消费绿色能源表现出了强烈意愿。
当前,苹果、谷歌、可口可乐、飞利浦、台积电等全球知名企业已陆续作出可再生能源绿色消费承诺,并带动其上游供应链企业不断加入。例如,伴随苹果公司公开承诺100%使用可再生能源,截至2020年,已有来自24个国家的超100家主要供应商承诺,供应其产品或产线使用100%再生能源,有效加快了全球绿色用能转型。同时,国内“双碳”及能耗双控工作力度的持续加强,也激发我国企业开展绿色用能、绿色消费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其中,出口型企业为满足海外市场对产品生产绿色属性的要求,会主动提升绿电消费比重,以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而国内产品制造商也会全面提高产业链上游环节及本环节中绿色生产零配件的比重,以满足市场及政策对产品绿色环境价值越来越高的要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超7500家企业参与绿电消费,范围涉及制造业、采矿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高耗能行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能源行业,及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其他行业。伴随远景科技、隆基绿能、晶科能源、阳光电源、秦淮数据、远大集团等企业陆续加入RE100倡议,一条覆盖范围越来越大的中国“绿色供应链”日渐成型。
3
我国绿证交易形成双边协商、挂牌、集中竞价等交易方式
总的来看,我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可以分为绿证单独交易及绿电交易两种模式。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2022年,我国广东、江苏、上海、北京以绿证单独交易为主,占比均超过本省绿证总购买量的55%;宁夏、吉林、河北、山东、辽宁以绿电交易为主,所购绿电绿证均超过本省绿证总购买量的85%。
根据《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要求,当前,我国绿证交易主要可通过双边协商、挂牌、集中竞价等方式进行。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的《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修订稿)》,对交易方式进行了明确界定。其中,双边协商交易,是由购售双方自主协商绿证交易电量(电力)、价格、绿色电力环境价值偏差补偿方式等信息,通过绿色电力交易平台申报、确认、出清。挂牌交易,是挂牌方通过绿色电力交易平台申报交易电量(电力)、价格等挂牌信息,摘牌方摘牌、确认、出清。集中竞价交易,是市场主体购售双方均通过绿色电力交易平台申报交易电量(电力)、价格等信息,按照报价撮合法出清形成交易结果。同时,常态化开展中长期分时段交易的地区应按照相关规则,开展分时段或带电力曲线的绿色电力交易。
根据政策要求,享受中央财政补贴的项目绿证,在参与市场交易初期会主要采用双边协商及挂牌的方式,并尽快过渡到集中竞价方式。而平价、低价项目及自愿放弃中央财政补贴或中央财政补贴已到期的项目,则不会限制其绿证交易方式,交易所得收益归发电企业或项目业主所有。
1
项目补贴与市场交易活跃度高度相关
当前,我国核发的绿证可以分为补贴项目绿证和无补贴/平价项目绿证两种类型,其中补贴项目绿证的价格明显高于无补贴/平价项目绿证,这也导致两者市场交易量出现较大差距。
根据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提供的数据,2022年,带补贴风电项目的绿证每日成交价格均价为201.1元/张,平价风电项目的绿证每日成交价格均价为44.5元/张;这一价格差距在光伏绿证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带补贴光伏项目的绿证每日成交价格均价为622.8元/张,平价光伏项目的绿证每日成交价格均价仅为48.5元/张。
价格上的巨大差距,导致两类绿证的市场活跃度出现明显差异。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补贴项目绿证交易量约为250万个,其中无补贴项目绿证交易数量约781万个,超过补贴项目绿证交易量的3倍。截至2022年底,国内绿证累计交易量约1031万个,其中无补贴项目绿证交易量占比76%,占据绝对多数。
2
绿证交易国际公信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一连串政策文件,明确将绿证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消费凭证、从自愿认购转入强制市场,但我国绿证在国际市场仍存在权威性、公信力不足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绿证交易市场与碳交易市场在绿电环境溢价的方面存在重复计算的现象。两个体制之间还没能形成统一的电—碳市场计算标准,没能构建相对成熟的电—碳价格机制,导致碳排放成本无法顺畅传导至电价,既不利于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也对我国绿证走向世界造成一定阻碍。同时,我国绿色电力消费凭证、绿色电力交易凭证等地方性质“变种”绿证的大规模核发,也导致“一电多证”现象层出不穷,破坏了绿证的唯一性,使得中国绿证在国际市场未能树立足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无法为我国产品出口提供可信证明。
绿色电力,简称绿电,一般指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从本质上来说,可再生能源发电产生的电量与传统能源电量并无实质性差别。但在商品属性方面,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过程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排放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属于零污染、零碳排放,且不需要消耗化石燃料,相较常规的化石能源发电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其电量天然具备绿色属性、拥有环境价值。
绿色电力市场交易是以绿色电力为标的物的市场交易,用电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绿色电量获得相应的消费认证,以满足企业进行绿色电力消费的需求。通过绿证与能源合同的捆绑,将环境价值属性并轨到电力商品的供给、定价和结算之中,绿电交易能够实现绿证环境属性价值的传递,全面反映绿色电力的电能价值和环境价值。因此,对于买方来说,完成交易不仅是获得其购买的电力,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绿色电力自带的环境价值。
当前,持续扩大绿电交易市场规模、促进市场机制体制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激发社会绿电消费潜力、培养绿电消费观念,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健康有序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一)我国绿电交易市场稳步增长
尽管全国性的绿电交易市场直到2021年才正式启动,但实际上,我国关于绿色电力参与市场交易的探索早已迈出脚步。
早在2018年,我国首个绿色电力交易规则——《京津冀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规则(试行)》已开始实施。其后,又有浙江、云南、广东等多地陆续出台了地方性绿电交易试点实施方案,但交易规则一直未能在全国范围实现统一。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弥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制度性空白,并为绿电交易在全国范围的启动奠定重要基础。
2021年9月7日,我国首次绿电交易试点正式启动,来自17个省份的259家经营主体参加了此次交易,合计达成交易电量79.35亿千瓦时。此次交易的成交价格并不统一,主要是通过双边协商确定,其中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的成交价格较当时中长期交易价格高出3~5分/千瓦时。其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陆续发布了各自经营区域的绿色电力交易细则,对市场成员、交易方式、结算方式等进行了明确界定,为绿色电力交易试点的启动构建制度体系,以支撑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更好地发挥绿色环境价值。
进入2022年,伴随《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关于推动电力交易机构开展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的通知》《关于有序推进绿色电力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渐次落地,我国绿色电力交易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发展更加稳健。
2023年,《关于享受中央政府补贴的绿电项目参与绿电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做好2023年电力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的通知》两份文件在上半年率先发布,明确提出要推动补贴项目参与绿电交易,加强绿电交易与绿证交易衔接,统筹推动绿电交易工作有序发展。8月,重磅文件《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正式发布,绿证核发范围从陆上风电和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扩展至全国风电(含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含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基本覆盖全部可再生能源项目,并进一步明确了绿证的权威性、唯一性和通用性,对于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营造绿色消费环境、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图3 我国绿电市场交易发展历程
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指出,2022年,我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达346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38.4%,较2020年提高14个百分点。2023年,预计我国全年绿电交易电量611亿千瓦时,是2022年的10.5倍,实现交易规模稳步增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月14日,龙源电力发布公告称,本公司2024年12月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6,728,882兆瓦时,较2023年同期同比下降13.07%。其中,风电发电量下降2.99%,主要由于公司项目所在区域12月平均风速较上年同期下降所致;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28.19%;本公司不再拥有火电控股装机,本月未产生火电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10日,2025年湖南省能源和运行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会上表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2982万千瓦,超过传统火电成为第一大装机主体。在2024年,湖南发布2024年风电和光伏发电重点项目清单、总装机规模869.8万千瓦,并协调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加快用林用地审
近日,黄河流域海拔最高的水电站——青海玛尔挡水电站并网发电。至此,国家能源集团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突破1.4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超过40%。自国家能源集团重组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将向新而行、向绿转型的步伐刻印在大江南北。翻越崇山峻岭,一台台风力发电机成排矗立,借长风送绿电;横跨江河之上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2%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35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910万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
1月12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国网河南经研院主办的《河南能源发展报告(2025)》发布。《河南能源发展报告(2025)》指出,2024年,河南全省全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7500万千瓦,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越火电、新能源发电装机超越煤电的“双超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突破50%、全年发电量突破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5年1月8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通报本市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完成情况,2023年本市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量合计完成330.4亿千瓦时,同比提高13.33%,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和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分别达到24.3%和22.8%,分别超过国家下达的任务指标4.2和
日前,美国农业部(USDA)宣布,将通过“赋权美国农村”(NewERA)计划向为农村供应电力的公用事业公司拨款43.7亿美元,这些款项主要用于开发清洁能源项目。美国农业部表示,这些农村电力合作社将利用这笔资金促进就业、降低企业和居民的用电成本,并减少气候污染。NewERA计划由美国政府实施的《通胀削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家能源集团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突破1.4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超过40%,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
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的通知。通知提到,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体系。要建立完善适应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要求的规则制度体系,明确交易规则制定权限、适用范围和衔接不同交易规则等原则。应组织制定、修订完善适应本地区需求的交易规则或交易细则。要坚持总
1月6日下午,国家数据局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赵志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将重点从3方面加快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发挥算力的底座支撑作用。首先,统筹推进算力资源一体化布局。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陕西省年度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500万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的二十分之一,占全省电力新增装机的78%,同比增长68.5%,成为我省新增电源装机的绝对主力,年度新增装机与“十三五”五年新增装机持平。全年可再生能源完成投资额超过546亿元,同比增长59.2%。陕西省可再生能源强
2024年年底,广西桂林漓江核心景区近零碳示范区取得基于ISO14068-1国际标准的碳中和认证,标志着南方五省区首次实现区域级零碳电力运营和零碳供电服务;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累计与3家高校、科研院所展开战略合作……这是桂林零碳绿电联盟等创新平台服务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有效实践。能源之新,
近日,南方电网公司第二批近零碳示范区全部通过评审验收,标志着公司全面建成36个近零碳示范区,初步形成评价标准引领、先进技术支撑、多类型多场景覆盖的“近零碳”实施路径。据悉,36个近零碳示范区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涵盖生产办公、经营展示、社会服务等5种类型,涉
近日,内蒙古晋储(乌拉特中旗)新能源有限公司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绿电制氢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准予备案,项目单位为晋储(乌拉特中旗)新能源有限公司,总投资:571939.55万元,其中自有资金:114387.91万元,申请银行贷款:457551.64万元,其他0万元。建设地点: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
2023年,金陵石化持续优化用能结构,将绿电作为践行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积极扩大绿电交易规模,累计采购消纳绿电1.8亿千瓦时,占总下网电量的15%,蝉联江苏省绿电交易市场排名第一,相当于节约用煤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74万吨。这也是公司连续两年消纳绿电超1亿千瓦时。绿电主要来
近日,国网西北分部统筹协调在西北区域内省间年度市场达成首年76亿千瓦时电量的多年期跨省绿电交易。据悉,该交易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多年期跨省绿电交易,时间跨度为2025-2029年,范围覆盖西北五省(区)。
日前,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的支持下,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完成2025年度省间、市内绿电交易,交易总量达66.8亿千瓦时,较2024年增长超过15亿千瓦时,创新高。上海2025年度省间绿电交易量为60.7亿千瓦时。国网上海电力持续拓展绿电交易合作渠道,推动政府将迂回送电方式纳入政府间协议和省间交易优先计划,
导语光储充一体化是一种将光伏发电、储能和充电相结合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如何根据新能源出力、充电需求以及电价合理安排储能系统的运行方式,是解决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经济性运行的关键问题。本文介绍了市场上常见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系统结构与运行模式,研究提出了适应分时电价政策的光储充一体化电站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13日通报,2024年中广核“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在广西防城港建成投产,6台核电机组获得国家核准,境内新能源新增装机1153万千瓦。截至目前,中广核清洁能源在运装机已突破1亿千瓦,全年实现上网电量超3600亿千瓦时。中广核党委副书记李历介绍,2024年中广核电站运营业绩创历史最佳,
江苏2025年度绿电交易数据聚焦
2024年,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和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强化战略思维、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有力有效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荣获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突出贡献企业称号。牢记初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中信建投发布研报称,光伏风电+储能为数据中心供电,不但具备可行性,而且在利用小时2500h以上的地区已具备经济性,也将为数据中心提供ESG优势。在国内西部、东部沿海、中东三种场景下,中东地区光储为数据中心供电,度电成本明显低于市电,已具备经济性;而国内若放宽供电比例要求
1月13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2024年,浙江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411万千瓦,同比增长33%;浙江新能源发电量71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24%。截至2024年年底,浙江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5682.35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727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649万千瓦。2024年,夏季高温带动浙江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5年1月10日,巴西首笔基于区块链的户用光伏国际绿证达成交易,此次交易的绿色电力源自巴西巴拉那州的户用光伏项目,相关发电数据藉助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数据可信记录和流转。据悉,该笔户用光伏国际绿证是基于英臻科技在巴西巴拉那州服务的户用光伏电站项目开发的,由REDEX进行国际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2%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35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910万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
近日,龙源电力圆满完成集团公司2024年度全产业100%绿电消费匹配交易工作,绿证累计交易量超千万张,绿色经济效益再攀新高。龙源电力积极响应集团公司2024年度全产业100%绿电消费工作,充分发挥新能源规模优势,强化绿证的集中化管理和高效运作,通过所属碳资产公司统筹开展绿证项目建档立卡、绿证申领
2025年1月8日,茂硕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茂硕电源”)旗下全资子公司惠州茂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惠州茂硕”)宣布,已成功从新余茂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余茂硕”)购入3000张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此次交易标志着茂硕电源在推进绿色低碳战略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
2024年,海南省全年完成“绿电+绿证”交易电量1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5倍。2024年,海南电力交易中心完成南方区域(海南)首批跨省绿证交易,已覆盖北京、广东、江苏、陕西等地,并实现对港澳绿证交易“零”的突破,为省内新能源企业“走出去”销售绿证、港澳企业消费绿电提供了新的途径。
2025年1月9日,江苏省举办“搭建绿色桥梁助力绿电三进工程暨江苏绿电服务站全覆盖”活动,全省已建成16个市级绿电绿证服务站、67个服务专区、259个服务微网点,在全国率先实现绿电绿证服务站全覆盖。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全程直播,全面展示绿电绿证服务站风采及建设运营情况,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能源局
1月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贵州省服务“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措施》(黔府办发〔2024〕20号)。其中指出,优化提升数智赋能算力基础保障能力。支持贵安新区加快电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统筹绿电绿证资源保障智算中心供给,推动扩大智算规模。同时,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动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呼和浩特主动扛起首府责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在产业定位上,明确培育“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思路,2022年至2024年,坚持大抓工业经济、实体经济、民营经济不动摇,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有效融合,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优势特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8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开展重点领域能效诊断,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加快建设绿证交易市场
每生产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即可获得一张“绿色电力证书”。“绿色电力证书”让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电,也能拥有“身份证”。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资料显示,自2024年8月至12月,鄂西地区规模最大的垃圾发电特许经营项目——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长江清源环保节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