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电池综合市场正文

开局2024:央民企密集“牵手” 储能“淘汰赛”加剧?

2024-03-04 08:39来源:高工储能作者:高工观察关键词:储能产业储能企业储能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早在2023年下半年,央国企牵手民企已经成为常态。

(本文来自:高工储能,ID:weixin-gg-ess)

据高工储能不完全统计,国家电投、华电集团、华能集团、中核汇能、中国电建、三峡集团、南网科技、中车株洲所、中城大有、京能集团、广州产投等多家央国企密集“牵手”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远景能源、天合光能、中创新航、赢科储能、纬景储能等储能领域民营企业,并达成多份战略合作协议。

但这一密集牵手趋势,在2024年开局以来愈来愈明显,且一度出现了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科技这样的“超级储能舰队”。

对此,业界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超级舰队”的出现或将改变如今的格局,尤其对当前占据优势的中车株洲所、南瑞继保等国家队选手造成较大影响;另一种声音则是,储能赛道留给民营企业的机会不多了,越来越多超强实力的央国企“巨无霸”与民营企业同台竞技,那么无法找准自己的细分市场的企业则会更难。

高工储能在企业调研中获悉,越来越多业界认为,国内储能市场内,以国家队为主角、民营企业为配角的发展模式正在加速形成。

从战略合作到合资

密集牵手“两种升维”

早在2023年,央国企牵手仍集中在两方资源整合。比如,仅在2023年,国家电投就已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中创新航、中联慧能、中国天楹、比亚迪、科力远、远景能源8家企业分别签约战略合作协议。

但可以看得出,这种战略合作仍局限于签约双方之间的“资源有限调配”。

但2024年,这种“和风细雨”式的合作已经进入了“疾风骤雨”的下半场。一种升维,是合作伙伴由单方面走向了“多方面”。

2月21日,天眼查信息显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经营范围包括储能技术服务、电池制造、机械电气设备制造、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等。

首先,从股东信息来看,该公司由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宁德时代、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平高集团、许继集团山东电工电气集团、索英电气、中电博瑞技术(北京)8家公司共同持股。储能领域的牵手已经走向了多方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6月,宁德时代、江苏德春电力成为了中国电气装备Top 10供应商,中国电气装备从这两家公司采购的电芯/电池系统金额分别为10.81亿元,占比3.29%;4.82亿元,占比1.47%。

宁德时代与中国电气装备,从紧密的供应商走向了更为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而以宁德时代的个例来看,近5年来,宁德时代已经完成了储能设备、电池包/组、BMS、PCS、EPC、储能技术服务、新材料、储能产业链上游材料等合作牵手。

2月5日,中国能建与宁德时代联合设立的能建时代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该公司主要从事新型储能开发投资建设运营及相关装备集成业务。

一位宁德时代储能内部人士表示,电规总院是做新型电力系统的研究的,能建时代研究院更侧重一些储能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储能容量不会很大。能建时代则是投建及运营一体化的模式。

宁德时代铺设的储能网络,与国网、能建等成立合资公司,占据着其战略版图中的重要位置。

这也意味着另外一种升维在于,企业间的合作不再局限于某次偶然的“合作”,早已经上升为企业整体战略一盘棋。宁德时代的的步伐就是一个“缩影”,因此,有有业界人士猜测,宁德时代下一个合资企业将会与国电投携手。

这种与央国企进行战略性的“合资”,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倾向于走向这种结盟关系。据高工储能不完全统计,阳光电源、亿纬锂能、天合储能、鹏辉能源等或多或少已经开始了此类布局。

普通民企卷不动,

国企、巨头开始卷?

距离2023年签约潮不过几个月,央国企与头部产商相继形成更为牢固的合资公司模式,加速进击储能市场。

2024开局以来,相较于民营企业的谨慎,央国企及巨头相继在开年成立了储能新公司。

2月23日,天能股份公告称,子公司天能储能拟与白银有色集团、甘肃省绿色生态清洁生产产业发展基金设立合资公司,投资建设新能源共享储能电站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

不只是天能股份,海默科技、盛航股份、国家电投等相继设立储能新公司:

2月20日,海默科技公告,拟以自有资金5000万元北京设立全资子公司海默新征程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含风电场相关装备销售、储能技术服务等。

2月20日,江苏安德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桃元,注册资本2.68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储能技术服务等。据悉,该公司背后大股东为国内液体化学品航运龙头企业之一——盛航股份。

2月20日,电投浙电(杭州)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晓民,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涵盖了储能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等。该公司由国家电投集团浙江电力全资持股,后者为上海电力全资子公司。

业界人士分析认为,中车株洲所是国有企业成功进击储能市场的“重要案例”。这或许也称为储能领域的国企“样板”,因此越来越多具备类似背景的央国企进入这个赛场,希冀复制中车株洲所的“辉煌”。

伴随储能门槛的提升,新进入储能领域的企业,较少出现从0到1的竞争者,更多的是集中在具备资源、资金等巨头、央国企之间的“较量”。

四大趋势初现

储能“淘汰赛”加剧?

值得关注的是,更大储能超级“舰队”出现,也意味着储能领域的竞速正在加剧。2023年众多业界人士预言的“淘汰潮”正在加剧。

首先,民营龙头选择与央国企成立储能公司有利于加强不同渠道和资源整合。双方进一步加快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推动大规模新型储能技术在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落地应用,助力储能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其次,央国企加速联盟也意味着储能领域的门槛越来越高。储能从顶层设计与规划、保障新能源消纳、电力系统安全、多元化市场应用、商业模式、标准制修订等来看,这其中牵涉众多,如果在2024年这个节点入局储能,可能相对于2022年入局者而言,想要赢得市场的条件已经成几何式倍数的增长。

再次,以央国企为核心的储能舰队的出现,也意味着储能规模化发展逐渐迈入纵深。愈来愈多企业将储能从“增长性业务”视为“主体业务”,越来越多带“储能”字样的企业进入,意味着储能加速成长为一个可以支撑万亿产业规模的赛道。

最后,需要警惕的是,越来越多储能“巨无霸”的出现,也意味着储能领域竞速全面升级。最为明显的是,储能竞速将快速从卷价格走向卷服务、卷质量、卷成效的更具性价比的“卷”,而没有明显优势的企业或将加速出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产业查看更多>储能企业查看更多>储能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