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有知情人士透露,高合汽车已获得了iAuto Group Inc.的10亿美元(约72.29亿人民币)融资,并与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正式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当日,一份华人运通关于公司重组期间工作组的公告流出。其中,高合重组工作组将负责从股权到所有运营相关活动的重组,下设股东端、政府端、供应商端和员工端四个小组;联合运营工作组负责公司日常的决策与运营,下设产品规划、项目设计工程、生产与供应链、营销、财务、法务、人力与综合职能七个小组。
高合落败,停工暴雷
“特斯拉你好,你说如果有人造出更好的电动汽车,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是好的,于是我们来了。”
2020年9月,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及中国北京的地标大屏前,一家中国初创的电动汽车品牌高调喊话特斯拉,而喊话的正是华人运通旗下号称中国豪华智能纯电品牌的——高合汽车。彼时,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自信满满的表示,“人们会记住这个时间点。”
然而,事与愿违。
2023年10月,高合汽车被爆出变相裁员。部分职场类App开始传高合汽车将要进行20%比例的裁员,有的部门甚至裁了50%。对此,高合汽车则回应,“所谓大规模裁员不存在,各类数据比例更是造谣信息。”
同时,让高合汽车广受市场关注的,是和中东资本一笔价值400亿元的合作。沙特投资部与华人运通签署了一项价值210亿沙特里亚尔(约399.29亿人民币)的协议,双方将成立从事汽车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合资企业,但是高合汽车并未披露该项合作的进展。
2024年1月,高合汽车再次被曝出所有工作暂停,包括停止发货、停止新项目开发、做好起诉准备工作等。对此,高合汽车通过社交平台发表声明称,公司运营一切正常,研发、生产、营销、交付等各项工作正常推进。
2024年2月,春节后开工第一天。高合汽车召开了全员大会,宣布即日起将停工停产6个月。在与员工的内部会议中,丁磊直言,“公司遇到这个情况让我无言以对,自己用老一套的经营策略打不过互联网。”此外,丁磊强调,“高合汽车翻身的窗口期最多三个月。”
高合汽车暴雷后,不少车企“大佬”也在关注事态走向。2月28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与丁磊会面洽谈一事在网上传开。对于陷于“停摆”中的高合汽车而言,丁磊现身长安汽车一事,是否成为其找到“白衣骑士”的相关话题引发业界关注。
一位长安汽车内部人士向记者证实,丁磊确实造访过长安汽车。但本次高合汽车到访属于正常的行业交流和商务接洽,是否谈及收购,暂无确切消息。
随后,在一片唱衰高合汽车的舆论浪潮下。网络上又出现了华为、一汽正接洽收购高合汽车的消息,却都不了了之。
业内人士认为,一定程度上,高合汽车在自我造血能力上面是严重缺失的。管理者错判了汽车行业周期和竞争环境,导致其产品定位不适应市场需求,进而陷入当前的困境。
白衣骑士,仰融出山
在三个月自救期限到来之际,高合汽车等来了“白衣骑士”。
资料显示,iAuto是一家依据美国特拉华州法律注册成立的汽车平台,专注于提升有发展潜力的汽车公司的价值。该平台拥有多项国际专利,如用于替代汽油和其他传统动力燃料的微型涡轮发电机中的低温可控聚变变量模组、超级驱动系统等。
根据协议,双方合作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iAuto将全力支持高合汽车恢复业务运营和整车生产的计划,帮助完成销售订单的生产协同、股权并购、技术合作、品牌与国际销售对接、供应链与生产的整合。两家公司的整合也将为中国汽车产业打造并推进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覆盖全业务链的全面重组方案,为各地市“支持企业及时自救、避免产能重复投资、优化各地营商环境”等政策的落实提供实证业绩。
那么,iAuto背后是谁,又为何选中高合?
值得注意的是,iAuto的最终实益拥有人为正道集团主席兼单一最大股东仰融,这与高合汽车重组工作组名单中的Jack Yeung同姓。作为华晨集团原董事长,仰融带领华晨汽车创造海外上市第一股的奇迹。2002年,随着众多矛盾的爆发。仰融悄然赴美,并将华晨中国股票全部抛售,正式出局。如今,仰融再次现身于公众,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事实上,仰融无法放弃中国市场。早在今年年初,iAuto就在中国大陆和中赁国际在浙江嘉兴成立了埃奥特(嘉兴)汽车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0%和70%。经营许可项目中包括道路机动车辆生产、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零部件研发及配件制造等汽车相关业务。
这样看来,iAuto与高合汽车的合作也并非意外。目前高合极度缺钱,处在破产边缘,而接近70岁的仰融也急需一个现成的项目来成就梦想。
在传出高合“停摆”的当天,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在一份内部信中提到,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即淘汰赛的第一年。
新秩序正在重建,旧秩序正在坍塌。
2024年,汽车产业大变革,车企两级分化愈发严重。淘汰赛开始。高合汽车不是第一家面临困境的造车新势力品牌,显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在新市场环境下,几经波折的高合汽车能找到新路径吗,这一问题的答案将逐渐明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风起云涌,行业已进入更加激烈的内卷中,新能源车品牌的大洗牌下,一部分新能源车企被淘汰出局。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目前国内申请破产或者已长时间不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企,大概涉及超16万存量车主遭遇“车还在开,车企却没了”的情况。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8家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据法拉第未来官方微博“FaradayFuture”消息,北京时间2024年3月5日(美国加州3月4日),FF宣布,FF及其中国子公司以侵犯商业机密和不正当竞争为由,向中国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FF前高管、华人运通创始人丁磊(连同其它关联公司,以下简称华人运通)提起诉讼。公司请求法院判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30日,溯联股份在投资者交流中表示,公司已与30余家整车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在现有品牌客户基础上拓展了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客户,以及采日能源、海博思创等头部储能OEM客户。尼龙管路领域经过过去十多年的竞争淘汰,同业公司的数量大幅减少。国内主要有标榜股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16日,高合汽车官微消息称,高合首座储能超充站落地江苏盐城,计划将于2022年10月正式启动运营,配备480kW(GB)、570kW(Chaoji)液冷超充桩。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智协慧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智协慧同”)完成数千万元A1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彬复资本领投,瑞穗力合基金(MLIFund)和老股东力合资本、石雀投资跟投,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车云数据闭环解决方案的研发、量产交付和市场营销。据悉,智协慧同产品为EXCEEDDATA(简称EXD)
电池新势力希望通过固态电池技术赶超老牌厂商,早日实现“逆袭”,车企希望通过固态电池重掌主动权,而资本市场也认为固态电池是目前较为确定的具备投资和成长属性的技术,希望赚得盆满钵满。(来源:微信公众号“电池中国”ID:cbea_battery)不同的目的和愿景,都共同押注到了“固态电池”身上。在资
11月6日,中国造车新势力高合汽车发布了新款旗舰高合HiPhiZ量产定型车,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高合HiPhiZ量产定型车的发布,标志着高合汽车正式迈入双旗舰时代。
6月19日,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对庄军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大企业自主碳核查和近零碳工厂、园区建设的政策扶持的建议》做出答复。其中指出,聚焦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制定出台《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我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建设任务。制定《常州市近
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近日发布,并将于2026年7月实施。新国标首次将动力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纳入强制标准,一场关乎“安全”的技术竞赛已经展开。标准全面升级!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
6月11日,火山引擎Force大会公布,字节跳动Seed及火山引擎,将与比亚迪锂电池深化合作,通过联合实验室等形式,共同探索AIforScience结合高通量实验,加速锂电池研发。不久前,比亚迪发布了兆瓦闪充电池,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引发较高关注。兆瓦闪充电池背后,比亚迪团队在研发初期就引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8日,长安汽车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其中提出,对于公司在三电领域的后续规划,长安汽车将全面迭代三电核心技术,与合作伙伴一道,深耕全新电解质关键工艺开发。2025-2026年,完成时代长安50GWh电芯产能投资建设,总计产能达到75GWh。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国轩高科提问:公司固态电池是否利用旧产能,还是建设全新产能?对此,国轩高科6月18日表示,全固态电池的生产工艺与传统锂离子电池存在较大差异,公司在布局全固态电池产能时,部分原有设备经过利旧改造后可以使用,但关键的制造设备需重新开发,以确保能够满
全球供应链加速重组的背景下,随着中国锂电电池、材料海外产能开始释放、供应链协同效应显现,日韩电池企业亦在加速其技术路线与市场策略的调整。两种趋势的交汇,正开启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新一轮竞争。一个关键变化发生在2024年。根据公开数据,宁德时代在海外市场(非中国)的占有率首次超过了韩国的
近日,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12亿人民币增至约17亿人民币,增幅40%。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注册资本增加,但股东数量、持股比例未发生变化。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所有股东按原持股比例增资,导致各股东的持股比例保持不变,进一步反映了资本对公司前景的看好。资料显示,富临精工
近日,为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的进口管理,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公告
北极星储能网在天眼查获悉,6月16日,上海赣锋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宇明,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再生资源销售;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有色金属合金制造。自主展示
北极星储能网讯:据《纽约时报》报道,近期美国本土电池制造业因政策与市场双重不确定性,多个项目面临放缓或重新评估。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及共和党议员正推动限制与中国有关的电池企业获取联邦税收补贴以及对华关税政策。这一系列举措加剧了中美电池产业链的脱钩趋势,也动摇了电池企业的在美扩张计划。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日前,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人大代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锂电池回收体系的建议”的答复,上海发改委表示,将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以及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规范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强化梯次利用储能
6月18日,长城汽车在位于河北保定的长城汽车总部召开2024年股东大会。活动现场,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长城汽车副董事长兼首席供应链官赵国庆,长城汽车首席人力资源官张苏杰,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长城汽车首席技术官吴会肖,长城国际总裁史青科,长城汽车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李红栓出席会
6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月度信息沟通会。5月当月产销增长均超过11%,前5个月增速也保持在10%以上,总体上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传统燃料汽车销量虽然仍在下降,但降幅在收窄。在产销方面: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4.9万辆和268.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1%和3.7%,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1.2%;1—5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否可以“逃出内卷”?整个锂电池产业又将利好几何?6月10日夜至11日晨,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吉利汽车、一汽、广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等多家汽车生产企业陆续发表声明,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这对于作为汽车上游供应链的锂电产业无疑将是重大利好。然而,从目前接近半年
6月10日,有知情人士曝光了一组疑似尚界首款车型的谍照。作为上汽集团与华为联合发布的全新品牌,这款备受期待的新车有望在今年年中揭开神秘面纱,基于上汽集团旗下飞凡汽车的原有产品开发,采用华为智选车模式。当前,华为“造车朋友圈”急速扩张: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北汽(享界)、上汽
6月10日夜至11日晨,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汽车生产企业陆续发表声明,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截至目前,已有8家汽车生产企业就此作出承诺。此次四家企业具体声明内容如下:吉利汽车为了积极响应落实国务院《保障
近期,面对电动汽车行业又一波“内卷式”价格战,三大监管部门罕见地召集多家主要车企开会,要求企业“自我约束”,不要进行不合理地降价。这场持续两三年之久的市场过度竞争现象,显然已引起行业内外的重点关注。可以预判的是,新能源车市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的时机已经来到。多方发声叫停“价格战”近
6月7日下午,在2025中国汽车重庆论坛的“视频演讲”环节,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发表演讲,《汽车观察》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刘小勇主持该环节。尹同跃:奇瑞要做负责任、讲规矩、讲文明的车企“越是百舸争流的时候,越是要坚守安全品质的底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5日,长安汽车、中光学、湖南天雁等7家公司发布公告,披露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的重组进展情况,经国务院批准,兵器装备集团将实施分立,其汽车业务分立为一家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独立中央企业,同时,国务院国资委按程序将分立后的兵器装备集团股权作为出资注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3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引发行业热议。随后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也回应,“赞同并支持”这一倡议,“价格战”没有赢家,更没有未来。相关原文如下: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30日,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微博上发文,回应比亚迪近日被称为“汽车圈恒大”的事件,表示“好气又好笑”。同时他表示,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及上报了相关证据及线索,对于恶意带节奏的相关方,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9日,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吉曜通行首席执行官郑鑫表示,吉曜通行到2027年将形成70GWh电池产能规模,拥有桐庐、衢州、建湖、赣州、上饶、鹰潭、宁国、枣庄8大生产基地。在商业模式上,吉曜通行将努力探索车电分离和换电模式,建立电池银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