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政策正文

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到2025年煤炭消费占比下降到50%左右

2024-06-13 14:55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关键词:碳达峰煤电煤炭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八)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1.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进一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深化“碳普惠”机制建设,丰富“碳积分”应用场景,推行“光盘行动”“绿色出行”“无纸化办公”“垃圾分类”,在全社会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活动。大力推行绿色消费,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制度,提升绿色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国有企业率先全面执行企业绿色采购指南。(市发改委、规划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城管局、市场监管局、工信局、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局、国资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增强减污降碳协同处置,加快印发并实施《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聚焦污染物减排和碳减排的协同路径,明确大气、水、土壤、固废等协同控制举措。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约束,有效地保护林业资源和生态空间,继续加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行动,稳固“一带十片两环多廊”的市域生态构架,构建秦淮河、滁河水系廊道及高速公路沿线绿化防护生态廊道。贯彻落实绿美江苏建设行动,持续加强长江防护林带建设、滨江岸线复绿和长江湿地保护工程,严格保护长江水源地和新济州、绿水湾等省级重要湿地,增强储碳能力与固碳功效。到2025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累计完成森林抚育25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0%以上。(市绿化园林局、农业农村局、规划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提升全民绿色低碳意识。强化领导干部培训,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内容列入教学计划,提高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水平。加强全民宣传教育,依托南京市环境保护在线教育系统和生态文明教育馆的资源优势,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全国生态日、节能宣传周等绿色低碳主题宣传。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绿色生活方式实践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低碳校园建设探索行动,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校园规划建设、校园能源管理之中,推动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双碳”示范学校。开发低碳文创产品和公益广告,将碳达峰、碳中和等绿色低碳理念有机融入主流文艺作品。引导企业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意识,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加强碳排放信息披露能力,重点领域国有企业和重点用能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碳达峰行动计划,提升ESG能力和水平,树立一批绿色低碳标杆。(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教育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国资委、市委党校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政策保障

(一)构建政策支撑体系

1.健全低碳政策体系。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低碳发展规划、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行动计划等,制定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重点领域及12个板块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达峰目标及实施路径;重点开发区(园区)、企业制定碳达峰专项行动方案或计划,全面构建“1+3+12+N”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市发改委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工信局、建委、房产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商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探索协同管控制度。探索落实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机制。探索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估与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的融合,推动碳排放指标要素优化配置。创新碳排放管理手段,建立健全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体系,推动产品碳足迹的标准建设、核算、标识认证和应用场景开发,探索建设“双碳智慧管理云平台”。(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工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完善市场减排机制

1.充分发挥市场减排机制。落实资源环境权益的有偿使用制度,积极推进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交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企业节能降碳。创新碳普惠机制,制定市级碳普惠减排量核算方法并建立扩充机制,搭建南京市碳普惠综合管理平台,打造规则流程清晰、应用场景丰富、系统平台完善和商业模式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区域碳排放占补平衡机制,推动绿电和碳汇的有偿使用,鼓励企业、项目通过购买绿证绿电进行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完善生态补偿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市生态环境局、发改委牵头,市财政局、南京供电公司、绿化园林局、数据局、大数据集团、市委金融办、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管理部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构建绿色贸易体系。积极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从严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出口。鼓励支持外贸企业制定对外贸易应对提升方案,采取更加有效的降碳举措。充分利用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政策优势,加大体制机制改革与探索力度,在数字贸易发展、科技研发全球合作、自主可控产业体系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进行政策探索,争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进口贸易促进示范区。(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税务局、金陵海关、新生圩海关、禄口机场海关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创新财税金融制度

1.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江北新区紧抓绿色金融试点机遇,建设引领性科创金融创新发展示范区,支持其它板块申报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鼓励绿色金融特色机构建设,提升绿色金融产品设计和数字化服务水平。着力扩大绿色金融有效供给,引导机构不断扩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规模。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业务,鼓励开展碳金融业务,增强对低碳项目的投融资力度,重点加大对工业转型升级、农业绿色发展和新兴绿色技术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绿色领域产业投资基金,探索设立南京都市圈绿色与双碳发展基金。(市委金融办、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管理部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发改委、财政局、工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财税价格政策。整合现有节能环保、新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大规模设备更新等领域财政政策,统筹安排与绿色低碳发展相关的财政资金。落实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节能降耗、低碳能源等建设项目财税支持政策。大力落实新能源汽车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落实惩罚性电价、差别化电价政策和峰谷电价政策,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形成有利于低碳发展的价格机制。(市财政局、工信局、发改委、税务局、交通运输局、生态环境局、建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低碳合作机制

深入落实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南京都市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低碳合作。发挥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区域内城市开展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CCUS等绿色低碳领域的联合攻关与技术交流。充分借助各类多边合作机制平台,把握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机遇,推动低碳项目国际合作与海外投资。鼓励引导企业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管理,加大绿色低碳贸易主体支持培育力度,加强经验复制推广,促进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市发改委、外办、生态环境局牵头,市科技局、数据局、商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将党的领导贯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加强全市碳达峰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及时研究重大问题、制定重大政策、推进重大工程、发布重要数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领导小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双碳相关工作。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牵头抓总,建立相应的协调推进机制,做好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定期调度各板块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工作进展。各板块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保障机制与应急预案。(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责任落实。市各板块和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切实扛起责任,按照本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快建立市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着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各板块要结合自身定位、产业布局、发展阶段等,科学制定区级碳达峰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督促落实。各相关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要按照省、市有关部署,积极发挥自身作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各板块和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起理解低碳生活、支持绿色发展、推动达峰中和的良好氛围。(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严格监督考核。探索落实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机制,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指标实行协同管理、协同分解、协同考核。市各板块及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根据本方案制定分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跟踪评价、督促推进。按照省统一部署,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成效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将相关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因地制宜推进考核工作,加强监督考核结果的应用,对未完成碳达峰年度目标任务的部门和板块要加强问责,对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可按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附件:十大示范引领工程任务表

2.png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