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日,南京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机制初步建立,二氧化碳排放增量得到有效控制,美丽南京建设初显成效。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林木覆盖率稳定在25%以上,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严控煤炭消费和新增耗煤项目,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严禁新增自备煤电机组。抓好煤炭清洁利用,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耗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到2025年,煤炭消费占比下降到50%左右,煤电机组供电煤耗较2020年下降2克标准煤/千瓦时左右。
详情如下:
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江北新区管委会,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南京市人民政府
2024年6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苏省碳达峰实施方案》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全市碳达峰行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核心,以高能耗行业低碳转型为关键,以强化绿色低碳技术供给为支撑,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变革,建设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推动美丽南京高质量发展,打造“低碳创新策源城市、低碳产业引领城市、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中走在前列,确保如期实现全市碳达峰目标。
(二)基本原则
统筹谋划、稳妥推进。加强全局统筹,坚持全市一盘棋,协调处理好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切实保障全市能源资源和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稳妥推动各板块、各领域、各行业碳达峰行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聚焦重点、创新驱动。坚持保安全、调结构、提质量的战略导向,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点,统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建立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营造一流创新生态,聚焦低碳前沿领域,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应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落实投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形成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市场机制。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加强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碳排放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加快形成节能降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
全民参与、试点先行。着力抓好全社会各领域节能降碳,实施全面节约战略,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园区、企业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建设,探索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发展模式和典型经验。推动多元主体广泛参与,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机制初步建立,二氧化碳排放增量得到有效控制,美丽南京建设初显成效。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林木覆盖率稳定在25%以上,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全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实现突破,减污降碳协同管理体系更加完善,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美丽南京建设继续深入。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定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林木覆盖率保持稳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为实现碳中和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重点任务
坚持将碳达峰贯穿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点,推动传统高耗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把节能增效和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摆在当前碳达峰工作的突出位置,立足全市实际,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深入实施“碳达峰八大行动”。
(一)产业提质培育行动
1.力争钢铁行业提前达峰。加强源头控碳,严禁新增产能,合理控制粗钢产量规模,推进存量优化,对标行业标杆水平,着力提升能效,降低产品单耗及工序能耗,推动南钢、梅钢制定并落实双碳行动计划。实施过程减碳,着力优化能源结构(鼓励可再生能源利用)、调整工艺结构(鼓励提高电炉钢比例)、改善原料结构(提高废钢比和球团比)。鼓励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加强对氢能冶炼、非高炉炼铁、高效轧制及碳捕集与利用等低碳冶炼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协同减污降碳,实施工艺全流程深度治理,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深化氮氧化物减排,强化脱硝设施运行管理,推进一氧化碳深度治理,完善煤气治理回收设施建设。开展末端固碳,加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以下简称“CCUS”)在钢铁行业的研发与工业化应用。推动南钢、梅钢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科技局等部门以及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负责,不再列出)
2.推动石化化工行业尽早达峰。加快转型升级,按照“减油增化”原则,瞄准先进化工新材料,加快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延伸石化产业链,持续提高基础化工产品深加工水平与精细化率,建设循环化工产业体系,加快石化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深化节能增效,开展重点企业能效和碳排放水平对标行动,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推动行业设施共建共享、资源高效利用、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鼓励先行先试,组织开展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化工新材料、化工副产品制氢等技术攻关,打造国内重要的化工装备研发生产基地。重点石化化工企业制定并落实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科技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建材行业持续减碳。压减低效产能,加快建材行业低效产能退出,引导建材产品向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型,进一步提升绿色建材、特种玻璃等高端品种比重,加快推进中国水泥厂转型升级工作。推动技术创新,鼓励水泥行业、玻璃行业、陶瓷行业积极开展窑炉节能改造、中水回用、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用能信息化管理。推广低阻旋风预热器、高效烧成、高效篦冷机、高效节能粉磨等节能技术装备,加强建材行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广水泥行业碳排放实时监测技术体系,实现水泥行业从能源管理向碳管理跨越。积极开展CCUS技术在水泥行业的研究应用。强化原料、燃料低碳替代,提升建材行业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利用生活垃圾、污泥、生物质燃料等可燃废弃物高比例替代燃煤,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大幅度提高化石燃料替代水平。(市工信局牵头,栖霞区政府、南京经开区管委会、南京新工投资集团、市生态环境局、发改委、科技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数字基础设施降碳。优化空间及功能布局,优先支持服务全市产业应用、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5G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有序推进算力中心发展,加快南京市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推动算力中心集群网络链路互联互通。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落地和产业生态培育,推进算力赋能产业发展。强化城市云计算资源池建设,加快建设云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云网融合设施等基础设施,推动云资源池开放共享,促进云计算资源高效利用。提高效益产出要求,到2025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单项目电能利用效率(PUE)低于1.25。提高数据中心能效、碳效、水效,支持现有数据中心改建为算力达到一定规模的绿色低碳智能算力中心。创新节能技术及模式,支持碳化硅射频器件等高效节能技术攻关,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案,降低基站设备能耗。推广使用整机柜服务器、AI服务器、液冷服务器等高效IT设备,采用液冷、蒸发冷却、近端制冷、冷板式液冷等制冷技术,降低数据中心能耗。鼓励在数据中心和5G网络管理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智能符号静默、深度休眠、通道静默等技术在5G网络中的应用。推广绿色能源利用,统筹5G与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布局,鼓励基站采用储能加可再生能源的供能模式。支持数据中心和基站结合采用储能、氢能等技术,拟建项目应合理选用液冷、分布式供电等技术,并通过自建可再生能源设施、绿色电力交易等方式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推进公共算力服务绿色发展,推广绿色能源租赁模式,增强公共算力服务的绿色节能性。(市工信局、发改委牵头,市科技局、数据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强化源头管控,严格落实国家、省产能控制政策,对未纳入国家有关领域产业规划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扩建炼油和新建乙烯、对二甲苯、煤制烯烃项目。新上的新建扩建高耗能项目能效水平需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新建、扩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提升能耗准入标准,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强化长效管理,推进高耗能行业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对钢铁、水泥、炼油、乙烯、合成氨等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组织实施节能降碳改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大幅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按照国家、省“两高”项目管理规定,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建立完善能耗定期调度及预警机制。“两高”项目建成后,要切实依规做好项目的节能审查验收工作,确保达到相关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加快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的培育壮大,强化技术攻关和试点示范。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制造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工厂、园区、供应链等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融合应用,积极创建绿色工厂、智能工厂、5G全连接工厂。大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龙头保链工程。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讯、储能与氢能,抢占引领突破的未来产业新赛道。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4.5%,在绿色新兴产业领域力争培育1—2家百亿级龙头企业。(市发改委、工信局牵头,市商务局、科技局、投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7.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优化发展以软件信息、金融科技、现代物流、商务商贸、文旅健康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需求和关键场景,推动5G、工业互联网标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全链条、全要素赋能制造业发展。健全节能环保服务体系,重点发展节能服务、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服务等,培育一批节能环保龙头企业。提升对高端要素的集聚力、对高端产业的承载力,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碳排放权交易、绿色认证等新兴绿色服务业。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规模量级、结构效益、集聚程度、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30年,建设成为更高能级、引领带动效应较强的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商务局、科技局、文旅局、农业农村局、市委金融办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能源绿色转型行动
1.着力推动绿色能源发展。推动太阳能多场景利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系统,有序推进集中式光伏复合项目建设。到2025年全市光伏累计装机确保达到150万千瓦,力争180万千瓦;到2030年全市光伏累计装机力争达到200万千瓦。鼓励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实施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专项行动。拓展绿电多渠道入宁,谋划绿电过江通道,实现9条电力过江通道有效落地,持续提升电力过江通道的输电能力。积极谋划电缆随公路、地铁等过江通道同步敷设,打通新能源过江主干道。拓宽绿色能源利用方式,加快推动氢能研究与推广应用。(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建委、科技局、规划资源局、城管局、南京供电公司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严控煤炭消费和新增耗煤项目,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严禁新增自备煤电机组。抓好煤炭清洁利用,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耗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到2025年,煤炭消费占比下降到50%左右,煤电机组供电煤耗较2020年下降2克标准煤/千瓦时左右。严格控制油品消费,优化原油资源配置,保障金陵石化、扬子石化等炼油企业原油持续稳定供应。加快实施炼油企业油品质量升级,提升油品油质,强化清洁油品资源保供能力。大力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保持天然气适度增长,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有序推进煤改气、油改气工作,优化拓展天然气应用领域,加快实施大唐南电二期燃气轮机创新示范项目。(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建委、商务局、东部机场集团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强化能源安全保障。科学做好化石能源对能源的保障兜底,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实现传统能源逐步退出,积极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调节性电源转型,强化民生用能保障。加快油气管网及储备能力建设,积极发挥滨江LNG等重点储配站应急调峰作用,统筹滨江二期及其它城市应急调峰储罐、小型LNG调峰站等设施建设,加快推动管网互联互通和安全智慧管网建设。做好应对极端天气、尖峰负荷等情况下的应急保供预案,提高电力系统应急处置和抗灾能力。(市发改委牵头,南京供电公司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以智能电网为中枢,建设面向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狠抓新能源消纳能力建设。加快电力系统构建和安全稳定运行控制等技术研发,推进虚拟电厂、新能源主动支撑等技术进步和应用。推进新型储能科学布局、有序发展,提升地区供电裕度。优化煤电功能定位,提升电力系统应急备用和调峰能力。推广以电为核心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服务,鼓励增量配电网、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建设智慧能源系统,引导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在终端能源服务环节推行电、冷、热、气等多能源品种一体化投资经营模式。培育发展节能与电力负荷管理相结合,咨询、设计、生产、运维为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创新多能源协同互济发展。(市发改委、南京供电公司牵头,科技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深入推进终端电力应用。持续推进终端消费电气化,支持“电代油”“电代气”,重点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领域推广高效节能、灵活互动的电能替代新技术、新模式。深挖工业生产窑炉、锅炉电气化替代潜力,重点提高钢铁行业电弧炉使用比例,加大移动机械电力替代。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进一步提高岸电设施覆盖率。推动开展新建公共建筑全面电气化,鼓励既有建筑加装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全面推广全电厨房、全电民宿等应用,尽早实现绿色低碳“全电景区”全覆盖。推广空气源热泵粮食电烘干、农业温室大棚热泵等技术,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到2025年,电能消费比重力争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电能消费比重达到45%左右。(市发改委、工信局、交通运输局、建委、农业农村局牵头,市房产局、文旅局、南京海事局、南京供电公司、南京地铁集团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1.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强化能耗强度刚性约束,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落实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双控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探索实施用能预算管理,推动能源要素优化配置,加强节能形势分析预警,严格责任落实和评价考核。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强化节能降碳管理,强化节能审查,加强能效管理和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建立跨部门联动的跟踪节能监察体系,深入组织开展专项节能监察行动,综合运用信用惩戒、差别化电价手段倒逼节能增效。(市发改委、工信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商务局、科技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重点领域能效提升。大力实施节能降碳工程,持续推广节能产品,深入挖掘各领域节能潜力,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工业能效水平监督管理,加快淘汰低效设备,推动设施设备更新。深化重点行业节能增效,开展高耗能行业能效对标达标行动,推动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改造;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鼓励企业推动能量梯级利用、物料循环利用,促进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等产业协同发展;强化石化化工行业炼厂干气、液化气、氢气和钢铁行业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等副产气体高效利用,推动高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加强新型业态节能管理,加快推动算力中心、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合理配置、布局优化和绿色运行,构筑现代水网,推动电子信息产品绿色制造和使用。推动数字科技企业零碳发展,打造一批智慧零碳工厂、(近)零碳产业园。(市工信局、发改委牵头,市生态环境局、水务局、数据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聚焦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广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实施变压器、电机等能效提升计划,推动工业窑炉、锅炉、压缩机、风机、泵等重点用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升级。严格落实能耗、排放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用能设备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报废全链条管理。以高耗能行业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探索开展合同碳管理。(市工信局、发改委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循环经济助力行动
1.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发展。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园区能源和资源产出率。持续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鼓励以制造业为主的开发区,加强产业集群工艺流程中的源头减量化、生产循环化、末端资源化的全过程管理,做到“吃干榨净”,推进“无废园区”建设。推进城市废弃物协同处置,优化完善江南、江北环保产业园发展定位、规划布局及基础设施,集聚餐厨垃圾、废弃物集中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产业,打造“静脉产业园”。支持六合区探索开展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推动江宁开发区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到2025年,力争创建2—3家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培育1—2条绿色低碳循环示范产业链。(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城管局、商务局、科技局、规划资源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清运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进度,推广应用“互联网+废物回收”的新型商业模式。以电器电子、汽车、动力电池等产品为重点,落实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生产企业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建设“无废城市”,依托属地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加强废钢、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旧轮胎、废旧手机、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加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加强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力度,实施污水回收循环高效利用工程,提升雨水、再生水利用占比。到2025年,全市一般工业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拆建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88%,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5%。(市发改委、商务局牵头,市工信局、城管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建委、邮政管理局、财政局、规划资源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科技创新赋能行动
1.培育低碳创新平台载体。以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依托在宁高校、科研院所、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长三角碳研院、南化研究院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围绕清洁低碳能源、生物固碳、零碳工业等领域,培养一批低碳领域人才,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低碳创新策源地,建立完善绿色低碳企业孵育体系,孵化一批掌握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节能降碳、绿色制造、新型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引进布局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打造绿色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扬子石化、南化等脱碳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建立市场化运行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联合体。(市科技局牵头,市教育局、发改委、工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低碳关键技术攻关。围绕可再生能源、氢能、零碳负碳排放、CCUS、生态系统增汇等重点领域,超前部署实施一批前沿基础研究项目。发展智慧能源新技术,推动区块链技术在绿色电力、碳核算等领域应用。开展碳计量方法学、碳排放因子、碳排放量在线监测等关键碳计量应用研究。开展低碳零碳负碳相关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技术攻关,重点支持扬子石化生物柴油、金陵石化氢能等开发利用,支持南钢特殊钢技术研究,聚力突破换电核心技术,力争氢能系统催化剂、交换膜、电极材料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市科技局牵头,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健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绿色技术科技创新项目组织机制,围绕重点科技项目,深入推行“揭榜挂帅”。完善绿色低碳创新企业培育机制,大力培育绿色低碳领域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建设绿色产业专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围绕新型能源、减污降碳等领域,积极引进培育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持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完善绿色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进绿色低碳技术交易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绿色低碳成果转化效率,构建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的完整链条。(市科技局牵头,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进低碳科技应用示范。聚焦钢铁、石化等高耗能行业,实施一批零碳工艺示范工程。开展数字化转型、氢能利用、源网荷储等成熟技术的示范应用,创新实施“低碳科技创新+降碳场景应用”行动。支持南化研究院CCUS示范项目、南钢及梅钢低碳冶金技术、金陵石化二氧化碳尾气回收利用、信宁原料减碳等碳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以及南瑞集团智能微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建成溧水天山水泥碳计量碳管理项目,推动江北新区智慧能源物联网示范区、溧水氢能产业示范园区等建设。(市科技局牵头,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城乡建设降碳行动
1.推进城乡建设低碳转型。推进城市建设绿色转型,按照“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总体格局,优化城乡建设空间布局,积极发展紧凑型城市。提升城市更新绿色低碳水平,有效杜绝“大拆大建”;提升建筑及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深化节水型城市及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打造绿色低碳居住社区,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探索(近)零碳社区建设,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深入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营造绿色宜人环境。推动建成一批美丽宜居示范居住区和绿色社区。打造绿色低碳乡村,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绿色化水平,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和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及分类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推进绿色农房建设,持续提升农房设计水平和建造质量,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提高农村生活用能电气化水平,推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绿色社区创建取得显著成效,力争80%以上的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并达到要求。(市建委牵头,市房产局、规划资源局、绿化园林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高建筑低碳发展水平。持续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开展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倡导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维,大力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探索零碳建筑建设,推动政府投资项目率先示范。加快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鼓励对具备改造价值和条件的既有建筑实行节能改造,推动超能耗限额的既有公共建筑开展绿色化改造,做到应改尽改。推广低碳建造方式,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深入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探索建立建材碳排放数据库,推进绿色施工,探索建立工程项目绿色施工动态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实施建筑垃圾减量化。到2025年,城镇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按超低能耗标准设计建造,装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比达60%,装配化装修建筑占同期新开工成品住房面积比达30%。到2025年,政府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应用,鼓励既有建筑加装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在地热资源富裕地区优先推广地源热泵技术。鼓励发展产能型建筑和负碳建筑,重点提高新建工业厂房、新建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比例大于8%。(市建委、房产局牵头,市发改委、规划资源局、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构建南京市公共机构能耗感知“一张网”,建立健全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推进机制,积极探索碳定额考核管理制度。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深化公共机构节能低碳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广新城大厦、市委党校、秦淮区、栖霞区等公共机构建筑能源托管模式标杆项目,形成公共机构能源托管示范群,进一步提升公共机构能源托管覆盖率。鼓励公共机构优先采购绿色建材,率先采购使用节能低碳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创建至少1家国家级、一批省级公共机构节能低碳示范单位以及一批省级能效领跑者。(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市发改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交通运输减碳行动
1.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以南京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为重点,整合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运输资源,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和多式联运,加快构建低碳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做强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建设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巩固全国铁路枢纽地位。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公路、航道、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发展智能交通,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创建近零碳港口、近零碳服务区和近零碳枢纽场站。到2025年,水路运输周转量占比提高到89%;到2030年,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10%左右。(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发改委、数据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设绿色出行体系。打造“一小时”通勤圈,优化公共交通网,推进常规公共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最后一公里”接驳方式,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提升交通需求管理,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网,强化城市交通堵点分级治理,减少城市拥堵。发展慢行交通和共享交通,构建“15分钟生活圈”,引导公众低碳出行。推进出租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引导巡游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探索“巡游+”“互联网+出租”的营运方式。到202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保持在75%以上。(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建委、发改委、公安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广低碳运输装备。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充电基础设施配套,提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应用比例。集中规划建设新能源货车充换电站,引导在重点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超快充、大功率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稳妥开展加氢站建设,加强氢能在物流、交通客运等领域的发展应用。推广建设“互通互换”型新能源重卡换电站、乘用车换电站,构建“同城同换”换电网络。加快老旧船舶更新改造,推广电动等新能源动力船舶;大力推进港口集疏运绿色升级,提升机场运行电气化智能化水平,出台岸电电价扶持政策,逐步提高岸电设施使用率。到2025年,除特殊用途外,新增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100%,具备接岸电条件的船舶靠泊岸电使用率达90%左右,干散货码头岸电覆盖率及标准化改造率达到90%左右;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市交通运输局、工信局、南京海事局牵头,市规划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城管局、南京供电公司、东部机场集团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阿塞拜疆当地时间11月15日下午,“节能降碳中国行动”主题边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成功举办。本场边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节能中心主办、国际合作中心协办,100余名来自中外相关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界代表参会。博奇环保作为国内在环保领域成绩显著的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广州从化“零碳”国际赛车场利用“光储充一体化”,整合欧版充电桩、车棚光伏、BIPV幕墙和储能系统,通过自给自足的绿色电力,助力赛事场馆达到100%绿电,该项目将成为国内首个“零碳”国际体育赛事赛场,为全国探索碳达峰路径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度节能降碳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通知,2024年节能降碳标准制修订工作重点方向为:(一)完善基础通用标准建设,进一步加强绿色低碳评价。开展《民用建筑节能审查项目碳排放评价指标》《绿色电力消费评价规范》《绿色电力消费核算和溯源技术导
近日,扬州市政府印发《扬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到2025年底全市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6.2万千瓦。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大数据、制氢等产业和清洁供暖、公共交通领域应用,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山西运城市绛县人民政府印发绛县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出,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原则,重点建设晋南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基地。加快绛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推进绛县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前征地移民手续办理、对外公路、施工供电工程等准备。积极推进新型储能试点示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已形成全球共识和一致行动。为了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我国政府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战略目标。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性部门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部门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5日,河南省获嘉县人民政府印发《获嘉县“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加快壮大新型储能产业体系:1.积极布局发展新型储能产业。依托新乡市电池研究院等技术研发优势,着力推动我县新型储能多元化技术和装备研发,培育
11月6日,陕西省工信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试点示范项目共包含七类,分别为工业领域绿色低碳技术试点示范项目、重点行业低碳技术改造试点示范项目、产业低碳协同试点示范项目、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工业绿色微电网试点示范项目、“零碳或近零
近日,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为JL/TC55,主要负责开展省内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标准体系研究,承担省内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标准化技术支撑工作。与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8)工作领域相对应。第一届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
11日,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委员大会在长春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标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表决通过了吉林省“双碳”标委会章程、工作细则及年度工作计划。会议指出,吉林省“双碳”标委会的成立,既是吉林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生态强省建设的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这部法律共九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能源规划、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能源储备和应急、能源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能源法规定,为了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近期,广东关于2025年中长期交易价格问题的讨论引起了行业内的关注。电力中长期,常被视为电力交易的“稳健之锚”,被赋予了“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在我国,电力市场建设以发用侧中长期交易起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长期交易发挥了稳定市场、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每逢岁末年初,主管部门
长期以来,煤电一直是我国的主体性电源,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七十五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随之而来,煤电的角色也必然将在推进该目标实现的进程中而改变。(来源:能源新媒文/秦旗作者系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河南能监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电容量电价执行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持续严格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政策要求、继续强化供热机组容量电价政策执行以及进一步加强容量电价执行监督和管理。详情如下:河南能源监管办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电容量电价执行有关工作的通知河南省电力公司,华能、大唐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能源集团天津公司盘山电厂创新升级及延寿改造项目日前并网发电,据了解,盘山电厂的一些主设备通过升级改造延寿了30年,改造完成后,机组供电煤耗降低了14%,供热能力提高了两倍以上。盘山电厂两台530兆瓦机组是我国最早一批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设备是苏联生产。创新升级及延寿
11月19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中煤宝山煤电项目核准的批复。据悉,中煤宝山2×650MW超超临界煤电(煤气掺烧)替代扩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厂内,采用煤电联营、替代扩建的方式建设,计划对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厂内现有的3台350MW燃煤发电机组实施替代,新建2×650MW
近日,国家电投召开11月份生产经营工作例会,总结今年以来的生产经营成效,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问题,部署安排年底收官工作和明年工作计划。国家电投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栗宝卿主持会议,集团领导徐树彪、卢洪早、刘丰、高伯余出席会议。会议指出,1-10月,国家电投能源保供有力有序,安全环保总体
近日,徐州公司总经理李桂芳会见徐州市交通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徐州港务集团董事长郝大强一行,双方就进一步拓展煤炭领域合作等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李总对徐州港务集团长期以来给予华润电力徐州公司的支持表示感谢,简要介绍了华润集团六大业务、华润电力经营情况与发展规划及徐州公司的业务板块、生产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1月18日,由中国能建中南院牵头总承包的大别山电厂三期2×1000兆瓦清洁煤电扩建项目5号锅炉钢架第一根立柱吊装就位,标志着5号机组安装工作全面开始。大别山电厂三期扩建项目为中国中煤和国家电投“煤电联营”合作项目。规划在电厂原一、二期工程扩建端建设2×1000MW级超超临界燃煤
11月17日,随着第一块储热高温盐罐底板吊装就位,安徽公司宿州电厂熔盐储热高温盐罐主体安装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安徽公司宿州电厂1000兆瓦时熔盐储热示范项目是全国首个煤电机组熔盐储热项目,也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煤电机组熔盐储热项目。该项目以宿州热电350兆瓦超临界燃煤汽轮发电机组为基础,通过
电力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和先导产业,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近年来,在大力践行“双碳”目标和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背景下,我国能源绿色转型加速推进,电力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电源结构持续优化,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尤其是《能源法》正式出台,为
为全面总结和分析全省煤电机组容量电价政策执行情况,进一步加强煤电机组最大出力申报、认定、考核和监督等各项工作,强化供热机组容量电价政策执行,减少发电机组非停和出力受阻,保障全省电力热力安全稳定供应,11月15日,河南能源监管办会同省发改委,组织河南省电力公司、河南电力交易中心、有关燃
近日,东兴泰煤矿取得6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为下一步取得该项目施工规划许可证奠定了基础。东兴泰煤矿6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井田面积13.66平方公里,煤炭资源储量为6836万吨,可采储量为4475万吨,服务年限53.27年。煤种为低灰分、低硫分、特低磷的贫煤和焦煤,具有产品附加值高、市场
11月20日上午8时58分,电力集团鲁西电厂煤炭地下气化项目成功点火试运,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宣布点火成功并讲话。李伟指出,煤炭地下气化项目是山东能源集团落实“双碳”目标,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点科研工程,是国内首台大型机组掺烧示范项目,项目意义重大。各参建单位要本着“稳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长协煤政策上由80%调减至75%。通知明确,签约对象。电煤中长期合同供应方包括所有在产的煤炭生产企业,需求方包括统调公用电厂和承担民生供电供暖任务的相关电厂。鼓励北方集中供暖区域相关省(区、
近日,第七师胡杨河市人民政府公示2024年关闭退出煤矿名单,详情如下:第七师胡杨河市2024年关闭退出煤矿名单公示为进一步释放优质产能,优化第七师胡杨河市煤炭产业结构,根据《兵团发展改革委印发〈兵团深入实施“三个一批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2030)的通知》(兵发改能源发〔20
短期电厂“高库存、低日耗”状态难有改善,叠加铁路全力打库,环渤海港口疏港压力增大,可能加剧卖方被动出货压力;而终端补库动力依旧不强,采购或仍偏刚性。同时,部分省份水泥行业也在陆续发布错峰计划,多重利空因素压制下,行情上行依然存较大阻力。本周前半程,煤价继续承压下行。(来源:鄂尔多
11月19日,新天然气公告,控股子公司新疆明新油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参与了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矿区七号勘查区普查煤炭资源探矿权的挂牌出让竞拍,并以约人民币35.23亿元竞得。本次交易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落地实施。探矿权面积109.28平方公里,煤炭资源量1000米以浅估算资源量2
随着“迎峰度冬”旺季渐近,上游长协煤发运保持稳定;加之部分铁路运费优惠政策延续,环渤海港口集港量整体保持高位运行。但是,由于大部分贸易商因行情疲弱、看不到市场有转好迹象,而选择谨慎发运,导致港口市场煤存量减少。调出方面,上周,因终端电厂存煤量已居于同期高位,北上拉煤计划依然不多,
11月14日,贵州省能源局组织召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推进会。贵州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贵州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碧雁,贵州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大旺,贵州省能源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各市(州)能源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重点煤炭企业集团公司及煤炭采选企业、电
主产区煤价稳中偏弱运行,冶金、化工及民用等终端用户采购需求尚可,大部分煤矿库存压力不大。受环渤海港口和大集团价格下调影响,站台贸易商发运较差。此外,部分煤矿受雨雾天气影响,拉煤车较少。大秦线检修结束后,发运量达到年内发运高位,环渤海港口持续垒库,市场交投氛围冷清,贸易商出货困难,
11月11日5点53分,首列5500大卡优质煤万吨大列从大路西站台正式发车,于次日6点49分顺利抵达曹妃甸港,标志着魏家峁5500大卡优质煤至曹妃甸港下水通道成功贯通。7月以来,在集团公司统筹下,燃料公司与北方公司主动作为,多次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公司等单位深入沟通协调,推动魏家峁5500大卡优质煤炭下水
本周,南方总体气温偏暖,沿海耗煤大省火电厂发电负荷及日耗大致维持在中位水平。本周五开始,华东、华中地区天气降温,电厂煤耗量环比略有增加,但供应商储煤及电厂库存量处在高位,预计市场煤价格维持稳定波动走势。环渤海港口市场冷清,主力贸易商不愿低价出货;但下游需求疲软,采购积极性较差,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