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为t时段光伏波动的幅度;为t时段负荷功率变化量的预测值;为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系数。
δi和分别为由机组和用电负荷决定的常系数,令复合频率调节效应系数为K,具体表达式为
通过区间运算法则,可求得仅采用一次调频手段即可实现功率平衡情况下的光伏波动幅度允许区间,具体表达式为
式中:分别为t时段光伏波动允许区间的上、下限;
分别为t时段由负荷预测误差造成负荷功率变化量的上、下限;、分别为允许频率波动的上、下限。
负荷功率变化量具有预测误差,因此由式(4)、式(5)计算光伏波动允许区间的上、下限时要使用负荷功率变化预测的下、上边界值,使
在误差范围内均可满足功率平衡条件。
1.1.2 二次调频
当一次调频的功率调节能力不足以单独应对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时,为实现功率平衡,需辅以二次调频手段进一步调节机组出力。根据功率平衡,同理可得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功率调节同时作用时,能够应对的光伏波动幅度区间为
式中:NAGC为AGC机组的总台数;分别为二次调频参与下t时段光伏波动允许区间的上、下限;
分别为t时段AGC机组j的最小、最大调节量,其约束表达式为
式中:分别为AGC机组j的最小、最大允许出力;Pj,0为预警开始时AGC机组j的初始出力;Rj为机组j的最大出力爬坡速率;
分别为上一时段AGC机组j实际调节量的上、下限,其表达式分别为
式中:分别为上一时段AGC机组j的最小、最大调节量;
分别为上一时段由负荷预测变化和光伏实际波动决定AGC机组j理想调整量的上、下限,具体计算式为
式中:分别为上一时段光伏波动预测误差造成光伏波动预测值的上、下限;
分别为上一时段由负荷预测误差造成负荷功率变化量的上、下限。
1.2 电力系统的主动功率控制过程
由于光伏波动预测前瞻时间有限,在光伏波动较为强烈时,仅采用一次调频及二次调频手段时,可能会出现功率平衡难以实现,进而影响系统频率的整体稳定情况,此时需要采用调度手段以实现功率平衡,具体调度手段主要包括旋转备用和非旋转备用。
1.2.1 旋转备用
在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自动调节功率的基础上,增加旋转备用,即通过下达调度指令调节非AGC运行机组的出力,以增加功率调节的能力。根据功率平衡,系统同时采用自动调频手段和旋转备用调度手段实现功率平衡时光伏波动的允许区间为
式中:NTMSR为参加旋转备用的机组总数量;分别为二次调频及旋转备用参与下t时段光伏波动允许区间的上、下限;
分别为t时段旋转备用机组m的最小、最大调节量,其计算式与式(7)~(12)同理。
1.2.2 非旋转备用与停机
在自动调整的基础上增加旋转备用调节速率而不能满足功率平衡时,应对向下光伏波动,须尽快对非旋转机组进行启动操作,以增加机组出力,防止切负荷风险;应对向上光伏波动,尽快对机组进行停机操作,以减少机组出力,防止弃光的发生。功率平衡条件区间形式为
式中:NTMNSR为非旋转备用机组的总台数;和
分别为非旋转备用参与下t时段光伏波动允许区间的上、下限;
分别为非旋转备用或停机机组n的最大、最小调节量,主要受机组最小启动/停止时间影响,具体表达式为
式中:分别为机组n的最大、最小允许出力;
为t时段机组n能否完成启动的标识符,其值与机组n的启动时间
有关,当t?t0?
时,此时机组n完成启动,启动的标识符为1;
为t时段机组n能否完成停止的标识符。
1.3 电力系统的强制功率平衡过程
当上述手段均无法满足功率平衡条件时,不得不采取切负荷的措施以应对向下光伏波动/弃光的措施以应对向上光伏波动,防止功率过高或过低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此时,电力系统强制实现功率平衡情况为
式中:为弃光容量;
为切负荷容量。
设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为,波动事件发生前光伏出力为则最大波动为
或
实际中,光伏出力量总小于常规机组出力量,因此采用切负荷或弃光等强制手段总能实现功率平衡。
02 计及光伏波动幅度允许区间的滚动预警过程
2.1 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多级预警等级划分
根据第1节的计算方法,当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发生时,求得不同功率控制手段对应的光伏波动幅度允许区间,确定不同预警等级的预警界限,并将其与分布式光伏波动预测值进行比较,以实现分级预警。本文根据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严重程度,制定5个预警等级,各预警等级的预警区间如下。
1)当分布式光伏波动时,光伏波动很小,t时段内仅采用一次调频手段即可实现功率平衡。同时,通过AGC机组的调节作用,系统频率很快恢复到额定值。因此,该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影响很小,无须报警。
2)当时,光伏波动较小,t时段内同时采用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可实现功率平衡。一次、二次调频均属于自动控制措施,无需人员控制,但需要时刻监视AGC机组的运行状况。因此,处在该区间的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较小,只需Ⅳ级预警。
3)当时,光伏波动较大,t时段内仅采用自动控制措施无法实现功率平衡,需要运行人员控制旋转备用机组进行调度,才能实现功率平衡。此时运行人员不仅要控制调度,还要监视旋转备用机组的运行状况。因此,处在该区间的光伏波动事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较大,给出光伏波动事件Ⅲ级预警。
4)当时,光伏波动大,t时段内需要在上述基础上增加非旋转备用或关停其他机组才能实现功率平衡。此时需要运行人员在适当的时间,陆续启动或停止机组,以保证备用容量在合理范围内,从而实现功率平衡。因此,处在该区间的光伏波动事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较大,给出光伏波动事件Ⅱ级预警。
5)当时,t时段内采取上述所有功率调整措施均无法实现功率平衡,只能通过弃光或切负荷的方法才能实现功率平衡。若该波动为向上波动,需要采取弃光的手段,则会造成能源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变向增加了新能源的发电成本,不利于电力系统的经济性;若该波动为向下波动,需要采取切负荷的手段,此时将造成小规模停电,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处于该区间的光伏波动事件对电力系统经济性和稳定性2方面都有严重影响,给出光伏波动事件最严重的Ⅰ级预警。
2.2 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多级预警等级的概率表示
由于光伏波动幅度的不确定性,通过区间数的形式表示光伏预测波动幅度,确定各预警区间内光伏波动幅度的概率密度,即可计算光伏波动幅度落在不同预警区间的概率。光伏波动幅度不同预警等级的概率为
式中:为光伏波动幅度预测值在预测区间内的概率密度分布;FⅠ、FⅡ、FⅢ和FⅣ分别为光伏波动幅度落在Ⅰ、Ⅱ、Ⅲ和Ⅳ级预警区间的概率;Fnon为无须预警的概率。
对于光伏波动幅度预测误差概率密度分布,采用主流的正态分布模型。假设光伏波动幅度预测误差服从正态分布,光伏波动幅度的概率分布为
式中:μ为t时段正态分布的均值,其值为预测的期望值;为t时段正态分布的方差,假设置信区间的置信度为a,其值为
Za为当置信度为a时的临界值。
2.3 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多级区间滚动预警
分布式光伏波动预测的准确度本身较低,同时预测时间较长时,预测准确度很低。因此,若仅在波动开始时对该事件进行预警,时间尺度越长预警结果越不准确,应采用滚动预警的方式不断校正预警结果,滚动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多级区间滚动预警流程
Fig.1 Multi-stage interval rolling warning flow of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fluctuation events
通过定时预测的光伏波动预测数据和机组前一时段的运行状况,重新计算各预警区间的预警界限和预警结果。如在t1时段重新预警,则AGC机组j的最大、最小调节量由式(7)和式(8)修正为
式中:为上一时段预警结果下AGC机组j的最大、最小实际调节量。
式(9)~(12)的修正同理,由此即可实现滚动预警,校正预警结果。
03 算例分析
以10台常规火电机组构成的电力系统为例,验证本文所提多级区间滚动预警方法的适用性。设该系统的下层配电网包含总容量为800 MW分布式光伏,火电机组参数如表1所示,其中1~4号机组为AGC机组。考虑负荷预测比较成熟,设负荷预测误差为2%,各常规机组调差率的标幺值取典型值1%,电力系统频率偏差允许范围为±0.1 Hz。考虑大规模分布式光伏的预测难度较大,预测结果置信度较低,取预测误差为15%。
表1 算例采用的10机系统机组参数
Table 1 Generator parameters of 10-units power system used in case study
3.1 光伏波动算例分析
为验证本文所提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多级区间滚动的预警能力,假设从06:00开始,区域电网内的分布式光伏整体波动预测显示,将发生幅度约为50%常规机组出力的向上光伏波动事件,此类极端事件主要由暴晒等天气引起,每30 min根据新的光伏出力预测数据重新对光伏波动事件预警,实现滚动预警。负荷预测符合城市区双峰曲线,即负荷预测以11:00和18:00为双峰,记作算例1。本算例共计4次预警,即在06:00、06:30、07:00和07:30分别进行预警,结果分别如图2~5所示。
图2 算例1在06:00时的预警结果
Fig.2 Example 1: early warning results at 06:00
图3 算例1在06:30时的预警结果
Fig.3 Example 1: early warning results at 06:30
图4 算例1在07:00时的预警结果
Fig.4 Example 1: early warning results at 07:00
图5 算例1在07:30时的预警结果
Fig.5 Example 1: early warning results at 07:30
在图2 a)中,Ⅳ级—Ⅰ级预警区间对应光伏波动幅度允许区间的上限(即曲线)表示允许的光伏向上波动的最大幅度。本算例为向上光伏波动事件,因此需要使用光伏波动幅度允许区间的上限计算预警区间概率。在06:00—06:45时段,系统可以仅采取一次调频实现功率平衡。从07:00开始,一次调频作用幅度小,单独作用将不再能够满足功率平衡要求,需要使用其他手段共同作用。在07:00—07:30时段,通过AGC机组的二次调频手段,调节AGC机组出力实现功率平衡。在07:30之后,受限于AGC机组的爬坡速率和容量,二次调频也将无法实现功率平衡。在07:45增加旋转备用以调度手段调节功率,可以保证功率平衡,但在此之后,受限于机组容量和爬坡速率,自动调整和旋转备用同时发挥作用也不能保证实现功率平衡。在08:00开始增加非旋转备用的投入,自波动开始,8~10号机组已经完成关机,可以发挥非旋转备用的作用。在08:00之后,自动功率调整和调度手段都无法实现功率平衡,此时需要采用弃光的手段强制实现功率平衡,该手段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危害极大。图3 a)、图4 a)和图5 a)中光伏波动幅度允许区间的上限分析同理。
在图2 b)中,通过式(20)~(24)计算各级预警的概率。假设风险预警阈值为10%,即预警等级由高到低,超过10%部分即为该时刻的预警等级,将预警情况分为5个阶段:06:00—06:45时段为阶段1,此时系统不会预警;06:45—07:30时段为阶段2,此时出现Ⅳ级及以上预警的概率大于10%,系统处于Ⅳ级预警状态;07:30—07:45时段为阶段3,此时出现Ⅲ级及以上预警的概率大于10%,系统处于Ⅲ级预警状态;07:45—08:15时段为阶段4,此时出现Ⅱ级及以上预警的概率大于10%,系统处于Ⅱ级预警状态;08:15—09:00时段为阶段5,此时出现Ⅰ级预警的可能性大于10%,系统处于Ⅰ级预警状态。图3 b)、图4 b)和图5 b)同理。
3.2 有效性分析
通过改变系统参数、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和负荷状况,分别对预警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本文预警方法的有效性。
3.2.1 不同系统参数的影响
原系统中的5号机组改为AGC机组,同时将7号机组的最小启动时间改为2 h,使其能够提前参与应对光伏波动过程。光伏波动和负荷预测数据与算例1相同,记作算例2。07:30的预警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算例2在07:30时的预警结果
Fig.6 Example 2: early warning results at 07:30
对比图6 a)与图5 a)可知,二次调频允许的波动区间上限曲线略微上移,这是由于算例2中AGC机组增加,导致二次调频的调节速率和可调容量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非旋转备用允许波动区间的上限曲线于08:00发生阶梯式上移,符合7号机组关机时间提前而导致提前上移的预期。
比较图6 b)与图5 b)可知,Ⅲ级预警概率整体明显下降,如在08:00,Ⅲ级预警概率由30%下降为10%左右,下降原因主要是曲线的上移。同时,算例1预测将于08:30—08:45时段出现的Ⅰ级预警,在本算例中改变为Ⅱ级预警,此改变是由于7号机组关机时刻由09:00提前到08:00提前引起的。不难看出,对于分布式光伏渗透率高的系统,增加AGC机组或降低机组的启动/停止时间,有利于电力系统功率平衡的实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3.2.2 不同光伏波动事件发生时刻的影响
假设负荷预测由3.1节的城市区双峰曲线变为工业区双峰曲线,即负荷预测以06:00和18:00为双峰。负荷变化由上升变为下降,其他数据与算例1相同,记作算例3。07:30的预警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算例3在07:30时的预警结果
Fig.7 Example 3: early warning results at 07:30
由于算例1中负荷与光伏同向波动,二者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使净负荷变化更加缓慢,使得预警严重程度相对较低。而在算例3中,负荷需求逐渐减小,光伏出力逐渐增大,即负荷需求与光伏出力变化方向相反,净负荷变化相对增加,增大功率平衡实现的难度。与图5 b)对比,图7 b)中高级别预警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如在07:30—08:00时段,算例1未出现Ⅰ级预警的可能,且Ⅱ级预警的概率均在25%以下,而在算例3可能出现Ⅰ级预警,且Ⅱ级预警的概率均在40%以上。这表明,相同程度的光伏波动事件在不同场景下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需要同时分析光伏波动事件自身特性和负荷需求变化,才能更加准确地对光伏波动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预警分级。
综上所述,本文所提预警方法能够对不同系统参数或不同光伏波动事件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允许的光伏波动区间上/下限,计算光伏波动落在各级预警区间的概率,有利于运行人员掌握光伏波动事件的严重程度,并根据严重程度提前做出相应措施,避免因只考虑极端场景而造成的情况误判,以减小极端事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造成的不利影响。各场景的仿真结果符合定性分析结论,体现了本文预警方法的有效性。
3.3 对比其他方法
蒙特卡洛法是处理不确定性的常用方法,本文以算例1场景为例,蒙特卡洛法模拟06:00预警10万次,以每个时段模拟的预警等级次数占比作为该时段的预警概率,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算例1在06:00时蒙特卡洛法的预警结果
Fig.8 Example 1: early warning results with Monte Carlo method at 06:00
对比图2 b)和图8可知,区间分析法和蒙特卡洛法得到的预警结果仅有很小的差别,预警概率的均方根误差仅有%。在计算耗时方面,蒙特卡洛法需要耗时28.302 s,而本文方法则仅需0.082 s,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本文方法在计算精度高的同时,计算时间更有优势。
04 结论
针对分布式光伏波动引起的功率平衡困难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分析的光伏波动事件多级滚动预警技术,得出如下结论。
1)本文采用一次调频、二次调频、旋转备用、非旋转备用和弃光或切负荷等功率控制手段,分别确定了5种措施能够实现功率平衡的分布式光伏波动幅度的允许区间,即各预警等级对应的预警界限。
2)本文方法可以计算出各预警区间的概率,便于运行人员根据预警状况采取对应措施,以减小分布式光伏波动带来的危害。同时,增加预警方法的滚动性,根据最新的光伏出力预测数据对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进行重新预警,校正预警结果,以实现分布式光伏波动滚动预警,有效增加预警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对比算例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系统运行状态和不同光伏波动事件时,本文方法可以实现对分布式光伏波动事件的多级滚动预警。与蒙特卡洛法相比,本文方法的预警概率结果误差仅有%,且计算时间更有优势,体现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对提高具有高分布式光伏出力占比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具有现实意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因地制宜推进港口航道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结合港口码头、航道运河既有条件,在确保港口作业、船舶通航等安全前提下,依托港池、仓库、防波堤等,因地制宜推广海洋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就地开发利用。鼓励集装箱枢纽
2025年一季度,南方电网经营区域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约1882万千瓦,占新增电源装机的98%,同比增长约52%。从装机类型来看,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约1540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约756万千瓦、分布式光伏约785万千瓦;新增风电装机约337万千瓦,包括海上风电约127万千瓦、陆上风电约209万千
4月25日,海尔新能源在青岛举行A轮融资签约仪式暨发展战略研讨会,获得国投创益、中国石油昆仑资本、普超资本、星航资本、恒旭资本等资方投资,本轮融资超7亿元。此次融资将助力海尔新能源发展成为数智化分布式智慧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商的引领者,持续以AI重塑分布式新能源行业格局,为全球家庭及工
4月18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4月21日-4月25日)。政策篇山东:推动虚拟电厂示范可在受限区新装分布式光伏4月17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虚拟电厂试验示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对符合条件的虚拟电厂试验示范项
4月24日,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人民政府发布柳州电网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能力评估结果预警(2025年4月)。公示文件显示,4月,广西柳州市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合计为207.96MW。88个乡镇之中,仅4个乡镇承载力评估为绿色,红色等级的乡镇为34个,可接入分布式光伏容量均为0。其余50个乡镇为黄色。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4月24日,华电潍坊昌邑东利渔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据悉,该项目位于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东利渔村,交流测装机容量3.82MW,利用村主干道路及广场上方空间,打造出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样板工程。项目采用“全额上网”的方式,通过控制系
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公司白音华铝电公司成立于2016年,现有员工824名。白音华铝电公司40万吨高精铝板带项目配套2台35万千瓦机组,采用500千安预焙阳极电解槽技术,是国家电投集团目前唯一的500千安电解铝生产线。项目2023年12月16日全容量投产,打通了内蒙古公司在锡林郭勒盟白音华区域的“煤-电-铝”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4日,湖北能源发布2024年度财报,其中显示,其新能源业务、尤其独立储能和虚拟电厂实现了新突破。财报显示,湖北能源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0.31亿元,同比增长7.30%,净利润22.19亿元,同比增长18.10%。其中新能源装机容量增加、发电量增加,推动收入同比增加3.61亿元。报告期内
北极星储能网讯:4月22日,广东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印发《东莞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方案明确,加大新型储能技术应用与推广,鼓励装机容量2兆瓦及以上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照不低于装机容量8%的比例配建储能系统,储能系统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组成部分一并办理备案。鼓励
近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成都市电网2025年第二季度各区(市)县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我区电网2025年第二季度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为13.84万千瓦,承载能力评估等级为“绿色”。相关阅读:四川成都青羊区2025Q1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177.4MW
4月24日,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山东电力市场经营主体不良行为监测及处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经营主体包括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含分布式光伏、负荷聚合商、储能和虚拟电厂等)。详情如下:[$NewPage$][$NewPage$]
近日,由国网信通股份继远软件研发的无计划作业核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在国网安徽电力全省16个地市实现全覆盖,有效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智能化水平。国网信通股份继远软件通过深入分析无计划作业产生机理,基于各专业信息系统现有成果,以安全风险管控监督平台为载体,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聚焦输电
4月18日21时12分,±800千伏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送端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试完成并投用,为工程后续投运与电力外送打牢安全基础。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能缓解特殊情况下直流输电工程对交流主网的冲击,保障直流输电工程安全运行。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甘肃乃至西北电网安全,加之
在绿色能源发展浪潮中,分布式光伏发电已成为许多家庭和企业实现能源转型的首选,对于并网形式为自发自用、余量不上网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电网要求光伏电站所发的电由本地负荷消耗,多余的电量可由同级负荷消耗,用不完的电量只能通过限制光伏电站的发电功率,以避免出现功率逆流。随着“531新政”出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2日,宁德时代、广州广富绿电、广东黄河创投在四川芦山县洽谈投资项目合作事宜。双方围绕进一步深化企地合作、携手推动新型储能综合应用、加快推进电站项目建设等方面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初步共识。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岑永杰,宁德时代华东区域生态发展总经理助理曾华山参
陕煤集团近日发布陕西西乡旱船漕抽水蓄能电站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设计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候选人第1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59699800.00元中标候选人第2名: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83160300.00元中标候选人第3名:中国电
近日,湖南省实施《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办法发布,本实施办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为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一)在一般地区,各级电压导线的边线延伸距离:1—10千伏为5米;35—110千伏为10米;220千伏为15米;500千伏和±500千
晨光穿透薄雾,为±800千伏陕北换流站的钢铁构架镀上金边。在陕北换流站年度检修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紧盯现场监控屏幕——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作业面检修专业人员动态、吊车吊臂移动情况。“嘀——”突然,空间电子围栏发出蜂鸣声,原本专注接线的检修专业人员迅速退回安全区域。人员进入检修现场后,一张
4月18日,全球最大容量高压直挂构网型储能人工短路试验在青海海西宝库储能电站完成。这是我国首次针对该技术的专项试验,标志着我国在新型储能技术应用领域迈入国际前列。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指导下,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青海格尔木昆仑建设开发
4月19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游戏・动漫・电影单元奖项揭晓,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融媒体分中心创作的动画短片《小恶魔伏法记》一举斩获“精品动画短片”奖项,这是国网冀北电力首次获得系统外国际奖项。▲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游戏・动漫・电影单元活动现场本次活动征集到来自全国百余家单位的634
在电力巡检领域,高效、精准与安全是无人机作业的核心诉求。大疆全新发布的Matrice4T无人机,热成像、广角中长焦相机及智能算法等技术全面升级,为电力巡检带来智能化革命。本文将深入多个电力巡检场景进行实测,解析Matrice4T如何在画质、效率和安全三大维度,重新定义电力巡检的作业模式。画面细节跃
4月14日,随着一声指令下达,一道人工模拟的单相瞬时接地短路电弧在甘肃金昌330千伏东大滩变电站出线1.4千米处瞬间触发。仅仅2毫秒后,东大滩变电站2号主变压器中压侧快速开关精准动作,成功接入故障限流装置,标志着验证110千伏环保快速开关型故障限流装置性能的人工接地短路试验成功。当天,该装置在
4月24日,由中核二三承建的陆丰核电1号机组CA20模块顺利吊装就位,实现1号机组首个重大安装里程碑“开门红”,标志着陆丰核电1号机组逐步进入全面施工阶段。CA20模块就位于辅助厂房5、6区,承担乏燃料的贮存、传输、热交换等重要功能,是辅助厂房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过程安全平稳有序,实现CA
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正崛起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主力电源。2025年以来,新能源全面入市步伐加快,灵活调节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也纷纷入市,电力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电力市场步入“3.0”全新时代!2025年4月24日-25日,由中关村华电能源电力产业联盟、
4月16日,新奥集团能源研究院对外称,其球形环氢硼聚变装置“玄龙-50U”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氢硼聚变等离子体100万安培放电。而在不久前,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也传来好消息,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了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的“双亿度
4月24日,盈峰环境(股票代码:000967)发布2024年年度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一系列亮眼数据彰显公司全年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报告披露,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18亿元,同比增长3.85%;扣非归母净利润5.0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91%,整体业绩稳中有进,核心业务增长动能充沛。2025年一季报显示,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立足战略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管理体系升级和企业架构建设,开创性完成公司M-21S管理体系全面设计,打造行业首套网省两级企业架构资产,推进综合性变革、系统性重塑,公司现代企业管理大厦构建成型,有力推动公司管理从“自转”向“公转”转变,从“经验型”向“现代型”转变。公司
近日,南网超高压公司成功将“大瓦特”安监大模型应用延伸至基建领域,解决了输变电与基建作业无法一体化监控的难题。“我们依托‘大瓦特’安监大模型,打通智慧工程系统、电网管理平台、人工智能平台、物联网平台链路,打造基建领域智能安全监管体系,实现输变电与基建作业的全域协同管控。”南网超高
4月21日至22日,在国家电投集团工委、科数部指导部署和参赛单位支持下,国家电投集团第七届“建功创一流”职工技能大赛——2025年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技能竞赛初赛完成。初赛通过场景化题目考察参赛选手AI工具应用能力,11434位选手在664个标准化分考场同时在线参赛,67名裁判员通过线上视频会议系统监考
续接上文,源网荷储四要素电气设备之间的连接都需要找到汇聚点,不论是交流方式还是直流方式,能量的汇聚都需要一个母线。(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这条母线也是用户表后小型配网的母线,虽然母线的英文是BUS,但翻译过来却叫做“节点”,所以相当于说通过母线的形式把源网荷储接到了同一个
在全球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能源领域也在向着数字化、智能化迈进。海博思创在近期举办的智储技术发布会上,推出了智储解决方案技术平台,并创新性提出“三态互联”架构——以电网为基础、AI为中枢、储能为载体——构建储能全链条价值闭环,为行业提供多元化应用场景下的价值提升。在发布会上,海博思
碳金融是指以碳排放权为核心标的物,通过市场化机制设计和金融工具创新,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和气候资金流动的专项金融活动。广义碳金融涵盖了所有以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为中心的金融活动,包括投融资,交易,咨询,管理等诸多碳排放领域的活动;狭义碳金融专指金融机构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的相关投资
4月21日,国网宁波供电公司用能精算师专业服务团队走进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热电公司开展能效诊断和碳资产核算专项服务行动。在热电公司中控室,团队专家通过企业生产调度管理平台调取历史运行数据,结合现场勘查情况,针对企业现有热力系统进行能效评估,并对输配电网络进行“全链条体检”。此前,国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