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02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孙才新(1944~2011)
孙才新,高电压工程(高电压与绝缘及故障诊断技术)专家,生于重庆市垫江县,196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曾在原苏联列宁格勒工业大学访问研究。曾任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主任、重庆大学副校长、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家铮(1927~2012)
潘家铮,水工结构和水电建设专家,浙江绍兴人。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系。他长期从事水电站设计、建设和科研工作,历任水利电力部总工程师、能源部水电总工程师等职。1990年被授予国家设计大师称号。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梁维燕(1929~2018)
梁维燕,电站设备专家。1951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电机工程系,分配到哈尔滨电机厂制造技术科,曾任科长、总工艺师、总工程师、副厂长,后调任哈电集团总工程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蒋洪德(1942~2020)
蒋洪德,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家,湖南长沙人。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燃气轮机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守仁(1940~2020)
郑守仁,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安徽颍上人。196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水工专业。1994年至2017年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兼三峡工程设计代表局局长。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正英(1923~2022)
钱正英,水利水电专家,生于上海。1942年从上海大同大学肄业。1944年在淮北解放区正式投身水利事业。1952~1988年,先后担任水利部副部长、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水利电力部部长、水利部部长。参与黄河、长江、淮河、珠江、海河等江河流域的整治规划。在治理淮河及密云水库、刘家峡水电站、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中,处理了出现的重大技术难题。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秦裕琨(1933~2023)
秦裕琨,洁净煤技术领域专家,生于上海。他主要从事煤炭高效燃烧发电、燃煤污染物控制、煤炭高值利用研究。195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锅炉制造专业研究生班毕业。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奇逊
杨奇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家,主要从事继电保护方面的研究。1937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82年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槱生
汪槱生,电力电子及控制设备专家,主要从事电力电子技术研究。1928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建超
郑建超,高电压技术专家,主要从事高电压测试、防雷和高电压绝缘技术的研究。1939年10月出生于广西南宁市。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研究生部。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裕生
杨裕生,核试验技术、电化学专家,主要从事化学储能、电动汽车发展技术路线研究。1932年10月出生于江苏如皋。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岑可法
岑可法,工程热物理、能源环境工程专家,主要从事工程热物理、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等方面的研究。1935年1月出生于广东佛山市。1962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大学,获副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韩英铎
韩英铎,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家,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安全分析、控制及电力电子技术研究。1938年5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分别于1962年和1965年在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和研究生毕业,1986年于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电力系统研究所获工程科学博士(Dr.-Ing)学位。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薛禹胜
薛禹胜,稳定性理论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家,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稳定性量化理论、大电网停电防御系统、能源领域的信息-物理-社会系统等方面的研究。1941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87年毕业于比利时列日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厚群
陈厚群,水工结构抗震专家,主要从事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抗震关键问题研究。1932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58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获学士学位。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饶芳权
饶芳权,电机工程专家,主要从事水轮发电机的设计和技术管理研究。1934年9月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垣
潘垣,磁约束聚变技术和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专家,主要从事磁约束核聚变与等离子体、强磁场与脉冲功率、高压与电器研究。1933年8月出生于湖北宜昌,先后在武汉大学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电机系学习,1955年毕业。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勇传
张勇传,水电能源专家,从事水资源发展规划、运筹调度、水情信息和数字流域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1935年3月生于河南省南阳市,1957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大懋
徐大懋,热力涡轮机和热能工程专家,主要从事热力涡轮机和热能工程的设计与研究。1935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7年获清华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其励
黄其励,热能动力工程专家,主要从事火力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研究。1941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1968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热能系,获硕士学位;1987年获日本北海道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清泉
陈清泉,电动汽车、电力驱动和智慧能源学专家,主要从事电动汽车、电力驱动、智慧能源、四网四流融合领域研究。1937年1月出生于印尼马吉朗市。1957年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毕业,1959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班进修,1982年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获英国洛夫堡大学荣誉技术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维斗
倪维斗,动力机械工程专家,主要从事热能动力系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研究。1932年10月出生于上海市。1962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获副博士学位。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邱爱慈
邱爱慈,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主要从事高功率脉冲技术与放电等离子体、强流脉冲加速器研究。1941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洪琪
马洪琪,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主要从事高坝建设、地下工程及高坝通航研究。1942年10月出生于上海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任远
唐任远,电气工程专家,主要从事稀土永磁电机研究。1931年6月出生于上海市。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佑楣
陆佑楣,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工作。1934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1956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叶奇蓁
叶奇蓁,核电专家,主要从事核电和反应堆工程研究。1934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60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获副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雷清泉
雷清泉,工程电介质理论材料与应用专家,主要从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1938年7月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市。196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工材料系。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余贻鑫
余贻鑫,电力系统仿真和规划专家,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城市电网规划和智能电网的研究。1936年11月出生于北京密云县。1963年天津大学动力系研究生毕业。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闻雪友
闻雪友,燃气轮机专家,主要从事舰船及工业燃气轮机的设计与应用研究,1940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196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立浧
李立浧,电网工程技术专家,主要从事电网技术研究和电网工程建设。1941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建湖县。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苏万华
苏万华,内燃动力工程专家,主要从事内燃机燃烧与控制研究。1941年1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96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1968年研究生毕业。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正式揭晓。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商运投产上榜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并位列榜首。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8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均披露了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583人,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55人。经北极星电力网梳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盛万兴被确认为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清华大学何金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11月18日,2021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最终增选结果公布!其中能源领域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院长饶宏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为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孙焕泉,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宗亮,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勘探部总经理谢玉洪等。
11月18日,2021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最终增选结果公布!其中能源领域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院长饶宏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为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孙焕泉,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宗亮,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勘探部总经理谢玉洪等。
11月18日,2021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最终增选结果公布!其中能源领域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院长饶宏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为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孙焕泉,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宗亮,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勘探部总经理谢玉洪等。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共选举产生8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21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5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的公告。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已于1月1日启动。中国工程院院士自1997年以后每2年增选一次,中国科学院院士自1995年开始每2年增选一次。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为7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88名。在2019年两院院士的增选活动中,华能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成
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正式启动了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中国科学院2021年院士增选总名额为73名,其中支持新兴和交叉学科与数学领域7名,支持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特别名额6名。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88名。近日,又有多个单位公布拟推选院士候选人名单,总名单已超过97人次,候选人中包含
2月7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布关于推选2021年两院院士候选人的公示,拟向中国科协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9名,分别为于云江、王爱杰、宁平、李爱民、李海生、吴振斌、陈冠益、顾行发、曹宏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关于推选2021年两院院士候选人的公示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1年中国科学院
8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在2024-2027年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效。为进一步探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提升新能源系统友好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随着风电和光伏快速发展,今年年底新能源将成
提升新能源系统友好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随着风电和光伏快速发展,今年年底新能源将成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将能源消费革命放在工作首要位置。2020年9月,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庄严承诺,对推动全社会各领域节能降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近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发〔2024〕12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一行莅临优特科技考察指导。优特科技董事长田伟云携公司管理层全程陪同接待并作相关情况汇报。刘吉臻院士一行首先参观了优特科技数字化展厅,听取了企业概况、技术优势等介绍后,对公司的科研实力和技术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公司今年重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集体学习,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教授就发展清洁能源问题提出工作建议。而就是这位刘吉臻院士,曾在2023年9月16日的2023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发表重要观点:我们对储能一定要有个清醒的
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灵魂拷问”:“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达到7.5亿kW,发电量为1.2万亿kWh。据此判断,到2030年,即便风、光装机翻一番,也只能增加1万亿多千瓦时的电量,届时也还有约2万亿kWh的电量供应空缺。这个难题该怎么解?”“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达到7.5亿kW,发电量为1.2万亿
新型电力系统就是要构建起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和多种能源综合化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既是三大任务、又是一个整体。----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2023年4月13日上午,2023年新型电力系统产学研融合发展大会在华北电力大学顺利召开。会议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对中国新能源形势、市场分析解读,促进新
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期间,“碳中和与煤炭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十二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作主旨发言。以下为发言内容整理“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积极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正主动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落实“双碳”目标,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和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作者:李洋)11月8日,酝酿近20年中国首部《能源法》正式通过,强调国家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电源电网协同建设,推进电网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7日,2024世界储能大会在福建宁德召开。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先生发表了主旨演讲。舒印彪院士指出,安全高效储能在源网荷侧都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他表示,在电源侧,储能与新能源相结合,可以平移风光发电的功率波动,提升新能源并网的友好型和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目前,核电在我国发电量中的占比为4.8%,低于全球10%的平均水平,与OECD国家18%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更加明显。随着“双碳”战略实施,我国核电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持续壮大核电产业,充分利用核电产能,“十四五”“十五五”期间保持较大规模、稳定的建设节奏。到2035年,核电发电量
8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在2024-2027年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效。为进一步探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强化系统本质安全持续保障稳定运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党中央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各行各业迅速行动,积极推动建设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生产结构、运行机理、功
5月31日,由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七届(2024)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暨中国能源报创刊15周年活动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为主题,吸引了行业主管部门、行业权威组织和能源企业代表、专家学者、高校智库等,围绕“双碳”目标
“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电力系统保持实时连续可靠供电的技术要求不会改变。因此,新型电力系统离不开新型储能强有力的支撑。我们要遵循电力系统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适应系统不同发展阶段和运行场景的需求,分步骤差异化发展新型储能,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4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
“核能是低碳能源,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仅约12克/千瓦时,同时具有装机容量大,运行稳定可靠、换料周期长等特点,具备较强的频率和电压调节能力,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4月15日,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举办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顾问、中
4月15日,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举办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顾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特邀顾问舒印彪表示,“核电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不同阶段都是清洁电力的重要来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需要核电提供坚强支撑。”在碳达峰阶段(目前~2030年)
【亚太电协大会】国际电工委员会第36届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再电气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选择再电气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选择—亚太电协大会主旨演讲电力是能源系统的核心,实施再电气化,以电为中心、新型电力系统为平台、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将在实现“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