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氢能制氢制氢设备政策正文

甘肃:积极发展“油气电氢”综合能源产业

2025-03-04 18:59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关键词:氢能装备氢能储罐油气电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实施电子产业提级融合工程。全面提升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发展能级,推动打造国家西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基地。重点承接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研发光伏产品及设备、系统集成技术、控制及监测系统,积极招引AI服务器、场景应用、大模型开发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通信系统、数字接收终端、智慧家庭终端等设备。东部重点承接半导体封装材料产业、新型显示器件关联产业、消费电子零部件产业、电子化学材料产业;中部重点承接电子级磷化工、稀土永磁材料、高端铜箔制造等关联产业。

2025年,重点围绕集成电路、锂电池、AI服务器、信创软件等,鼓励链主企业和相关市州加强与深圳、广州、上海、西安、重庆、天津等省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全年电子产业链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4亿元。到2030年底,电子产业链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8亿元。(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商务厅)

(十一)实施信息产业提智赋能工程。深化5G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煤炭、建材、装备等领域的融合应用,重点承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产业,以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东部重点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存储、计算和数据处理等算力服务关联产业;中部重点承接5G融合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数据分析与溯源等关联产业。

2025年,重点围绕培育更多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优势企业,加力承接一批“东数西算”、工业互联网项目。全年信息产业链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3亿元。到2030年底,信息产业链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28亿元。(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商务厅)

(十二)实施生物医药产业提档扩量工程。以陇西中药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兰州西部药谷产业园等重点中医药产业园区为依托,积极承接东中部道地中药材提取、精制中药饮片加工、中药配方颗粒生产、院内中药制剂转化生产、中成药生产制造等项目,加快引进大型医药研发和生产制造企业。建设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和辐射中西亚的生物技术与产品研发制造基地,重点承接化学药及制剂、生物药品、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等产业。东部以江苏等省份为重点,承接当归、黄芪等“十大陇药”提取加工、生物合成、医疗器械产业。

2025年,以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为重点,围绕做大生物制品、化学药及制剂、重离子医用装备、现代中药制造等领域,招引现代中药制剂(配方颗粒、提取物)及中成药项目,加快引进大型医药研发和生产制造企业。全年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7亿元。到2030年底,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16亿元。(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省药监局、省商务厅)

(十三)实施特色农产品产业提标创新工程。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赋能行动。重点承接特色果蔬加工、特色粮油加工、特色畜产品加工、休闲食品、方便食品、植物饮料、葡萄酒等酿造加工和保健食品等产业。东部重点承接山东等省份苹果加工产业,中部重点承接河南、安徽等省份肉类加工、药食同源产业。

2025年,以福建、山东、浙江、四川、广东、湖南等国内市场和周边海外市场为重点,围绕“牛羊菜果薯药粮种”八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特色食品产业。吸引玉米等传统种植“育、繁、推”现代化生产产业项目,协同推进标准化种植、良种繁育、设施装备等领域招商。全年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60亿元。到2030年底,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较快增长。(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商务厅)

四、实施未来产业引育行动

(十四)未来制造领域,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农业、医疗、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承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商务厅)

(十五)未来信息领域,重点招引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研究机构和龙头企业。(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商务厅)

(十六)未来能源领域,在新型储能方面招引储能元件、储能系统、储能电站、容量租赁等制造企业,在氢能产业方面招引制氢、储运氢、加注设备等氢能全链条产业。(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商务厅)

(十七)未来材料领域,依托中科院“一院三所”等科技创新平台,承接同位素、核用材料、超材料、新型半导体等新型材料产业。(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商务厅)

(十八)未来空间领域,招引卫星、火箭、通信、导航、数据服务等商业航天产业和低空飞行器整机生产、核心零部件研制、通用机场建设运营等低空经济产业。(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商务厅)

(十九)未来健康领域,重点承接重离子加速器上下游产业、遗传科学及应用、生物合成等产业。(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商务厅)

五、实施区域产业发展协同行动

(二十)大力推动国际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制造业“走出去”行动。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加强产业合作交流,带动制造业联动协作。鼓励省内工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开展海外设备生产销售合作。鼓励化工企业向海外出口高端化工产品。进一步深化国际矿产资源开发合作。把握国内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国内梯度转移机遇,积极参与“跨国公司地方行”等活动,加大使用外资制造业项目落地力度。(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省贸促会)

(二十一)深化承接合作模式。常态化开展产业转移走进甘肃专题活动,突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举办产业链招商推介,引进承接产业化成熟、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项目及配套项目。继续争取与工信部联合主办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进一步提升我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影响力。加强与成渝经济圈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核技术应用等产业的协作力度。充分发挥各类驻外办事处、商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以商招商。发展服务型制造,支持以工业设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甘落地生根。(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

(二十二)精准对接央企需求。深入分析央企发展规划,结合我省产业资源优势,通过央企对接会、央企进甘肃、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全方位展示甘肃的投资环境及发展前景,吸引央企在甘投资上下游配套产业。鼓励央企与省内企业合作,推动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建立与央企的常态化沟通机制。(责任单位:省政府国资委、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

(二十三)加强东西部协作。深化与天津、山东等对口帮扶省市的产业合作,持续加强需求对接、项目对接、市场对接和服务对接。重点围绕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种业、畜禽养殖、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开展协作,鼓励省内有条件的园区与东中部地区开展园区共建,建设“飞地园区”。发挥兰州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作用,加强与天津、山东等省市的产业培育和项目引进,推动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商务厅)

(二十四)加大城市群协作力度。兰西城市群以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为重点,关中平原城市群以数控机床、工业母机、油气钻采装备和先进结构材料为重点,推动形成城市群错位分工承接、融合互动承接、相互支撑承接的产业一体化协作发展格局。(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

六、加强组织实施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的承接产业转移协同机制,及时研究解决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细化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动态更新承接项目信息,细化完善产业链招商、产业转移图谱清单,推动建立产业转出转入地区间省际沟通对接联系机制,精准组织承接产业转移推介活动。加强招商信息、项目、资源互联互通,推进产业链招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属地负责。建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强化土地要素保障,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引导产业发展基金投向创新性强、成长性高的产业转移项目,进一步提高财政、金融、税务、数据等要素配置的精准性。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推行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区域统一审批等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更大实效。


原标题: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打造 东中部产业向西转移重要承接地行动方案的通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氢能装备查看更多>氢能储罐查看更多>油气电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