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氢能氢能综合利用其他企业正文

中国石化加油站正在变成 “油气氢电服”加能站

2025-04-16 10:43来源:中国石化报关键词:加氢油气氢电服中国石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油站不仅能加油,而且可以加气、充电、换电、加氢……中国石化加油站正在变成加能站。

面对新能源汽车普及、消费需求升级与能源结构多元化的浪潮,中国石化正以“加能站”重塑传统加油站的定义,开启从单一能源供给向综合服务生态跃迁的新篇章。中国石化各销售企业正以创新为笔,将传统加油站迭代为集“油气氢电服”于一体的智慧加能站,以“为美好生活加油”为使命,重新定义能源消费的价值内涵,实现从“卖油”到“卖生活方式”的跨越。

上海石油:“易捷速购”激活城市消费潜力

上海石油通过即时零售业务突破传统加油站便利店服务边界,满足客户便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构建“中央仓-前置仓-站点”仓储体系,为车友、市民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

“加油时顺手下单,到家商品就送到了,省时又省心!”家住上海浦东的张女士分享了她的“易捷速购”体验。截至目前,上海石油“易捷速购”店已覆盖上海主要城区,日均订单量超600单,服务用户超百万,显著提升了易捷服务业务收入占比,成为传统能源企业创新转型的成功模式。

上海石油敏锐捕捉到市民和车友对“快节奏、高品质”服务的需求,利用遍布全市的加能站网络推出“易捷速购”即时零售模式。消费者可通过线上平台选购超5000种商品,包括百货、零食、酒水等,并享受3公里范围内最快30分钟送达服务。针对上海区域特点,上海石油“易捷速购”店在中心城区站点主打日用品和鲜食等即时消费品、在郊区站点则侧重粮油和家庭清洁用品等高复购品类,持续提升商品动销率。通过精准选品、智慧仓储与高效配送,上海石油将传统加油站转变为社区便民服务枢纽,进一步丰富了一站式“家生活”服务场景,推动了企业多元化发展。

截至3月底,上海石油已建成5座油氢合建站、162座充换电站和7座加气站,并与知名车企合作打造“5分钟充换电圈”。上海石油副总经理陈昀表示:“我们将以‘新能源+新服务’为发展理念,继续提升综合能源服务站比例,通过易捷服务与综合能源供应的双向促进,重塑消费者体验,积极拥抱变革、引领转型。”

江苏石油:深耕“车生态”打造接续动能

面对能源变革和市场拐点,江苏石油将“车生态”确立为转型的战略方向,从刚需、高频、低门槛的洗车业务入手,以洗带养、以养育修,打造省内最大自建自营汽服网络。

“现在的加油站不仅能加油,还能一站式解决汽车保养维修问题,不用老跑4S店了!”车友马先生对江苏镇江石油高家门钣喷中心的服务赞不绝口。

江苏石油通过盘活闲置油库厂房土地,建成系统内首座易捷养车大型维保钣喷中心——高家门钣喷中心,提供包括维修、保养、洗美、钣金、油漆及事故处理在内的全方位汽车服务。同时,江苏石油创新开展汽服项目全员营销竞赛,将车辆保险销售作为核心业务之一,建立“日统计、周通报”业绩管理制度,有效激发员工营销潜能,并与合作保险公司联动开展售后返修业务,积累了大量忠实客户,稳固了汽服收入基础。

面对能源零售领域的激烈竞争,江苏石油持续推进新业态与传统业务融合发展,深耕“车生态”,打造综合服务新动能,3月份“车生态”领域销售额环比增长23.6%。依托原有网络和客户优势,江苏石油初步构建六级“金字塔”车生态网络体系,投入运营洗车点超1000座、易捷养车门店超220家,形成省内最大的自建自营汽服网络。

面向客户多样化需求,江苏石油充分发挥“流量+品牌”作用,形成独特的非价格竞争优势。实施“站际统筹”,强化站与站之间的资源统筹和要素配置,做好商圈客群分析,精心规划业务发展和业态布局,宜油则油、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服则服,拓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服务场景,加快构建接续动能和核心竞争力。

浙江石油:持续拓展光伏发电应用场景

浙江石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持续探索“屋顶+光伏”“加油站+光伏”等模式,拓展光伏发电应用场景,提高新能源项目建设效率,稳步推进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

近日,浙江嘉兴海宁石油与市交控集团合作的首个装机容量为1.5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海宁市置业新材料光伏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该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预计年发电量167.4万千瓦时。

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浙江石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探索“屋顶+光伏”“加油站+光伏”等模式,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如在宁波金海路站、镇海骆驼站和嘉兴平湖雅山站等加能站配备光伏发电设施,并与国家电网无缝切换,既满足站内用电需求,又可余电外供。

截至目前,浙江石油已在全省范围内建成260个光伏发电项目,总发电量突破2000万千瓦时。未来,浙江石油将进一步发挥网络优势,推进“光伏+加油站+充电站”综合能源站建设,并聚焦储能、二轮车充换电、绿电聚合、售电等新领域,不断探索延伸产业链。

浙江石油坚持“油要稳住、气要做大、氢要布局、电要快拓、服要丰富、数要智能”发展路径,除提供全标号油品外,还加快布局光伏、氢能及充换电站等新能源项目,加快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满足各类车主的多样化能源需求。作为全国最大的省域氢能供应商,浙江石油建成并运营11座加氢站,在嘉兴地区初步建成覆盖全区的氢能生态链,助力长三角氢走廊建设,不断推动能源体系清洁化和高效化,促进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云南石油:加快布局全省LNG加气网络

云南石油从传统的“油”思维向“气”思维转变,积极布局“七纵九横”云南LNG加气网络,推动天然气业务标准化管理,加快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高速路上加气站少,我每次都得提前把气加满。自从这里开业后,难题一下就解决了!”在云南曲靖灰硐加能站加气的王师傅感慨。

作为云南省首座位于杭瑞高速入滇道路上的高速公路LNG(液化天然气)加气站,灰硐加能站通过创新“1+N”服务模式显著提升了经营效率,填补了滇黔边境LNG市场空白,解决了进出云南的LNG车辆无处加气的问题。该站采用储罐输出的方式,每天可为超300辆货车提供加气服务,极大满足了市场需求,缩短了司机的等待时间。

首批LNG加气站运营后,云南石油成立运营管理委员会,加强市场研判,并选取4个关键站点进行区域联动,优化采销机制,推行“石化气-石化运-石化用”一体化供应新模式,持续提高加气业务发展质量和效率。云南石油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周麟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两年内成为云南头部车用LNG运营商,按照以昆明为中心、滇中环线为辅助、500~1000公里补给线为标准的原则,加快布局全省LNG加气网络。”

为拓展加能新领域,云南石油还在高原高寒地区增设负号柴油供应,拓展甲醇燃料应用场景,探索天然气制氢路径,构建包括光伏、储能、充电和售电在内的电力循环网,发展包含自动洗车、美容小店、标准汽服店及大型维保中心的四级服务体系,持续打造“车生态”综合服务体。

广东石油:“光储充放检”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新能源浪潮下,广东石油率先尝试光储充协同、微电网双向放电的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成中国石化首座“光储充放检”综合示范站。

“这里超充很快,十分钟充满,还可以做电池检测,开电车更安心。”经常在深圳新深易捷站充电的新能源车司机陈先生说。

广东石油深圳新深综合服务站集光伏、储能、液冷超充、V2G放电和电池检测等功能于一身,设有50个快充车位和6个液冷超充车位,最快仅需10分钟即可完成充电。此外,充电桩配备电池检测模块,车主只需在充电时扫描二维码即可同步对电池进行精准检测与评估,及时排查潜在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广东石油还在该站创新引入储能设备,建立电力“蓄水池”和“缓冲带”,有效调节用电峰谷,在日照充足或电价低谷时自动储电,在夜间或日照不足、充电高峰时自动放电,减少对外部电网的依赖,提高自发自用率。

“深圳市正在加快打造‘超充之城’,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加快充电业务的战略布点。同时,在‘光储充放检’示范站建设、技术创新及商业化模式方面先行先试,致力于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广东深圳石油副总经理黄林海表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成品油供应的主要渠道之一,广东石油将以油品业务为基础,逐步扩展至氢、气、电等新能源领域,不断丰富“人·车·生活”生态圈,从关键一步迈向坚实一步,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安徽石油:氢能引领织密绿色交通网

安徽石油遵循“以油育氢、以氢增油、适度超前、有序推进”总体原则,与在皖氢能重点企业共同推动氢能应用,实现“车-站-景”联动模式应用场景开发,加快推进加氢站布局。

安徽芜湖石油积极参与安徽省氢能发展计划,致力于推进“制-储-运-加-用”氢能一体化产业链升级。该公司以马饮桥站为示范点,推出“加氢九步法”标准化操作体系,采用“双枪双计量加氢机+90秒服务承诺”模式,具备500公斤的日均供氢能力,截至目前累计服务氢能车超1.1万辆次,从传统加油站升级为多能互补的绿色能源枢纽。

截至目前,安徽石油已在全省投入运营7座加氢站,服务范围覆盖皖浙周边多条高速公路,年服务跨省氢能重卡超2000辆次、氢能公交达18000辆次,积极构建多种氢能应用场景,推动氢能产业融合集群的发展,助力安徽“氢谷”建设。

安徽石油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查显双表示,要多维度开发氢能应用场景,加快加氢站项目建成投营,积极拓展氢能产业链。除大力发展氢能业务外,安徽石油还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的能源服务体系,加快数字化转型,如在加能站部署加油机器人、智能导购系统和智慧结算系统等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引入易捷养车、餐饮融合、共享书屋等业态,营造“花园式”服务环境,打造高价值服务平台。

广西石油:高质量充电网络“电”亮未来

广西石油精准布局中国石化首座重卡充电专用站、首座“易捷+电”综合服务站、首座乡村全液冷超充站等站点,全力打造 “分布广、充电快、服务全”的高质量充电生态网。

在能源绿色转型的浪潮中,广西石油锚定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目标,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增设空港网约车专用充电站,能够同时为40辆新能源车充电,日均充电量近万千瓦时,还建成了出租汽车综合服务大厅,有效缓解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新能源网约车司机李先生表示:“以前接机场单最担心电量不足无法返程,现在机场旁就能充电,既解决了续航问题,也让我有了休息的地方。”

针对新能源车主找站难、充电慢等问题,广西石油致力于构建覆盖面广、充电速度快且服务全面的高质量充电网络,推动中国石化首座重卡充电专用站、首座“易捷+电”综合服务站、首座乡村全液冷超充站、首座空港网约车专用充电站、销售系统首家售电公司等多个项目落地,不断探索和完善“易捷+电”综合服务体系,拓展服务范围。

为拓展加能站的综合服务功能,广西石油持续打造精准匹配加能站的“消费场景”,持续完善“加能+洗车”“加能+购物”“加能+用餐”“加能+休闲”等多元化服务模式,成功推出广西南宁石油新阳油库文旅项目、中国石化首家“易捷速购”及首家加能站永和大王餐厅等,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从“补能焦虑”到“充电等待”一站式解决方案。

贵州石油:加注一箱“醇”温暖一路人

贵州石油创新构建“甲醇+服务”生态体系,以全省甲醇加注网络为基座,叠加餐饮、休憩、汽服等增值服务,让加能站实现能源变革与人文关怀的双向奔赴。

自贵州省大力推进甲醇汽车试点以来,贵州石油积极响应并融入地方发展,不仅在贵阳、安顺等地的现有站点增加甲醇销售业务,还在新建站点配套设计了甲醇加注功能。截至目前,贵州石油在营甲醇加注站达32座,为全省超2万辆甲醇公务车、货车及出租车提供优质服务。“我们要按照‘扩气、推氢、增电、拓醇’思路,开辟新赛道,打造高价值服务生态圈。”贵州石油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罗洪战说。

目前,贵州石油的主要甲醇市场客户为甲醇出租车司机,据统计,高峰期间单站日均服务甲醇出租车近600辆次。为拓展甲醇燃料市场,贵州贵阳石油发挥网点优势,实现县区甲醇燃料加注全覆盖,并针对出租车司机的需求,解决其用餐不便和休息场所缺乏的问题,以此维护成熟客户、吸引潜在客户。例如,贵阳石油将皂角井加能站作为试点,开设了首家易捷餐饮门店,推出餐饮优惠活动,精心打造司机之家和爱心驿站,24小时免费开放,广受司机好评。

基于皂角井站的成功经验,贵州石油计划在其他站点继续推广创新业态,包括易捷咖啡、易捷养车、光伏发电、石化易电,以及自驾游驿站等,通过“加注一箱‘醇’、温暖一路人”服务升级,将各站点打造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全能智慧站,促进既有市场的持续扩展。

加能站:从“卖油”到“卖生活方式”的跨越

当上海浦东的张女士开车驶入中国石化加能站,她的选择不再仅是92号汽油,还有一份“即时到家”的外卖订单;千里之外的云南曲靖货车司机王师傅,则在加能站边加气边享受司机之家提供的免费淋浴……这些场景,正悄然改写着中国能源消费的底层逻辑:加油站不再是简单的能源补给点,而是进化为破解能源革命与消费升级双重命题的“城市第三空间”。

在“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的驱动下,中国石化以“油是基础、气是重点、氢是方向、电是趋势、服是未来”为目标,通过场景创新、数据赋能和生态扩展,打造“综合能源+综合服务+数字经济”的生态闭环,实现从“卖油”到“卖生活方式”的跨越。数据显示,中国石化已建成全球最大加氢站网络,并正在努力建成国内头部充电运营商和第一直营平台。这种立体化布局,正是对“双碳”目标的产业应答。

当加油站变身为“人·车·生活”综合服务体,这种转型契合了新零售的核心逻辑:能源即服务。在上海石油打造的548座工会驿站里,环卫工人可以热饭歇脚、外卖骑手能免费换电……这些服务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广东石油的“第二增长曲线”战略,正是以充电桩为触点,通过数据中台分析用户行为,衍生出保险、金融等增值服务。江苏石油的“车生态”服务链,则通过洗车、保养、维修的纵向整合,将单次加油行为转化为终身客户服务。当广西石油打造出首座“易捷+电”综合服务站、当贵州石油加能站通过“加注一箱‘醇’、温暖一路人”,加油站变成加能站已不再是简单的名称变化,而是演变为连接人、车、城的超级接口。

中国石化的加能站演变进程,正是传统能源企业在能源变革中的生存探索。

存量焕新的方法论:传统网络不是包袱而是战略资源。北京石油盘活闲置油库资产、河北石油利用黄金位置布局加气站……2.8万家便利店、超1万家养车门店构成的“毛细血管”网络,正通过“易捷速购”“车生态”等模式焕发新生。

公共服务的商业化路径:通过工会驿站、爱心驿站、司机之家的运营,探索出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当加能站成为户外劳动者的“城市客厅”“路上的家”,品牌美誉度随即转化为客户黏性。

能源综合需求的经营探索:从江西重卡充电走廊到云南LNG加气网络、从湖南光伏矩阵到安徽氢能商业化,中国石化正以央企担当,推动能源消费从“加油”向“加能”转型。在能源转型进程中,既要发挥油品业务的“压舱石”作用,更需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开拓新赛道。

当加能站的霓虹灯映照着光伏板与加氢机,当便利店飘出咖啡香与快餐热气,加能站,正驶向更具想象力的蓝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加氢查看更多>油气氢电服查看更多>中国石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