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09
电、煤双方对于煤炭价格认知的差异之大,反映在今年元旦举行的“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重点合同电煤至今一单未签。 ...对违反《价格法》等法律法规,对因未签订电煤供货合同或因价格未达成一致而导致煤炭供应中断、影响电力生产供应等严重后果的,要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当事人责任。
2006-01-21
取消价格干预能否一步到位 电煤大合同一单未签的结果令人疑惑:难道取消干预的市场化改革有问题? “取消电煤价格干预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应该不错。”
2006-01-11
为期10天的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煤炭订货会”)昨日在热闹与遗憾中收场,煤炭企业自认为并不过分的涨价愿望,仍未得到电力企业的丝毫认可。 《第一财经日报》昨日从订货会电力分会场获悉
2006-12-31
事实上,赶集式的煤炭订货会早已被相关企业呼吁取消,这种呼吁在今年尤甚,因为在去年的订货会上,备受关注的电煤合约在10天里竟一单未签。
2006-12-27
在2002年厦门会上,山西煤炭管理部门不满电企掀翻谈判桌;在2003年长沙会上,双方价格分歧导致未签一份合同;在2004年秦皇岛会上,煤电价格同步上调使订货方勉强过关。
2006-12-26
业内人士透露,今年重点合同电煤签订工作从18日已经开始,与去年煤电双方顶牛、为期十天的衔接会及后来的两个月重点合同电煤仍一单未签的情况不同,七天来已经签订了部分合同。
2006-12-21
然而放开底线的直接后果是,2006年济南交易会前8天一单未签,订货会成了“吵架会”,煤电双方在价格问题上各不相让。
来源:中国煤炭网2007-03-02
然而放开底线的直接后果是,2006年济南交易会前8天一单未签,订货会成了“吵架会”,煤电双方在价格问题上各不相让。在2006年年初举行的煤炭订货会上,煤电签订的合同甚少。
2007-01-22
2007-01-19
人们记忆犹新的是,2006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会期间,曾出现8天一单未签的尴尬状况,由于煤企和电企在电煤价上顶牛,其后一个多月,国家政府机构多次催促,合约才基本签订。 ...这在运力紧张的我国无疑是一道追命牌,众多电企赶着签合约。 无庸置疑的是,多达13.45亿吨的合约中,存在水分合同,部分企业为了拿到需要的运力配置,在一定程度上虚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