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行政垄断”相关结果2223

      2006-09-27

      然而,在行政干预下形成多个竞争主体并不难,难的是对利益驱动下的各个集团进行有效监管。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形成公认的“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案。...可以说,从1998年至2002年底,是电力改革力度最大的5年,最大的成果是完成了对国家电力公司组织体系的拆分,在形态上打破了垄断

      2006-09-13

      供电危机推动改革   尽管从2001年起,俄罗斯就在讨论电力行业改革,但行政效率和国内政治压力使相关改革举步维艰。去年,俄罗斯遭遇了非常严重的电力供应危机。...电力行业官员和分析人士早已警告称,这将导致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而国家垄断电厂所有权和电价管制阻碍了新电厂的建立和电力产能的扩容。   “(改革)来得有些晚,我们将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

      2006-09-06

      供电危机推动改革   尽管从2001年起,俄罗斯就在讨论电力行业改革,但行政效率和国内政治压力使相关改革举步维艰。去年,俄罗斯遭遇了非常严重的电力供应危机。...电力行业官员和分析人士早已警告称,这将导致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而国家垄断电厂所有权和电价管制阻碍了新电厂的建立和电力产能的扩容。  “(改革)来得有些晚,我们将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

      2006-08-23

      然而,中国这么大一个市场,却被垄断着。这垄断,不是由竞争自然造成的垄断,而是国家行政权力直接将市场划分给某个部门经营。垄断意味着权力,意味着高额垄断收入,这是常识。

      2006-08-18

      从一开始就认为这场电力改革方案的方法和路径本身有问题,仅一味地在组织体上强调拆分,最初的方案甚至连国家电网公司都不保留,只强调改体丝毫不改制,而以行政审批为特征的行政垄断、电价的行政性审批并没有触动。

      2006-08-17

      支持国有企业提供有争力薪酬 早在今年3月"两会"期间,就有代表、委员对一些垄断企业的员工的高待遇提出了批评。...李荣融指出,还有些中央企业改革力度还不够大,集团公司机制转换滞后,管理手段和方式仍带有行政色彩,在管理上存在着不少漏洞和隐患。 一是部分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不力。二是部分企业应收账款过大。

      2006-08-11

      并且,电力企业的主体仍然是国有企业,再加上电力投资没有完全放开,行政审批制度还在或多或少地阻碍着电力发展;原国电公司已完全拆分,电网、电厂、电力辅业之间,还有诸多利益关系没有理顺等。...以此来看,电监会目前的主要职能虽然包括电力企业准入的审批,但更多被局限于电力安全生产的监管,企业准入的审批权和价格监管却被发改委垄断

      2006-08-11

      赵文祥介绍说,对于国有企业,国家是有相关的工资指导线的,是行政调控和市场机制结合,对于企业内部,已经完全放开,内部工资关系由企业自己来定。...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专业的赵文祥教授说,对于像电力这类国有、垄断性质的行业,能否做到外部公平更重要。   

      2006-08-09

      这个理由,舆论也早已淋漓尽致地批判过,电力赢利靠的只不过是垄断身份,凭借的只不过是国家政策和行政权力。   

      2006-08-09

      但是现在,在医疗、教育、通信、邮政、电力、铁路、石油、航空等事关国计民生的众多领域,一些企业长期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因为一些政府行政部门的监管不力,助长企业从公民手中获取更多利益。   ...但问题在于,大家现在没有看到垄断者能维护多少国家利益,相反却看到垄断者不断在“掠夺”国民财富,制造着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垄断的“合理合法”性正在遭受质疑,垄断产生的高薪哪里还有“理法基础”。

      2006-08-07

      刘纪鹏认为,国电系统首次拆分完成后,当务之急是打破政府部门对电价和电源项目的行政审批。因此,电力体制改革下一步打破垄断的首要任务是打破行政垄断,而不是进行输配分离。

      2006-08-03

      这位专家认为,电力改革的最终方向仍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但是中国电力行业的垄断,不但包括输配电网的自然垄断和发电、售电环节公司的经济垄断,更重要的是以行政审批为特征的行政垄断。   

      2006-08-02

      电力行业的垄断性以及价格制定的政府行政审批,意味着供电成本应当是制定电价的基础。但是,简单地用成本增高来调高电价又往往说服不了消费者。意料之中的是,这次涨价又引来一番激烈讨论。...但是,政府应该放弃不透明的行政审批(包括电价和电力项目投资)。

      2006-08-02

      国家对电力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既有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电力监管委员会等国家行政机关,也有审计署、物价局等行政执法职能部门。...再说饱受社会诟病的垄断问题。事实上在我国,电力行业只有垄断的地位,却没有垄断的行为。

      2006-08-01

      因此,解铃仍须系铃人,打破由行政垄断引发的过高的垄断福利,还得靠行政手段——引进竞争、削弱垄断、制定合理的垄断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垄断企业管理透明度、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与惩罚力度……等等。      

      2006-07-31

      很多人把高薪的矛头对准了垄断,认为垄断造成了电力行业的薪酬居高不下,有人说只有打破垄断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但依我来看,电力行业与能源、石化一样是国家基础行业,不可能象电信、制造那样对外资开放,实际上这几年电力行业的改革也在持续深入进行

      2006-07-28

      真正具有行政职能的主要是全省17个市的供电公司,但他们的收入不高。现在一个地级市的供电公司,普通职工每月工资不到2000元,加上每月住房公积金1000多元,一个月的收入是3000多元。...再加上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24日起开始首次审议反垄断法草案。这种形势下,6月30日发改委又在全国范围内调整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   

      2006-07-26

        电力改革开始至今已经三年半,接下来的改革将在电力管理体制层面展开,包括电力资产划分、主辅分离等问题,以及定价权和审批权的归属,都将是改革重点,而重中之重是打破现有的行政垄断格局   7月19日,电监会发布了

      2006-07-25

      因此,在中国,要么通过行政手段强行逐步提高工资水平,如硬性规定各地的工资增长速度至少要与当地gdp增长速度保持在同一水平,把民众的收入水平当作最重要的政绩,而不是gdp;要么成立真正代表劳动者利益的工会组织...我们还应该看到,包括电力系统在内的垄断行业的薪资水平过高,这是就平均水平而言,在垄断行业内部,其薪资水平两极分化已经极其严重。   

      2006-07-21

      电力行业改革的不足不应简单归咎于市场化经营,而是在市场化过程中还存在相当多的行政性残留和利益博弈。...根本的出路还在于构建更为完善的市场化制度,防止其中行政化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而要做到这一点,在短期内可能惟有强化外部审计监管可行。   陆志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博士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