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新增院士”相关结果563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1-25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当前我们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不是“过热”,是“无序”“混乱”。整个规划不好,整体没有做好战略规划,所以各地都做了很多重复的事,多数没有抓到点上。而且,就没真正“热”过。...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布局国家氢能产业发展战略,关注氢能发展新增长点,预先谋划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路线图,推动“大氢能”产业均衡发展;同时,尽快明确国家氢能主管机构,明确国家能源局为主管机构,并成立全国性以及氢能协会

      三一重能博士人才交流会暨众包平台发布会在京召开!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20-11-18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所引用的古训,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三一重能正在践行习总书记的指示。...三一重能博士人才交流会现场三一集团副总裁,三一重能总工程师兼研究院院长李强在会议上表示,碳中和目标是中国对世界的做出的庄严承诺,这个目标意味着每年平均5000万千瓦的风电新增装机量,风电行业将备受鼓舞。

      来源:中国华能2020-11-13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等作主旨报告。...要推进能源供给革命,积极开发水电,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积极发展东中部分布式新能源,清洁发展火电,持续推进“西电东送”,构建新增用能需求主要由可再生能源满足的清洁化能源供应体系。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20-11-02

      如韩英铎院士曾强调的“东部负荷中心特别是多直流落点地区的电压、频率稳定问题”,以及杜祥琬院士呼吁的“积极储备新技术以应对较高比例、较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发展”,都为我国制定电网发展规划提供了有益参考。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0-28

      为此,需加强受端交流网架以支撑直流能力提升,保障安全运行,切实解决韩英铎院士强调的“东部负荷中心特别是多直流落点地区的电压、频率稳定问题”。...合理的电源结构是保障电力系统高效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应科学有序安排新增电源装机规模、结构和布局。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0-28

      为此,需加强受端交流网架以支撑直流能力提升,保障安全运行,切实解决韩英铎院士强调的“东部负荷中心特别是多直流落点地区的电压、频率稳定问题”。...合理的电源结构是保障电力系统高效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应科学有序安排新增电源装机规模、结构和布局。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0-09-30

      实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未来我国新增能源需求将主要由清洁能源供应。...国家能源集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自主培养了4位院士,还聘用7位院士,拥有1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建成3个协同创新中心,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项目和课题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9-09

      由于河北省开发地热以取水证为前置条件,这就意味着其实质上已关闭了新增地热利用的“大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集暘对记者说。汪集暘强调,根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绘制的华北平原地下水开发利用分布图,地下水浅层漏斗区和中深层地热井开发区域并不重合。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0-08-28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永久名誉主席徐建中说,中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已经在国家层面进行了示范验证,下一步要继续探索降低成本的路径。...2019年,中国在全球新增光热发电装机中的占比过半,在全球光热发电领域的活跃度和影响力继续提升,太阳能热发电已成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产业。

      来源:《能源评论》杂志2020-08-27

      本刊日前采访了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他认为,创新是工业互联网的灵魂。能源互联网既是能源企业的基础设施,也是国家的基础设施,需要结合国情和企业自身情况,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指出,2020年工业互联网会给中国经济带来3.1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9%,对gdp增速贡献为11%,还会带来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来源:金安经济开发区发布2020-08-27

      此次开工建设的明天氢能研发中心项目占地面积10.57亩,总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研发中心、试验楼以及院士工作站。...该项目将新增100kw系统测试台、150kw系统测试台、形状轮廓测量显微系统、lsr设备等共计90台(套),主要进行高性能双极板、膜电极的设计开发、高比功率燃料电池电堆设计和装配技术开发、高比功率燃料电池系统的集成与控制技术开发及大功率电堆与系统测试技术的开发

      来源:《能源评论》2020-08-26

      本刊日前采访了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他认为,创新是工业互联网的灵魂。能源互联网既是能源企业的基础设施,也是国家的基础设施,需要结合国情和企业自身情况,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指出,2020年工业互联网会给中国经济带来3.1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9%,对gdp增速贡献为11%,还会带来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刘振亚:建设我国能源互联网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下)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8-05

      (来源:中国能源报 文丨刘振亚,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把握“十四五”战略机遇期,推动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新突破...建设青海海南、青海格尔木、新疆哈密等大型太阳能发电基地,在东中部地区加快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十四五”新增太阳能发电3.2亿千瓦,202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5.6亿千瓦。

      来源:汽车总站网2020-08-03

      这次论坛邀请的专家都是年富力强的,可以称之为都是一些新锐专家,像王海江院士、邵志刚教授、余卓平教授,我都比较熟悉。...在世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带有规律性的“逆生长”现象,这就是说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往往不是出现在经济发达、资源丰富、人才条件较好的地区,而往往是从经济资源匮乏、人才条件相对缺乏的地方脱颖而出。

      南京工程学院召开储能学科建设研讨会 将着力在储能大数据中心等方面取得突破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0-07-28

      ;西安交通大学新增全国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面向国际能源科技前沿,适应能源科技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响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重大需求;太原理工大学专门成立了能源革命创新研究院,下设储能学科,重点针对储能材料技术...清华大学专门建立了卢强院士、梅生伟教授为核心的储能团队,围绕压缩空气储能展开了系列深入研究,开发了风光储建模、仿真软件cloudpass;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以蔡旭教授为首的储能变流器团队,开发了高压直挂式储能大功率变流器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0-07-24

      包括储能专业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以及储能班项目主任兰剑、三位储能班学业导师。...校区新增勘查技术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统计学、英语4个本科专业,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为16个,其中6个专业按照3个大类进行招生。校区与北京校本部共享师资及其他教学资源(如电子图书资源)。

      来源:阳光高考2020-07-24

      2020年新增勘查技术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统计学、英语4个本科招生专业。...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以及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二、请介绍一下学校有哪些重点学科、实验室。

      全国首个储能专业学科开始招生!全国共招27人、600分以上才有机会(附导师)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0-07-24

      包括储能专业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以及储能班项目主任兰剑、三位储能班学业导师。...北极星储能网获悉,作为2020年新增的专业,西安交通大学的储能科学与工程试验班将在12省市招收27人,多少分可能被录取?师资团队都有谁?

      来源:中国电力2020-07-20

      短期车联网市场增长主要依靠新增硬件数量和用户增值消费,2021年将过千亿元。同时由于2020年5g技术的推广应用、v2x技术发展、用户增值付费提升等因素,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2019年,周孝信院士在雄安新区能源互联网标准化试点工作启动会上提出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理念和技术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智能能源系统和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

      来源:中国电力2020-07-20

      短期车联网市场增长主要依靠新增硬件数量和用户增值消费,2021年将过千亿元。同时由于2020年5g技术的推广应用、v2x技术发展、用户增值付费提升等因素,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2019年,周孝信院士在雄安新区能源互联网标准化试点工作启动会上提出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理念和技术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智能能源系统和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