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核聚变”相关结果1091

      来源:中核集团2021-04-12

      “人造太阳”是可控核聚变装置的俗称,是全球核聚变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于照亮人类未来的终极能源梦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是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

      来源:科学加2021-04-12

      中国未来40年的碳达峰与碳中和之路,对于我国而言,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的时代;是可再生能源的时代;是核聚变能源的时代;是化石能源向化石资源转变的时代;是资源循环利用的时代。

      来源:江苏徐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21-04-06

      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耗总量将在20年时间内进入高峰平台期,社会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增长与社会能源利用效率带来一次能源消耗总量增减相互抵消,2050年左右,固碳技术成熟促使再生能源快速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并伴随托卡马克装置等新一代核聚变能源可控稳定利用

      来源:新华社2021-03-26

      ,力争将世界可控核聚变能源研究推向新高度。...“从1亿摄氏度20秒到1亿摄氏度100秒,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跨越,也将把人类核聚变能源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度!”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1-03-23

      发电企业要提高推动风电、光伏发电、氢能、大规模储能、核聚变发电、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电网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和消纳、大规模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能源互联网等低碳技术及设备的研发投入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1-03-23

      发电企业要提高推动风电、光伏发电、氢能、大规模储能、核聚变发电、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电网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和消纳、大规模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能源互联网等低碳技术及设备的研发投入

      来源: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2021-03-19

      更长远的还有微型反应堆和核聚变技术。(二)智能电网环节。

      来源:中国核工业2021-03-08

      要实现核聚变能的利用,需要多代人的努力。“老一辈核聚变人李正武先生是聚变圈里最早的院士。...在段旭如看来,这就是核聚变研究的特点,核聚变能的开发是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综合性、长周期的大科学工程。

      来源:中核集团2021-03-08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华龙后续续机型研发,加快推进快堆、高温气冷堆、小堆示范工程建设和商业化推广,加强先进核电、新型燃料、新材料的研发,推进核聚变等战略前沿技术攻关。

      来源:电网头条2021-02-23

      而现在人类要进行可控核聚变试验,也就是人造太阳,需要的窑炉温度要达到上亿℃,没有任何材料可以在这种条件下保持稳定,也就是说我们找不到可以用来做窑炉外壁的材料。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2-22

      madia预测,如果到2035年核聚变还不可行,它将被排除在未来的无碳能源组合之外。关于时间表的争论反映了新兴私营核聚变公司的紧张局势,一些初创公司吸引了亿万富翁的兴趣。...例如,比尔·盖茨支持的联邦核聚变系统公司专注于使用由高温超导体制成的磁铁线圈等。私人投资也是madia看好试点工厂的一个关键原因。但lyman认为,核聚变初创公司的前景远大于它们能实现的价值。

      来源:新华网2021-02-10

      因为它的内部持续不断地在发生核聚变反应。”...“我们的梦想是,点亮世界上第一盏核聚变发电的灯。”展望新的一年,宋云涛说,“攀登高峰,唯有奋斗!”

      来源:新华网2021-02-08

      而“人造太阳”采用的是核聚变反应,所需的原材料之一氘在地球上储量巨大,几乎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据测算,1升海水中含有的氘,核聚变反应后可以产生300升汽油燃烧的能量,生成物也没有危害。...第三,核聚变能源的原料从海水中就能获得,人类因能源问题引发的争端将大为减少,地球会变得更和平。走进east控制大厅,记者注意到总控大屏幕上记录着已开展的核聚变实验次数:96914次。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1-02-07

      同时,大规模储能、电动汽车、氢能、核聚变发电、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新兴技术可能会对未来电力系统产生颠覆性影响,或将对原有技术优势产生“归零效应”。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2021-01-28

      大力推进先进核技术研发,形成了钠冷快堆、钍基熔盐堆、铅基快堆、聚变堆等先进反应堆系统。积极推进核聚变研究,并走在了世界前列,探索开展国际创新合作,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建设。

      为什么说电动车是我们的未来?

      来源:九边2021-01-20

      前苏联的“托卡马克之父”说过一句话,当人类需要可控核聚变的时候,可控核聚变就会成为现实,电动车也一样,当大家迫切需要这玩意的时候,就会玩命研发,很快也就出成果了;可控核聚变同理,现在大家也需要那玩意,突破也指日可待了

      来源:中核集团2021-01-15

      当地时间1月14日,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托卡马克装置第三个重大部件——杜瓦下部冷屏成功落位至杜瓦底座内侧上方,吊装工作圆满完成。...“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探索核聚变的过程中,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团队凝心聚力、携手并进,为推进iter项目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人类未来能源探索的道路上贡献了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来源:南昌大学、江西日报2021-01-14

      核聚变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料储量丰富、安全环保等特点,被称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据测算,1升海水中所含的氘,经过核聚变可提供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后释放出的能量。...而太阳的能量,科学家们早已探明究竟: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2-30

      随着未来核聚变发电产业兴起,电费越来越低,制氢的耗电成本也就越来越低。因此,曹广平认为,氢能社会的到来,一方面要靠氢的核聚变发电,另一方面要靠氢燃料电池的规模化应用,两者相辅相成。...“未来,核聚变发电,会让人类用的电既环保又充足,节能减排也就不再是问题,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时机也就到来了。”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2-30

      在科技创新领域,核聚变装置——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在聚变领域的话语权。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