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动力电池热管理”相关结果108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7-01

      海辰储能总经理王鹏程同样指出,目前储能电池基本沿用动力电池的标准,还缺乏独立的产业标准。但实际上,其材料路径、设计体系和产品逻辑与动力电池并不相同。...华为数字能源储能解决方案总监王国军认为,应该借助电力电子、热管理和数字化技术解决储能系统发展的潜在问题。随着电芯电流越来越大,pcs管理簇的数量也会呈倍数级增加。因此,单簇管理是行业的发展趋势。

      来源:电池联盟cbcu2022-06-20

      该技术将电芯与车身、底盘、电驱动、热管理及各类高低压控制模块等集成一体,使行驶里程突破1000公里;并通过智能化动力域控制器优化动力分配和降低能耗,百公里电耗降至12度以下。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01-05

      据北极星储能网了解,广州高澜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曾与2019年收购了东莞硅翔,布局加热膜、隔热棉、缓冲垫等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生产制造,客户覆盖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国内一二线电池企业

      来源:远景能源2021-12-14

      “目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全部采用液冷热管理技术,远景液冷储能电芯由远景动力电池专家团队参与研发,引入动力汽车行业成熟的液冷热管理技术,可以将柜内所有电芯的温差精准控制在3℃以内。”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10-27

      “目前,‘混搭’的电池在成本、安全、一致性、电池管理电池热管理、标定、寿命等方面的工作,电池企业乃至车企都在做,完全试验装车成功乃至量产还需要一个过程。

      来源:起点锂电大数据2021-09-24

      宁德时代宣布开发出永不起火的811电池,通过开发出高稳定性正极材料和高安全电解液提高电池耐高温边界;设计了高集成、强鲁棒的防内短路电极并优化电池包强度;提升电池热管理中的监控能力;提升系统热扩散能力。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2021-09-09

      ;一旦发生事故,还开发了对整个电池包的热管理技术,在厘清机理的基础上设置出完全不着火,最多只冒烟的电池包。...清华大学电池安全实验室是全球高校中唯一完全做电池安全的实验室,它的测试装置可以对电池热失控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热失控反应时序和反应新机理。

      来源:北京日报2021-07-15

      同时,欧辉bj6122氢燃料客车也在展台亮相,该车采用150kw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搭载70mpa氢系统、全气候耐极寒动力电池及双电机无动力中断驱动系统,环境适应能力更强。

      12家储能领军企业共同发起 首批成员22家!储能安全自律公约发布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1-07-12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作了题为《动力电池热失控研究进展》的主旨报告。欧阳院士介绍了电池领域的相关研究,他表示目前对于电池来说,大部分的问题已基本解决,重要的问题是电池安全。

      光储时代:1500V!液冷<mark>电池</mark>储能系统 正泰新能源发力储能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1-06-30

      特别是北京用户侧储能项目发生安全事故以后,行业内外对安全重视明显提高,液冷作为一种有效的电池热管理技术会越来越受欢迎,国外特斯拉在很早之前就采用了这种技术。...液冷电池系统来了!这种理念来源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主要针对于电池冷却降温(精准控温),目前推动者多为电池企业。

      光储时代:1500V!液冷<mark>电池</mark>储能系统!正泰新能源发力储能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1-06-30

      特别是北京用户侧储能项目发生安全事故以后,行业内外对安全重视明显提高,液冷作为一种有效的电池热管理技术会越来越受欢迎,国外特斯拉在很早之前就采用了这种技术。...液冷电池系统来了!这种理念来源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主要针对于电池冷却降温(精准控温),目前推动者多为电池企业。

      来源:高工锂电2021-03-18

      电池热管理方面,基于电池的物理化学特性,精确掌控温度/电压/电流等安全边界,确保电池在安全舒适区工作,完善监控模型,第一时间识别安全风险并及时预警。...在电池pack环节,基于“果冻电池”电芯基础上,蜂巢能源通过泄压、喷发物控制、降温、报警、隔热等多种方式,来实现pack的安全防护,进一步防范动力电池热失控的风险。

      来源:河南科技厅2021-02-23

      豫新汽车热管理近期新承担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围绕2020年国家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标准,积极布局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研发攻关。

      <mark>动力电池</mark>新技术落地难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2-03

      欧阳明高同时提醒,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要从材料层次设计、单体电池热蔓延与热管理方面着手,同时还要通过电池智能管理与充电控制系统进行热失控提前预警,这是整车企业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

      来源:高工锂电2021-02-01

      第四代ibtc电池热管理技术——干湿分离热管理技术,可以将系统温差减少50%,40℃以上的高温极限工况下系统温差控制在6℃以内。...北汽新能源:着手研发超低温冷启动和全气候电池,以及第四代ibtc电池热管理技术。

      来源:北京商报2021-01-28

      据了解,新型电池的单体数量将会大幅缩减,这意味着电池热管理难度的大幅下降,整个热管理系统的复杂度降低,这对于电池的安全性来说是好事。...从续航战到价格战,有人将新能源汽车之战的本质总结为动力电池战。

      银隆钛酸锂可耐超低温 有效解决新能源车辆冬季运营难题

      来源:银隆新能源2021-01-21

      电池热管理系统对电池温度进行准确测量和监控,电池组温度过高时散热,低温条件下快速加热。但目前,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而且整个行业内的相关企业技术、成本、规模、配套、价格都存在差异。

      中国<mark>动力电池</mark>企业围剿安全“灰犀牛”

      来源:高工锂电2020-12-29

      电池热管理方面,基于电池的物理化学特性,精确掌控温度/电压/电流等安全边界,确保电池在安全舒适区工作,完善监控模型,第一时间识别安全风险并及时预警。...在12月2日举行的蜂巢能源电池日上,其给出了一套完整的动力电池热失控系统性解决方案——冷蜂,同时还通过工艺及制造环节的一系列创新应用,来护航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

      PPT丨新能源汽车<mark>动力电池热管理</mark>行业监管方向与发展机会

      来源:汽车工业信息网2020-11-09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复杂度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热安全、寿命和效能以及高寒应用等几大难题待突破;电池热管理系统市场四大问题:专业工程师较少、电芯寿命末期热物性数据难测、冷却方式选择存争议、相关部件市场混乱等

      干货丨船用锂<mark>电池</mark>的安全分级及技术要求

      来源:中国船检2020-08-24

      针对动力电池热失控发生的诱因,预防手段主要分为电芯材料的优化和外部环境的预防管理。...动力电池热失控试验方法中国船级社《纯电池动力船舶检验指南》2019第7章检验与试验技术要求,表7.2.1.2规定了蓄电池单体检验中关于热失控试验的试验方法及参考标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