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日本锂电技术”相关结果44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8-07-16

      下一代锂电技术引全球企业角逐固态锂电池产业化过程注定要像三元锂电池技术路线一样,需要技术上的不断突破,需要成本上的大幅下降,方能逐步走出实验室,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对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锂电池领域日本企业被中国企业赶超,这一新项目日方将举全日本之力推进研发,力争夺回电池产业的霸权。同时陈清泰还认为,这种竞争会激励中国企业加倍努力。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8-06-06

      何向明:锂电技术是由材料决定的,是从材料中不断进化的电化学,锂电进步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三天两头就有进展出来,而是像蜗牛一样慢慢爬行的过程。...何向明:在锂电领域,论创新能力,美国第一;论质量水平,日本第一;论制造水平,韩国第一。但中国的综合能力是最强的,在锂电综合竞争力上、性价比上是领先的。所以中日韩美对锂电行业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日韩注资扩产备战2020 动力电池白刃战两年倒计时

      来源:证券日报2018-05-22

      日本松下首席执行官津贺一宏近日在年度财报会议上宣称,将与特斯拉联手在中国生产电池。他表示,一直以来,松下都希望进入中国不断扩大的电动车和电池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此轮韩系电池商投资中,考虑到规避政策风险,都加强了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当然普遍是国内实力较弱、无锂电技术积累或者锂电领域发展意愿弱的企业。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8-05-18

      尽管占据着锂电技术产业化先发优势的日本(全球第一块锂离子电池由日本sony公司于1991年率先量产)充分分享到了锂电产业的红利,但在政策、市场和发展策略的多重影响下,面对后起之秀中韩电池企业的猛烈攻势,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8-03-26

      熟悉锂电发展的朋友应该知道,在锂电技术研究领域,走在最前端的是美国,锂电的很多材料和基础专利都来自美国,但将锂电技术产业化的却是日本,随后日本在锂电池领域以几乎垄断的姿态,获取了巨大利润,但2005年后

      解析<mark>日本</mark>锂电产业的“没落之路”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8-02-13

      2000年以后随着锂电技术向中韩扩散,低端市场逐渐被中韩蚕食,但是这个时期对锂电产业日本影响并不大。...日本锂电产业的没落之路全球第一块锂离子电池是日本sony公司于1991年首先量产的,这也奠定了日本在全球锂电产业界的霸主地位。关于锂电早期的发展历史,可参看笔者之前的文章温故知新。

      韩国慌了?中国锂电池正全面崛起

      来源:智东西2018-01-02

      但日本的先发优势并未让他们一骑绝尘,韩国吸收、引进锂电技术后,利用韩国财团优势和国家力量支持,以三星、lg为代表,韩系锂电快速扩规模、上产能、压价格、抢市场,快速进入中国、欧洲、北美等市场。...商用锂电池发端于日本,随后被韩国进一步推广,走出三星sdi(三星)与lg化学(lg)两强。再后来,故事属于中国。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7-11-07

      记者走访一些电池企业发现,我国动力电池研发制造能力大幅度提升,一些国产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使用寿命、安全性能等方面颇有竞争力,但依旧无法超越日本松下、韩国三星等国际顶级电池品牌。...2009年他带着美国硅谷最前沿的锂电技术回国创业,其团队研发的三元锂电池包能量密度已超过特斯拉所使用的松下电池。坐落于江西抚州市的电池企业迪比科,目前正与美国正道汽车公司共同研发石墨烯钛酸锂电池。

      盘点七大<mark>日本</mark>锂电池企业技术路线

      来源:锂电大数据2017-11-06

      导读尽管在全球锂电市场占比中,日本在走下坡路,但日本却一直牢牢占据着锂电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其锂电技术也是整个行业的风向标。...一、日本锂电池企业技术路线概况二、各企业技术路线详情1、松下-三洋电机正极材料研究开发锰酸锂掺杂镍、铝等元素的固溶体类正极材料,以此作为电池的正极材料。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7-11-02

      2009年他带着美国硅谷最前沿的锂电技术回国创业,其团队研发的三元锂电池包能量密度已超过特斯拉所使用的松下电池。企业目前与奔驰、宝马等国际顶级车企均有合作。...记者走访一些电池企业发现,我国动力电池研发制造能力大幅度提升,一些国产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使用寿命、安全性能等方面颇有竞争力,但依旧无法超越日本松下、韩国三星等国际顶级电池品牌。

      来源:中新网2017-10-31

      2009年他带着美国硅谷最前沿的锂电技术回国创业,其团队研发的三元锂电池包能量密度已超过特斯拉所使用的松下电池。企业目前与奔驰、宝马等国际顶级车企均有合作。...记者走访一些电池企业发现,我国动力电池研发制造能力大幅度提升,一些国产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使用寿命、安全性能等方面颇有竞争力,但依旧无法超越日本松下、韩国三星等国际顶级电池品牌。

      来源:徐云飞20172017-07-31

      1 高比能量+高安全性,铸就软包电池性能优势结构差异在封装材料,软包锂电技术难度高。...新纶科技通过对日本凸版印刷(旗下t&t)铝塑膜业务的收购,目前产能为200万平/月,未来总产能将达600万平,我们认为随着国产铝塑膜的放量,预计2017年国产铝塑膜的市占率将超过10%,到2020年或达到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7-07-19

      2000年以后随着锂电技术向中韩扩散,低端市场逐渐被中韩蚕食,但是这个时期对锂电产业日本影响并不大。...日本锂电产业的没落之路全球第一块锂离子电池是日本sony公司于1991年首先量产的,这也奠定了日本在全球锂电产业界的霸主地位。关于锂电早期的发展历史,可参看笔者之前的文章温故知新。

      锂电池发展亮点纷呈:硅碳负极、全固态、钛酸锂、软包、超级电容……

      来源:分析师2017-05-19

      每一种锂电技术流派都有其适用的应用领域,未来将在产业化实践中逐步改进。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51.7万辆,仅占汽车行业总产量(2,811.9万辆)的1.84%左右。...宝马i3,丰田pruis等;而特斯拉models采用的松下18650型电池则是圆柱动力电池的代表;软包电池的占比高于圆柱,代表车型则是日产leaf、通用雪佛兰volt、宝马等,如表18所示,主要供应商有日本

      来源:徐云飞20172017-05-17

      锂电技术是电化学储能主流。锂电储能在多种应用领域都具有技术经济性优势,目前全球相关项目装机规模约占总容量的50%,远超其他储能技术。...钠硫电池在国外已有较成熟应用,但核心技术受日本垄断,国内短期难以推广。由于其工作温度较高,安全性方面也存在一些隐患。

      来源:电池中国2016-06-02

      续航里程多有突破近日,日本两大电动车制造商丰田和日产分别公布了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这两家公司新一代密集能源贮备电力组可为电动及混动汽车提供持续时间更长的驱动力。...与传统的锂电技术相比,这种电池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生产成本降低约40%-50%,同时能量密度提高至少1.3-2.0倍。此外,另有多家企业和机构加强对石墨烯锂电池的研究,以突破续航里程的难题。

      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16-05-04

      2015年在全球部署的项目装机规模为557.7mw,占全部厂商项目装机总量的81%;从技术看,锂电技术厂商毫无疑问占据数量第一的位置,上面提到的6家亚洲厂商中就有5家是锂电技术厂商。...从地域分布上看,美国依然占据装机规模第一的位置,占全球运行项目总装机的45%,其次是日本和中国,占比分别为33%和11%。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6-03-02

      据记者了解,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非常注重锂电研发。...不过,虽然我国的锂电技术相对落后,但这一领域尚未出现革命性突破,整体而言都处于起跑的加速阶段,如率先实现材料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完全有可能弯道超车,在下一轮的能源革命中处于优势领先地位。

      来源:兴业证券2015-08-21

      日本锂电设备企业居于领先地位,韩国和中国等通过引进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的技术和设备,再进行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改进和创新。...我们判断,2017年动力锂电市场需求占比将超过消费锂电,并且随着储能锂电技术成熟度和性价比的提升,2020年以后有望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下一个锂电市场新引擎。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4-05-16

      胡再冉,锂电技术工程师离子电池的指标主要有内阻,容量,...点评:世界上特高压技术已经出现愈40年时间,尤其是日本、前苏联、意大利等在特高压应用方面经验丰富,而且其建设了具有标志性的特高压工程,如日本的前苏联1150kv工程、日本1000kv工程、意大利1050kv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