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发电领域”相关结果4580

      2005-10-08

      同时,公司具有垃圾发电题材,在环保产业上取得了明显的突破,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在垃圾发电领域处领先地位。随着环境的恶化,全球对大气环保的重视达到空前一致的程度。

      2005-09-26

      在技术上,由于新能源发电领域各环节的科技含量高,目前,某些专有技术我国并不完全掌握。   “以太阳能发电为例,我们可以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电池,却连基本的电池原料都不能自给。”

      2005-09-12

      日前,本报曾报道,因为不堪煤炭涨价、发电成本迅猛增长,曾一度热衷进军中国发电领域的外资企业纷纷撤离。   

      2005-08-23

      但是,新源的成立意味着中国电网的最大垄断者又重新回到了发电领域,与2002年改革后重组而成的五大发电集团直接在发电侧展开竞争。“这标志着电力改革正在走回头路。”

      2005-07-28

      为实现到2007年供电10000兆瓦的目标,尼公共企业管理局称尚需新增投资180亿美元,其中70亿美元用于发电领域在现有3000兆瓦的基础上再增加7000兆瓦发电能力,其余用于供电及输电设施建设。

      2005-06-02

      来自电网、发电领域的高层人士也纷纷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国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阐述了特高压电网战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懋振介绍了南网的发展战略及实践。

      2005-05-09

      通吃产业链 由于中国发电领域的利润率正在大幅降低,早期进入中国的外资独立发电商已基本退出,并且这一撤退的总体趋势仍在继续。

      2005-04-28

      继承了原国家电力公司核电资产的中电投集团再次启动山东海阳核电计划,同时开辟辽宁瓦房店战场,已成为发电领域的核电“领跑者”。

      2005-01-14

      他说:“外资电力独立开发商退出我国发电领域的原因,除企业自身经营困难外,投资风险和电力过剩成为影响投资主体热情的主要因素。”   ...由此看来,外资撤出中国发电领域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电力过剩苗头已经显现   年初,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专家叶荣泗曾对今年电力供应情况作出过预测。

      2005-01-11

      焦虑之中的等待   国家宏观调控成为发电领域2005年头当一件大事。也正因为如此,有关企业想方设法获取相关信息。   

      2005-01-06

      当时中国电力需求增长很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鼓励和吸引外来资本进入中国的发电领域,开出了年固定回报率为15%到20%的条件。   

      2004-12-29

      巨大的市场空间诱引着包括民营资本对进入发电领域的冲动。于是,从今年年初,各地纷纷上电厂的苗头已经出现,随后西南小水电开发蜂拥而上,这些电建项目先建后批、边建边批甚至建而不批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

      2004-12-28

      事实上,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的第一批外资电力独立开发商已基本退出中国发电领域

      2004-11-25

      专家们称,这一电站是我国并网光伏发电领域的成功典范,填补了我国在大型并网光伏电站设计和建设中的空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04-11-05

      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张华祝公开表示,中国政府已制订了加快核电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包括加拿大、法国、俄罗斯、美国等多个拥有先进核电技术的国家,都先后表示,有意参与中国未来的核电发展,并已开始为未来十六年中国核能发电领域价值四百亿美元的合约角力

      2004-11-03

      11月1日,东方汽轮机厂与德国repower公司在京举行风电技术许可协议签字仪式。由此,东方汽轮机厂在继开发研制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大功率汽轮机与核能发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等大型设备后,

      2004-05-10

      归纳各方面人士的意见,比较一致的看法体现在:   ——实现了厂网分开,打破了电力工业长期以来垂直垄断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在发电领域引入竞争机制,调动了各方投资电力建设的积极性;   ——建立电力监管机构

      2004-04-01

      民营企业进入发电领域的也很多。比如华睿公司,尽管它目前的规模还不能和其它大公司相比,但发展势头很快。   张国宝说,电力供应紧张再次提醒我们要进一步加快电力体制改革。

      2003-12-31

      发电领域“跑马圈地”、无序竞争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我认为这是一个规划的问题。电力工业的特点是发、输、用同时进行,是一个整体。...第二,发电领域的竞争已经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第三,改革在促进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衡量改革成败的关键就是要看是不是促进了发展,这是由我国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因素决定的。

      2003-11-20

      同时,大力推进国有电力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吸引和筹集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发电领域。 第三,要适应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上网电价改革步伐,强化电源建设投资成本约束机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