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07-11-08
其中,黑色金属用电同比增长22.6%,增速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有色金属用电同比增长30.6%,增速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化工行业用电同比增长14.0%,增速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建材行业用电同比增长...1~9月,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和建材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合计78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4%,增速同比提高4.0个百分点。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2007-09-29
化工行业推广离子膜烧碱生产等新技术,充分利用煤层气资源作为民用燃料及化工资源。到2010年,主要化工产品单位能耗降低15%,争取在煤制油、二甲醚、煤制烯烃等洁净能源发展上为国家做出贡献。
来源:统计局网站2007-09-28
在39个工业大类中,钢铁行业利润同比增长58.9%,建材行业增长64.0%,化纤行业增长1.2倍,化工行业增长52.3%,电力行业增长41.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5.9%,煤炭行业增长41.2%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07-09-05
分行业看,石油石化和煤炭行业出口交货值明显下降,分别下降28.3%和15%;冶金、汽车、机械、化工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较快,增速均在30%以上。...在国资委监测的28个行业中,冶金、煤炭、化工、汽车、建筑、交通、电力和机械等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较快,增速在20.6%~34%。 在国家限制资源性产品出口政策的制约下,出口交货值增速同比明显回落。
来源:CCTV.com2007-08-30
——化工行业:主要产品单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16%,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下降8%。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29日说,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已经确定:到“十一五”期末,中央企业要确保完成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其中石油石化、冶金、电力、交通运输、化工
来源: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7-08-14
与5月相比,除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持平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煤炭均有较大增长,增速下降的是非金属和纺织业。因此总体来,用电结构重工业化趋势依然强劲。...从电力需求主要行业的月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情况(非累积)来看,今年6月化工、黑色金属、非金属、有色、煤炭和纺织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依次为43.02%、24.84%、41.26%、34.93%、
来源:中电联2007-08-07
从6月当月用电情况看,钢铁(主要是铁合金)、有色(主要是铝冶炼)行业用电增长呈现小幅回落,环比分别下降了0.9、1.95个百分点,化工行业环比又加快了0.22个百分点,建材行业与5月份持平。...有色金属行业用电量增长比去年增长率有一定的提高,基本稳定在30%左右的水平上;钢铁行业用电量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去年同期增长率水平;化工行业用电量增长率与去年同期用电量增长率相比也有2-3个百分点的提高
来源:发改委2007-08-03
前五个月,石化行业实现利润2242亿元,增长27.1%;其中,化工行业利润620亿元,增长75.7%。...主要化工产品中,乙烯产量增长18.7%,烧碱、纯碱产量分别增长17.3%和10.7%,化肥、农药产量分别增长12.3%和25.6%。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
来源:发改委2007-08-01
以上化工行业标准由化工出版社出版,电力行业标准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来源:新华网2007-07-27
老李生活环境的变化得益于我市正在大力实施的"三三三"工程——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各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三年规划和化工行业专项整治三年计划。...仅去年一年,杨舍镇就对高翔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沙洲制药厂、玻璃马赛克厂等40多家企业动了"手术",爆破、整治烟囱67根,拆除燃煤锅炉89台,减少燃煤14.27万吨,削减二氧化硫1828吨,削减烟尘5710
来源:发改委2007-04-04
其中,化工行业利润188亿元,增长86.7%。 ...主要化工产品中,烧碱、纯碱产量分别增长18.2%和8.8%,化肥、农药产量分别增长9.1%和31.4%。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
来源: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07-03-16
此次中标印证了和利时在中国制盐和盐化工行业具有丰富的控制经验和突出优势。... 日前,和利时公司又获得我国最大的盐化工集团--江苏省盐业集团洪泽盐化工有限公司的热电和硝盐两套dcs项目。这次中标的100万吨硝盐化工项目,目前为国内最大,其工艺复杂,控制要求严格。
2007-01-17
从2005年重点查处电力行业的第一次“环保风暴”,到2006年重点查处化工行业的第二次“环保风暴”,再到几天前掀起的以“区域限批”为着眼点的第三次“环保风暴”,环保力量的一次次爆发和发挥实效,让人乐观。...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后,国家环保总局调查发现:2万多家石化企业基本在江河边和人口稠密的饮用水源地;更为严重的是,45%的化工企业存在严重环境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