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治理环境”相关结果547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杨瑞雪2014-04-15

      一位普通的环保从业者近日发出这样的呼吁:希望所有从事环保相关行业的同行能真正本着想治理环境,共同治理环境的精神和态度,为我们自身也好,为子孙后代也罢,留下一片美好的环境而共同努力。

      来源:新闻晨报2014-04-10

      可以节省电费,多余的电量还能卖给电网,同时也对治理环境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这样的好事推广起来依然面临难题。

      来源:科技日报2014-04-09

      节能减排与治理环境,这些事情已经不再是一组组新闻中的数字,而是关系到每个人实际的生活。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郭 婷2014-04-08

      苏明:长期以来,对污染排放的收费是政府治理环境和公共财政发展过程中的过渡形式。不只是在环境方面,在水利治理、民航、铁路等很多行业都有收费。...一句话,环境税更有利于治理环境。环境税收资金应如何分配管理?记者:我国环境税的征管模式已敲定为环保认定、税务征管。那么,您对环保部门和税务部门的征管能力建设有哪些建议?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4-04-03

      同时,结合发达国家治理环境的经验来看,我们认为,固废处理领域在未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并且投资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大气治理与污水处理。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骆伟琼2014-03-18

      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环保在鼓励企业节能减排方面,期待财政资金进一步发挥方向引导作用,调动社会资金参与治理环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促进和加快企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改造,努力提高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技投入和创新能力

      来源:OFweek 物联网2014-03-13

      物联传感市场部负责人表示,国家虽然出台相关政策治理环境,提升空气质量,但雾霾整治绝非一日之功,要想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配备smart room智能家居必不可少,如室内配备了空气质量传感器、pm2.5吸顶探测器

      来源:和讯股票2014-03-13

      二是我们治理环境的措施手段也出了问题,不能够适应环境污染的要求。

      来源:《瞭望》记者:王仁贵2014-03-11

      开启中国经济全新空间绿色能源体系的构建,将成为中国治理环境的根本性抓手。采访中,雾霾的困扰,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要议题。而绿色能源体系的构建是实现这一愿景的根本途径。

      来源:中国证券报2014-02-24

      从国内政策面看,在未来治理环境的大背景下,煤炭消费将严格控制总量的增长,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这意味着煤炭消费将受到影响。

      来源:中国证券报2014-02-24

      我国目前环境治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控制煤炭消费以及煤炭替代来实现的,因此治理环境是减少煤炭消费最强动力。...如何使全国上下一致,对治理环境有共同理解和决心,是我国煤炭峰值提前到来的根本保障。第二,清洁能源保持强劲发展速度。我国风电、太阳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非常小。

      来源:新华网2014-02-21

      比如,为了治理环境,目前大陆已经开始控制煤炭消费量,鼓励清洁能源利用。相比之下,台湾更加重视能源的安全性。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2014-02-21

      就在这次事故后,英国政府反思发展方式,认真治理环境,为摘掉伦敦长期的雾都帽子,展开了一系列治理空气污染的行动,包括1956年推行《清洁空气法案》,以及其他清洁生产的法律。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张天蔚2014-02-14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消除雾霾、治理环境,是一项典型的知易行难的艰难过程。经过雾霾空气的多年洗礼和随之进行的各种讨论、争论,空气污染的成因早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赵婧 杨烨2014-02-11

      他坦言,各地环保治理资金可能会包括治理环境问题的资金投入以及一些环保科研、技术研发等相关专项资金,一直以来因为缺乏有效监管,成为极易孳生腐败的温床。

      来源:光明日报2014-02-07

      其结果是先发展地区在经济发展后治理环境,后发展地区在先发展地区治理环境时污染环境。这种阶梯式进程的先发展后治理的局面,使环境治理变得更加复杂。环境治理面临城镇化进程的巨大挑战。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4-01-17

      吴国潮直言: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不能只关注经济效益,治理污染要立下决心、舍得投入,只要是对治理环境有益的改造,投入再多都是值得的,作为省属国企,为保护我省环境作出更大贡献浙能集团责无旁贷。

      来源:长江商报2014-01-15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很严重的环境问题,治理环境刻不容缓,那光伏产业如何抓机遇呢?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3-12-25

      他说:旧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治理环境刻不容缓,这必然迎来新能源时代。光伏电站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虽然只是星星之火,但却是抗击雾霾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来源:中国环保网2013-12-24

      生态红线既体现了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也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既考验着我们的发展观、政绩观,也考验着我们的制度创新能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