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强度”相关结果894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11-13

      “一直以来,马士基致力于通过提高现有船舶的能源效率来降低碳排放,和2008年相比,公司的碳强度降幅已超过40%。...卡卡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马士基计划到2030年,海运领域至少25%的货物运输使用绿色燃料,运营碳强度比2020年降低50%。”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2023-11-10

      (三)“十四五”工作推进方向“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和碳强度、碳排放总量控制对清洁取暖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因地制宜、统筹优化,积极稳妥全面推进清洁取暖工作。

      湖北省2022年度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纳入企业可用绿色电力交易凭证对应减排量抵销实际碳排放

      来源:湖北省生态环境厅2023-11-08

      企业实际应发配额=2022年实际产量×历史碳强度值×行业控排系数×市场调节因子其中,历史碳强度值为企业基准年间碳强度的加权平均值,基准年选取见附件1-3。行业控排系数见附件1-2。

      湖北省公布2022年度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

      来源:湖北省生态环境厅2023-11-08

      企业实际应发配额=2022年实际产量×历史碳强度值×行业控排系数×市场调节因子其中,历史碳强度值为企业基准年间碳强度的加权平均值,基准年选取见附件1-3。行业控排系数见附件1-2。

      来源:电网头条2023-11-07

      近日,福建厦门某节能灯具生产企业与兴业银行厦门分行达成合作,并委托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对企业前期碳强度进行基准值测算。...根据合同约定,若企业在观察期内碳强度低于基准值,将可享受贷款利率优惠。 该笔业务的达成,标志着厦门市首笔技术创新基金项下贷款碳效益挂钩的创新模式正式落地。

      火热报名中 |2天峰会、20+热门议题 AutoESG2023数智低碳---中国汽车碳管理创新峰会亮点抢先看!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3-11-02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减碳之风吹遍全球,而汽车行业则由于产业链长、辐射面广、碳排放总量增长快、单车碳强度高的特点,成为各国碳排放管理的监管重点,聚焦汽车业的碳博弈也逐步升级。

      来源:隆基绿能2023-10-23

      其碳排放占全球一半以上,发电相关碳强度居全球之首,2022年为590克co/kwh,高于全球平均值(460克co/kwh)。

      隆基绿能李振国:“绿电”+“绿氢”是助力亚太地区加速能源转型的必然选择

      来源:隆基绿能2023-10-22

      其碳排放占全球一半以上,发电相关碳强度居全球之首,2022年为590克co2/kwh,高于全球平均值(460克co2/kwh)。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10-18

      48%的受访者认为缓解气候变化问题的首要任务是为人类和地球重新设计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型能源体系,降低能源碳强度。受访者同时认为需要加大可再生技术投资力度,包括储能、氢能和电力自动化技术等。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10-10

      有望成为航运业最佳脱碳燃料国际海事组织(imo)2020年8月发布的第四次温室气体研究报告显示,2012-2018年,国际海运碳强度降低约11%,但温室气体年排放量从9.77亿吨增至10.76亿吨。

      评点ESG报告 | 七千余家A股及H股上市公司仅1/3披露碳排放数据

      来源:中国环境2023-09-18

      在已披露的碳排放数据中,有很多公司没有按范围1/2/3披露,有的没有披露碳强度/密度数据。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企业数为2121家,占披露数的99%以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密度披露1629家,占2135家76.3%左右。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3-09-15

      稠油热采能耗强度是常规油田平均水平的3倍,导致能耗及碳强度增加;高含碳气田开发,其碳排放强度是常规气田开发的2—3倍;在产油气田开采年限增加,稳油控水难度大,导致油田能耗量逐渐增加,碳排放量也逐年增加。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3-09-11

      无论是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我国的碳强度和能源强度均明显要高。要取得温室气体控排工作的进步并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实现碳强度和能源强度的下降。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3-09-11

      无论是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我国的碳强度和能源强度均明显要高。要取得温室气体控排工作的进步并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实现碳强度和能源强度的下降。

      重磅 | 水电总院发布《能源变革指数蓝皮书2023》

      来源: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2023-09-07

      能源强度稳步降低,能源效率稳中有升。排名前十的国家建立了更为合理的消费体系,在终端电气化率、能源效率和碳强度等方面表现出色。能源消费变革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在能源供给方面非化石能源生产快速增长。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9-04

      而实现我国降低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目标,节能提效将同样贡献大头。实现碳达峰的基本路径之一,是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碳强度,即减少单位gdp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3-08-25

      2022年10月27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就下一步如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问题给出回应:落实“十四五”碳强度下降目标任务,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强度和总量

      来源:云南政协2023-08-18

      围绕国家下达云南省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综合考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增量)、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能耗强度碳强度下降等目标,测算出云南省不同行业的碳排放数据,研究确定全省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

      云南政协提案:大力推动绿色金融 加大风光领域支持力度

      来源:云南省政协2023-08-18

      围绕国家下达云南省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综合考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增量)、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能耗强度碳强度下降等目标,测算出云南省不同行业的碳排放数据,研究确定全省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

      来源:平凉市工信局2023-08-15

      以保障工业领域能源安全,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底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准确把握工业发展合理用能与节能降碳强度的关系,立足全市工业发展用能供给,着力化解各种风险隐患,切实保障工业能源安全,...到2030年,产业结构布局和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达到国家和省上碳排放强度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