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近零碳城市”相关结果283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10-27

      强化技术集成创新 打造近零碳建筑标杆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被动式近零碳(能耗)示范项目建筑面积为5208.3平方米,是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公司综合运用新型低碳建筑建造、低碳能源、智慧管理用能等技术建设近零碳建筑的范本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3-09-12

      中国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小荣向记者介绍,这个近零碳园区内吹来的丝丝凉风并不是由空调转换而来的,而是可以“冷暖双制”的浅层地热能在发挥作用。...如今,中深层地热资源供暖已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2+26”城市及汾渭平原11个城市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北方地区清洁供暖的重要绿色替代能源。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9-11

      中国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小荣向记者介绍,这个近零碳园区内吹来的丝丝凉风并不是由空调转换而来的,而是可以“冷暖双制”的浅层地热能在发挥作用。...如今,中深层地热资源供暖已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2+26”城市及汾渭平原11个城市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北方地区清洁供暖的重要绿色替代能源。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9-11

      为创建全国首个“近零碳排放区”奠定基础。...像湖北全省均适合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在武汉、宜昌等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相当于4225万吨标煤,可以为10亿平方米以上建筑供暖供冷。”事实上,地热能的减排效应已有验证。

      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2023-08-31

      8月4日,石家庄藁城区地热供暖项目首口地热先导试验井顺利开钻,冀东油田成为中石油首家在省会城市开展地热能开发的油气田单位。绿电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加快油气生产用能清洁替代,优选30口井开展零碳/近零碳井场先导试验,可年均减少碳排放1200吨。新疆油田针对不同类型油藏开展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试验,截至8月中旬年注碳超12万吨。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2023-08-24

      在系统减排方面,要瞄准城市、园区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大力发展能量系统优化、资源循环型耦合技术等。这些技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支撑绿色低碳转型目标的实现。绿色低碳技术是全球新一轮科技竞争的主要赛道。...石化等重点行业应用先进技术实行节能降碳改造,还要有序发展清洁燃料(原料)与过程替代技术、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负排放技术等;在建筑领域,要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以及其他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在交通领域,既要注重低碳(近零碳

      上海:加快示范区公共领域用车新能源化 完善充电桩、加氢站等配套设施

      来源:上海市交通委2023-08-23

      在水乡客厅等近零碳示范区率先实施更加绿色的交通管理政策。...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坚持共同富裕原则,贯彻“人民城市

      山西长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风电光伏高质量发展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23-08-15

      开展近零碳排放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等试点示范。推动节约型机关、校园建设。加强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长治市中心支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长治监管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1

      甘肃陇南:支持建设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来源:陇南市人民政府2023-08-11

      陇南市获评新华网第八届绿色论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乡村振兴绿色实践优秀城市,获评第二届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合作大会“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十佳城市”称号,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联合国绿色亚太环保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3-07-11

      南方电网公司全面启动近零碳示范区建设,率先将生产科研基地打造成我国绿电消费规模最大的央企零碳总部基地示范区;加速推进绿色低碳办公,公司万元产值办公能耗同比下降超10%;组织召开“粤港澳大湾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南方电网公司积极推广交通、工业、建筑等重点领域电能替代,2022年新增电能替代项目1.96万个,实现电能替代电量4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6%;截至2022年底,已建成充电桩8.65万个,实现县级及以上城市全覆盖

      《山东省<mark>近零碳</mark><mark>城市</mark>、<mark>近零碳</mark>园区、 <mark>近零碳</mark>社区示范创建实施方案》印发

      来源:山东省生态环境厅2023-07-10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7月6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东省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 近零碳社区示范创建实施方案》,详情如下:

      山东省<mark>近零碳</mark><mark>城市</mark>、<mark>近零碳</mark>园区、 <mark>近零碳</mark>社区示范创建实施方案

      来源:山东省生态环境厅2023-07-10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7月6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东省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 近零碳社区示范创建实施方案》,详情如下:

      广东四会: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在2030年前达峰

      来源:四会市发展和改革局2023-07-10

      加强低碳城市、低碳城镇、低碳社区及近零碳排放示范项目的经验总结及宣传推广工作,继续推动城镇、园区、社区、建筑、交通和企业等领域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是我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高品质城市、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主阵地、

      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2023-07-06

      探索近零碳建筑、社区气象服务,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乡村分布式储能、新能源并网和多能互补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提供气象保障。...开展大湾区植被生态系统固碳效益评估,为城市碳汇网络建设提供气象支撑。制定适用广州的建筑节能设计气象标准,开展节能降碳评估。研发建筑物冷负荷实时监测预报系统,优化空调制冷、蓄冷系统运行。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3-07-06

      此外,该先导区还把数字经济与低碳发展深度融合,积极推动能源互联网、智能车联网、智能化基础设施等新技术、新业态在城市低碳发展中的应用,为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培育新动能。...据悉,接下来江苏将推动“低碳未来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启动首批10个工程示范项目建设,力争实现碳排放强度在现有标准基础上再降低20%;在全国首次设立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探索近零碳排放示范园区

      来源:临沂市人民政府2023-07-05

      83.开展近零碳试点创建活动。认真落实全省近零碳试点创建活动工作方案,以低碳基础较好、减排潜力较大的县区、社区和园区为突破口,开展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品质城市彰显新魅力。城市综合承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品质城市·美好临沂”形象充分彰显,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突破400万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打造近悦远来的鲁南苏北地区中心城市。

      来源:央视网2023-07-03

      打造的“顺易充”充电运营服务平台,已接入全国范围内的充电桩超过69万个,注册用户达到440万人,惠及众多城市和乡镇农村的车主。...2023年至2024年,南方电网公司还将建设40个近零碳示范区。创新数字服务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在真方便,只需要一个‘app’,走遍全省哪里都能充电。”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3-06-30

      同时,建成东部产业园能源港(全国首座花园式能源港),打造集“光储充检换展”为一体的电动化综合应用场景,助力三江新区成功申创四川省近零碳排放示范园区。...2022年,宜宾市建设交通碳大脑智慧平台,接入车辆运营终端1.7万余个;建成车路协同应用示范线两条,推动电动重卡在城市物流、建筑工地等场景的商业应用,助力宜宾市成功入选2022年“千兆城市”、城市级智能网联示范区

      来源:新华网2023-06-15

      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分别从绿色低碳发展格局、资源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设方式低碳转型、城市美好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预期目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行业科技创新载体,培育省级建设领域科技创新基地,提升重点企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深化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和工程示范,加快科研成果实时转化,在全国首次设立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探索近零碳排放示范园区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2023-06-08

      访市场 破解短板,让城市更智慧更便捷充电是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刚需。4月,本应步入淡季的车市依然火热。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和公众环保意识不断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充电效率慢,费心费力;另一方面,公共充电桩布局不完善,节假日期间“排队充电”“无处充电”,使用体验不佳……为探索破解之道,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于2021年7月29日建成投运全国首座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的“近零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