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动汽车碳排放”相关结果2609

      来源:绵阳市人民政府2024-01-24

      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到2025年,公(专)用充电设施与电动汽车比例不低于1:10。积极建设分布式能源、配电网、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有利于清洁能源发展的基础设施。...认真落实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和绵阳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二次、三次全会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碳排放

      运营成本和电池数量降低30%以上!我国学者在<mark>电动汽车</mark>换电运营管理研究取得进展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4-01-15

      电动汽车的推广与发展能有效降低碳排放、促进清洁能源转型,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当前,单站式“分散充电、分散换电”的换电电动汽车运营模式面临着城市内充换电需求与配电网容量潜在不平衡的巨大挑战。

      来源:国网河南经研院2024-01-15

      针对农村现代智慧配电网、新型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防汛抗灾能力建设等,立足河南省情,深入研究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发展新形态,为河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合理建议。...针对河南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乡村清洁能源建设、能源大数据产品确权定价、碳排放监测等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与思考,着眼河南能源长远发展,提出了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相关建议。

      南瑞继保“最强大脑”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最大新型储能电站投运

      来源:南瑞继保2024-01-10

      按照设计预期,宝塘储能站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调节输送4.3亿度清洁电能,满足20万居民用户的用电需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万吨。...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行,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特征的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以及分布式能源系统、电动汽车等交互式能源设施广泛接入,同时伴以季节性的台风、雷电等恶劣气候的影响,大湾区电力运行断面潮流控制

      高污染or真环保丨<mark>电动汽车</mark>原罪剖析

      来源:能源新媒2024-01-09

      他表示电动汽车不算“新能源”,因为不少国家的电能仍是火电,如果全球所有的汽车都换成电动汽车,所需的电能将是目前的两倍,会造成更多的碳排放。...而且,电动汽车的生产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从锂矿开采到废旧电池处理都会造成环境破坏。

      来源:江永县人民政府2024-01-09

      谋划化学储能项目、电力制氢项目、引导自备电厂、传统高载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提高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利用率。...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2%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降低14.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省市下达任务,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唐山发布2024-01-05

      面向全要素感知的配电网可靠性提升推广类示范、智慧单元负荷管理终端升级示范应用、“电动重卡+光伏+储能+调峰”新业态示范、基于地县一体的主配网模型及数据技术支撑体系试点示范、无人机巡检综合示范、重工业城市碳排放综合分析示范等

      HPBC光伏换电站投运  隆基绿能与蔚来开创全新“出行碳中和”场景

      来源:隆基绿能2024-01-03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正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新选择。蔚来作为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企业的代表,通过产品和技术研发投入,为用户提供高性能的智能电动汽车与极致的用户体验。...其中,2022年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总量约为12亿吨,特别是公路运输,目前占全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的85%以上,是交通碳排放绝对的主体和减排重点。

      来源:娄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2-29

      坚持电动汽车推广应用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按照“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原则,加快推进单位停车场、社会停车场、高速服务区、专用站场等场所充(换)电设施建设,有计划推进既有居住社区充电桩建设...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省下达目标。——工业领域。

      来源:通州区城管委2023-12-28

      “虚拟电厂”是将不同空间内的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发电和用电资源聚合起来,实现统一优化调度,进而能够根据电网需求进行调控和响应的“虚拟集中式电厂”。...(4)示范效益层面,一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41吨,相当于126亩人工林一年的减碳量,助力实现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同时可促进车网互动技术的推广应用。

      零碳智慧园区应该如何建——院士领衔、园区实践,各方建议、企业加码!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12-25

      在电力技术创新方面,探索电力物联网技术、长周期储能技术、碳捕捉封存与利用技术、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及v2g技术等...一是园区内无工业用地,无高耗能工业项目,以居住商业办公业态为主,整体用能与碳排放不大;二是园区内绿地、水体、湿地等生态系统种类齐全,面积占比较大,碳汇能力较强;三是园区内供暖采用热电厂余热供暖,供暖碳排放很低

      宁德时代、广汽埃安、隆基绿能等入围!全球灯塔网络新增21家成员!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12-15

      实施后,工厂能耗降低59%,二氧化碳排放减少61%,用水量减少57%,归一化废物产生量减少64%。...广汽埃安(中国广州):为满足客户对可靠定制化电动汽车不断增长的需求,广汽埃安共部署了40多个第四次工业革命用例,为客户提供超过10万种配置选项,并确保及时交付合格产品。

      来源:葫芦岛市人民政府2023-12-13

      方案提出,加快淘汰老旧公务用车,率先采购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新建和既有停车场要配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鼓励单位内部充电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牢牢把握“双重战略定位”,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确保完成葫芦岛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12-13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也是碳排放大国,电力行业占能源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2%左右。加快推进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破解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关键之举在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12-11

      “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和碳强度、碳排放总量控制对清洁取暖提出新要求,必须因地制宜、统筹优化,积极稳妥全面推进清洁取暖工作。...结合“煤改电”工程、电动汽车下乡等,重点推进山区“煤改电”和农村低压配网改造,提升供电能力。补强局部配网,对城中村、运行25年以上的小区开展低压配网改造,压降停电频次。

      来源:人民网2023-12-06

      国网吉林经研院扎实开展北方地区换电站标准化设计研究,编制《吉林省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吉林省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版)》《吉林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

      来源:中新网武汉2023-12-04

      “光”是指在建筑物表面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储”是在建筑内布置分布式蓄电以及利用智能充电桩、电动汽车等,使建筑成为一个储能场所;“直”是指建筑内部采用直流配电;“柔”是指使建筑用电系统成为电网的柔性负载...中新网记者在示范基地落成现场了解到,此次落成的武汉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可通过完整直流产品、解决方案以及系统层面的柔性调节能力,实现新增充电桩等关键负载100%的光伏绿电供给,并结合已有光伏发电,帮助整个工厂每年减少577吨的碳排放

      来源:三峡集团2023-12-04

      三峡巴西公司积极投资当地新能源业务和绿氢、储能、电动汽车等创新项目,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三峡巴西公司2022年碳排放清单还获得了巴西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又称“温室气体协议书”)金章认证。

      园区进阶之路:零碳园区怎么建?看科创这个一站式解决方案就够了!快戳

      来源:珠海科创储能2023-12-01

      它主要通过太阳能发电、储能电池存储、电动汽车充电、高效水冷中央空调等技术,实现园区的能源自给自足和污染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04高效制冷高效制冷技术是零碳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来说,零碳园区就是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各种技术把园区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全部抵消实现碳元素的「零排放」。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11-30

      加快推进充电桩建设,全市公共和专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8940个,居全省第5位。...发布会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潍坊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018.2万千瓦,居全省第1位,成为省内首个“千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城市”,实现发电量124.1亿千瓦时,可替代能耗372.3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