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科学院院士”相关结果2117

      来源:电动公会2020-03-31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看过该“针刺试验”后,也肯定了刀片电池的安全性优势:“刀片电池在针刺实验中表现非常优异,长条电池的散热面积很大,针刺短路的回路比较长,产热能力下降,因此对电池热失控的影响更小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3-25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今年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明了当前行业发展的紧迫态势。疫情影响或持续到第二季度2020年是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

      来源: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0-03-18

      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风能热利用系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建中为首的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基于风能利用与热力学交叉理论提出了“风热机组”的创新理念,该机组以风能作为驱动力,不经过发电环节而直接将风能转化为热能

      来源:亮报2020-03-18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表示,特高压输电技术和装备已经是中国在国际电力市场上的新名片。很显然,特高压的头角刚刚展露,未来将在“新基建”的建设大潮中大展身手,有望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新基建。

      来源:能源杂志2020-03-11

      03氢能产业的多重挑战今年1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表示,鉴于多种技术路线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氢燃料电池汽车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在2035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3-11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建议,“十四五”期间,应充分发挥已建成跨区特高压直流的输电能力,建设已核准特高压直流配套电源,提高经济效益;继续研究完善华北、华东、南方、西南(川藏渝)、东北六大区域电网的输电电压等级和主网架结构

      “十四五”将至 清洁供热面临的变化与机遇

      来源:CHPLAZA清洁供热平台2020-03-10

      针对地热能源,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认为,地热不能一味用以发电,应该合理按照资源禀赋,在高温地热丰富的西部地区优先发展地热发电,反之则优先发展地热供暖。...今年1月,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郑声安在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透露,“十四五”期间,将推动可再生能源从补贴推动转向动力内生,实现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系统的双向友好性,推动多能互补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

      “十四五”将至 清洁供热转型方向何在?

      来源:中国清洁供热平台2020-03-09

      针对地热能源,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认为,地热不能一味用以发电,应该合理按照资源禀赋,在高温地热丰富的西部地区优先发展地热发电,反之则优先发展地热供暖。...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表示,我国北方采暖区域内目前已有热电厂装机超过6亿千瓦,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0-03-05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黄维团队等领衔的两项研究成果登上《自然》子刊。...面对巨量市场需求,他将带领团队在基础研究工作方面,抓住推动钙钛矿光电子器件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指标,努力突破当前钙钛矿类材料在光电领域应用中所面临的科学瓶颈。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3-05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谈及新型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时坦言。凭自身优势占据一席之地“近几年由于市场追求长续航和多场景应用,加上补贴政策向高能量密度倾斜,三元锂电池反超磷酸铁锂电池,成为市场宠儿。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3-05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中国电动车百人会上也提出,未来氢源的有效解决方案,是利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的“绿电”电解水制“绿氢”。...但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看来,我国“三北”地区的“弃风”“弃光”是不正常的、是短期现象,一旦造成这种现象的人为和技术原因消除,也就无“弃风”“弃光”可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3-03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中国电动车百人会上也提出,未来氢源的有效解决方案,是利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的“绿电”电解水制“绿氢”。...但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看来,我国“三北”地区的“弃风”“弃光”是不正常的、是短期现象,一旦造成这种现象的人为和技术原因消除,也就无“弃风”“弃光”可用。

      来源:电池中国网2020-03-02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表示,基于各国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比较,短期来看是液态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发展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炭负极,中长期将从液态电解质电池逐步过渡到全固态电池。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2-26

      固态电池vs全固态电池混合固液是务实选择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公开表示,基于各国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比较,短期来看是液态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发展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炭负极,中长期将从液态电解质逐步过渡到全固态电池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0-02-21

      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冯小明对此表示,各地还是要强力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为塑料回收利用提供可靠的原材料保障。

      动力电池产业剧变前夜:到底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锂电池?

      来源:建约车评2020-02-20

      鉴于此,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老师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年会论坛上透露,此刻,磷酸铁锂系统的度电成本已经可以做到600元,而三元811系统的度电成本,哪怕是强大如特斯拉恐怕也要1000元,甚至会更高一些

      来源:众创互金平台2020-02-19

      彼时作为气候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丁院士也参与此次联合国气候大会,并在此后接受了《面对面》主持人柴静女士的专访。...丁仲礼院士说:“我把‘碳排放权’视作发展权,视为基本人权,那么人与人之间就应当有个大致相等的排放空间。”当柴静女士问道:“您身为科学家,是否应当以保护地球的前提下去制定方案?”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0-02-18

      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朱瑞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旗煌、黄维等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混合阳离子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临近空间的稳定性研究。...两年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游经碧课题组成功实现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的突破。

      来源:中国核工业2020-02-13

      带着这些问题,本刊对话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2003年,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作,当时基金委员会也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去研究如何战胜sars。现在的情况跟2003年完全不一样了。

      来源:未来汽车日报2020-02-12

      1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曾公开表示,目前电动车厂商需要关注的问题不再是续航里程,而是车辆安全和充电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