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力系统转型”相关结果391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3-08-30

      因此,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由之路。”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卫斌表示。...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并应对其带来的系统性变革,数智化建设已成业界共识。数智化技术向深层渗透“未来电力系统是复杂的、高度分散的、具有海量元件的巨系统,其有效运行需要依靠智能化的手段。

      加速能源创新 开启绿色未来|隆基出席印度G20能源部长级系列会议活动

      来源:隆基2023-08-15

      此次隆基作为唯一受邀出席的中国光伏企业与中国能源局,中科院电工所及驻印度使领馆代表等共同出席 “gpfm:迈向五大洲的五大示范”和“国际智能电网行动网络(isgan)& gpfm:聚焦电力系统转型与政策和私营部门参与

      崔宜筠、朱梦曳:如何突破<mark>电力系统</mark><mark>转型</mark>的短期困境?

      来源:绿色和平发布2023-08-14

      至此,中国以风光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已初具规模。依照国际能源署定义,中国已进入电力系统转型的第三阶段——即系统运行模式主要由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决定的阶段(图1)。

      高压级联为何叫好不叫座?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08-09

      机构普遍认为,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正在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型,风光装机量、 发电量占比日趋提高,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升。...电化学储能作为优质的灵活性资源,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均可以发挥提高效率、保障平稳运行等作用,势必成为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刚需。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3-08-02

      2021年3月国家首次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并开始积极推进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电力信息化建设加速进行。

      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深化电价机制改革 着力建设多层次<mark>电力</mark>市场体系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3-07-24

      《蓝皮书》结合“双碳”战略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要求,在研判电力系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现有电力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全面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理念、内涵特征,系统描绘了新型电力系统加速转型

      200MW/400MWh!贵州省内首个大型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并网

      来源:科华数能2023-07-20

      7月19日,贵州省首个大型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中核紫云200mw/400mwh储能电站(一期200mwh)并网成功,标志着西南地区新型电力系统转型迈上新台阶。...科华数能s液冷储能系统深度融合了电力电子和数字化技术,在系统设计上通过部件模块化、产品标准化、工程产品化的设计,提升系统可用性、易用性,降低安装运维难度,缩短施工周期,实现综合降本;在系统应用上采用智能温控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7-19

      能源电力系统转型是国家“双碳”战略推进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以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加快现有煤电高效清洁燃烧转型发展,保障煤电在电力结构中的兜底作用,积极推动燃机项目工作,确保传统优势领域的稳固;顺应可再生能源爆发式增长的大潮,加速推进风电、光伏项目开发

      来源:国网河南电科院2023-07-13

      ,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加快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新型电力系统、光伏整县开发等战略落地。...、台区储能、充电桩进行常态化监测,使台区“看得清、管得住”;二是台区对外支撑调节,通过能量潮流控制、互济设备统一调度、低压柔直互联等手段实现台区间分散资源聚合互动,支撑线路功率和电压调节,发挥台区作为电力系统末端最小神经元对上级电网电力电量平衡和电能质量治理的支撑作用

      来源:先思录2023-07-12

      确保电力系统转型成本不超过社会承受力。供需协同是运行逻辑维度。...在此背景下,电力系统的灵活适应能力确保了电力系统的“系统性”得以保持和发展。确保电力系统灵活性与系统性的根本保障是数据信息的不断丰富和有效使用。数字赋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

      来源:新华网2023-06-29

      国家电投四川公司董事长周庆葭认为,新型电力系统转型背景下,应创新开发模式,实施清洁能源融合式大基地开发,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能源局局长梁武湖介绍,为满足高速增长的用电负荷和用电量,四川加快建设多能互补的重点电源项目和互联互济坚强电网,加快规划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及其支撑产业、应用产业

      德国能源<mark>转型</mark>中<mark>电力系统</mark>平衡机制探讨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3-06-29

      本文重点探讨分析德国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平衡责任方机制、市场体系建设等措施,以期为各国电力系统转型提供参考借鉴。...实时供需平衡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目标。德国电力系统近10年经历了“新能源装机逐步成为第一大电源,常规电源向调节性和保障性电源转变”的重要发展阶段。当前,德国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5%左右。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06-25

      强化系统运行稳定机理探索,推进新能源网源友好互动水平提升,首创大电网本质安全特征量化评估平台(i-sed),组织实施西北新型电力系统青年创新工程,研究解决新型电力系统转型中的安全问题,进一步筑牢大电网安全防线

      大族锂电智能装备党辉:储能风口下,高质量快速交付是挑战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06-20

      大族锂电智能装备副总经理、常州子公司总经理党辉(右)储能风口已至在“双碳”的大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正在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型,风、光等大基地发电项目陆续启动,作为新能源重要配套设施,储能产业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6-19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初具规模《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新型电力系统供应保障能力稳步夯实,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系统调节能力持续增强,技术创新水平持续提升,体制改革攻坚成效突出。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6-16

      “未来电力系统是复杂、高度分散、具有海量元件的巨系统,有效运行一定需要依靠智能化手段。因此,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将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由之路。”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6-15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必须立足我国国情、遵循电力系统技术特性和发展规律,统筹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绿色、可靠的电力保障。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6-08

      因此,如何在新能源高比例渗透、多元新型负荷叠加和多种储能规模化应用的情况下,通过电网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电力系统转型的重要任务和内容。...聚焦“源网荷储”协同发展《蓝皮书》首先对我国电力系统乃至能源领域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稳步夯实,电力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持续增强,电力技术创新水平持续提升,电力体制改革攻坚成效突出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6-06

      新能源的“立”与“破”——《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解读之一2022年,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电力系统转型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其中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牵头承担“清洁能源电源发展路径及关键问题研究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3-06-02

      为指导电力行业科学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国家能源局在组织11家研究机构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电力系统转型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蓝皮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