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池热”相关结果223

      来源:中国汽车报2021-07-29

      由此来看,国内动力电池装机主要以方形电池为主,软包电池市场份额还不足10%。不过,对于软包电池来讲,车企对其的青睐出现了内冷外的情况。

      来源:亮报2021-07-28

      示范工程制氢与发电功率100千瓦,储氢容量200立方米(标准状态),供电时长逾2小时,“制氢—燃料电池热电气联供”全系统综合能效超过72%,整体技术国际领先。...电解制氢+储氢+氢燃料电池发电用于构建微电网系统,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进行氢、、电联供,实现偏远地区可靠供能。

      氢能齐步走 | 浙江:如何打造“氢电耦合”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1-07-13

      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综合效率高,可作为电网公司拓展综合能源业务的重要技术手段。...工程拟构建高效、可靠和稳定供电的“可再生能源制氢—氢能储运—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形

      来源:英大传媒集团2021-06-07

      该示范工程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离网型风/光/氢燃料电池直流互联与稳定控制技术》项目配套示范工程,将为自主研发的高效电解制氢系统、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氢能与电池混合储能、多端口直流换流器等核心装备国产化提供技术验证

      来源:英大传媒集团2021-06-07

      该示范工程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离网型风/光/氢燃料电池直流互联与稳定控制技术》项目配套示范工程,将为自主研发的高效电解制氢系统、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氢能与电池混合储能、多端口直流换流器等核心装备国产化提供技术验证

      来源:汽车总站2021-05-24

      北美投入应用的燃料电池叉车超过3万辆,德国开通全球首列商用氢燃料电池城际列车;日本、韩国、德国等已部署家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超过50万套。...一、产业发展背景(一)国际产业发展形势氢能是清洁、高效和安全的二次能源,可实现电、气、等不同能源形式的相互转化,在交通、工业、建筑、发电等领域可发挥积极作用,是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战略方向。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1-04-01

      该工程突破氢电耦合直流微网在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方面关键技术,自主研发高效电解制氢系统、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氢能与电池混合储能、多端口直流换流器等核心装备,将电、氢、等能源网络中的生产、存储、消费等环节互联互通

      来源:高工锂电2021-03-18

      扩上隔离技术,直击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痛点,可以确保电池包不燃烧,即便一个电芯起火,整个电池包只冒烟。...电池热管理方面,基于电池的物理化学特性,精确掌控温度/电压/电流等安全边界,确保电池在安全舒适区工作,完善监控模型,第一时间识别安全风险并及时预警。

      广汽埃安发布“弹匣<mark>电池</mark>” 重新定义三元锂<mark>电池</mark>安全标准

      来源:网通社2021-03-11

      5分钟,应提供一个事件报警信号”,从这里可以看出,不管新能源车辆采用是哪种动力电池,都需要在电池热失控时,给予消费者充足的时间自救。...因为针刺试验是业内公认的电池安全技术的珠穆朗玛峰。对于热扩散试验,有针刺与加热两种方式,是要模拟在一个电芯发生短路异常后,不会扩散到下一个电芯引起一连串热反应。

      动力<mark>电池</mark>新技术落地难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2-03

      欧阳明高同时提醒,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要从材料层次设计、单体电池热蔓延与热管理方面着手,同时还要通过电池智能管理与充电控制系统进行热失控提前预警,这是整车企业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

      来源:电池中国2020-12-04

      不稳定风险增加,安全挑战也随之增大,因而目前在...,设计出热阻隔电池包,来实现pack的安全防护,进一步防范动力电池热失控的风险;监控系统层面,蜂巢能源推出了“蜂云平台”,该平台通过对于超9万辆电动汽车的持续监控,分析数据超过16亿条,具备20多项监控项目

      来源:汽车之家2020-12-03

      为此,蜂巢能源在“电池日”上发布了一套名为“冷蜂”的电池热失控系统性解决方案,其中包括了果冻电池、热阻隔电池包、蜂云平台三大技术,主要从材料、电芯、电池包、监控系统等方面解决电池安全问题。

      PPT丨新能源汽车动力<mark>电池热</mark>管理行业监管方向与发展机会

      来源:汽车工业信息网2020-11-09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复杂度提高,动力电池系统安全、寿命和效能以及高寒应用等几大难题待突破;电池热管理系统市场四大问题:专业工程师较少、电芯寿命末期热物性数据难测、冷却方式选择存争议、相关部件市场混乱等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0-11-05

      从内因来看,可能是由电池设计和制造引起的自身缺陷,如极片边缘错位、隔膜存在瑕疵、涂布时极片上混入灰尘杂质等造成。从外因来看,可能是由机械滥用、电滥用和滥用造成。...“值得注意的是,电池热失控、燃烧、爆炸是逐步递进的,电池内部自放热的反应可直接发生热失控,但并不一定导致燃烧,燃烧由于外部的氧气参与。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2020-10-10

      结合锂电池热失控及蔓延规律,设计靶向性的灭火剂,实现精准降温;通过对锂电池灭火剂的药品剂量、喷射方式、喷射压力、喷射时间、灭火浓度、灭火效率等功能参数进行优化,实现新型高效通用型灭火剂的设计。

      解读储能标准 GB/T 36276-2018《电力储能用锂离子<mark>电池</mark>》

      来源:SPES动力储能2020-09-01

      尤其是在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颁布后,对于“锂离子电池包或系统在由于单个电池热失控引起热扩散、进而导致乘员舱发生危险之前5 min,应提供一个预先警告信号(服务于整车事故报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青松:锂离子<mark>电池热</mark>失控传播及阻隔机制研究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0-08-30

      之后是单个电芯的热失控研究,我们采用绝热加速量仪的方式,使电池保持一个相对绝热的过程,就是和外界没有能量和热量的交换,因此造成电池热失控的热量完全来自于电池自身热反应产生的热量,这样可以把电池自身产生的热量量化的比较清楚

      许继电科储能陈北海:基于多场景应用的移动式储能系统介绍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0-08-26

      第四个安全防护,中国电科院有种材料可以做到1.5毫米厚做隔离温度可以隔绝,温度是400度的话,加上这个隔膜旁边温度在100多度不会影响电池旁边的电池,所以加上整个的隔热材料防止电池热失控整个的蔓延这块。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8-19

      黎朝晖认为,锂离子电池在日常储能应用中,除了正常的充放电反应外,还有很多放热副反应,在电、等刺激下,放热副反应会被触发,从而造成热量的大量积聚,最终导致电池热失控。

      来源:出行一客2020-08-10

      电动车自燃的原因不外乎锂电池发生内部发生短路后热管理失控,其中易燃性的电解液发挥着“重要作用”,固态电解质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易燃烧,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电池热失控。...李泓就明确表示,“我们最近发表了一些文章,论证了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固态电池的一种)优良的热稳定性,但是否每一种固态电解质都意味着稳定,还有待具体的研究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