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负极”相关结果340

      来源:电池中国2022-11-28

      无独有偶,光大证券研报显示,钠电池行业进入0-1阶段,硬碳负极的研发攻关成为决速关键,在钠电硬碳负极产品方面研发和量产进度较快的厂商,最有望受益于钠电0-1带来的需求弹性。...硬碳负极及前驱体技术寻突破在传统锂电企业和钠电初创企业如火如荼的布局下,一方面钠电池产业发展呈现迅猛势头,但另一方面,钠电负极技术瓶颈尚待突破。

      钠离子电池硬<mark>碳负极</mark>材料研究进展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11-21

      随后,在深入了解硬碳材料储钠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比表面积、孔隙、缺陷、层间距和官能团等对硬碳负极材料倍率性能和首次库仑效率的影响。...根据硬碳负极储钠充放电曲线可知,存在一个小于0.1 v(na/na+)低电位平台区和大于0.1 v(na/na+)斜坡区。

      上海洗霸跨界储能!成立新公司 经营范围含电池制造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11-16

      包括锂离子固态电池粉体及储能电池制造工艺、介孔碳、硅碳负极、钠离子电池负极等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领域。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11-16

      硅基材料第三代已逐步实现量产,第四代处于开发中;布局钠电硬碳负极,已具备产业化能力,正在建设硬碳量产线。...10月份,贝特瑞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在深耕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的同时,贝特瑞加快石墨负极传统技术路线及工艺革新,加快推进对硅基负极、钠电硬碳等新型负极材料的前瞻性布局。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9-23

      “我国炼化企业在正极材料、电池膈膜、吨级硅碳负极原粉材料以及电解液溶剂的中试和工业应用推广上提前布局,加大投入,抓紧突破。”李寿生说。同时,行业用炼化一体化新工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变化。

      7月储能融投资事件盘点:两家从事储能系统!6起金额超亿元!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整理2022-08-04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索理德硅碳负极产品产能升级、产品体系的完善及业务拓展。...深圳索理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高能量密度电池核心材料研发商,主要从事硅碳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材料、锂金属负极材料等高能量密度电池核心材料和技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07-15

      据了解,中试项目的内容是将硅碳负极材料进行中试实验,获得能够进一步产业化的中试技术。经过一年半的建设,现项目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调试和人员培训,基本具备了中试实验和对外服务的基础条件。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07-06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锂电负极和2万吨硅碳负极生产基地,预计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20亿元。

      来源:电池中国2022-05-30

      科达制造2015年进入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目前已形成“5万吨/年锻后焦-3万吨/年石墨化-1万吨/年人造石墨-1000吨/年硅碳负极”石墨一体化的产能结构。...杉杉股份作为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的锂电综合材料供应商,在全球化布局方面也有所行动。

      来源:电池中国2022-05-25

      具体到金属锂产品应用来看:在金属锂负极方面,目前市场主流应用的动力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在250wh/kg左右,为了满足更高能量密度需求,很多电池企业已经启动半固态、固态电池技术研发,负极将采用硅碳负极或金属锂

      来源:​高工锂电2022-05-05

      46系大圆柱电池主辅材向高能量高倍率方向升级,高镍正极、硅碳负极、补锂剂、碳纳米管、lifsi等主辅材渗透率/用量有望提升。...硅基负极材料:作为理想的下一代负极材料,纯硅比容量是石墨的10倍,但纯硅在充电过程中膨胀近3x,目前采用氧化硅掺杂,掺杂含量约5%,46

      来源:电池工业网2022-04-25

      近年来,随着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石墨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贡献逐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硅碳负极材料逐渐进入市场。...经行业机构测算,高镍811软包电池使用450mah/g的硅碳负极,全电池能量密度可以自280wh/kg提升至295wh/kg。而硅基负极厂商也已经开始瞄准动力电池目标客户。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4-21

      延伸阅读硅基负极主要是指石墨掺硅复合材料,掺杂产品包括硅碳负极材料及硅氧负极材料,能够大幅改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被业内看作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

      来源:电池联盟cbcu2022-04-12

      负极材料业务方面,科达制造子公司科华石墨引入战略合作伙伴贝特瑞增资入股,目前,公司已完善并形成了“5万吨/年锻后焦-3万吨/年石墨化-1万吨/年人造石墨-1000吨/年硅碳负极”一体化的产能布局,年内将继续新增

      来源:高工锂电2022-04-12

      应用方面,国内3c消费电子产品一般用到硅碳负极比较多;而车用动力电池方面一般采用硅氧负极比较多。...硅基负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硅碳负极,即纳米硅和石墨掺混使用,克容量超过3000mah/g,但实际克容量超2000mah/g;另一种是硅氧负极,氧化亚硅掺混石墨作为负极,克容量为1400-1800mah/

      又一上市企业计划海外上市!

      来源:起点锂电大数据2022-04-11

      此外,科达制造同时布局了负极材料领域,据悉,其已形成了“5万吨/年锻后焦-3万吨/年石墨化-1万吨/年人造石墨-1000吨/年硅碳负极”一体化的产能布局。...且科达制造与贝特瑞共同投资的5万吨石墨化负极项目计划下半年启动投建,预计2022年产能4万吨,远期达9万吨。

      来源:电池中国2022-04-06

      考虑到消费用硅碳负极技术较成熟,预计至2025年渗透率有望达到50%,对应约7万吨硅碳负极需求;而对于动力用硅碳负极,预计至2025年硅碳负极在圆柱动力电池、方形动力电池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35%、20%

      一季度投资超5500亿元!锂电产业链投资热情高涨

      来源:电池中国2022-04-06

      3、磷酸锰铁锂、硅碳负极、固态电池等电池新型材料项目投入增多。为提升电池性能,电池新材料的应用开始逐渐增多。...目前在三元高镍领域,多家企业已经开始导入硅碳负极材料,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在磷酸铁锂领域,部分材料企业配合电池企业,通过研发磷酸锰铁锂材料,来提升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低温性能。

      来源:电池工业网2022-04-01

      贝特瑞在年报中表示,随着高镍三元材料ncm811、nca及其他配套材料的技术逐渐成熟,硅碳负极搭配高镍三元材料的体系成为未来锂电池发展趋势,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进程正在加快。...高镍三元、硅碳负极前景向好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需求飙升,拉动中国锂电池产量翻倍,下游市场也锂电池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对应的,高镍三元和硅基负极材料也迎来了发展期。

      来源:高工锂电2022-03-29

      46系大圆柱电池主辅材向高能量高倍率方向升级,高镍正极、硅碳负极、补锂剂、碳纳米管、lifsi等主辅材渗透率/用量有望提升。...硅基负极材料:作为理想的下一代负极材料,纯硅比容量是石墨的10倍,但纯硅在充电过程中膨胀近3x,目前采用氧化硅掺杂,掺杂含量约5%,4680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