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负极”相关结果177
      干货分享丨锂离子电池易燃易爆炸机理

      来源:新能源电池圈2019-01-16

      ,sei 膜不能保护负极的情况下溶剂会和金属锂发生反应:1.3,嵌锂碳和pvdf粘结剂的反应(油性负极)有研究表明,当电池内部温度超过260℃时lixc6会和pvdf发生如下反应:反应的焓变随着x值和碳负极的比表面的增加而增加

      新型钠离子电池磷酸盐石墨烯负极材料 循环寿命好比容量高

      来源:X-MOL2019-01-10

      与此同时,目前常用的碳负极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并不能满足钠离子电池的负极要求。研究发现,基于合金化反应的负极材料,如:sb、sb2s3、sn、sno2、snsx等等,往往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

      武理麦立强&李琪Adv. Energy Mater. : 富含缺陷的软碳多孔纳米片用于快速、高容量储

      来源:材料人2018-12-25

      然而,具有高容量和快速充电的高能软碳负极尚未得到充分研究,na+储存机理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南昌大学光氢储充独立智能微网系统正式落成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整理2018-11-19

      该系统电力部分由44 kwp光伏组件(单面标称功率)、120kwh锂离子电池和5kw氢燃料电池组成,其中集成应用了南昌大学光伏研究院在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hac)高效双面进光太阳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硅-碳负极材料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成果

      领先开拓!南昌大学光氢储充独立智能微电网系统

      来源:光伏领跑者创新论坛2018-11-13

      该系统电力部分由44 kwp光伏组件(单面标称功率)、120kwh锂离子电池和5kw氢燃料电池组成,其中集成应用了南昌大学光伏研究院在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hac)高效双面进光太阳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硅-碳负极材料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成果

      中科院物理所:高容量<mark>碳负极</mark>材料可大幅提高NIBs能量密度

      来源:新材料科技在线2018-09-26

      开发高容量碳负极材料可进一步提高钠离子电池(nibs)的能量密度。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iop-cas)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用于nibs的高容量碳阳极(~400mah g-1)。

      来源:18650锂电工厂2018-09-10

      该材料的化学扩散系数比碳负极高一个数量级,因此具备更快和更多的循环充放电能力。如今的银隆新能源客车,接入大电流快充充电桩后可以在5分钟内充满90%以上的容量。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2018-09-05

      包括该方法的制造锂二次电池的方法以及有该方法制造的锂二次电池,原理图入下图所示:首先需要制备硅碳负极;其次,手套箱中,电解槽中二步电流电沉中,再次,浸泡在dmc中洗去表面锂,最后,烘干后的到预锂化的电极;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时间达到沉积不同厚度的预锂化硅碳负极

      来源:武汉物流协会2018-09-03

      会场上,包括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硬碳负极材料等在内的十个项目进行了精彩路演,三个项目当场签约。(本文来源:武汉物流协会 微信号)随着绿色生产与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新能源受到了广大的关注。

      来源:百川资讯2018-08-09

      据百川资讯统计,上半年中国碳负极材料产量约10.69万吨,供应充足。市场价格较前期整体持平,高端负极产品主流价格在7-10万元/吨左右,中端产品主流价格在4-6万元/吨,低端产品2-4万元/吨。

      锂电池各种负极材料特性介绍以及研究进展

      来源:新材料产业2018-07-26

      碳材料负极进一步分类为天然石墨负极、人造石墨负极、中间相碳微球(mcmb)、软炭(如焦炭)负极、硬炭负极、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纤维等;其他非碳负极材料主要分为硅基及其复合材料、氮化物负极、锡基材料、钛酸锂

      来源:武汉工程大学2018-07-25

      合作双方目前对硬碳负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自然资源丰富的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简易而绿色的方法,构筑出异质元素掺杂的多孔生物质碳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中,以进一步降低碳材料的制备成本和提高硬碳负极的储钠性能

      来源:科技日报2018-07-16

      记者15日从科达煤炭化学研究院获悉,一种由纯碳作为主要成分的高容量高密度锂电池用特种碳负极材料在该院问世,目前,基于这种材料的全新电动汽车锂电池已经在成都南光新能源公司正式试产。

      来源:高科技与产业化2018-07-16

      863 项目还实施了软碳负极、层状锰酸锂正极的储能型锂离子电池的开发,这是国际上首次采用此材料体系,循环性达到7000 次,进一步降低了锂离子电池成本,同时促进了软碳和层状锰酸锂材料的产业化。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第一电动网2018-06-06

      纳米硅在 20 世纪 90 年代即被提出可用于高容量负极,通过掺少量纳米硅材料提升碳负极材料容量至今仍是研发热点,可逆容量达到 450(mah)/g 的添加少量纳米硅或硅氧化物的负极材料已开始进入小批量应用阶段

      锂电池包多元化电极材料

      来源:存能电气2018-05-24

      2、碳负极材料:此种类型的材料无论是能量密度、循环能力,还是成本投入等方面,其都处于表现均衡的负极材料,同时也是促进锂电池包诞生的主要材料,碳材料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别,即石墨化碳材料以及硬碳。

      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的研究进展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2018-05-18

      石墨是目前商业化应用最多的碳负极材料,是由单层石墨烯堆积而成的二维层状结构,yazami等的研究表明在首次充电过程中首先电解液石墨表面还原形成sei膜,随后锂离子嵌入到石墨的层间形成石墨的嵌锂化合物,因此石墨材料特性例如粒径与比表面积

      高氮掺杂碳纳米纤维构建高性能钾离子电池!

      来源:伊尔梅瑙工业大学&上海大学2018-05-15

      有鉴于此,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的雷勇教授和上海大学的吴明红教授合作,报道了一种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的软碳负极材料。

      2017年我国负极材料市场运行现状及发展驱动因素

      来源:智研咨询2018-05-14

      从负极材料的产品结构来看,目前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依然是碳负极材料,主要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碳微球这3 大类。...而负极材料,则是指电池中构成负极的原料,目前常见的负极材料有碳负极材料、锡基负极材料、含锂过渡金属氮化物负极材料、合金类负极材料和纳米级负极材料。

      锂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追踪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8-05-02

      硅基负极材料被视为现有商业化碳负极材料的替代性产品之一,然而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体积效应而无法商业化,为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改性研究。...然而,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类碳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仅为372mah/g(lic6),严重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