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监测”相关结果408
      《衢州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印发!

      来源: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10-07

      厘清林业碳汇资源家底,打造“碳监测”“碳项目”“碳金融”“碳普惠”四大应用场景。持续完善林业碳账户体系,推进林业碳账户迭代升级。...重点打造“碳监测”“碳项目”“碳金融”“碳普惠”四大应用场景,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成碳汇数智治理标志性成果。——政府引导,多维推动。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09-28

      9月7日,国网天津电力双碳运营管理分公司正式完成工商注册,储备园区碳监测、碳核查、碳减排规划咨询和碳资产托管等碳业务,加快推进碳业务开展和碳市场建设。...“国网天津电力双碳中心为企业出具碳排放监测核算报告,提供碳排放趋势研判和减碳路径规划。”林伟韬说,“基于此,我们建议企业增加储能设备,一天可节省2万元的用能费用。”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09-25

      “天津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涵盖碳概览展示、碳排放监测2项功能,其中碳概览展示采用能碳测算方法进行核算,从全市视角实现碳监测及碳流能流分析;碳排放监测主要依托‘电-碳计算模型’输出的全市、分区域、分行业碳排放测算结果

      西门子正式发布智慧园区管理平台SC Insights X

      来源: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2023-09-05

      西门子智慧园区管理平台sc insights x是一款集成资产设备、园区运营、企业管理等多功能综合应用平台,包括园区能碳监测、资产管理、出入管理、视频监控、招商管理等各大功能模块,并且通过其高度集成和兼容性强的特性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3-09-01

      “句芒号”碳监测卫星助力服务碳排放双控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负责研制的我国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将重磅亮相。...其通过激光、多角度、多光谱、超光谱、偏振等综合遥感手段,实现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碳储量统计、监测碳吸收能力、推算碳汇状态等。全方位为“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提供数据支持。

      来源:《能源评论》2023-09-01

      从室外看,融合站更像一组矗立在街心花园的普通建筑,但站内则集聚智能充放电、综合能源供应、碳监测等功能,还融合了北斗定位、5g、低压直流等技术。经过变电站的绿电进入地下综合管廊,奔向雄安的各个区域。...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中,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率先应用了“有限空间10千伏电力电缆集成化智能敷设装备”,实现了数据实时监测,确保送电后不发生因电缆敷设工艺质量问题引发的停电跳闸现象。

      来源:江苏生态环境2023-08-31

      2021年生态环境部启动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试点工作,作为首批纳入全国海洋碳汇试点监测省份,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按照《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稳步推进江苏省盐沼生态系统和海水养殖特色品种碳汇监测评估

      来源:中国环境2023-08-09

      济南碳监测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建立的高、中精度温室气体监测和质控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持续开展秸秆焚烧、vocs高值关注区等遥感监测,有效补齐部分领域的污染防治短板。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3-08-09

      探索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体系,建立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监测评估体系,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探索全社会协同推进实施路径。

      来源:浙江发布2023-08-03

      开展碳监测评估试点。到2025年,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创新区15个。(二)推动能源资源绿色低碳发展。

      来源:市场监管总局2023-07-24

      加快制定碳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在线监测设备校准、碳排放与碳监测关键参数测量方法、企业碳排放直接测量方法等计量技术规范。...强化碳排放和碳监测计量数据规范性要求,研究制定碳排放计量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等计量技术规范,为碳交易、碳核查等提供计量支撑。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07-20

      为此,国网江苏电力转变工作思路,将碳监测维度由“时间”转向“空间”。...该体系依托一体化碳监测技术,建立了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实现对园区碳排放空间分布的动态监测,为精准指导企业减排提供了依据。

      来源:江苏省自然资源厅2023-07-11

      省生态环境厅将南通市列为我省海洋碳汇监测试点城市,通过“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和“坛紫菜养殖碳监测”项目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坛紫菜固碳储碳参数进行了测定。

      产品推荐|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连续排放<mark>监测</mark>系统

      来源:中鲲仪器2023-07-03

      政策背景自2020年底“双碳”目标的提出,近年来关于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频出,“十四五”的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明确要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的行动计划,生态环境部发布《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对重点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提出明确要求

      没有MRV(<mark>碳监测</mark>),就没有CDR(碳去除)!

      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2023-07-03

      然而,开放系统——在海洋或森林等开放的、不受控制的环境中,在很大程度上不受人类直接控制的情况下运行——的监测工作更为艰巨。

      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获选名单公示!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3-06-28

      企业包括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的基于“电-碳分析模型”的能源大数据(碳监测)中心的建设运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的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ccus项目等。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6-26

      抄佩佩建议,研究动力电池产业碳标签等碳监测制度,并逐步与产品准入制度衔接。碳标签通过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通过扫描碳标签可获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信息,从而更好地管控及监测生产碳排放。建立统一完善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标准及数据库。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6-20

      抄佩佩建议,研究动力电池产业碳标签等碳监测制度,并逐步与产品准入制度衔接。碳标签通过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通过扫描碳标签可获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信息,从而更好地管控及监测生产碳排放。建立统一完善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标准及数据库。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3-06-06

      从政府主导和投资,电力主建和运营的新昌县能源双碳监测(智控)平台的例子来看,他们的做法是先进的。这个平台的功能是十分强大。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05-29

      进一步完善碳监测技术指南和标准规范,为开展碳排放监测、碳通量监测、环境浓度监测打下更扎实基础。三是强化监测法精准支撑。加快突破流量监测碳监测关键技术,提升利用监测数据校核核算数据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