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硅碳负极”相关结果283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19-12-12

      近年来,三元电池快速发展,部分产品能量密度超过300瓦时/千克;磷酸铁锂在高压实硅碳负极方面取得进展,能量密度可达200瓦时/千克。...ncm811等高镍材料对电解液、负极材料等也有着更高的技术要求。所以,提前进行基础性理论研究和创新就非常有必要。

      来源:电池联盟2019-12-11

      ski目前正极材料主要以ncm622软包电池为主,负极材料目前采用石墨,预计2021年后采用硅碳负极。...2020年,ski的能量密度目标为284wh/kg,2021年的能量密度目标为294wh/kg,2022年能量密度有望达到314wh/kg,随着硅碳负极的使用在2023年能量密度将达到319wh/kg。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9-12-03

      当前,高镍材料已经在动力电池市场得到批量应用,但硅碳负极材料的商业化应用依然缓慢,主要原因是硅碳负极容易发生膨胀和循环寿命低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group14表示,公司生产的硅碳负极材料与目前行业内标准的石墨负极相比,可将电池的充电能力提高40%。

      来源:高工锂电2019-11-26

      但美国出现了一批创新科技公司,在固态电池、硅碳负极、锂硫电池、新型正极材料和制造工艺等方面开展研究,或将在下一代电池技术领域掌握一定的竞争优势。

      中国动力电池发展报告:2019

      来源:泽平宏观2019-11-11

      1)上游原材料:高镍正极、硅碳负极、陶瓷隔膜是行业未来趋势,电解液核心技术在添加剂。其中三元高镍正极安全性、工艺成熟度有待提升,nca技术与国外仍有差异。...动力电池上游有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四大原材料,中游有圆柱、方形、软包三大封装技术,下游pack企业有整车厂、电池厂、第三方pack三大势力。

      发改委再提300Wh/kg 动力电池势必要跨过这个坎?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9-11-11

      据了解,目前宁德时代、远景aesc研发的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样品,正极材料均为ncm811,负极硅碳负极。力神电池研发的303wh/kg电池样品正极为高镍nca,负极同为硅碳负极

      来源:起点锂电大数据2019-10-25

      比亚迪在去年6月份宣布其ncm811动力电池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将于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亿纬锂能今年已向车企送检非动力型ncm811电池样品测试;塔菲尔预计今年四季度提供高镍811产品,2020年推出高镍811+硅碳负极产品

      来源:NE时代2019-10-22

      高电势正负级材料的应用已成为趋势,ncm811、硅碳负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池厂的技术路线中。但火灾的风险仍威胁着高镍电池的应用。...负极析锂是锂枝晶生长的一大原因。因此如何防止锂枝晶的是一项重要课题。隔膜失效导致正负极短路是一个热失控重要的环节。当sei膜这层安全膜被破坏后,电解液与电极发生反应产生热,将会熔化隔膜。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9-10-21

      但在硅碳负极方面,当前国内绝大多数负极企业仍处于研发中试阶段,尚未解决膨胀和库伦效率低等问题。...这表明,高镍三元电池在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还有待解决,主要问题是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受阻。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9-10-15

      圆柱动力电池市场是目前硅碳负极最大使用市场,但硅碳负极的特性使圆柱电池丧失了低成本和高一致性优势,增量不行。最后动力电池市场作为硅碳负极主流需求市场,技术瓶颈限制其性能发挥。

      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势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2019-10-11

      锂电池材料技术层面,2019年是高镍ncm811正极开始规模化应用的起点,硅碳负极由于壁垒更高产业化进度相对滞后,电解液为配合高镍及硅碳化趋势需要研发新型添加剂,隔膜则为适应各类场景需要多元化发展。...动力电池的典型组成部分包括正极、负极等活性物质,电解质(液态/固态)、或有隔膜等辅助组元;使用于常温或略偏离常温的温度环境下;理论上和电池外界没有物质交换,相应化学能的释放途径是电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多要求具备电化学可充能力

      全球锂电龙头狭路相逢 谁主乾坤?

      来源:中金点睛2019-09-29

      图表: 全球动力电池企业客户群拓展情况资料来源:公司公告,第一电动,中金公司研究部3、技术对比:松下技术领先,catl快步前进:松下是全球最先量产nca 18650电池并应用于电动汽车,同时率先完成硅碳负极应用的企业

      来源:能源评论2019-09-24

      比较而言,在膨胀率上,硅氧负极材料低于硅碳负极材料;在首次充放电效率上,硅碳负极一般高于硅氧负极;在工艺上,硅碳负极比硅氧负极相对简单。因此,业内人士对硅碳负极材料相对看好。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9-09-03

      就目前情况看,正极材料已转向高镍三元发展;负极材料虽集中于石墨材料,但也向硅碳负极进行过渡。不过正负极材料性能即使足够好,能量密度还是会止步于400wh/kg,这是由正负极材料的理论容量所决定的。

      来源:高工锂电2019-09-02

      很显然,当前锂电池企业都在研发高能量密度和快充电池,主要的路径是采用高镍三元搭配硅碳负极,目前已经有企业实现量产装车。...据称,该负极材料是lto复合物负极性能表现的两倍多。

      电网侧储能产品、压缩空气储能等入选山东首批能源领域重点技术、产品和设备目录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19-07-24

      其中包含磷酸铁锂电池电网侧储能产品、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发电技术、中高温相变蓄热储能技术以及锂离子储能电池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多个储能技术、电池材料项目项目入选,电网储能产品:储能产品应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加硅碳负极的创新型电芯

      锂电<mark>负极</mark>材料投扩产超40万吨 高镍NCM811/ NCA进程加快

      来源:电池中国2019-07-15

      贝特瑞、杉杉股份、江西紫宸、深圳斯诺、中科电气、江西正拓、创亚动力、大连丽昌等都在积极推进硅碳负极的产业化。...在技术方向上,目前锂电负极材料仍然是以石墨为主,不过据电池中国网了解,目前已经有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力神电池、远景aesc等在内的多家电池企业,在高镍ncm811/ nca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拉动着硅碳负极材料的应用

      来源:高工锂电2019-06-19

      硅碳负极踟蹰不前。高工锂电了解到,现阶段高镍动力电池普遍采用高镍正极+石墨/改性石墨负极的解决方案,在一定比例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时,对于安全性更有保障,硅碳负极的规模化搭配应用或还将延长一年。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9-04-29

      其中,宁德时代ncm811正极+硅碳负极304wh/kg,力神电池nca正极+硅碳负极303wh/kg,国轩高科ncm811正极+硅基负极302 wh/kg。

      2018年全球汽车动力锂电池出货量TOP10企业 CATL排名第一

      来源:高工锂电2019-04-22

      负极材料目前主要采用石墨,预计2020年后采用硅碳负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