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储氢密度”相关结果157

      来源:中国电池联盟2019-05-30

      储氢率和储氢密度不可太低储氢率是供氢系统的储氢量除以供氢系统的重量百分比,储氢密度是供氢系统的储氢量除以供氢系统的体积,这两者是表征供氢系统的供氢能力的重要技术指标。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5-23

      众所周知,氢输送之所以效率低,是因为储氢密度太低。目前输送氢的主要方式一般是输送储存的氢。如果储氢密度提高了,输送效率自然也能提高。...相关数据显示,液氢虽然储存要求很高,但能量密度比高压气态氢多出75%。中船重工第七一八研究所制氢设备工程部总工程师薛贺来曾指出:“低温液态储氢在质量密度和气体密度方面,都较有优势。”

      来源:能链2019-05-20

      同时,实现重复启动,材料与水反应可控释放氢气,为实现高能量密度燃料电池系统提供支撑。技术成熟度达到5级。主要技术指标:(1)常温常压下,材料本征性能:存储释放氢储氢密度:≥7wt%。...80g/l(2)重复启动,材料与水反应(水循环利用)可控释放氢储氢密度:≥15wt%。160g/l(3)供氢装置供氢压力≤0.5mpa。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5-17

      众所周知,氢输送之所以效率低,是因为储氢密度太低。目前输送氢的主要方式一般是输送储存的氢。如果储氢密度提高了,输送效率自然也能提高。...相关数据显示,液氢虽然储存要求很高,但能量密度比高压气态氢多出75%。中船重工第七一八研究所制氢设备工程部总工程师薛贺来曾指出:“低温液态储氢在质量密度和气体密度方面,都较有优势。”

      从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展全面观察核心技术发展-<mark>储氢</mark>瓶篇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19-04-30

      车载储氢系统的主要技术要求有:能量储存密度(即单位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在车辆启停以及行驶过程中,储氢系统能够动态快速响应,及时进行氢气的供给与中断;能适应恶劣环境(如低温);最后是安全性与稳定性

      来源:高工氢燃料电池2019-03-29

      从技术角度来看,iv型瓶基体采用塑料材料,具有重量轻、成本低、质量储氢密度大等优点,比较适合乘用车使用。国外燃料电池乘用车偏多,所以采用iv型瓶的自然也偏多。...储氢瓶压力越大,意味着同等容积下能够存储的氢气越多,有助于提高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续航里程。目前国内35mpa储氢瓶已经批量化应用,而能否提升至70mpa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都在搞燃料电池 谁真正了解过日本人的黑科技?详解2019款丰田Mirai

      来源:汽车人参考2019-03-07

      56kg,容积37升;动力电池:镍锰电池,用于制动能量回收和加速辅助供电;高压储氢罐:两个60l和62.4l承受700bar(700mpa)压力的储氢气瓶,单位储氢密度5.7wt%,可加载5kg的氢气,

      来源:氢云链2019-02-27

      点评:氢气目前有高压气态、液氢、金属储氢和液体储氢等多种储存方式,但在安全性、经济性上仍然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金属储氢有着比液氢更高的理论储氢密度,也更容易为普通消费者所接受,不失为一种尝试的方向。

      来源:电池联盟2019-02-19

      基于以上问题,对于氢气储运的安全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处理:1.加快轻质、耐压、高储氢密度、高安全性的新型储罐的研发工作;2.完善化学储氢技术中相关储氢机理,以期从理论角度找到提高储氢密度、降低放氢难度、

      来源:高工氢燃料电池2019-01-24

      低温液态储氢是将氢气压缩以后,冷却到252度以下,形成液化,然后储存在绝热真空储存器当中,储氢密度达到5.7%,无论在质量密度和气体密度方面都比较有优势。但这需要一定的工艺过程,才能达到低温液态储氢

      北京有色院院长蒋利军:制氢和<mark>储氢</mark>技术的进展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18-07-26

      所以针对上面这些问题,科技部组织了先进制氢和储氢技术的项目,这个项目目标就是要研究出低成本规模化太阳能连续制氢系统和高效低成本生物制氢装置,同时开发出高储氢密度的固态/高压混合储氢系统,同时建立材料在高压氢气环境中的性能评价方法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8-06-08

      氢气的密度小,要储存足够的氢燃料需要更先进的容器和介质。氢瓶压强35兆帕、临界温度40k的中压深冷压缩氢气技术被认为是储氢比较理想的方式,能保证高的储氢密度,又没有太大的能量损失。

      来源:新浪南方能源频道2018-05-25

      相比气氢加氢站,液氢加氢站具体有液体储氢密度高,储运成本低,储存压力低和更安全的特点。熊联友认为,液氢运输与储存在未来的氢能产业链中将越来越重要,是fc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的必然手段。...事实上,早在2016年北京派瑞华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文就曾公开表示,中国都是以气态存储氢气,但在未来,液氢会是一个发展方向。因为欧美、日本很多地方用的都是液氢,氢气的运输是以液态来完成。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8-01-10

      研究中心将依托宇通新能源技术优势,开发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及高环境适应性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同步开发高安全性、高储氢密度氢系统集成与快速加氢技术,建立健全燃料电池测试评价体系。

      电网氢储能场景下的固态<mark>储氢</mark>系统及<mark>储氢</mark>材料的技术指标研究

      来源:电网技术2017-11-09

      储氢密度来看,固态储氢技术的体积储氢密度比压缩气态储氢大得多,是3 mpa大型储罐的10倍,是15 mpa标准钢瓶组的4倍,是35 mpa纤维缠绕罐的3倍。

      来源:中国能源网2017-08-08

      固态储氢技术相比于气态储氢与液态储氢,具有储氢密度高,操作方便,安全性好等优点,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其中多孔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结构可调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氢气吸附储存材料。

      来源:能源情报2015-12-23

      氢能的利用需要能量密度大、能耗少、安全性高的储运技术,其中衡量储氢性能的标准主要包括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此外,充放氢的速率、可逆性以及循环使用寿命等参数也同样重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