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师傅说电2024-09-14
因此在源侧有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新能源变流器虚拟同步技术以及储能等快速响应设备的应用,在负荷侧也有虚拟电厂即可调节负荷的开发,发用两侧共同填补备用容量的缺失。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10-07
传统的储能属于两充两放,对电网的稳定性主要是干了削峰填谷这件事情,所以我们把它从传统的被动方式变成主动的方式,主动的意义就在于更好的支撑电网,实现是要支持业务,比如支撑电网的电压,电网的频率,通过虚拟同步技术支撑电网的稳定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1-12-17
欧阳超指出,快速响应、高转换效率、主动支撑能力、故障穿越能力、虚拟同步技术以及多机并联技术都是pcs比较重要的功能指标。...无论从技术角度来看,还是从经济角度来看,在电力系统中配置大规模储能成为必然的趋势。
来源:国家电网2021-07-20
国网西藏电力提出光伏低电压穿越策略优化,推进“光伏+储能”试点项目,启用柴拉直流频率控制器和虚拟同步技术试点等技术措施,向探索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又迈出一步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1-05-08
许继着眼于高端产品、核心技术,持续推进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工作,实现了在定制化技术、智能化技术、虚拟同步技术方面的行业领先,在微风速风电机组重大成套装备发展领域屡获赞誉,为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做出了贡献
来源: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2021-03-17
通过储能、交直流组网与多场景融合应用提升智能灵活;通过“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集群调度、气象大数据发电预测、广义虚拟同步技术,提升友好并网与主动支撑性能;通过新型风能捕捉与大叶轮、新型光伏电池、数字智能运维
来源:许继集团2020-10-16
实现了在定制化、智能化、虚拟同步技术方面的行业领先,树立了“专业专注,可靠高效”的品牌,体现了“两高、两好、一强”的竞争优势,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柔性直流和海上风电送出等多种类型的直流工程应用需求3、预装式变电站、预制舱产品,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集成式建设”理念,实现了变电站从“建设”到“采购”的模式转变4、许继储能系列产品,拥有集中式与分散式储能虚拟同步控制技术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0-09-28
它要有快速调度,因为储能的特点就是快,电池不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就落在了二次系统和pcs上,一次系统是gcs,包括故障穿越能力,要求有高低压穿越能力,高转换效率,因为是双向,所以效率很关键,虚拟同步技术,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0-05-27
、智能运维技术和虚拟同步技术方面实现了行业引领。...许继集团充分发挥产研销优势,将行业及客户需求融入工作全流程,全面攻克虚拟同步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确保风电机组发出的电能特性与大电网的电压、相位等保持步调一致;通过推广“一种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增加最小净空的尖峰调节控制方法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19-10-08
阳光pcs领先的技术优势和高性能特点主要是:可实现多机交流直并,高低压穿越、svg无功补偿、vsg虚拟同步技术、快速响应、兼容并快速切换并离网模式。更智能:(1)综合管理、全方位监控。
来源:许继风电2019-01-29
虚拟同步技术——利用风力发电机组叶轮转动惯量提供调频所需能量,使风机具备惯性阻尼、一次调频及电压调节能力,解决电网等效惯性降低、抗干扰能力弱等影响电网稳定性及新能源静态出力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问题,为电网稳定
来源:国家电网报2018-09-11
首批虚拟同步装置挂网结果表明,作为构建源网荷集成优化系统和自主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挂网运行取得了快速跟踪技术新的突破,虚拟同步装置的启动时间大大缩减。
来源: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2018-06-05
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课题提出了全面提升全球能源互联网安全性、经济性和适应性的五方面关键技术,即海底电缆、柔性直流输电、大容量储能、虚拟同步技术和新一代电力市场。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8-05-04
智能逆变器通过优化的控制算法,不断提升电网接入友好性,不仅在各种恶劣电网环境下保持并网运行,同时通过无功调相技术、智慧调度技术、虚拟同步技术、光储融合技术等加强对电网的支撑能力。
来源:广东电网2017-03-15
该装置采用虚拟同步机解耦控制方法、新型并离网控制方法等多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具有同步发电机等效转动惯量、系统阻尼等特性,可有效解决微网并、离网无缝切换问题,同时还能利用储能削峰填谷,将显著提升供电可靠性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来源:《风能产业》2017-03-09
电机侧高效发电、电网侧友好并网、链接高可靠逆变,这是我们变流器设计的理念和关键因素,目前阳光电源风能变流器紧紧围绕这个设计思想开展研发工作,我们开发的虚拟同步技术、黑启动技术、以及直流侧储能技术等就是体现这三大主题
来源:亮报2016-08-04
目前该技术已经应用,对电网的安全性有很大的提升。还有一项技术是虚拟同步技术,它可以使光伏、机电元件产生惯性,在不需要人工调节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目前该技术已经研发成功。
来源:亮报2016-08-03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16-03-31
为此,有学者提出了在并网逆变器的功率外环中引入类似于同步发电机的电压和频率调差特性。虚拟同步技术无短时间过载能力,具有更好的频率稳定性能等。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4-11-26
,单机功率会越来越大,基于光伏逆变器的集成化解决方案会越来越多;组件和组串的智能监控、防火安全、电网友好、及基于云平台的智能运维系统的完善将成为系统方案的重点发展领域,光伏储能技术、智能微网、及相关的关键虚拟同步技术一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