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去煤化”相关结果398
      生物质能在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巨大潜力

      来源:理想能源网2021-10-09

      火电的保底和支持风、光电的作用无可替代对我国电力行业如何落实全国“双碳”目标,特别是对煤电机组今后在我国电力生产供应侧的位置的认识,虽然大部分观点认为煤电仍将起“压舱石”和“兜底”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较强的“去煤化

      “双碳”目标下 煤炭工业如何应对新挑战

      来源:中国煤炭报2021-09-23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去煤化”论调被反复炒作,在短期内仍将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煤炭资源被社会舆论诟病和嫌弃。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1-09-08

      在“去煤化”的大背景下,面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不稳定性,如何在保障电力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存量规模庞大的煤电转型发展,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中之重。

      来源:中国发展网2021-09-07

      要大力发展碳减排、碳捕捉、碳利用的ccus新技术,更要攻关无碳排放能源颠覆性技术,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碳中和路径,而不能简单理解为去化石能源(去煤化)来实现碳中和,更不能片面性的“去碳”,甚至将“碳中和”

      来源:中咨研究2021-08-30

      如何实现去煤化过程中涉煤企业的平稳过渡,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

      来源:丰矿煤炭物流2021-07-28

      现在,不少地方及不少人在谈“去煤化”的问题。今日智库认为,简单提出“去煤化”,至少在现阶段不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来源:新华日报2021-07-01

      他认为,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将经历补充、替代、主体的变化,而煤炭将经历从基础能源到保障能源、到支撑(兜底)能源的定位变化,不存在去煤化和煤炭退出能源格局。...“不能简单理解为降低化石能源利用比重(去煤化)来实现碳中和。”谢和平院士说,碳中和的未来发展关键要在“少碳”“用碳”和“无碳”排放进行全面技术创新,要大力发展实现碳中和的新原理、新技术。

      来源:新华日报2021-07-01

      他认为,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将经历补充、替代、主体的变化,而煤炭将经历从基础能源到保障能源、到支撑(兜底)能源的定位变化,不存在去煤化和煤炭退出能源格局。...“不能简单理解为降低化石能源利用比重(去煤化)来实现碳中和。”谢和平院士说,碳中和的未来发展关键要在“少碳”“用碳”和“无碳”排放进行全面技术创新,要大力发展实现碳中和的新原理、新技术。

      来源:新华日报2021-07-01

      他认为,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将经历补充、替代、主体的变化,而煤炭将经历从基础能源到保障能源、到支撑(兜底)能源的定位变化,不存在去煤化和煤炭退出能源格局。...“不能简单理解为降低化石能源利用比重(去煤化)来实现碳中和。”谢和平院士说,碳中和的未来发展关键要在“少碳”“用碳”和“无碳”排放进行全面技术创新,要大力发展实现碳中和的新原理、新技术。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1-06-25

      更令人忧虑的是,激进“去煤化”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而没有科学地区分出能源化和原料化的本质区别。

      来源:新浪财经2021-06-07

      “碳达峰碳中和并不是简单的‘去煤化’,刘峰表示,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co2排放约为100亿吨,其中煤炭消费co2排放占75%左右。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2021-05-21

      今后日本是否会走上“去煤化”之路?未来日本煤电将面临哪些脱碳化转型的挑战?...从淘汰机组数量来看,日本此次“去煤化”决心似乎很大,而且资源厅拟采用管制政策、鼓励措施、修改并网运行规则、制定具体计划等手段强化淘汰实效。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5-11

      “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去煤化’,而应是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转型”绿色智能的道路怎么走?...王国法提出,能源革命不是把煤炭“革”掉,“而是要实现煤炭工业自身革命;碳达峰、碳中和也不是‘去煤化’,而应是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转型。

      来源:新华日报2021-04-13

      近中期内,我国能源系统的转型依然要保证电力供应的经济性、安全性、连续性以及煤电的兜底者角色,一味大规模地“去煤化”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

      来源:科学加2021-04-12

      2去煤化是我国能源结构改良的关键 零碳电力成未来能量供应主体实现碳中和不仅要依靠能耗总量的下降,更要依靠能源结构的改良,去煤化是我国能源结构改良的关键。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1-04-06

      推进辽东南地区减煤化向去煤化过渡,推广核电余热供暖、低温堆集中供暖,积极探索推进制氢、海水淡化等核能综合利用。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1-03-08

      尽管特朗普在任期间主要致力于复兴化石能源,但其国内能源结构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方面,美国电力行业“去煤化”加速推进,2015~2019年累计退役煤电装机容量5560万千瓦,而在此期间几乎没有新建投产任何煤电机组

      来源:新华财经2021-02-17

      例如,低碳转型肯定会加速“去煤化”,就会有大量的职工要从煤炭等高碳产业链中转移出来,这对于山西、内蒙古等传统的煤炭富集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来说,影响较大。成本高,转型阵痛更为明显。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2-10

      王国法直言:“在力争2030年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一些激进、脱离实际的‘去化石能源化’‘去煤化’论调,误导社会,使煤炭行业面临不利的发展环境。”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02-09

      美国能源独立战略取得重大突破,导致了世界能源版图和政治、经济、军事等格局的变化;欧盟则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开启了去煤化、去核化的进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