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国际碳市场”相关结果1814
      南方电网面向全球碳定价趋势的我国碳定价政策体系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招标

      来源:南方电网公司2024-05-22

      2.2招标范围:1.国内外碳定价政策体系研究:一是全面分析国内外碳定价政策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包括碳市场、碳税和碳边境调节机制及其他国际碳定价政策。...3.完善绿电绿证市场机制研究:一是研究全球碳定价政策体系下的绿电绿证市场的国际模式与经验。二是围绕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外部壁垒,研究提出健全绿电绿证市场机制、实现出口产品碳成本抵扣的策略建议。

      PPT |关于新能源参与市场的有关思考

      来源:中国电力2024-05-20

      专家介绍范孟华,女,博士,教授级高工,现任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企业战略研究所国际化发展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电力市场、电力体制改革、企业战略规划等研究工作。...编者按 2024年5月9-10日,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市场专业委员会、中国能源研究会电力市场与碳市场专业委员会、全国电力交易机构联盟联合举办的电力市场联合学术年会在广州举行。

      来源:郑州市科学技术局2024-05-10

      在其他低碳技术领域,推广温室气体排放量时空精准监测示范工程,提升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碳市场数据质量,建立碳排放量计量评估体系。...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大幅提升,引进培育富有国际视野、充满活力、能推动和引领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大幅优化,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完善。

      来源:郑州市科学技术局2024-05-10

      在其他低碳技术领域,推广温室气体排放量时空精准监测示范工程,提升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碳市场数据质量,建立碳排放量计量评估体系。...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大幅提升,引进培育富有国际视野、充满活力、能推动和引领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大幅优化,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完善。

      来源:电联新媒2024-04-28

      第四,再提绿证与碳市场衔接。征求意见稿提到,支撑绿证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能耗“双控”、碳市场等有效衔接。...“自我承诺+使用验证”的方式,也与国际通行做法一致,例如在北美地区,通过green-e等机制验证recs使用的唯一性,为提升绿证的国际使用度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第三,首次直接规定绿证有效期为两年。

      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 微电网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4-04-26

      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国内碳抵销市场和碳信用市场,为与全球碳市场联结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也应与国际各方一起推动全球自愿碳交易和碳市场建设。...北京绿交所碳交易中心业务部副经理姜海凤表示,自愿碳市场可以促进低碳项目融资,从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下阶段,我国自愿碳市场将走向市场化、金融化、国际化。

      连涨7日 首破百元关 狂奔的碳价背后发生了什么?

      来源:能见2024-04-26

      然而,事实上,目前我国碳市场由供需双方主导的价格链条还未形成,碳市场的价与量,多受非市场因素影响。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分析指出,政策是现阶段提振碳市场、影响碳价的关键驱动力。

      来源:电联新媒2024-04-25

      事实上,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i-rec)也存在环境属性重复开发问题,...ccer的重启,一方面通过抵消机制给控排单位提供更多履约选择,另一方面,也将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碳市场,例如未被纳入碳市场的碳密集型企业、自愿减排项目业主以及金融机构等。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4-15

      ;加强与iaea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法国等核电大国的合作,共同推动核能作为低碳能源消费的国际互认。...“双碳”配套相关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过程中明确核电清洁低碳的属性及具有可再生能源的类似属性定位;尽快建立适用于核电低碳电力的证书体系,适时与绿电证书并轨;推动新一代先进核能系统及小堆项目通过ccer进入碳市场

      来源:人民政协网2024-04-11

      二是与碳市场缺乏协同度,导致绿证通用性受限。在使用中,企业无法通过绿证抵消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叠加国内碳市场国际碳市场尚未打通,绿证在国际市场的应用受限。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24-04-11

      《指导意见》明确,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逐步扩大适合我国碳市场发展的交易主体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利用绿色金融或转型金融标准,加大对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主动引领全球绿色金融议题,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加强国际成熟经验的国内运用和国内有益经验的国际推广。(三)主要目标。

      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印发《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来源:市场监管总局2024-04-11

      衔接碳市场建设需求,加快制定有色、建材、化工、轻工等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尽快实现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全覆盖。...——坚持对标国际、规范引领。瞄准国际先进,推动一批关键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于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的强制性标准实现“应强尽强、能强则强”,切实发挥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来源:杭州市生态环境局2024-04-07

      自愿碳市场的机制目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各国国内自愿机制、国际碳减排机制以及第三方独立自愿减排机制。通过以上三类机制核证并签发的碳减排量可成为碳信用,一单位碳信用相当于一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vcs已成为自愿碳市场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是国际市场中交易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机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过程的碳减排量如何测算是衡量其减排效益的关键。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4-04-01

      《条例》的出台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和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加快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钟宝申出席2024博鳌亚洲论坛:更公平的可再生能源,有利于能源自主与全球协同

      来源:隆基绿能2024-04-01

      中国与欧洲都已经制定了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但中欧合作发展绿色经济还面临诸如碳壁垒、国际碳市场发展不完善、全球能源不确定等挑战。与会嘉宾还就中欧如何深化在能源转型与气候行动的合作关系,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来源:中国能源观察2024-03-28

      国际经验亦表明,单一碳市场作用下,消费者承担的减排成本远比融合市场高。“电—碳”市场协同发展是发现创新价值和兑现创新价值的体现。...从长远看,通过电碳协同构建绿电与碳减排的统一数据平台,立足于中国实际建立国际认可的绿色认证体系,一方面将有利于降低我国出口商品的碳含量数据,从而节省碳关税费用,保障对外贸易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国际竞争力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3-25

      国际智库“碳追踪倡议”组织指出,英国必须彻底修复碳市场,才能为长期稳定碳价水平提供支撑。欧盟同样如此,亟需通过政策机制为碳价设定一个不断上升的价格下限。...不过,国际碳排放咨询公司veyt认为,英国碳价将在2025年之后急速上扬,因为按规划今年碳排放配额数量将开始收紧,到2027年将减少45%。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3-25

      目前,在发电领域已有绿色电力证书、碳市场交易等绿色权益实现机制,但在非电利用领域此类机制尚处于缺失状态,相比传统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展现。” 袁爱平说。...同时,支持生物质能绿色认证体系建设,加强与国际体系对接。鼓励行业先行先试,建设绿色认证体系。推行先用绿色认证体系与国际对接,加强国际绿色认证体系话语权。

      来源:深圳市生态环境局2024-03-19

      艾礼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11 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12 安特塑胶(深圳)有限公司13 昂纳科技(深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4 奥兰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15 奥仕达电器(深圳)有限公司16 百度国际科技...经研究,我局对2023年度深圳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名单进行了调整,现将调整后的2023年度深圳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名单予以公布。特此通知。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3-19

      稳定预期后,碳市场的配额分配、结算乃至结转都能够更加明确。此外,电力行业不存在出口问题,而工业行业则面临着国际贸易壁垒问题,还需要考虑扩围后如何应对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此外,电解铝、水泥、钢铁行业也是欧盟cbam政策的纳入行业,将这些行业尽早纳入全国碳市场中,也有利于后续应对国际相关政策挑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