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核恐怖”相关结果18

      来源:中国核网2017-10-10

      另一方面,恐怖与核武威胁警钟长鸣。一旦恐怖分子获取了核材料或恶意破坏核设施,后果不堪设想,而一些国家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大力发展核武的做法,也为世界核安全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来源: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17-09-04

      在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核安全监管司司长、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郭承站回应了核安全法为何增加防范和应对恐怖威胁规定等提问。...;四是对涉核人员和公众、生态进行有效保护,当中就包含涉反恐和安保。

      来源:《中国核工业》2017-06-02

      (三)损害赔偿立法风险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制止恐怖行为国际公约》、《核材料事务保护公约》、《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废物管理联合安全公约》等国际条约。

      来源:新华社2016-04-06

      中国将构建核安全能力建设网络,推广减少高浓缩铀合作模式,实施加强放射源安全行动计划,启动应对恐怖危机技术支持倡议,推广国家核电安全监管体系。

      来源:新华社2016-04-03

      美方首先播放一段模拟核恐怖危机视频。各国领导人依次发言。习近平在发言中指出,刚才看到的模拟核恐怖危机情景和当前形势发展结合得很紧密。我愿结合中国实践和经验,就打击恐怖主义提出四点主张。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2016-04-01

      同时,峰会通过了《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工作计划》,确认了《制止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作为多边框架下和平利用核能、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的法律约束力。

      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2015-12-02

      与前两次峰会类似,这次峰会的主题是防范全球恐怖主义。恐怖活动仍是全球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华盛顿峰会和首尔峰会都重申这一点,并对此达成共识。

      来源:国家原子能机构2015-11-30

      在核能快速发展的同时,核扩散、恐怖袭击的风险,对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的安全构成了挑战,核能如何安全发展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课题。...年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并成为13个指定理事国之一;截至目前,已批准加入了《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不扩散核武器公约》《核安全公约》《制止恐怖行为国际公约

      来源:中国核工业报2015-01-05

      峰会的主题是加强核安全,防范恐怖主义,提出要建立一个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为主导的全球对抗恐怖体系。...3月间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三届世界核安全峰会,旨在加强核安全,防范恐怖主义。

      来源: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14-06-03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个是冷战的影响,在那个时代,超级大国过分强调了核武器的威力及其战略重要性,客观上宣扬了恐怖,结果吓坏了包括本国老百姓在内的普通人。...政府部门应当旗帜鲜明,积极作为,为公众树立爱的榜样,做核电的促进派。在促进公众认识了解并支持核电事业方面,政府有着雄厚的资源,有比企业更超脱的地位。

      来源:搜狐网2014-03-26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会上演讲表示,日本作为唯一曾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将与国际社会合作防止恐怖行为。

      来源:新华网2014-03-17

      过去数年来,国际社会从未停止加强核安全、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先后达成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及其修订案、《制止恐怖行为国际公约》等相关法律文件。

      来源:中国核工业报2014-02-10

      此外,近年来,世界各国愈来愈关注恐怖行为、走私活动等非法活动,国际条约也确立了核安保的国际合作机制,但目前国内对应对非常规核危机重视不够,与较为完善的核安全法规体系相比,尚缺乏专门的核安保法规。

      来源:中国能源报 管清友2013-02-20

      中国崛起是在全球恐怖平衡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生的经济现象,相对于当年英国、美国以及二战后德国日本的再度崛起,中国崛起的能源环境更为复杂,能源成本更为高昂,能源困境更为突出,能源挑战更为严峻。

      来源:中国投资2011-11-07

      首先德国民众长期在东西方对立的政治背景下,长期受到恐怖宣传的影响,形成了不安全的的认知,这种认知根深蒂固。...周大地认为,世界各国的路线受到政治、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核电政策不可跟风。而当前中国发展核电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而是决策能力和决策机制;最大的障碍是信任危机。

      来源:中国网2011-06-02

      《环球时报》社评说,在美国毫无节制发展互联网攻击技术的情况下,中国应毫不犹豫地发展信息空间的战略威慑力,尽管很不浪漫,但当年的“恐怖平衡”维持了现实和平,中国如果有对网络大规模攻击的报复能力,有利于维持信息空间的稳定

      2011-05-12

      事实上,自从日本发生核电事故,公众对核电安全性的担忧被迅速放大,国内外“恐怖”之声不断。据中广核集团透露,该公司多次派出安全督察组去各核电项目检查安全,试图打消公众疑虑。

      来源:新华网 2008-02-21

      世纪工程学面对的14项主要挑战是:更加容易地获取太阳能、提供聚变能源、发明碳冻结工艺、利用氮循环、提供饮用水、修复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在健康信息学方面取得成就、开发更有效的药品、发展大脑逆向工程学、预防恐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