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中和指数”相关结果439
      隆基绿能发布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可持续发展融入战略管理

      来源:隆基绿能2024-06-01

      颁发的“可持续披露准则先学伙伴”,ecovadis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中获得银牌,在2023年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的气候变化、水安全评级中同时获得“b”级评分,并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的企业气候行动指数...在联合国第二十八届气候变化大会(cop28)发布了第三份气候行动白皮书和“绿电+绿氢”碳中和解决方案,推动全球能源变革和气候行动进程;利用光伏开展沙漠生态修复项目,启动“国宝零碳生活计划”,用光伏力量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来源: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4-04-28

      有序发展气象指数类保险,创新“保险+气象”服务机制。(五)保障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持续推进绿色装备、材料以及软件等相关科技保险创新,为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使用运维等各环节提供风险保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保险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稳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4-04-26

      有序发展气象指数类保险,创新“保险+气象”服务机制。(五)保障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持续推进绿色装备、材料以及软件等相关科技保险创新,为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使用运维等各环节提供风险保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保险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稳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4-04-25

      有序发展气象指数类保险,创新“保险+气象”服务机制。(五)保障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持续推进绿色装备、材料以及软件等相关科技保险创新,为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使用运维等各环节提供风险保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保险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稳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4-24

      2024赛迪论坛发布的《制造业创新指数报告》指出,广东多项创新指标位列全国第一。作为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电力数据也反映了广东区域创新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这里的仓库还通过市场化手段购买绿色电力证书和自愿核证减排量,以最优成本完成仓库剩余碳排放全面消纳,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有力推动供应链上下游碳减排,彰显了绿色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i原装 | 押宝绿色能源,把握投资新机遇!

      来源:天合富家2024-04-22

      近年来,绿色低碳概念在投资市场异军突起,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中证绿色电力指数、中证新能源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来源:大唐集团2024-04-07

      目前,该项目两台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技术经济指标优良,对缓解保定市冬季供热压力、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积极意义。...机组全年平均发电标煤耗仅为226.6克/千瓦时,达到国内同类型机组领先水平,不仅满足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的常态,同时大幅提升“绿色”指数

      来源:环球零碳2024-03-13

      当天,a股新能源赛道全线爆发,锂电池、光伏、风电等多个行业涨幅居前,电池行业指数涨幅更是超过8%。电池、能源金属、光伏设备三大板块内,个股无一下跌。电工电网、电力设备也出现了集体拉升,个股涨停不断。...02 新能源消纳并网问题日益严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开启了新一轮爆发式增长。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国全年新增风电 75.9gw,光伏 216.9gw,均创历史新高。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3-11

      徐鹏飞核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选项”,将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挥中坚作用。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核电技术自诞生以来,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每年都有被核准的机组。...中核工程自2007年成立以来,承担36台核电机组的总承包任务,已高质量建成14台机组,其中10台机组曾获wano运行指数满分;福清核电3、4号机组工程成为核行业内首个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的工程项目,填补了核行业工程项目国优金奖的空白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3-07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率先达到小康标准,帮助21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全面打赢“莫兰蒂”“杜苏芮”台风等抢险复电战役,圆满完成金砖厦门会晤等重大保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驱动内部变革,推出阳光办电、“一键通”等供电服务品牌,“获得电力”指数跃升至相当于全球第

      来源:东莞市人民政府2024-02-05

      进一步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建立起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强化质量发展利民惠民,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市场主体质量意识和全民质量素养显著增强,质量竞争型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4以上,新增智能工厂(车间)80家,拥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0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2024-01-29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2024年重点工作,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创新发展碳市场、绿电市场。...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指数保持在90以上。13类55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年度目标。安全发展水平得到新提升。

      来源:新华网2024-01-02

      开展“人人1千克·助力亚运碳中和”活动,累计参与人次超1亿,杭州亚运会实际碳排放量97万吨,收到碳抵消捐赠106万吨,超过实际碳排放量,成为首届“碳中和亚运会”。...2022年4月,杭州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2022年杭州“无废城市指数”位居浙江省第一,率先通过省四星级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评估;2023年,杭州亚运会成为全球首个大型“无废赛事”。

      温州市九部门印发《温州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来源:温州市生态环境局2023-12-29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化目标协同、区域协同、领域协同、任务协同、政策协同、监管协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5%,全市减污降碳协同指数累计提高20%。

      《温州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发布

      来源:温州市生态环境局2023-12-29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化目标协同、区域协同、领域协同、任务协同、政策协同、监管协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5%,全市减污降碳协同指数累计提高20%。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2023-12-28

      二是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承诺,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坚持以创新型多功能保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牵头开发“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积极布局海上风电,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一亿千瓦,风电装机保持世界第一。...这是连续第七年发布《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连续第二年发布“央企责任管理·先锋30指数”,并发布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年度优秀案例。

      来源:长治市人民政府2023-12-05

      加快建立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深入推进能源领跑者计划,强化能源审计等措施,优化完善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制约产业发展的质量基础瓶颈基本突破,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质量竞争型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0,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水平全面提高,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

      来源:河北工信2023-11-16

      坚持把智能化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径,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已有8951家企业上云,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59.6,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1.6%...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着力构建新生态、新产业、新能源、新城镇、新交通体系,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和大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建成制氢厂2座、加氢站7座,制氢能力达到9200吨/年,全国最大氢燃料电池项目在迁安投产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11-13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级‘双碳’指数研究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河南、吉林、四川、天津等多省市碳排放已呈现显著的达峰趋势。”吕连宏进一步表示。...吕连宏表示:“在制度设计方面,我国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建立了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并稳定运行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11-13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级‘双碳’指数研究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河南、吉林、四川、天津等多省市碳排放已呈现显著的达峰趋势。”吕连宏进一步表示。...吕连宏表示:“在制度设计方面,我国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建立了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并稳定运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