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CCUS产业链”相关结果391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6-21

      成立陕西省绿色能源(氢能)基金,成立省级氢能平台企业——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首台电解水制氢设备成功下线,首条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投产,双极板、催化剂、加氢枪等关键零部件已进入试生产环节,全省氢能产业链雏形初现...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能源陕西实验室、陕西省能源经济研究院等一批科教融合平台布局落地,“一区三基地”建设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通过“基础研究-中试试验-产业示范”全链条技术创新,带动新能源、现代煤化工、新材料、储能、ccus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6-21

      在能源领域巩固新能源、综合能源、储能、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未来产业,改造提升煤炭等传统产业,推动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升级,实现产业多元化、低碳化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6-18

      圆满完成多个重点领域、重大活动、重要时段能源保供任务,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良性融通,发展的韧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以多元快速创新保可再生能源规模质量发展,厚植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常规煤电机组100%实现超低排放,超(超)临界机组占火电装机的62.2%,湖南岳阳新建国内一次再热百万千瓦最优机组,设计供电煤耗低至267克/千瓦时,加快智能电站建设,加快布局ccus等减碳节能技术。

      氢车免高速费!绿氢生产政策松绑!2024年4月氢能政策汇总!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4-06-17

      面向绿色低碳、智能、高效、多元化发展方向,以技术突破为导向,重点推动氢能制—储(运)产业环节的电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技术,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

      来源:电联新媒2024-06-14

      在此基础上,及时应用科技创新成果,以科技创新驱动能源产业创新,改造提升煤炭、火电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氢能、ccus、核聚变等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推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6-03

      海上风电、长时储能、ccus、大功率igbt等关键技术装备和高性能材料、工业软件、高端芯片等还存在短板, 在这个过程中,能源电力科技创新将发挥引领性作用,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领域。...完善新型能源体系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推进电碳市场融合发展。

      来源:国家电投2024-05-28

      项目已连续稳定运行超过一年,是电力行业满负荷连续运行时间最长的商业化ccus项目,成功打通了“碳捕集+碳运输+碳利用”的全流程产业链,为行业探索和开拓大规模燃煤碳减排提供了案例参考。...项目技术成果在国内首个co2用于保护气的全流程ccus装置、国家电投首个碳捕集创新示范项目——上海长兴岛热电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级ccus项目示范应用,项目各项运行指标优异,吸收剂再生热耗、损耗等关键技术指标领先行业同类技术水平

      来源:新疆油田2024-05-23

      近年来,新疆油田将新能源与油气融合发展作为重构绿色低碳开发方式、夯实油田高效开发基础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火电+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氢能产业链、天然气+新能源、ccus/ccs+新能源、稠油清洁替代“六大场景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4-05-07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国际油价整体呈现趋弱走势,中国石油仍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其他两家也通过不同方面的成绩竭力缩减油价变动带来的冲击,使得产业链应对油价等宏观因素变化的韧性明显增强。...中国海油方面,海上风电、海上ccus是其新能源布局的重点和亮点所在。

      来源:杭氧集团2024-05-07

      杭氧集团副总经理黄安庭在致辞中表示,杭氧将企业的发展同国家战略布局相结合,整合氢能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技术工艺,融入“双碳”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氢能装备智能制造的水平和能力,逐步构建起以氢能、天然气、ccus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05-06

      对于如何构建促进储能发展的政策机制,姜大霖建议,一方面可以从完善产业链发展支持政策入手,包括加强产业链的研发资助、增强产业链供应保障能力等。...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能源市场分析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姜大霖认为,在双碳目标下,构建新型能源电力系统需要识别优化转型发展路径方向,包括两个路径:一个是风光结合储能,推进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另一个是传统能源结合ccus

      《广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印发

      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2024-04-29

      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带动产业链供应链整体高效转型。严格落实能耗、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推动老旧化工装置改造升级,加大安全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煤降耗、供热和灵活性改造,支持煤电机组应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设备。支持燃煤燃气电厂灵活配储,推广储能设备应用。推动已达或临近寿命期的充换电、港口岸电、光伏设备更新改造。

      广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支持电网输配电设备更新和智能化改造

      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2024-04-29

      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带动产业链供应链整体高效转型。严格落实能耗、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推动老旧化工装置改造升级,加大安全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文件提出,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煤降耗、供热和灵活性改造,支持煤电机组应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设备。支持燃煤燃气电厂灵活配储,推广储能设备应用。

      来源:环球零碳2024-04-25

      中石化的转型主要锚定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标,积极布局氢能的制备、储存、运输和销售等产业链发展;同时还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业务方面布局。...所以,不管是美国的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还是欧洲的壳牌、bp、道达尔等,都需要同时在两条战线做准备,一条线是尽可能多地投资绿色科技技术,比如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为石油的开采、勘探和运营的低碳化

      广东江门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来源:江门市人民政府2024-04-23

      加快推进国能台电3号、4号、5号机组、双水发电(b厂)等存量煤电机组节煤减排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支持煤电机组配置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设备。...围绕重点产业链,聚焦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方向,实施工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质增效行动。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4-04-16

      一是服从国家能源战略,积极担任氢能产业链“链长”。国内大型能源企业要勇挑重担,努力成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方向的引领者、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的支撑者,助力实现国家能源转型目标。二是从技术供...在此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非常规油气、储能、氢能、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新兴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氢能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二次能源。

      氢能利好政策频出!2024年一季度氢能政策汇总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整理2024-04-09

      围绕石化化工、钢铁、交通、储能、发电等领域用氢需求,构建氢能制、储、输、用等全产业链技术装备体系,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和产业链完备性。...在氢能方面,文件指出:推进绿氢、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再生资源、工业固废等原料替代,聚焦“双碳”目标下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需求,谋划布局氢能、储能、生物制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未来能源和未来制造产业发展

      日赚9.5亿元 表面光鲜的“三桶油”如何穿越周期?

      来源:能见2024-03-27

      三桶油均在年报中指出,未来,仍将抓紧国内经济恢复发展、油气市场需求恢复增长的有利时机,持续优化生产经营,深入推进提质增效,保持油气两大产业链安全、平稳、高效运行,不断夯实公司发展根基。...中国海油的转型路径则为推动新能源与海上油气生产融合发展,以及发展ccs/ccus新业态。

      风光储氢协同发展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开幕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4-03-26

      加大新技术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ccus等标准体系研究,发挥标准引领作用。...2023年国内光伏制造业产值超过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四个主产业链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60%。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3-26

      要以新技术催生新业态,聚焦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的技术创新,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智能电网、氢能、氨能、ccus产业链,推动新一代核能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当前中国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处在世界第一梯队,大规模的储能、氢能、ccus、ccs等零碳和负碳的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为全球贡献了7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设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