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核电行业乏燃料后处理意义重大(图)

2012-04-25 09:06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核电乏燃料核工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向业界展示了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特别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ACP系列、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等核技术创新成果,提振了人们对于核电产业发展的信心。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认为:“核电市场与一般消费品市场不同,不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它的技术进步也与IT不同,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革命性的变化。但是核电机型研发周期长,投入巨大,安全性要求极高。我们已经花了足够的时间进行论证,并且已经选对了道路(引进三代技术,消化吸收AP1000技术,并自主开发新的堆型),应当坚持走下去。”

核电行业是一条完整的核燃料循环链条,该循环以反应堆为中心,前段包括核燃料在入堆前的制备过程,后段包括反应堆卸出的乏燃料的处理,以及放射性废物处理和放射性废物最终处置等过程。但记者在展会现场了解到,在核燃料的获取与核乏燃料的处置方面,此次展会涉及相对较少。

范必认为:“核工业展会突出的不应当只是核电。核电是核燃料循环体系的一个环节。核工业包括前端和后端,前端的铀浓缩和后端的乏燃料处理是我国的弱项,这次展览中涉及有限。”据了解,在核燃料循环的后端乏燃料处理方面,目前乏燃料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一次通过”战略,即乏燃料经过冷却、包装后作为废物送到深地质层处置或长期贮存;二是“后处理”战略,其核心是铀、钚分离并回收利用。目前国内外仍主要采用第一种方法。由于广泛应用的压水堆对天然铀资源的利用率只有约1%,这种处理方式造成了大量铀资源被白白浪费;同时,有资料显示,以未来7000万千瓦核电装机计算,我国每年将产生约38500立方米的低放射性固体废物,这对中国的核废料处理能力提出巨大挑战。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核电专家表示:“就目前核乏燃料处理来讲,我国在这方面的储存能力是足够的,形势并不紧张。”

但同时该专家也表示,乏燃料的后处理却有其必要性。该专家也认为:“就目前来讲,虽然乏燃料后处理利用从经济性上说是不划算的,但从资源的稀缺性方面来讲乏燃料循环利用意义重大。乏燃料后处理可以大大提高铀资源的利用效率。”

据悉,辐照过的乏燃料元件从堆内卸出时,无论是否达到设计的燃耗深度,总是含有一定量裂变燃料(包括未分裂和新生的),例如,压水堆核电站乏燃料中铀-235为0.8%~1.3%,比天然铀中的铀-235的含量0.72%还高。另外还有新生的可裂变物质钚-239。通过后处理可从乏燃料中回收有用的铀和钚,再制成UO2 或MOX 燃料返回热堆或快堆使用,大大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据专家测算,将后处理得到的铀和钚返回压水堆中使用可节省天然铀30%左右。此外,专家认为乏燃料中的超铀元素以及可用作射线源的某些放射性裂变产物(如铯-137,锶-90等)的提取,也有很大的科学和经济价值。

但据了解,乏燃料的后处理对我国的意义从长远来看或许更加重大。

范必认为,虽然在核燃料循环体系中核电的效益最好,但解决不了前端和后端,不知如何满足核电将来大规模发展需要。资料显示,我国探明铀矿储量仅有10万吨左右,约占全球的2%,属于贫铀国,这意味着,并且有预计称,2015年我国铀矿产需缺口将超1万吨,随着目前核电建设的推进,如果缺乏充足的铀资源支撑,我国难免再现在原油、铁矿石资源受制于国际矿商的窘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