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农村水电市场正文

福建小水电试水“碳”市场

2013-11-27 10:20来源:东南网关键词:小水电水电企业碳交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继深圳首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后,近期北京、上海、广东“碳”市场也有望开闸。无意中掘来国际碳排放权交易“第一桶金”的福建小水电人,谋势而动,酝酿抱团抢滩“碳”市场,以期获得额外的收益。

掘来“第一桶金”

福建是水电大省,水能资源相当丰富,居华东之首,被誉为“全国小水电摇篮”。

到2012年底,全省建成小水电站(单站装机容量5万千瓦及5万千瓦以下)近7000座,总装机容量达704万千瓦,占全省已开发水电的62.6%。“目前,全省小水电年上缴税金达6亿多元;小水电形成固定资产,市值在1000亿元左右;全省小水电多年平均年发电量达280亿千瓦时,可代煤1120万吨,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791.6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84万吨,减少排放炭粉尘761.6万吨。仅一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一项,社会每年至少可获得生态效益35亿元。”福建省小水电行业协会秘书长陈立言对记者说,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小水电为我省节能减排作出巨大贡献。

“虽说如此,我省小水电站普遍感到生存困难。”陈立言说,主要表现在小水电上网电价长期偏低,效益低下。在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下,点多面广的小水电行业在利益博弈中显得势单力薄,也造成近些年来,小水电新增装机几乎没有增长。

但大多数小水电业主仍选择了坚守,等待好时机的到来。

机会终于悄悄来临。作为国际上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福建小水电行业积极介入国际碳排放交易(CDM),以期获得额外“收入”。CDM,即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境外减排机制中,发展中国家能参与的好机会。发达国家为达到《京都议定书》限定的量化减排指标,可以与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进行环保合作,通过提供技术和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后,发达国家可获得等量排放权。

福建省小水电行业协会副会长、闽侯县兴源水力发电有限公司(下称“兴源水电”)董事长李弥余,是业内较早试水CDM的小水电业主。

“2002年公司投资2.3亿元建设了20兆瓦旺源水电站,由于上网电价偏低,往往是入不敷出。正在彷徨之际,刚好参加了一个省水电会议,在会上得知小水电站所产生的碳减排量,可进行国际碳排放权交易。经多方寻找买主,终于在2007年11月23日,兴源水电与瑞典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碳减排量购买协议。”

李弥余说,从那以后,兴源水电开始向联合国有关部门及国家发改委申请、核查,经过漫长的等待,终成国家发改委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于2010年6月获联合国CDM理事会注册。

“2010年6月10日至2011年6月24日,碳减排交易量约8.57万吨,每吨10.3美元——这是与瑞典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交的第一笔,收到碳减排收益款500万元。这也是福建省小水电站碳排放交易的第一笔收入。”

此后,我省不少小水电站也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3月,我省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共有113个,其中水电项目就有近60个,购买方多为德国、英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的企业。

“不过,受欧债危机影响,近两年来,全球‘碳’价低迷。目前,瑞典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报价每吨成交额约5欧元,与第一笔相比相当于‘斩腰价’。若按此价出售,扣掉相关税费,赚不到什么钱。所以,去年来公司未再出售碳排放权,而是一直囤在手里观望,等待市场回暖。”李弥余坦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小水电查看更多>水电企业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