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南长沙十三五规划:加快电力项目建设 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全文)

2016-06-23 08:2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湖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节 构建科学完善的生态文明体制

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率先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经验模式,为全国提供示范借鉴。

一、健全源头严防的制度体系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对各类自然生态空间实行统一确权登记,明确所有权、使用权、承包权及经营权等各种权益主体、范围与边界,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监管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职责。建立覆盖全市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制度,对各类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数量、范围、用途实行统一监管。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明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

二、健全过程严管的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完善能源、水、土地节约利用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区域的生态补偿制度。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节能减排治污市场化改革,推行森林碳汇、水权、集体林权等交易制度,探索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发展绿色金融制度,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进绿色资产证券化,完善对节能低碳、生态环保项目的各类担保机制,强化信贷规划指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环保新产品的信贷支持。完善政府两型采购制度。

三、健全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

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构建政府依法监督、企业主体负责、公众参与监督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推行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绿色发展评价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提高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资源利用率等考核指标权重。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完善和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资源环境审计力度,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专栏18:两型引领行动

城市绿色空间拓展工程。规划建设9条江河风光带(湘江、浏阳河、靳江河、捞刀河、沩水河、龙王港、圭塘河、八曲河、马桥河);14个森林公园(黑糜峰、书堂山、谷山、洪山庙、石燕湖、青竹湖、大王山、泉水冲、象鼻窝、乌山、天际岭、安沙、 、浏阳河);8个湿地公园(洋湖垸、苏圫垸、解放垸、马桥河、松雅湖、大泽湖、苏蓼垸、团头湖)。

生态绿心保护工程。以绿心区产业引导、落后产能退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绿心执法等问题研究为基础,制定实施绿心保护行动纲领。建立长沙市生态绿心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统一领导全市生态绿心保护和发展工作。率先在全省探索绿心保护与发展的新模式,实施绿心地区综合性生态补偿。

环城绿带生态圈建设工程。沿三环线和原绕城线,东至长株线两厢,规划总长99.1公里,辐射18条主出入城通道,对接沿线山体、河流、公园等,成立体辐射状,环绕整个长沙城区,建成“一环、九园、十二区、二十八点”的环城绿带生态圈。到2020年,全市增加生态绿地4263.5公顷。

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工程。全面完成电力行业、水泥行业提标改造,加快推进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完成一批重点污水处理提标扩容项目及湘江库区截污工程。实施工业节能行动计划、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和绿色交通行动计划。

水体污染整治工程。推进城市、工业、农业水污染防治,实现工业企业废水全面达标排放;湘江长沙段实现全截污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

第五章 开放发展 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开放既是长沙过去发展的“短板”,又是未来蓄势突破的潜力。必须加快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大格局”,积极融入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一节 建设内外畅达的大通道

按照“形成大路网、建设大枢纽、构建大交通”的思路,加强航空、铁路、水运、公路的有机衔接,完善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相匹配的集疏运系统,加快畅通和拓展对外大通道。

一、打造国际化航空枢纽

抢抓国家大力促进民航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加快建设高标准的国际化航空枢纽。实施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加快第二跑道建设,适时启动T3航站楼建设,增加直飞欧美澳等新的国际航线,提高长沙飞往国内主要城市间的航班密度,建立覆盖国内所有省会城市、通达国际五大洲的客运航线网络。推动长沙至欧洲、北美、香港、新加坡等地货运包机稳步发展。到2020年,力争旅客吞吐量达到29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约20万吨。协调推进1121工程建设,促进军民合用。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加快开慧通用机场建设,适时启动宁乡、浏阳通用机场建设。以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为契机,开发商用航空功能,培育航空新兴产业,积极推进航空业态进入城市公共服务领域。

二、建设全国性铁路枢纽

在全省“五纵五横”铁路干线网规划格局基础上,协调推动渝长厦高铁启动建设,推动建设京广高铁复线、长沙至九江高铁,率先全国形成“米字形”高铁网络,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高铁枢纽地位,构建与全国多数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之间的“6小时经济圈”。加快霞凝货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推进建设霞凝铁路一类口岸,推进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铁路通道和京广铁路货运外移线建设,探索设立湘欧快线欧洲货物集散中心,积极开拓回程货物的集聚和运输,依托长沙北站、长沙霞凝港区、长沙霞凝口岸等打造中部最大的铁水联运货运枢纽中心。加快长株潭、长益常、长浏等城际铁路建设,构建长株潭“45分钟城际交通网”、以长沙为中心的100公里内“1小时都市圈”。发展对接湖北、江西两省的城际铁路,规划建设长浏城际对接赣西铁路、长沙城际西环线对接岳阳-湖北咸宁-武汉城际铁路,打通形成湘鄂赣区域合作新的大动脉。

图4:长沙市“十三五”铁路布局图

三、积极融入长江黄金水道

加快推进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及其主要支流的航道治理,确保湘江长沙至岳阳段2000吨级、争取5000吨级通航能力,浏阳河、捞刀河500吨级通航能力,形成与长江干线有机衔接的水运网路。加快推进霞凝港区、铜官港区、新康港区及客运港区建设,谋划将湘阴曹溪港和岳阳城陵矶作为长沙深水外港,将上海崇明港作为深水“飞港”,拓展港口服务功能,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将长沙港打造成专业化运输核心港区和全国内河主枢纽港口,构建通江达海的现代化内河水运系统。

四、推动公路网络互联互通

推动高速公路由“初步连通”向“覆盖成网”转变,新建、续建长益高速公路复线、岳望高速复线(望城段)等高速公路5条,新增里程127公里,实现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约800公里。推动干线公路由“基本成网”向“能力提升”转变,加快对接湖北、江西等国道线,推进南横线、北横线建设,力争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普通国省道总里程的比例达52%。推动客运枢纽由“公路为主”向“多式联运”转变,加快建成汽车南站、开元、金桥、金洲、高岭等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宁乡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

图5:长沙市“十三五”高速公路及主要干线公路示意图

第二节 构筑东西比翼的大平台

湖南湘江新区、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为“双引擎”,打造开放发展的试验田、主战场和新标杆。

一、高标准建设湖南湘江新区

按照“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树标杆”的总体要求,围绕“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改革行动。“十三五”期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形成带动区域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

1、构建高端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目标,着力构建 G319 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廊和湘江西岸现代服务业发展走廊“两走廊”,建设自主创新引领基地、先进制造业发展基地、总部经济集聚基地、生态旅游休闲基地、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基地“五基地”,打造智能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等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国际化领军企业,扶持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层次更高、结构更优、竞争力更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2、塑造品质新区形象。贯彻“多规合一”和“精明增长”的要求,构建一个主中心(在核心区域规划建设长沙“西中心”和未来生态科技城)、三个新城组团(北部高星组团、西部金玉组团、南部坪浦组团),五个卫星城镇(白箬铺、雨敞坪、莲花、乌山、夏铎铺)的城镇空间布局,建设集约紧凑、疏密有致、环境优美的现代田园都市。将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建设理念融入新区发展建设的每个细节、每个领域,提升梅溪湖国际新城、洋湖生态新城、滨江商务新城、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等重点片区建设品质,加强湘江西岸、岳麓大道、东方红路等重要区域的城市景观设计,力争将新区打造为全国新城建设发展样板。

3、树立两型示范标杆。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综合运用价格、财政、税收等手段,全面实施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资本、绿色交易等环境经济政策,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权属登记和用途管制、综合性生态补偿、绿色绩效考核等体制机制,形成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桃花岭、尖山、洋湖湿地等重要生态景观保护,全面普及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将新区建成全国绿色低碳示范城区和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

4、加快新区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新区科教资源优势,推进创新型人才、创新型成果、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品牌的集聚。争取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推广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模式,加强国际产能和技术合作,引领带动湖南和长江中游地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推动新区逐步由经济功能区向行政区转变,支持新区在土地制度改革、金融和投融资改革、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国家和省(市)重大改革试点优先安排在新区开展,建设改革攻坚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

二、高起点建设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

以空港新城、高铁新城、霞凝港为支点,大力发展临空、临铁、临港偏好型经济,建立区域内互动促进、利益共享、组织协调机制,打造国家级开放示范区和长沙对外开放的新增长极。

1、临空片区。以空港城为发展核心,包括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空港物流园和机场配套服务区。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为主要依托,构筑以航空运输保障、航空物流为主,临空高新技术和加工贸易为辅的产业体系,带动高端商贸休闲、通用航空等相关产业发展。

2、临铁片区。以高铁新城为发展核心,有效整合高铁枢纽、总部会展、浏阳河文化等核心要素,构筑以总部经济、国际会展为主,商务商贸、高铁物流为辅的产业体系,带动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物联网、服务外包等相关产业发展。

3、临港片区。充分利用好霞凝港、火车货运北站、传化公路港等核心物流平台优势,进一步培育壮大现代物流、商贸市场、电子商务等主导产业,加速构建大物流、大商贸、大外贸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建设辐射中部、影响全国的国家级现代物流园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湖南查看更多>